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残膜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62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残膜收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残膜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马铃薯被国家认定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其在农业生产中安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逐渐由小规模种植发展成为大规模批量化的专业生产。在马铃薯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马铃薯的种植大都采用地膜覆盖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虽然具有保温、保湿、保肥的优点,但是,在马铃薯收获后,使用后的地膜就会大量的残留在地块内,地膜虽然只是薄薄的一层,但是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完全降解,随着地膜应用量和使用年限的提高,就会有大量的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大量的残膜存在就会导致土壤的物理结构层次改变,使得土壤水分、养分向下运输受到阻碍,不利于土壤空气循环和灌溉,最终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充分利用,从而造成作物营养不良,产量下降。当前,地膜覆盖技术中残膜的回收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在现有的技术中,地膜回收机主要有弹齿式残膜回收机、铲式起膜回收机、轮齿式残膜回收机等,上述的残膜回收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普发现,一是设备的结构复杂、造价高,二是残膜中夹杂的秸秆、泥土、杂草的含量较大,残膜和杂物难以分离,残膜容缠绕,三是收净率低,尤其是对于农作物收获后的破损严重的回收效果极不理想,回收率只在50%左右。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残膜回收效果显著、回收后残膜的含杂率较低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残膜收集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残膜回收效果显著、回收后残膜的含杂率较低的马铃薯种植基地的残膜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牵引架、悬挂底盘、铲膜机构、收膜机构、传膜机构和变速箱,收膜机构设置在铲膜机构的上侧,收膜机构的后方设置有传膜机构,传膜机构的出料端下侧设置有放膜机构,放膜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

所述铲膜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部、倾斜部和铲膜部,铲膜部从铲膜后端到铲膜前端的斜度逐渐的减小,水平部的下侧设置有缓冲部,水平部的两侧通过铲膜连杆安装在悬挂底盘的下方;

所述收膜机构包括滚筒、曲轴、收膜拨杆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滚筒为两端开口中间中空的圆筒体,曲轴的两端通过收膜连杆安装在悬挂底盘的下方,滚筒套装在曲轴外,收膜拨杆相互交错的铰接在曲轴上,滚筒的筒壁上加工有与收膜拨杆对应的拨膜孔,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轴承、轴承座和连接座,轴承、轴承座和连接座依次套装在滚筒的两端,第一从动轮套装在曲轴的其中一端且与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一主动轮安装在减速箱的第一输出轴上,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传动连接;

所述传膜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和输送链板,第二主动链轮设置在悬挂底盘的上方,第二从动链轮设置在悬挂底盘的下方,输送链板倾斜设置在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之间,减速箱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二主动链轮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传动连接,输送链板上均匀设置有传膜拨杆;

所述放膜机构包括放膜辊,放膜辊上安装有数根放膜拨杆,变速箱的第三输出轴与放膜辊与之间通过第三传动带传动连接,收集箱的顶部设置有下料缺口,下料缺口位于放膜辊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的铲膜机构,铲膜机构可以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将地垄上的残膜自下而上的被整片铲起,一是减少的残膜的残留,二是对残膜的破损较小,便于收膜机构对残膜的回收,铲膜机构在铲膜的同时,收膜机构的收膜拨杆可以快速的将铲起的残膜挑起,在挑起的过程中,铲膜中夹杂的秸秆、泥土等杂物在滚筒滚动的过程中即可实现快速的分离,而挑起后的残膜则通过传膜机构输送至收集箱的顶部,在放膜机构的作用下脱模后即可实现残膜的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造的成本低、便于制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高效便捷,该装置通过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一次性就可以完成起膜、铲膜和收膜的全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残膜不易缠绕,收膜的效果好,而且一次性的收净率高,通过一次性的收净率可达到90%以上,残膜与杂物的分离效果好,残膜中杂物的含量小于2%,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收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缓冲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强板,2-铲膜部, 3-收膜机构,31-收膜拨杆,32-滚筒,33-曲轴,34-拨膜孔,35-连接座,36-轴承,37-轴承座,38-第一主动轮,39-第一从动轮,4-第一传动带,5-牵引架,6-悬挂底盘,7-变速箱,8-第二传动带,9-传膜拨杆,10-第二主动链轮,11-第三传动带,12-放膜拨杆,13-放膜辊,14-收集箱,15-取料门,16-下料缺口,17-行走轮,18-铲膜连杆,19-水平部,20-缓冲部, 201-底座,202-复位弹簧,203-锁紧帽,204-固定杆,21-第二从动链轮,22-倾斜部,23-输送链板,24松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牵引架5、悬挂底盘6、铲膜机构、收膜机构3、传膜机构和变速箱7,其特征在于:所述收膜机构3设置在铲膜机构的上侧,所述收膜机构3的后方设置有传膜机构,所述传膜机构的出料端下侧设置有放膜机构,所述放膜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收集箱14,所述收集箱14的底部安装有行走轮17,

所述铲膜机构可以使用现有技术的圆盘式铲膜机构,但为了保证较好的起膜效果或适应各种地形地势的需要,所述铲膜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水平部19、倾斜部22和铲膜部2,所述铲膜部2从铲膜后端到铲膜前端的斜度逐渐的减小,所述水平部19的下侧设置有缓冲部20,所述水平部19的两侧通过铲膜连杆18安装在悬挂底盘6的下方,在铲膜的过程中,水平部19始终坐落于地面上,并随着地面的高低起伏,在牵引机构的作用下,铲膜部2插进地块内,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铲膜部2就可以将残留在地块内的地膜快速的铲起,铲膜机构的设计新颖,起膜的效果好,起膜效果彻底,这样可以更好的与收膜机构3配合使用。

