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38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烤箱烹调器、各种试验机、机械加工设备的门上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对用于蒸气烤箱等烹调设备的门用锁定把手装置而言,若将门一下子完全打开,则存在箱体内的蒸气或热气向操作者的脸面集中喷出而导致烫伤的危险,因而,人们希望有一种按照最初将门开放至狭小的开度、在此初期开放阶段中使蒸气或热气从门的周边逸出、从而不会直接大量地吹向操作者的脸面那样的考虑来进行设计。
为对应该种需求,有人提出了一种二段式开放型提升把手装置(参照特许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2869060号公报),该方案将门的开放操作分成二个阶段,将门稍许打开,使蒸气从门的周边部散逸,然后再将门完全打开。
特许文献1的二段式开放型提升把手装置由下列部件构成固定于固定框体上的承座;固定于门上的固定盒;由平行于门的前面的第1枢轴将中间部枢接于上述固定盒、由第1弹簧使之向倒伏位置回归的施力的操作把手;固定于上述固定盒上、将轴承板部向门的前面突出设置的基板;由平行于门的前面的第2枢轴将基端部枢接于上述轴承板部、由第2弹簧的回归施力的锁杆;固定于上述操作把手的前端部、对上述锁杆进行按压的驱动突起,在上述锁杆的前端部上设有第1钩部与第2钩部,当上述操作把手处于倒伏位置时,上述第1钩部与上述承座扣合,从而将上述门相对上述固定框体锁定,当上述操作把手被提升时,第2钩部嵌入上述承座的背后,上述第2钩部比上述第1钩部更突出于上述门侧,两者间设有游隙空间。
该提升把手装置,当门被解锁开放时,若对抗上述第1弹簧的施力而将操作把手以上述第1枢轴为中心进行提升旋转,则在上述操作把手的驱动突起的按压下,使上述锁杆对抗上述第2弹簧的施力以上述第2枢轴为中心旋转,锁杆的上述第2钩部到达上述承座的背后。由于上述第2钩部与第1钩部之间存在游隙空间,若在使上述操作把手保持提升的状态下将之向身前拉动,则门被稍许打开,直至上述第2钩部与上述承座碰触为止。由此,烤箱内的蒸气可从门的周边部向室内散逸。
当蒸气安全地散逸后,若停止提升上述操作把手,则在上述第1弹簧的施力作用下,操作把手发生反向旋转,因而,上述驱动突起对上述锁杆的按压被解除,上述锁杆发生反向旋转。此时,由于上述第1钩部移动于上述承座的前面侧空间,上述承座与上述第1钩部间不发生再扣合。另外,上述第2钩部因退避至上述承座的侧面侧空间,因而上述第2钩部与上述承座也不发生再扣合。因此,通过将上述操作把手向身前拉引,使门完全开放。
在如此进行的门的第二阶段的完全开放操作中,为使上述承座与上述第1钩部或上述第2钩部不发生再扣合,必须在为了散逸蒸气而进行了第一阶段的局部开放之后、将门确实地保持于该部分开放位置上作为其前提。
然而,作为实际问题,有时会发生门未被确实地保持于该部分开放位置而向固定框体方向动作的情形,这样,当上述锁杆在朝关闭方向误动的状态下反向旋转时,会产生上述第1钩部或上述第2钩部与上述承座碰撞、或与之再扣合而无法向第二阶段的开放操作转换的问题。另外,还存在因物件或身体的一部分偶然性地接触操作把手而无意地使门解锁开放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第一阶段的部分开放后、即使发生向关闭方向的误动也可顺滑地向第二阶段的开放操作转换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必要情况下可确实地防止无意中使操作把手提升旋转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
权利要求1记述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由下列部件构成固定于固定框体上的承座单元;固定于门上的基体;相对上述基体可旋转且可前后方向移动地受到支承的边缘体;由与门的前面平行的枢轴将基端部枢接于上述边缘体、背面侧设置有凸轮突起的操作把手;沿前后方向嵌插于上述边缘体及上述基体、前端部通过上述枢轴与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连结的锁定轴;装配于上述基体与上述锁定轴之间、对上述锁定轴施加后方移动力而将上述操作把手的基端部拉至上述边缘体的弹簧部件;安装于从上述基体的轴承筒部突出的上述锁定轴的后端部上、与上述承座单元的承座体的背面侧扣合的止动部;设于上述锁定轴上、与形成于上述轴承筒部的周围壁上的扣合槽扣合或脱离的止动件;设于上述基体的前面部、以诱导斜面将向前方突出的第1段面与向后方后退的第2段面之间加以连接的凸轮体,当将上述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在与门的前面垂直的面内提升时,通过操作把手的上述凸轮突起,使与上述凸轮体的碰接点从第1段面转移至第2段面,上述锁定轴相对上述基体向后方移动,上述止动部向上述承座体的后方脱离,同时上述止动件从上述扣合槽脱离,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相对上述基体的旋转限制被解除,通过在上述提升位置旋转上述操作把手,当对上述门进行开放操作时,上述止动部退避旋转至不与上述承座体发生干扰的位置。
