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的栽培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7224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工艺,具体来说,是一种出菇率高,菇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的栽培工艺。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是一种健康的绿色无污染食品。

由于现有的食用菌最常用的培养料是棉籽壳,近年来棉籽壳价格不断上涨,使食用菌种植者的成本增加,严重挫伤了种植者的种植热情,而且此种栽培基质所栽培出的食用菌营养价值不高,并不符合人体的营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菇率高且菇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用菌的栽培工艺。

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手段加以实现: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基配制: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玉米芯60-70份、麦麸10-20份、石灰

5-6份、石膏3-4份。

b)堆料发酵;

c)装袋与接种;

d)发菌与出菇。

步骤a)中,配制步骤为将石灰先用少量水溶化与其余料拌匀,再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60%,pH为7-8,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b)中,堆料发酵步骤为:

1)建堆:将培养基中调制好后料堆高1m,宽1.5-2m,四边宜陡,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

2)翻堆:步骤1)后,在2-3d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5°以上,翻堆1-2次,将堆外层和堆内层搅拌均匀后,与堆中间层调换位置;如翻堆过程中,少数害虫会爬出停留在堆的表面,可用800倍液敌敌畏喷洒堆的表面,并立即覆盖上薄膜,熏闷之后再拆堆。

3)发酵结束后播种前散堆降温,并用石灰粉调整pH至8-10。

堆料的质量检查:发酵良好的培养基呈黄褐色或深褐色,遍布适量白色粉状嗜热放线菌菌丝,具有特殊香味,含水率适中,手感料松软,不发酸、不发臭、不发粘。

步骤c)中,将袋口一头扎好,放一层菌种,装入培养基到中间再播一层菌种,再装另一半培养基,然后表面播一层菌种即可。

步骤d)中,在24°环境温度下发菌,发菌期间每隔7d翻一次堆,使菌袋温度均匀、菌丝生长整齐,第一次翻堆时在接种部位用针刺孔,早晚要各通风换气1h,一共发菌30天,菌丝长满菌袋,即可出菇管理。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培养基中采用了玉米芯,成本较低,且加入的麦麸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并且整个栽培过程工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述:

一种食用菌的栽培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培养基配制:将各组分按照重量份数配制:玉米芯60-70份、麦麸10-20份、石灰5-6份、石膏3-4份。

b)堆料发酵;

c)装袋与接种;

d)发菌与出菇。

步骤a)中,配制步骤为将石灰先用少量水溶化与其余料拌匀,再加适量水混合均匀,含水量为60%,pH为7-8,搅拌均匀即可。

步骤b)中,堆料发酵步骤为

1)建堆:将培养基中调制好后料堆高1m,宽1.5-2m,四边宜陡,做好堆后,将四周轻拍,然后用较粗的木棒在堆上插一些竖直气孔,直通堆底;

2)翻堆:步骤1)后,在2-3d内温度迅速上升到55°以上,翻堆1-2次,将堆外层和堆内层搅拌均匀后,与堆中间层调换位置;

3)发酵结束后播种前散堆降温,并用石灰粉调整pH至8-10.

步骤c)中,将袋口一头扎好,放一层菌种,装入培养基到中间再播一层菌种,再装另一半培养基,然后表面播一层菌种即可。

步骤d)中,在24°环境温度下发菌,发菌期间每隔7d翻一次堆,使菌袋温度均匀、菌丝生长整齐,第一次翻堆时在接种部位用针刺孔,早晚要各通风换气1h。

本发明在培养基中采用了玉米芯,成本较低,且加入的麦麸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并且整个栽培过程工艺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