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8518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尤指一种兼具安全、易拉动、构件易更换及增加出入空间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
随着目前建筑物的建造趋势方式逐渐向上发展的状况,升降机的设置即相当重要,而藉升降机的设置可将人、车、物等,能以快速的方式于不同平面空间输送,使高层建筑物的使用能更加灵活便利。
目前升降机的型态可依承载体不同,而有不同型式的设计,如承载人的升降机,与承载物、车的升降机相比较,即有不同的需求,如承载人的升降机,可能会以平稳、低噪音、安全、快速等为诉求重点,而承载物、车的升降机,则会以安全为主要的诉求点,且在周边配备的设计上也有极大的不同,如门的设计,于承载人的升降机,因其承载体为全然密闭式的设计,因此其门为两侧或单侧横移式的设计,而承载物或车的升降机,其承载体为开放式的平台设计,因此其配合的门大多为折叠式的设计。
如图8所示,即为目前承载物、车的升降机折叠式门的型态,该门是于出入口80处上下端各设置导轨81,而于上导轨81内设置数个悬吊装置82而吊挂本体83,本体83是由数根主杆84配合交叉的衔接杆85所组成,通过衔接杆85所形成的延伸、叠合状态,于本体83展开时,即使门呈关闭状态,如图8右侧所示,而于本体83叠合时,即使门呈开启状态,如图8左侧所示,因此藉本体83可横移的设计,形成升降机折叠式门。
但上述门仅是提供一将出入口区隔的简易式门设计,其在设计过程中,完全未针对使用者及维修者的观点而作更人性化的设计,以致在使用过程中,维修过程中,均存在诸多问题,如(1)安全问题因上述门是通过本体的展开、叠合而为关、开的状态,而此关、开的状态完全藉衔接杆的动作而完成,而在衔接杆旋动的同时,若不慎将手或身体某部份伸入衔接杆的旋动空间时,即可能在毫不觉察的情况下被夹伤,而此情形在目前相当常见,使用者即须小心翼翼地操作,以避免受伤。
(2)不易拉动因上述门是藉衔接杆作为连接构件,因此各构件间是在相互干涉的状态,而欲开、闭门时,若手持的位置稍有偏差,即可能产生不易拉动门的情形,而若衔接杆因使用一段时间后或被外力撞击而产生变形后,此不易拉动的情形更是明显,而有操作困难的困扰存在。
(3)开启后的出入空间仍有限因上述门是藉衔接杆的直线叠合,而形成出入空间,以供物、车的出入,而其出入空间即是出入口再减去各杆体厚度叠合后材积空间,因此出入空间有一定的限制,无法使出入空间增加,相对地,即会影响车、物的出入状况。
(4)构件不易维修上述门的构件均是由杆体一一枢接而成,而其各杆体间的位置均呈连动状态,因此若有杆体产生变形而严重影响门的使用时,即须将各杆体均拆除方可,因此一般的维修方式,均是将全部本体均更换,以避免拆、组麻烦的情形存在,然此方式却使维修成本增加许多,徒增浪费。
故由上述可知,目前升降机折叠式门的设计确有不当之处,尤其安全上的顾虑,更令使用者堪忧。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该门装置以连动组的设计,使各门片得以折合或展开,展开时并使各门片呈紧邻的状态,而无较大的间隙,故能避免被夹伤的顾虑,另以各结构为节节相扣的设计,使其仅须拉动把手,即可迅速折合或展开,使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藉助各连动组为分布于门片适当处的设计,若有外力不慎加诸于折叠门时,因连动组及门片并未衔接一体,故仅会产生局部变形的情形,而仅须更换锁固处,即可更换局部的构件,使更换、维修容易。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又一目的,是使折叠门于折合后的宽度缩至最小程度,而使出入空间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该装置由数个连动组及数片门片组成,门片为长片状设计,而连动组依次设于门片的后方,连动组由数个连动构件一一枢接而成,连动构件由定位座、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组成,定位座与主门片固设一体,第一枢接座与衔接门片固设一体,第二枢接座与定位门片固设一体,而相邻的定位座中央处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枢接,而两侧分别与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枢接,而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则为相互枢接,且枢接处分别与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枢接,而定位座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的枢接处为主轴杆的设计,藉主轴杆于导轨内滑行,使门片得以开、关。在上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中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中央处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的枢接处,可为长槽的设计;上下连动组间,可于主轴杆外侧套掣一中空定位杆,以作为定位之用;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朝向定位座方向可形成凸环,而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即位于此凸环所预留的空间内;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一端可为弯曲的突出臂,另端则为支撑臂的设计,而突出臂与支撑臂的端部为厚度减半的设计,使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的端部得以并合。