权利要求2记述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在权利要求1记述的发明的上述构成中增加下列特征即,以弹簧部件对上述锁定轴施中旋转力,以使门在解锁开放后,上述锁定轴自动地回归旋转至施锁待机位置,在上述承座单元的固定盒内,收纳有对上述承座体施加突出方向滑动力的弹簧体,通过使上述门关闭时正在向施锁待机位置回归的上述止动部与上述承座体发生碰撞,上述承座体对抗上述弹簧体进行后退滑动,上述止动部到达上述承座体的背面侧,当将上述操作把手按回倒伏位置时,上述承座体与上述止动部自动扣合。
权利要求3记述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在权利要求1或2记述的发明的上述构成中增加下列特征即,具备装配于上述操作把手的握持部的背面侧、以基端部为中心可前后方向旋转地轴支承于上述握持部上的触发扳扣,在弹簧部件的作用而受到背后方向旋转施力的上述触发扳扣,当上述操作把手处于施锁位置时,前端扣合部与设于上述基体或上述锁定轴侧的被扣合部扣合,由此阻止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进行的上述提升旋转。
对于权利要求1记述的发明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而言,当将上述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在与门的前面垂直的面内提升时,通过操作把手的上述凸轮突起,使与上述凸轮体的碰接点从第1段面转移至第2段面,上述锁定轴相对上述基体向后方移动,上述止动部向上述承座体的后方脱离,同时上述止动件从上述扣合槽脱离,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相对上述基体的旋转限制被解除,承受蒸气等内压的门,被开放至向后方移动的上述止动部与上述承座体的背面碰接,在该第一阶段的局部开放状态下,内部的蒸气等从门的周边部安全地放出。
在该局部开放状态下,上述止动部仅沿上述锁定轴的轴向朝后方平行移动,即使门向关闭方向被误动,也因上述止动部位于不与上述承座体的背面接触的位置,故在用上述操作把手使上述锁定轴朝解锁方向旋转时,可不使上述止动部与上述承座体侧面发生碰撞地转动上述操作把手,使上述止动部退避旋转至不产生干扰的位置上,从而可顺滑地向第二阶段的完全开放操作转换。
对于权利要求2记述的发明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而言,当门解锁开放后,因将手从上述操作把手移开,上述锁定轴在上述弹簧部件的施力下发生反向旋转,上述止动部自动地向施锁待机位置回归旋转,因上述门关闭时该止动部与上述承座体碰撞,上述承座体对抗上述弹簧体进行后退滑动,上述止动部到达上述承座体的背面侧,在将上述操作把手按回倒伏位置时,上述承座体与上述止动部自动扣合,因此,可使操作步骤简化,操作性能优异。
对于权利要求3记述的发明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而言,当上述操作把手处于施锁位置时,由于上述触发扳扣的上述前端扣合部被保持成与设置于上述基体或上述锁定轴侧的被扣合部相扣合的状态,因而,可确实地阻止以上述枢轴为中心的操作把手的提升旋转。在欲使该触发扳扣所具有的提升旋转阻止功能失效时,将指尖绕至操作把手的上述握持部的背面侧,通过同时握紧上述操作把手与上述触发扳扣而使上述前端扣合部从上述被扣合部脱离。由于该动作必须由操作者主动并有意识地操作才能完成,因而,可防止仅因物件或身体的一部分偶然性地触及上述操作把手的握持部而无意识地使门解锁开放,由此,可确实地排除高温蒸气无意中喷出而造成的烫伤事故、烹饪中途的料理失败或试验中的试样受到不良影响等的危险性。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机箱的局分切开的主视图,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处于施锁状态。
图2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操作把手部分的主视图。
图5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操作把手部分的背视图。
图6为图1的A-A线截面图。
图7的图3的B-B线截面图。
图8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操作把手的左视图。
图9为图8的操作把手的仰视图。
图10为图8的操作把手的背视图。
图11为图10的C-C线截面图。
图12为图10的D-D线截面图。
图13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边缘体的主视图。
图14为图13的边缘体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3的E-E线截面图。
图16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基体的主视图。
图17为图16的F-F线截面图。
图18为图16的基体的背视图。
图19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凸轮体的主视图。
图20为图1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锁定轴的主视图。
图21为图20的锁定轴的右视图。
图22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与图6对应的截面图。
