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981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新材料及其制备
技术领域
,具体是涉及到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某些金属如银、铜、锌、汞、铋、镉等具有抗菌效果,且对人和动物均安全。和有机抗菌剂相比,金属抗菌剂具有耐高温、抗菌广谱性、长效、安全、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正逐渐成为抗菌领域新的研究热点。银系抗菌剂目前已商品化,包括银离子、金属银及纳米银颗粒,其中纳米银颗粒由于纳米级的小尺寸效应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具有更高的抗菌性能。然而纳米银颗粒抗菌剂存在稳定性差、起效时间慢等缺陷。石墨烯作为碳的同素异形体,是碳原子按sp2轨道杂化形成的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单层二维晶体材料,石墨烯具有的良好的机械性能、化学稳定性等,也将在复合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石墨烯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例如在《美国化学会-纳米》(acs-nano,2010年第4卷4317页)报道了一种由氧化石墨烯还原的石墨烯纸具有一定的抗菌性。随后出现一系列的具有较好抗菌性能的石墨烯/银纳米复合抗菌材料,研究发现此类材料在使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纳米银呈颗粒状,粒度为纳米级别,往往只能聚集在石墨烯的特定部位,无法均匀分布在表面,从而影响的抗菌效果;另一方面,纳米银与石墨烯无法紧密结合(特别是当纳米银颗粒含量增加时,容易发生团聚现象),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脱落,从而影响使用寿命及抗菌效果。因此,如何提高石墨烯/银纳米材料的稳定性及抗菌性成为了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如申请号为201110434350.5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ag/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是通过光催化氧化还原法将金属银、纳米二氧化钛(p25)粉体组装到二维层状石墨烯载体材料中。其制备是以二维层状的石墨烯为载体材料,硝酸银作为银源,纳米二氧化钛为光催化材料,通过模拟太阳光激发纳米二氧化钛产生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光生空穴被牺牲剂捕获,光生电子同时将银离子与氧化石墨分别还原成金属ag与石墨烯,得到ag/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光催化剂。但是该专利是直接将tio2分散在氧化石墨与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得到的复合材料的抗菌效果一般。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散性、抗菌性好的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内容包括提供一种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于溶剂中,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向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滴加氨水,得到氧化石墨烯碱溶液;(2)将钛酸丁酯加入到有机溶剂中,有机溶剂为乙醇和1,3丙二醇的混合液,得到钛酸丁酯溶液;(3)将钛酸丁酯溶液加入到氧化石墨烯碱溶液中,搅拌,分离,干燥,于空气氛围中退火,得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4)将步骤(3)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分散于溶剂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搅拌,得到中间体,所述硝酸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质量比为(0.08-0.12):1;(5)将中间体进行超声处理,清洗后,进行光处理,光照强度为90-120mw/cm2,光照时间为1-4h,得到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所述氧化石墨烯采用hummers法制得。所述硝酸银和乙醇的质量比为(0.08-0.12):98.9。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溶剂为乙醇和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3,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3-1.2mg/ml。所述氧化石墨烯碱溶液的ph值为7.5-9.5。所述乙醇和1,3丙二醇的混合液中乙醇和1,3丙二醇的体积比为1:1。所述钛酸丁酯溶液的浓度为0.2-0.4g/ml。所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的粒径为1-10μm。步骤(3)的空气氛围中退火的温度为380-410℃。步骤(5)的清洗采用的是氮气清洗。优选地,所述氧化石墨烯为1-3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制备得到的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抗菌剂,通过能带调控,促进了电荷的分离,原位银离子还原和沉积改善了二氧化钛/纳米银界面,对纳米银颗粒的抗菌具有协同促进作用,大幅度提高银的利用率和抗菌性能。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备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易于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以及应用广泛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抗菌活性测试结果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首先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其中高锰酸钾与石墨的质量比为6:1,将go分散于乙醇-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1:3),浓度为0.6mg/ml,超声处理6h,制得go的乙醇-水分散液;(2)向上述go的乙醇-水分散液中滴加浓氨水,控制ph在8.0左右,在室温下搅拌30min,得到第一混合液;(3)将钛酸丁酯溶于乙醇-1,3丙二醇混合液中,其中乙醇与1,3-丙二醇的体积比=1:1,得到浓度为0.2g/ml钛酸丁酯的乙醇-1,3丙二醇溶液,即第二混合液,通过钛原子与醇羟基结合,控制后续水解速率;(4)取10l步骤(2)所得的第一混合液,室温下不断搅拌的同时,向其中逐滴加入90ml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液,持续搅拌24h,离心分离,清洗3~5次,之后60℃干燥12h,400℃下退火30min,得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5)将步骤(4)所得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重新分散于乙醇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银乙醇溶液,使硝酸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乙醇的质量比为0.1:1:98.9,搅拌10分钟,得到中间体。(6)将上述中间体作为光反应的储备液,置于250ml反应釜中,超声处理15min,于暗处通入氮气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min,之后将反应釜置于光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进行搅拌,同时采用汞灯紫外可见光光照4h,光照强度为90mw/cm2,得到最终产物。