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415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工程的炸药装填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地下工程工业炸药输药软管的送管及退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矿山的爆破作业一般采用两种装药方式,一种为机械化装药,一种为人工装药。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人力送管,因输药软管长度长,重量大,炮孔深,人工劳动强度大、装药效率低、危险性大、成本高,并且无法保证炮孔内炸药装填的均匀性,容易造成炸药返料,降低了爆破效果,污染了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易方便且稳定性好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在固定壳体(I)的上方设有活动壳体(2),该活动壳体(2)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一 V型轮(3),各第一 V型轮(3)套装于对应的第一轮轴(4)上,两相邻第一轮轴(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机构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I)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二 V型轮(5),各第二 V型轮(5)套装于对应的第二轮轴(6)上,两相邻第二轮轴(6)之间通过第二链条机构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将输药软管从上面的一排第一 V型轮与下面的一排第二 V型轮之间通过,使输药软管的管身卡入对应V型轮的V形槽中。控制第一链条机构及第二链条机构运转,使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第一 V型轮与第一轮轴同步旋转,第二 V型轮与第二轮轴同步旋转,在V型轮与输药软管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输药软管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实现输药软管向炮孔内输送或者从炮孔中退回。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采用机械化作业实现输药软管的送管及退管,操作简便,效率高,机动灵活,不仅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因传动准确能够确保炮孔内炸药装填的均匀性,有效避免了炸药返料。同时,链条传动的高度同步性,保证了 V型轮转动的稳定性,相应地确保了输药软管的输送稳定性,提高了输药软管的输送质量。
所述第一链条机构由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链条(8)和第一从动链轮(9)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主动链轮(7),其余几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从动链轮(9),所述第一主动链轮(7)与最近的一个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两相邻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也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以上结构在活动壳体内形成多组传动链进行传动,增大了牵引力,使结构变得紧凑,降低了结构的空间尺寸,节约了生产成本。
所述第二链条机构由第二主动链轮(7’ )、第二链条(8’ )和第二从动链轮(9’ )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主动链轮(7’),其余几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从动链轮(9’),所述第二主动链轮(7’ )与最近的一个第二从动链轮(9’ )之间通过第二链条(8’ )连接,两相邻第二从动链轮(9’ )之间也通过第二链条(8’ )连接。以上结构在固定壳体内形成多组传动链进行传动,增大了牵引力,使结构变得紧凑,降低了结构的空间尺寸,节约了生产成本。
作为优选,所述活动壳体(2)上可转动连接有四根第一轮轴(4);固定壳体(I)上可转动连接有四根第二轮轴(6)。
所述第一 V型轮(3)和第二 V型轮(5)的工作面夹角相等,均为90°。以上结构使得夹在中间的输药软管能在软管圆周的四个方向均匀受力,避免了输药软管因受到的压力太大被压变形的情况。
在所述第一 V型轮(3)和第二 V型轮(5)的工作面上均设置有滚花,这样使单线接触增加为多线接触,增大了 V型轮与输药软管之间的摩擦系数,能有效防止V型轮与输药软管发生相对运动。
在所述固定壳体(I)及活动壳体(2)的外面设有压力调整模块,该压力调整模块由压紧支架(10)、螺柱(11)、螺母(12)、压缩弹簧(13)和套筒(14)构成,压紧支架(10)的前后侧向下延伸,各形成三个支脚(IOa),该支脚(IOa)的底端与固定壳体(I)的对应侧面相固定,所述压紧支架(10)的顶部与螺柱(11)螺纹配合,并由螺母(12)锁紧,所述螺柱
的下端伸入活动壳体(2)顶面固定的套筒(14)中,且螺柱(11)的下端面压迫在压缩弹簧(13)上。以上结构在转动螺柱的时候,能够改变压缩弹簧的压缩量,使支脚带动固定壳体发生上下的位移变化,即可调整V型轮对输药软管的压紧力。压缩弹簧装在套筒内部,限制了左右方向的相对位移,可靠性更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输药软管的自动送管及退管,一方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能够确保炮孔内炸药装填的均匀性,并能保证输药软管的输送稳定性,提高了输药软管的输送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 V型轮及其相关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在固定壳体I的正上方设有活动壳体2,该活动壳体2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一 V型轮3,第一 V型轮3的数目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可以是两个、三个、五个或者其它数目,本实施例优选为四个,且四个第一 V型轮3在同一高度上。各第一 V型轮3套装于对应的第一轮轴4上,第一轮轴4与活动壳体2可转动连接,两相邻第一轮轴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链条机构由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链条8和第一从动链轮9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主动链轮7,该第一轮轴4由电机驱动,其余三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从动链轮9,所述第一主动链轮7与最近的一个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两相邻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也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
