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2777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属于农药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蓟马,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则呈棕色或黑色。进食时会造成叶子与花朵的损伤。

螺虫乙酯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的创新性杀虫剂,是一种高效内吸且双向传导的全新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害虫体内脂肪的合成,阻断害虫正常的能量代谢,最终导致害虫的死亡。螺虫乙酯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蓟马、木虱、粉蚧、粉虱、介壳虫等。但螺虫乙酯单独使用易产生抗性,且防治成本较高。

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虫剂进行复配,是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治理抗性害虫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专利 CN200910173091.8 中,螺虫乙酯与丁醚脲、虱螨脲混合构成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中国专利 CN200910209737.3 中,螺虫乙酯与联苯菊酯混合,制成杀虫组合物;中国专利 CN200910173094.1 中,螺虫乙酯与新烟碱类混合构成杀虫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上述螺虫乙酯与丁醚脲 / 虱螨脲、新烟碱类杀虫剂或联苯菊酯混合后可以增强药效,降低成本,但是丁醚脲、联苯菊酯、新烟碱类已使害虫产生抗性。因此,研发一种新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对防治蓟马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单一杀虫剂易招致害虫产生抗性的不足,提供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该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能够防治蓟马等害虫,解决单一杀虫剂易招致害虫产生抗性、防治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杀虫组合物,由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组成。

螺虫乙酯,属季酮酸类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理,可以在整个植物体内向上向下双向移动,抵达叶面和树皮,从而防治叶面和树皮上的害虫。螺虫乙酯高效广谱,可有效防治各种刺吸式口器害虫,但螺虫乙酯单独使用时,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且防治成本较高。因此,在螺虫乙酯中添加烯啶虫胺、毒死蜱、啶虫脒或吡虫啉中的一种,能够有针对性地防治害虫,减缓害虫抗性的产生,减少盲目施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害虫抗药性增强的不良后果。

杀虫剂的作用是抑制和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过程,使之中毒死亡,其主要作用机理之一是神经毒杀作用。许多杀虫剂具有破坏或扰乱昆虫神经冲动正常传递的作用,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就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达到杀虫目的,烯啶虫胺属于胆碱酯酶抑制剂,杀虫机理均为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破坏害虫神经冲动的正常传递,进而导致害虫死亡。正常状态下,害虫体内胆碱能使神经兴奋时,释放出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胆碱受体结合,使效应器产生生理效应,之后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失活。当害虫接触到药剂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能抑制害虫体内神经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浓度增高,结果产生毒蕈碱样和烟碱样反应,增强并延长了乙酰胆碱的作用,破坏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直至死亡。

烯啶虫胺,化学名称为 (E)-N-(6- 氯 -3- 吡啶甲基 )-N- 乙基 -N′ - 甲基 -2- 硝基亚乙基二胺,分子式为 C11H15N4O2Cl,分子量为 270.71。

结构式如下所示:

纯品为浅黄色结晶体,熔点 83-84℃,26℃时密度为 1.40,属于烟酰亚胺类,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与其它的新烟碱类化合物相似。烯啶虫胺具有卓越的内吸性和很强的渗透作用,高效、低毒、杀虫谱广、无交互抗性、对作物安全无药害,病虫对其抗性较低,是全国农技服务推广中心重点产品。

本发明中,螺虫乙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研发,烯啶虫胺为市售。

在本发明提供的杀虫组合物中,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的质量比为 1-99 ∶ 99-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含该杀虫组合物的杀虫剂。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剂,还包含可接受的佐剂。本发明涉及的润湿剂、分散剂、 载体、 填充料、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粘度调节剂、防冻剂、隔离剂均包含在本领域人员可接受佐剂的范围内。

作为优选,该杀虫剂为可湿性粉剂,佐剂包含润湿剂、分散剂、载体或填充料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分散剂优选自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载体可以包含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填充料包含轻质碳酸钙。

