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2895发布日期:2020-09-18 17:5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可用于快速构建无性繁殖系获得整齐一致的植物产品、进行茎尖脱毒获得无病毒植株,也可用于构建遗传转化体系获得转基因植株。但需要进行大量重复试验用于获得最佳外植体表面消毒方式和培养基配方等,且操作流程包含多个步骤:培养基配置、分装至培养容器、高温高压灭菌、接种等。合适的培养容器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目前植物组织培养多采用培养皿或柱形瓶作为培养容器。以培养皿作为培养容器时,需先将培养基进行高温高压灭菌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分装至培养皿中,分装要趁培养基未凝固时进行,由于温度较高,操作比较困难,容易烫伤工作人员或将培养基洒至超净工作台或培养皿外侧造成污染,分装完成后还需要将培养皿包裹起来待用,步骤繁琐,效率较低。而采用柱形瓶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避免上述弊端,但柱形瓶在高压灭菌和后期培养过程中往往占用较大的空间,特别是在愈伤组织诱导或植物组织诱芽时期,并不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生长,这就造成了资源占用和浪费。此外,柱形瓶相较培养皿培养,通气性往往较差,瓶壁容易出现冷凝水,影响后期的观测和拍照。对于严格的科学实验,要求每一个处理中培养基体积一致,若采用普通的培养皿或柱形瓶作为培养容器,势必需要配合量筒等测量仪器使用,增加了工作量,也产生了更多造成培养基污染的可能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的植物组织培养容器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工作效率和质量,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提供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容器本体为顶面敞口的柱形瓶,容器本体内底面上设有多道同心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装设有分隔环;盖体设于容器本体上。

作为一种改进,容器本体外壁顶部和盖体内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用于通过螺纹连接容器本体和盖体。

作为一种改进,螺纹下方的容器本体上设有一圈宽度为1cm的通气环,通气环内侧安装有作为透气滤膜的活性炭纤维膜。

作为一种改进,环形凹槽的高度为2mm。

作为一种改进,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还设有体积刻度标记如5ml,10ml,15ml等和磨砂标记区,磨砂标记区用于标记样品名称、编号、试验日期和批次等信息。

作为一种改进,容器本体的容积为0.1~1.0l。

作为一种改进,容器本体、盖体和分隔环采用聚丙烯制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本体瓶口外侧和盖体内侧的螺纹设计,可保证该容器良好的密封性,同时避免使用封口膜或保鲜膜等进行封口,减少工作量的同时降低后期污染率;在瓶口下端设置一圈通气环并在内侧配合透气滤膜,可保护滤膜,相较仅在瓶盖设置一个通气孔的容器来说,通气性更好,可避免冷凝水的产生,同时不影响从盖体处拍照记录植物材料生长状态;在本体侧壁设置标记去和刻度线,可方便试验记录并保证每瓶容器中培养基体积的一致性;瓶底凹槽配合分隔环可将容器分隔成不同区域,用于试验条件需严格一致的对比试验,提高试验效率和科学性;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本体、盖体和分隔环,成本低廉,也可用于高压灭菌。综上,该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容器本体,2-盖体,3-盖体内侧螺纹,4-瓶口外侧螺纹,5-本体通气环,6-透气滤膜,7-刻度线,8-磨砂标记区,9-环形凹槽,10-分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容器本体1、盖体2,容器本体1为顶面敞口的柱形瓶,盖体2由内侧螺纹3和容器本体1瓶口外侧螺纹4互相咬合,容器本体1底部设有多道同心高度为2mm的环形凹槽9用以放置分隔环10来分隔容器内空间。容器本体1螺纹4下端设有通气环5,其内设有封盖通气环5的透气滤膜6,为了提高透气滤膜6的耐用和耐热性能,使其经过反复的高温高压灭菌后仍可利用,滤膜6为活性炭纤维膜。该此材质可耐高温高压(最高500℃),且经100℃烘烤后仍可循环利用。

为了方便使用,本体1外侧设有刻度线7和磨砂标记区8,如5ml,10ml,15ml等。为了降低制作成本,容器本体1、盖体2和分隔环10均使用聚丙烯制作,该材质不易碎裂,抗压性好,可高温高压灭菌,且质量轻,价格低廉。

使用时,容器本体1、盖体2和分隔环10分别进行消毒,然后将经过消毒的培养基和分隔环10放入容器本体1,最后将盖体2内侧螺纹3旋入本体1瓶口外侧螺纹4。因在本体1瓶口下方设置有1cm宽的通气环5,并在其内侧装有透气滤膜6,可有效吸附空气中的细菌和灰尘,防止外界细菌和灰尘进入容器本体1污染组织样品。可根据需要调整容器本体1和盖体2的直径和高度。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中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为顶面敞口的柱形瓶,容器本体内底面上设有多道同心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装设有分隔环;所述盖体设于容器本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外壁顶部和盖体内壁设有相配合的螺纹,用于通过螺纹连接容器本体和盖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下方的容器本体上设有一圈宽度为1cm的通气环,通气环内侧安装有作为透气滤膜的活性炭纤维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的高度为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外壁上还设有体积刻度标记和磨砂标记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容积为0.1~1.0l。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盖体,容器本体为顶面敞口的柱形瓶,容器本体内底面上设有多道同心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装设有分隔环;盖体设于容器本体上。本实用新型提高试验效率和科学性;采用聚丙烯材料制作本体、盖体和分隔环,成本低廉,也可用于高压灭菌。综上,该植物组织培养容器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青;张佳平;夏宜平;王小斌;张栋;邵灵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