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8765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型车辆维修和装配的工具,特别是可升降的工作台。
现有技术中,用于修理小型车量的可升降工作台,包括底盘、工作台台面,工作台台面与底盘之间设有可将工作台面水平支撑的升降臂,升降臂与工作台台面、底盘之间分别是转动连接,升降臂之间互相平行,升降臂与底盘之间装有由脚踏作动力,经传动机构带动压油的液压油缸。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传动机构结构复杂,油缸加工难度大,整体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以千斤顶为升降手段的可升降的工作台。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升降的工作台装置,包括底盘、工作台台面,工作台台面与底盘之间设有可将工作台面水平支撑的升降臂,升降臂与工作台台面、底盘之间分别是转动连接,升降臂之间互相平行,其特点是升降臂与底盘之间设有可转动升降臂以撑起工作台面的千斤顶,千斤顶的进油阀位于千斤顶中心轴线下方。利用结构简单的千斤顶,顶起升降臂,使升降臂以其与底盘的连接轴转动,升起工作台面,以便修车。如果修的是小汽车,工作台面中部可留有空框。
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点是工作台台面的边部设有工作台台面降落时可塔至地面的坡板。可方便小型车的上下。
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点是千斤顶进油阀位于千斤顶中心轴线正下方。使千斤顶的升起高度在最高位置。
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点是工作台底盘下装有支承轮。以便于移动。
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点是工作台面上装有限位台钳。以便稳定工作台上的车辆。
本实有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没有繁琐的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千斤顶作为成熟的传统工具,性能可靠,加工使用都很方便,造价便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图1、图2、图3中的可升降工作台装置,包括底盘(3)、装有限位台钳(2)的工作台台面(4),工作台台面(4)与底盘(3)之间设有可将工作台面(4)水平支撑的升降臂(5、12),升降臂(5、12)与工作台台面(4)、底盘(3)之间分别是转动连接,升降臂(5、12)之间互相平行,升降臂(5)与底盘(3)之间设有可转动升降臂(5)以撑起工作台面(4)的千斤顶(7),千斤顶(7)底部装在底盘(3)中部,千斤顶(7)头部装在升降臂(5)之间的横梁(8)上。工作台台面(4)的边部设有工作台台面(4)降落时可塔至地面的坡板(10)。千斤顶(7)进油阀(13)装于千斤顶(7)中心轴线正下方。工作台底盘(3)下装有支承轮(1、11)。
将工作台台面(4)降至最低位置,坡板(10)塔至地面,将需要修的车推至工作台台面(4)上,用工作台钳(2)固定好,启动千斤顶(7)进油阀压柄(9),抬起升降臂(5),将工作台台面(4)升至所需高度,利用千斤顶(7)的自锁功能定位,即可方便地修车操作;车修好后,通过回油手轮(6)旋开千斤顶(7)回油阀(14),在重力的作用下,升降臂(5、12)收回,工作台台面(4)下降至最低点,取消工作台钳(2)的固定,通过坡板(10)将车推下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可升降工作台装置。包括底盘(3)、工作台台面(4),工作台台面(4)与底盘(3)之间设有可将工作台面(4)水平支撑的升降臂(5、12),升降臂(5、12)与工作台台面(4)、底盘(3)之间分别是转动连接,升降臂(5、12)之间互相平行,其特征在于升降臂(5)与底盘(3)之间设有可转动升降臂(5)以撑起工作台面(4)的千斤顶(7),千斤顶(7)的进油阀(13)位于千斤顶(7)中心轴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台面(4)的边部设有工作台台面(4)降落时可塔至地面的坡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千斤顶(7)进油阀(13)位于千斤顶(7)中心轴线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底盘(3)下装有支承轮(1、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工作台面(4)上装有限位台钳(2)。
专利摘要一种可升降工作台装置,包括底盘、工作台台面,工作台台面与底盘之间设有可将工作台面水平支撑的升降臂,升降臂与工作台台面、底盘之间分别是转动连接,升降臂之间互相平行,升降臂与底盘之间设有可转动升降臂以撑起工作台台面的千斤顶,千斤顶的进油阀位于千斤顶中心轴线之下。工作台台面的边部设有工作台台面降落时可塔至地面的坡板。没有繁琐的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千斤顶作为成熟的传统工具,加工使用都很方便,造价便宜。
文档编号B66F7/10GK2296876SQ9723571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0日
发明者金立勇 申请人:金立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