定位座、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与各门片间,可以锁固方式固结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通过以上的技术方案,将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与传统的折叠门加以比较,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明显具备以下的优点(1)无安全顾虑因本实用新型的门片是紧紧相邻而设置,且连动组是设置于门片之后,因此并无空隙存在,在操作过程中,即不会产生手或身体被夹伤的顾虑,故能确保操作者的安全。
(2)易拉动本实用新型是藉连动组作为连接构件,而连动组为节节相扣的设计,当拉动外侧的把手时,即藉各构件的连动,达到开、关的目的,即使有部份门片产生变形的情形,也不会使各连动组的连动关系被破坏,因此为一易于操作的设计。
(3)开启后出入空间加大由图4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门于开启后,是呈交叉收合的状态,故收合后的门宽度可缩至最小程度,相对地,使出入空间增加许多,而使车、物的出入更加顺畅。
(4)构件易于维修因本实用新型是藉局部设置的连动组达到连动收合的目的,并藉门片形成门的外观,且各构件是以锁固方式组合,故若有构件损坏须更换时,仅须更换局部的构件即可,因此,可达到构件易于维修的功效,并使维修成本降至最少程度。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的后视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展开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收合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的后视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的正视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折叠门悬吊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传统折叠门的平面示意图。
请参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门装置是由数个连动组10及数片门片30所组成,而各连动组10横置于门片30后方处,且可依门片30的长片,而选择连动组10装设的数量。
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所示,各连动组10均由数个单元的连动构件20组成,每一连动构件20由定位座21、第一衔接杆座22、第二衔接杆座23、第一枢接座24及第二枢接座25组成,其中定位座21的外侧呈二斜面衔接的型态,其内侧中央处形成突出的圆形枢接部211,而于两侧各形成直径较小的衔接部212,于枢接部211及衔接部212的中央均形成贯穿孔213、214,而第一衔接杆座22与第二衔接杆座23为对称式的设计,中央形成突出的凸环221、231,凸环221、231内形成定位孔222、232为中心,均往一侧延伸弯曲的突出臂223、233,另侧均延伸支撑臂224、234,突出臂223、233端部处的厚度缩减为一半,而支撑臂224、234端部处的厚度也缩减为一半,于突出臂223、233的端部形成固定孔225、235,于支撑臂224、234的端部也形成枢接孔226、236。
第一枢接座24是呈T形状,其外侧形成凸部241,而于凸部241中央处形成长槽242,而于第一枢接座24两侧各形成弧圆部243,弧圆部243处形成侧定位孔244;第二枢接座25外型呈方形,其两侧形成往内延伸的内弧圆部251,内弧圆部251内形成内定位孔252,而于中央处形成长槽253;另门片30则由主门片31、衔接门片32及定位门片33所组成,各门片的长度依整个门的长度而设计,主门片31的外型是配合定位座21外侧的形状,且配合衔接部212处也呈弧形设计;衔接门片32是配合第一枢接座24凸部241处的设计,使其呈弯折状;定位门片33则是配合第二枢接座25中央处平面的设计,而呈平板状,且其宽度为小于第二枢接座25二内弧圆部251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藉各连动构件20先组成连动组10再将各连动组10与各门片30以锁固方式固设一体,请先配合参看图2及图3所示,连动组10的组设方式,是将各连动构件20组合一体,而单一连动构件20的组设方式,是藉一主轴杆40及数根枢接杆作为枢接的设计,其是使二定位座21枢接部211的贯穿孔213分别与第一衔接杆座22的定位孔222及第二衔接杆座23的定位孔232对应,而令主轴杆40穿过对应的孔,并令埋头螺钉穿入定位座21而与主轴杆40固设一体,此时藉凸环221、231的设置,使定位座21与第一衔接杆座22及第二衔接杆座23间均存在适当的距离,并使第一衔接杆座22的突出臂223与第二衔接杆座23的突出臂233因厚度的设计,而呈并合的状态,而第一衔接杆座22的支撑臂224与第二衔接杆座23的支撑臂234也因厚度的设计而呈并合,之后将第一枢接座24置于二衔接杆座22、23的支撑臂224、234处,而第二枢接座25置于二衔接杆座22、23的突出臂223、233处。
