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225197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废料再利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工艺包括:基质制作、穴盘选用、填料和打孔播种。基质制作的方法为60%的食用菌废料、10%的牛粪、5%的秸秆、5%的鸡粪混合堆闷,每隔7-10天翻堆一次,至充分成熟后,再混合20%的细镂渣堆闷15天,穴盘为倒梯形或倒圆锥形、32-288孔的穴盘,对穴盘进行消毒后均匀填入基质,基质填好后打孔播种。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合理利用了食用菌废料,避免食用菌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食用菌废料的浪费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废料再利用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栽培食用菌后的废料,也称菌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及矿物质。通常,人们将它当作垃圾处理,或者也将少量的食用菌废料直接用作肥料,供蔬菜水果生长发育,但都会造成对食用菌废料的极大浪费,也有人为了避免浪费将生产食用菌后的废料晒干粉碎后,用作饲料代替部分粮食,饲喂畜、禽、鱼等动物饲养,但对环境会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以解决食用菌废料浪费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
[0004]本发明所采用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工艺包括:基质制作、穴盘选用、填料和打孔播种。所述基质制作的方法为60%的食用菌废料、10 %的牛粪、5%的秸杆、5%的鸡粪混合堆闷,每隔7-10天翻堆一次,至充分成熟后,再混合20%的细镂渣堆闷15天,所述的穴盘为倒梯形或倒圆锥形、32-288孔的穴盘,对穴盘进行消毒后均匀填入基质,基质填好后打孔播种。
[0005]所述的穴盘为黑色。
[0006]所述的穴盘的穴孔宽度或直径为30mm,深度为32mm。
[0007]所述的打孔深度一致。
[0008]所述的穴盘的穴孔之间设有通风孔。
[0009]本发明的基质中利用食用菌废料,不仅节约基质制作成本,而且能避免食用菌废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基质中做种加入其它肥料,可保证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倒梯形或倒圆锥形穴盘,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黑色穴盘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使根部温度增加,穴孔之间的通风孔能保证空气在植株之间流动,穴盘可选用32-288孔,满足植物不同的育苗需求;打孔深度一致保证播种的深度的一致和出苗高度的一致。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合理利用了食用菌废料,避免食用菌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和食用菌废料的浪费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发明的穴盘示意图
[0012]图中,L穴盘,2.穴孔`【具体实施方式】
[0013]本发明的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工艺包括:(1)基质制作:60%的食用菌废料、10%的牛粪、5%的秸杆、5%的鸡粪混合堆闷,每隔7-10天翻堆一次,至充分成熟后,再混合20%的细镂渣堆闷15天,(2)选用黑色、倒梯形或倒圆锥形32-288孔的穴盘1,(3)穴盘I消毒后均匀填入基质(4)打孔播种,打孔深度一致。
[0014]基质中食用菌废料的利用,不仅节约基质制作成本,而且能避免食用菌废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基质中做种加入废料,可保证植物对营养的需求;倒梯形或倒圆锥形穴盘1,有利于根系向下生长,黑色穴盘I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能,使根部温度增加,穴孔2之间的通风孔能保证空气在植株之间流动,穴盘I可选用32-288孔,满足植物不同的育苗需求;打孔深度一致保 证播种的深度的一致和出苗高度的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基质制作、穴盘选用、填料和打孔播种工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制作的方法为60%的食用菌废料、10%的牛粪、5%的秸杆、5%的鸡粪混合堆闷,每隔7-10天翻堆一次,至充分成熟后,再混合20%的细镂渣堆闷15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穴盘为黑色、倒梯形或倒圆锥形、32-288孔,穴孔之间设有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穴盘的穴孔孔口宽度或直径为30mm,深度为3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穴盘进行消毒后均匀填入基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质填好后打孔播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废料用于穴盘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打孔深度一致。
【文档编号】A01G9/10GK103650975SQ201210363999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殷俊林 申请人:殷俊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