如图1、图2所示,在固定壳体I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二 V型轮5,第二 V型轮5的数目与第一 V型轮3相等,均为四个。四个第二 V型轮5分别位于四个第一 V型轮3的正下方,且四个第二 V型轮5在同一高度上。所述第二 V型轮5套装于对应的第二轮轴6上,两相邻第二轮轴6之间通过第二链条机构连接。所述第二链条机构由第二主动链轮7’、第二链条8,和第二从动链轮9’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主动链轮7’,该第二轮轴6由电机驱动,其余三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从动链轮9’,所述第二主动链轮V与最近的一个第二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第二链条8’连接,两相邻第二从动链轮9’之间也通过第二链条8’连接。
如图1、图2所示,第一 V型轮3和第二 V型轮5的工作面夹角相等,均为90°。在第一 V型轮3和第二 V型轮5的工作面上均设置有滚花。在所述固定壳体I及活动壳体2的外面设有压力调整模块,该压力调整模块由压紧支架10、螺柱11、螺母12、压缩弹簧13和套筒14构成,压紧支架10的前后侧向下延伸,各形成三个支脚IOa,该支脚IOa的底端与固定壳体I的对应侧面(前侧面或后侧面)相固定,所述压紧支架10的顶部与螺柱11螺纹配合,并由螺母12锁紧,所述螺柱11的下端伸入活动壳体2顶面固定的套筒14中,且螺柱11的下端面与压缩弹簧13的上端抵接,压缩弹簧13的下端与套筒14的筒底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输药软管15从上面的一排第一 V型轮3与下面的一排第二 V型轮5之间通过,使输药软管15的管身卡入对应V型轮的V形槽中,第一 V型轮3由输药软管15支撑。通过电机带动第一主动链轮7和第二主动链轮V转动,在第一链条8和第二链条8,的作用下,各第一从动链轮9和第二从动链轮9’ 一起转动,并使第一轮轴4和第二轮轴6朝着相反的方向转动,这样第一 V型轮3与第一轮轴4同步旋转,第二 V型轮5与第二轮轴6同步旋转,在V型轮3、5与输药软管15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输药软管15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实现输药软管向炮孔内输送或者从炮孔中退回。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
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改V型轮工作面的形状,或者改变V型轮的V形夹角,或者改变从动链轮的数目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固定壳体(I)的上方设有活动壳体(2),该活动壳体(2)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一V型轮(3),各第一 V型轮(3)套装于对应的第一轮轴(4)上,两相邻第一轮轴(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机构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I)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二 V型轮(5),各第二 V型轮(5)套装于对应的第二轮轴(6)上,两相邻第二轮轴(6)之间通过第二链条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链条机构由第一主动链轮(7)、第一链条(8)和第一从动链轮(9)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主动链轮(7),其余几根第一轮轴(4)上套装第一从动链轮(9),所述第一主动链轮(7)与最近的一个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两相邻第一从动链轮(9)之间也通过第一链条(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链条机构由第二主动链轮(7’ )、第二链条(8’ )和第二从动链轮(9’ )构成,在最左端的一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主动链轮(7’),其余几根第二轮轴(6)上套装第二从动链轮(9’),所述第二主动链轮(7’ )与最近的一个第二从动链轮(9’ )之间通过第二链条(8’ )连接,两相邻第二从动链轮(9’ )之间也通过第二链条(8’ )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壳体(2)上可转动连接有四根第一轮轴(4);固定壳体(I)上可转动连接有四根第二轮轴(6)。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或3或4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V型轮(3)和第二 V型轮(5)的工作面夹角相等,均为90°。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V型轮(3)和第二V型轮(5)的工作面上均设置有滚花。
7.根据权利要求
1或6所述的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壳体(I)及活动壳体(2)的外面设有压力调整模块,该压力调整模块由压紧支架(10)、螺柱(11)、螺母(12)、压缩弹簧(13)和套筒(14)构成,压紧支架(10)的前后侧向下延伸,各形成三个支脚(10a),该支脚(IOa)的底端与固定壳体⑴的对应侧面相固定,所述压紧支架(10)的顶部与螺柱(11)螺纹配合,并由螺母(12)锁紧,所述螺柱(11)的下端伸入活动壳体(2)顶面固定的套筒(14)中,且螺柱(11)的下端面压迫在压缩弹簧(13)上。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条式输药软管送管装置,在固定壳体(1)的上方设有活动壳体(2),该活动壳体(2)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一V型轮(3),各第一V型轮(3)套装于对应的第一轮轴(4)上,两相邻第一轮轴(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机构连接;在所述固定壳体(1)内沿左右方向设有一排第二V型轮(5),各第二V型轮(5)套装于对应的第二轮轴(6)上,两相邻第二轮轴(6)之间通过第二链条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输药软管的自动送管及退管,一方面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效率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能够确保炮孔内炸药装填的均匀性,并能保证输药软管的输送稳定性,提高了输药软管的输送质量。
文档编号F42D1/08GKCN203069069SQ201320063330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安振伟, 张小勇, 陈曦, 周桂松, 杜华善 申请人:葛洲坝易普力股份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