而后令第一枢接杆50枢接二支撑臂224、234的枢接孔226、236及第一枢接座24的长槽242,而为枢点;第二枢接杆51则枢接于定位座21衔接部212的贯穿孔214及第一枢接座24弧圆部243的定位孔244,而为枢点;第三枢接杆52则枢接于二突出臂223、233的固定孔225、235及第二枢接座25的长槽253处,而为枢点;第四枢接杆53则枢接于定位座21另侧衔接部212的贯穿孔214及第二枢接座25内弧圆部251的定位孔252处,而为枢点;故藉各枢接杆与主轴杆的设计,即可组成连动组10,如图5所示,之后可将所需的数组连动组10平行排列,且于上下连动组10的主轴杆40穿掣处,并穿掣一中空定位杆60,藉定位杆60使连动组10间的相对位置得以固定,而后将各门片30依其设计的型态,与对应的构件组合,如主门片31与定位座21以锁固方式固定一起,而衔接门片32与第一枢接座24以锁固方式固定一起,定位门片33则与第二枢接座25也以锁固方式固定一起,即组成门装置的基本架构。
而后仅须将附属构件与门装置组合即可,如于定位座21的枢接部211内侧直接卡掣一垫圈61,藉垫圈61如图4折合时,避免定位座21相碰撞而产生噪音,另最上端的定位座21上端则配合设置悬吊组70,如图7所示,藉悬吊组70使其可于出入口处预设的导轨横移,而因悬吊组70的结构为现有,故在此不赘述;另于一侧的门片处可设置把手,以利于拉动门。
而由图1及图5中可看出,各连动组10均设置于门片30后端处,并呈平行并排的状态,而各连动组10间并以中空定位杆60作为衔接支撑,故呈现一稳固的门装置,而由图6中可看出,因各门片的设计,使门装置之外表面呈现平整且无大空隙的外型,因此不会产生手伸入空隙内而被夹伤的顾虑,另由图3及图4的动作中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完全以主轴杆40为定位轴心,于门装置展开时,即使第一衔接杆座22及第二衔接杆座23因展开而使门片30呈图6所示的全面展开状态,而当推动门片而欲收合时,仅须拉动把手,即可藉各构件间的枢接关系,使各构件以连动而收合,如图4所示的状态。
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数个连动组及数片门片组成,门片为长片状设计,而连动组依次设于门片的后方,连动组由数个连动构件一一枢接而成,连动构件由定位座、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组成,定位座与主门片固设一体,第一枢接座与衔接门片固设一体,第二枢接座与定位门片固设一体,而相邻的定位座中央处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枢接,而两侧分别与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枢接,而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则为相互枢接,且枢接处分别与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枢接,而定位座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的枢接处为主轴杆的设计,藉主轴杆于导轨内滑行,使门片得以开、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中央处与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的枢接处,为长槽的设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下连动组间,于主轴杆外侧套掣一作为定位之用的中空定位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朝向定位座方向形成凸环,而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即位于此凸环所预留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一端为弯曲的突出臂,另端则为支撑臂的设计,而突出臂与支撑臂的端部为厚度减半的设计,第一衔接杆座与第二衔接杆座的端部于此并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定位座、第一枢接座、第二枢接座与各门片间,以锁固方式固结一体。
专利摘要一种升降机折叠式密闭门装置,其由数个连动组及数片门片组成,连动组固设于并排门片的适当处,以作为连动之用,连动组由定位座、第一衔接杆座、第二衔接杆座、第一枢接座及第二枢接座所组成,各构件间为依次枢接的设计,而使各门片可利用连动组的连动关系,达到易于操作的功效,且藉各门片紧邻的设计,而避免被夹伤的顾虑,更藉收合后宽度缩减的设计,使出入空间增大,而提供一更具实用性的门装置。
文档编号B66B13/30GK2318204SQ9721825
公开日1999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7日
发明者陈易守, 戴伊禧 申请人:陈雪芳, 戴伊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