作为优选,该杀虫剂可为水分散粒剂,佐剂可以包含润湿剂、崩解剂、分散剂、粘合剂、隔离剂或载体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优选地,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崩解剂选自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类,分散剂选自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粘合剂选自醋酸乙烯树脂,载体可以包含高岭土、凹凸棒土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杀虫组合物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各活性成分之间的联合作用存在三种可能: 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者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和,表现为共毒系数>100; 相加作用产生的效果等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和,表现为;拮抗作用是指各组成成分作用于生物体时,其中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质、或者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最终导致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本发明按照孙云沛 (Sun Y-P) 法计算共毒系数,来评价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后杀虫效果:当共毒系数>100 时,为增效作用;当共毒系数=100时,为相加作用;当共毒系数<100 时,为拮抗作用。结果显示,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后共毒系数均大于100,为增效作用。本发明又通过室内和室外生物活性试验发现,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后,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P < 0.05)。

本发明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验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复配后的杀虫效果。

为了检测该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在田间杀虫药效,将烯啶虫胺与螺虫乙酯按照质量比进行复配,配比如下:防治蓟马试验: 单位 (g/ 公顷 )。

螺虫乙酯∶烯啶虫胺=10∶50;螺虫乙酯∶烯啶虫胺=15∶45;螺虫乙酯∶烯啶虫胺=20∶40; 螺虫乙酯∶烯啶虫胺=25∶35。螺虫乙酯∶烯啶虫胺=30∶30。

以上每处理 4 次重复,每小区面积 20m2,随机区组排列,在蓟马发生初盛期用药, 兑水量为 750kg/ 公顷。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和烯啶虫胺复配后,对蓟马防效理想,原来单剂 80.86%的防治效果提高到 93.57-97.16%,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复配后的杀虫组合物与螺虫乙酯单剂和烯啶虫胺单剂相比,增效作用显著 (P < 0.0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

实施例 1 制备杀虫组合物:准确称取 10g 螺虫乙酯、 50g 烯啶虫胺,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杀虫组合物。

实施例 2 制备杀虫组合物:准确称取 20g 螺虫乙酯、 40g 烯啶虫胺,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杀虫组合物。

实施例 3 制备杀虫组合物:准确称取 30g 螺虫乙酯、 30g 烯啶虫胺,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杀虫组合物。

实施例 4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准确称取 10g 螺虫乙酯、 50g 烯啶虫胺、 3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2g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25g 高岭土、 10g 醋酸乙烯树脂,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总重为 100g 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5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准确称取20g螺虫乙酯、 40g烯啶虫胺、 3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6g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15g 高岭土、 10g 凹凸棒土、 6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制得总重为 100g 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6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准确称取 30g 螺虫乙酯、 45g 烯啶虫胺、 3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g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19g 高岭土、 8g 凹凸棒土、 6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 制得总重为 100g 的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 7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

准确称取 10g 螺虫乙酯、 50g 烯啶虫胺、 25g 高岭土,量取 3g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g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3g 醋酸乙烯树脂、 5g 木质素磺酸钠,充分研磨,经高速剪切混合后,制得总重为 100g 的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 8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

准确称取20g螺虫乙酯、 40g烯啶虫胺、 25g高岭土,量取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3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4g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4g木质素磺酸钠,充分研磨,经高速 剪切混合后,制得总重为 100g的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 9 制备杀虫剂,剂型为水分散粒剂

准确称取30g螺虫乙酯、 30g烯啶虫胺、 24g高岭土,量取4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4g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 4g 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的缩合物、 4g木质素磺酸钠,充分研磨,经高速 剪切混合后,制得总重为 100g的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 10 杀虫组合物田间药效试验 : 防治甘蓝蓟马

具体试验防治效果见表 1 :

表 1 杀虫组合物田间防治甘蓝蓟马药效试验

以上每处理 4 次重复,采用背负式喷雾器进行全田喷雾的方法,每小区面积 20m2, 随机区组排列。在蚜虫发生初盛期用药,兑水量为 450kg/hm2,检查虫口基数后,手动均匀全株喷雾,施药时及施药后一周内田间保持水层。于药后 15 天检查活虫数。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和烯啶虫胺复配后,对蓟马防效理想,原来单剂的防治效果为 89.37%,复配后防效提高到 94.95-97.14%。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复配后的杀虫组合物与螺虫乙酯单剂相比,增效作用显著 (P < 0.0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