样品的抗菌性测试参照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的测试方法,选用菌种为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结果见表1。样品的抗菌活性评估参照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s,cfu)的测试方法,选用菌种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和短小茅孢杆菌,分别采用不同的光照时间检测抑菌结果,测试结果见图1。实施例2首先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其中高锰酸钾与石墨的质量比为5:1,将go分散于乙醇-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1:3),浓度为0.9mg/ml,超声处理6h,制得go的乙醇-水分散液;(2)向上述go的乙醇-水分散液中滴加浓氨水,控制ph在9.0左右,在室温下搅拌30min,得到第一混合液;(3)将钛酸丁酯溶于乙醇-1,3丙二醇混合液中,其中乙醇与1,3-丙二醇的体积比=1:1,得到浓度为0.4g/ml钛酸丁酯的乙醇-1,3丙二醇溶液,即第二混合液,通过钛原子与醇羟基结合,控制后续水解速率;(4)取10l步骤(2)所得的第一混合液,室温下不断搅拌的同时,向其中逐滴加入90ml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液,持续搅拌24h,离心分离,清洗3~5次,之后60℃干燥12h,410℃下退火30min,得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5)将步骤(4)所得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重新分散于乙醇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银乙醇溶液,使硝酸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乙醇的质量比为0.08:1:98.9,搅拌10分钟,得到中间体。(6)将上述中间体作为光反应的储备液,置于250ml反应釜中,超声处理15min,于暗处通入氮气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min,之后将反应釜置于光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进行搅拌,同时采用汞灯紫外可见光光照2h,光照强度为100mw/cm2,得到最终产物。实施例3首先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其中高锰酸钾与石墨的质量比为8:1,将go分散于乙醇-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1:3),浓度为1.2mg/ml,超声处理6h,制得go的乙醇-水分散液;(2)向上述go的乙醇-水分散液中滴加浓氨水,控制ph为9.5,在室温下搅拌30min,得到第一混合液;(3)将钛酸丁酯溶于乙醇-1,3丙二醇混合液中,其中乙醇与1,3-丙二醇的体积比=1:1,得到浓度为0.3g/ml钛酸丁酯的乙醇-1,3丙二醇溶液,即第二混合液,通过钛原子与醇羟基结合,控制后续水解速率;(4)取10l步骤(2)所得的第一混合液,室温下不断搅拌的同时,向其中逐滴加入90ml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液,持续搅拌24h,离心分离,清洗3~5次,之后60℃干燥12h,380℃下退火30min,得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5)将步骤(4)所得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重新分散于乙醇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银乙醇溶液,使硝酸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乙醇的质量比为0.12:1:98.9,搅拌10分钟,得到中间体。(6)将上述中间体作为光反应的储备液,置于250ml反应釜中,超声处理15min,于暗处通入氮气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min,之后将反应釜置于光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进行搅拌,同时采用汞灯紫外可见光光照1h,光照强度为110mw/cm2,得到最终产物。实施例4首先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其中高锰酸钾与石墨的质量比为7:1,将go分散于乙醇-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1:3),浓度为0.3mg/ml,超声处理6h,制得go的乙醇-水分散液;(2)向上述go的乙醇-水分散液中滴加浓氨水,控制ph为7.5,在室温下搅拌30min,得到第一混合液;(3)将钛酸丁酯溶于乙醇-1,3丙二醇混合液中,其中乙醇与1,3-丙二醇的体积比=1:1,得到浓度为0.4g/ml钛酸丁酯的乙醇-1,3丙二醇溶液,即第二混合液,通过钛原子与醇羟基结合,控制后续水解速率;(4)取10l步骤(2)所得的第一混合液,室温下不断搅拌的同时,向其中逐滴加入90ml步骤(3)所得的第二混合液,持续搅拌24h,离心分离,清洗3~5次,之后60℃干燥12h,400℃下退火30min,得到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5)将步骤(4)所得的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重新分散于乙醇中,向其中加入硝酸银乙醇溶液,使硝酸银、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和乙醇的质量比为0.1:1:98.9,搅拌10分钟,得到中间体。(6)将上述中间体作为光反应的储备液,置于250ml反应釜中,超声处理15min,于暗处通入氮气进行清洗,清洗时间为15min,之后将反应釜置于光反应器中,室温条件下进行搅拌,同时采用汞灯紫外可见光光照0.5h,光照强度为120mw/cm2,得到最终产物。对比例1按照如下步骤制备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1)利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其中高锰酸钾与石墨的质量比为6:1,将go分散于乙醇-水的混合液(其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1:3),浓度为0.6mg/ml,超声处理6h,制得go的乙醇-水分散液;(2)将上述go的乙醇-水分散液和硝酸银水溶液混合,将二氧化钛分散在上述混合液中,硝酸银、氧化石墨烯和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01:0.3:1。(3)然后将上述物质加入光反应器中,在模拟太阳光反应2h,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对比例2按照专利文献(申请号为201610738245.3)的实施例1,制备得到抗菌复合材料,对其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表1抗菌效果对比表大肠杆菌(ppm)金黄色葡萄球菌(ppm)实施例110050对比例122060对比例217065结果分析:随着汞灯紫外可见光光照时间的增长,最终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性能更好,这是因为光照条件下复合材料薄膜的表面产生缺陷,亲水性得到改善,水优先在表面缺陷处吸附,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抗菌效果越好。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随着ag含量的增加而加强;这是因为银离子抗菌剂通过对细菌细胞壁的干扰作用,损害菌体,因此抗菌效果更好。制备二氧化钛的过程中,浓氨水与钛酸丁酯的反应液的ph值越高,石墨烯/二氧化钛/纳米银复合材料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越好,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最佳ph值大约为7.0-8.0,在此范围内细菌生长最活跃,抗菌效果相对较差。实施例1采用的原位聚合法在氧化石墨烯表面均匀沉积二氧化钛,相比对比例1直接加入二氧化钛成品颗粒而言,最终复合材料的抗菌效果更好。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