所述收膜机构3包括滚筒32、曲轴33、收膜拨杆31和第一传动组件,所述滚筒32为两端开口中间中空的圆筒体,所述曲轴33的两端通过收膜连杆安装在悬挂底盘6的下方,所述滚筒32套装在曲轴33外,所述收膜拨杆31相互交错的铰接在曲轴33上,所述滚筒32的筒壁上加工有与收膜拨杆31对应的拨膜孔34,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38、第一从动轮39、轴承36、轴承座37和连接座35,所述轴承36、轴承座37和连接座35依次套装在滚筒32的两端,所述第一从动轮39套装在曲轴33的其中一端且与连接座3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轮38安装在减速箱7的第一输出轴上,所述第一主动轮38和第一从动轮39之间通过第一传动带4传动连接,在使用的过程中,滚筒32将通过变速箱7对第一传动部件的驱动绕曲轴33的轴线转动,从而使滚筒32上的收膜孔34沿圆周转动,同时收膜拨杆31将随收膜孔34而绕着曲轴33的轴线转动,并在收膜孔34内伸缩,当收膜拨杆31转动至伸出到收膜孔34外时就可以将被铲膜机构铲起的残膜挑起,使残膜在滚筒32外侧与滚筒32转动,当残膜转动至与传膜机构相遇时,残膜就通过传膜机构的输送至收集箱14,在收膜拨杆31将残膜挑起的过程中,掺杂在残膜中的秸秆、泥土的杂物则可以通过滚筒32转动的瞬间从滚筒32的表面滑落,落回到田间,收膜机构在实现收膜的同时,可以实现残膜和杂物的有效分离。

所述传膜机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10、第二从动链轮21和输送链板23,所述第二主动链轮10设置在悬挂底盘6的上方,所述第二从动链轮21设置在悬挂底盘6的下方,所述输送链板23倾斜设置在第二主动链轮10和第二从动链轮21之间,所述减速箱7的第二输出轴与第二主动链轮10之间通过第二传动带8传动连接,输送链板23上均匀设置有传膜拨杆9,采用链轮传输,可以有效的保证传输的稳定性,在使用的过程中,传膜拨杆9随着输送链板23的移动,可以将与滚筒32相邻的绕在滚筒32上的残膜挑起,并使残膜随着输送链板23的移动输送至收集箱14的顶端。

所述放膜机构包括放膜辊13,所述放膜辊13上安装有数根放膜拨杆12,所述变速箱7的第三输出轴与放膜辊13与之间通过第三传动带11传动连接,所述收集箱14的顶部设置有下料缺口16,所述下料缺口16位于放膜辊13的下方,当放膜辊13上的放膜拨杆12与输送链板23顶部的传膜拨杆9相遇时,放膜拨杆12就可以将传膜拨杆9上的残膜挑起,挑起后的残膜就可以通过下料缺口16落入到收集箱14内。

本装置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通过牵引架5与外接设备相连,所述外接设备可以是拖拉机、农用车等行车辆,然后开动外接设备前行,外接设备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输至变速箱7,变速箱7分别带动收膜机构3、传膜机构和放膜机构动作,铲膜机构的铲膜部2插入地块内随着悬挂底盘6的移动就可以将残留在地块内的残膜铲起,铲起后的残膜经过收膜拨杆31收膜和滚筒32筛分后,挑起后的残膜则通过输送链板23上的传膜拨杆9将残膜运送至传膜机构的顶端,再经过放膜辊13上的放膜拨杆12出脱模,脱下的残膜落入到收集箱14中,即可完成整个的地膜清理回收过程。该装置通过流水线的作业方式一次性就可以完成起膜、铲膜和收膜的全过程,不仅收膜干净,不易残留,收膜的效果好,而且省时省力,高效便捷,实用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轮17后方的收集箱14底部设置有松土机构24,所述松土机构24包括纵向连杆,所述纵向连杆的下端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侧安装有至少两排耙齿,设置松土机构24是为了避免土壤在收膜的过程中被压实,本实用新型在收膜行走的过程中,松土机构24一方面可以将对行走轮17碾压的痕迹进行疏松,另一方面可以将铲起后的泥土进行耙平。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20包括底座201、固定杆204、复位弹簧202和锁紧帽203,所述底座201上加工有圆孔,所述固定杆204的上端穿过圆孔后固定在水平部19的下侧,所述锁紧帽203固定安装在固定杆204的下端,所述复位弹簧202套装在底座201与锁紧帽203之间的固定杆204上,在铲膜的过程中,当处在地面的低处时,水平部19压紧底座201,复位弹簧202被压缩,从而使铲膜部2将残膜铲起,这样的缓冲结构不仅可以为水平部19的上行起到缓冲作用,也可以确保铲膜部2持续拥有足够的上行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14的侧壁上设置有取料门15,所述收集箱14的底部加工有蜂窝状的筛孔,设置取料门15是为了能够方便将收集箱14内的残膜取出,收集箱14的底部设置成筛孔是为了能进一步的将残膜中有可能夹杂的泥土筛出。

为了保证较好的铲膜效果,所述铲膜部2的下端设置有加强板1,所述加强板1的底部呈与水平部19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传膜机构的外侧设置有护罩,是为了避免在残膜输送的过程中,避免风将残膜吹飞,影响残膜的收集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