图23为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的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与图6对应的截面图。
图24为以纵截面表示图23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锁定轴的要部的右视图。
图25为图24的锁定轴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26为图23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使用的触发扳扣的右视图。
图27为图26的触发扳扣的轴支销的按压板的背视图。
图28为图27的按压板的俯视图。
图29为图27的按压板的纵截面图。
实施例图1至图21表示由权利要求1及权利要求2记述的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的各构成部件,由金属材料或工程塑料等高强度材料牢固地制作。
如图16至图18所示,基体1由大直径的圆盘状主体部分2及小直径的轴承筒部3构成,在圆盘状主体部分2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与轴承筒部3连通的轴承孔4,在圆盘状主体部分2的前面外周缘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环状槽5。在圆盘状主体部分2的背面侧的直径方向的隆起部6上,形成有上下2个螺丝孔7,从正面侧向门8的安装孔9嵌插轴承筒部3的基体1,由从背面侧嵌合的短筒状的垫圈体10及2只螺丝11紧固于门8的正面面板12上。
在轴承筒部3的周壁的后端面上,形成有在直径上相对向的2个旋转角度限制用凹部13,各旋转角度限制用凹部13的内底面的角部形成有扣合槽14。在上述轴承孔4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凸轮体收纳凹部15。在与凸轮体收纳凹部15的底壁部相接的内周凸边部50上,沿前后方向形成有弹簧件收纳孔16。
图6所示的大直径筒状的边缘体17,其后端部可旋转地嵌入基体1的环状槽5中,在环状槽5的导向下可沿前后方向进退。如图13~图15所示,在边缘体17的前面壁部18上,向前后方向突出形成有一对轴承臂部19。在轴承臂部19的前端部上,沿截面方向形成有枢轴20嵌插于其中的轴孔21。边缘体15的前面壁部18上,与轴承臂部19的根部相连续地形成有矩形状开口部22。前面壁部18形成为以轴孔21为曲率中心的圆弧面。边缘体17的周壁部23的前端面,由分别以前面壁部18的上述圆弧面22的起点部及最深部作为基点及顶点的4个连续的波形形成。
如图8~图12所示,操作把手24的基端部25的背面侧,形成为与边缘体15的周壁部23的波形状前端面相符的形状,边缘体17的前端部与操作把手24的基端部25完全嵌合。操作把手24的基端部25的背面,沿前后方向形成有角状的左右一对凸轮突起26,各凸轮突起26的后端部从操作把手24的圆弧状背面27突出。
在各凸轮突起26的根部外侧,沿前后方向形成有边缘体17的轴承臂部19插入其中的臂收纳孔28。在两凸轮突起26、26之间的隔壁部29的中央部,沿前后方向形成有矩状的锁定轴收纳孔30。为使操作把手24可进行提升旋转,锁定轴收纳孔30的上边部分形成为向斜上方扩大。插入枢轴20的枢轴孔31、上述臂收纳孔28与锁定轴收纳孔30的最深部形成为垂直交叉。在枢轴孔31的扩大端部嵌合固定有弹性盖32。
锁定轴33的主体部分34的截面呈椭圆形,主体部分34的前端沿截面方向形成有连结孔35,通过将上述枢轴20嵌插入上述枢轴孔31与该连结孔35,操作把手24与锁定轴33可相对旋转地连结。锁定轴33的后端侧的外周凸边部36上,沿轴方向形成有弹簧部件收纳孔37。在锁定轴33的后端角轴部38上,止动件39不能相对旋转地嵌合于方孔40中。在止动件39的外侧面,形成有沿直径分布的一对扣合突起41。通过使扣合突起41与基体1的上述扣合槽14扣合而对锁定轴33进行限制,使其不能相对基体进行旋转。另外,当因锁定轴33向后方移动而使扣合突起41从扣合槽14脱出后,止动件39通过扣合突起41与旋转角度限制用凹部13的内壁面42相接离而将锁定轴33的旋转角度限制成60度。
止动部44不能相对锁定轴33的后端方轴部38进行旋转地嵌合于基端部的方孔45中,由螺合于后端方轴部38的螺丝孔中的螺栓46及垫圈43进行固定。止动部44的前端部背面侧形成有凸轮斜面47。
弹簧部件48由螺旋弹簧构成,在锁定轴33的主体部分34上嵌合有绕组部49。在压缩状态下装入的绕组部49的前端与基体1的内周凸边部50压接,绕组部49的后端与锁定轴33的外周凸边部36压接,由此,对锁定轴33向后方移动施力,将操作把手24的基端部25拉至边缘体15的前面壁部18。弹簧部件48的前端直线部51插入于上述内周凸边部50的弹簧部件收纳孔16中,弹簧部件48的后端直线部52插入于上述外周凸边部36的弹簧部件收纳孔37中。当使锁定轴33向解锁方向旋转时,弹簧部件48的上述绕组部49整体向缩径方向卷紧,当手离开操作把手24时,锁定轴33自动地向原先的施锁位置回归旋转。
此外,依据提升把手装置的实际使用场所的要求,也可仅以压缩螺旋弹簧构成弹簧部件48、使之仅对锁定轴33向后方移动施力。
承座单元53的固定盒54,由螺丝57及螺母58紧固于机箱本体等的固定框体55的开口部侧面面板56上。固定盒54内装有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体59,向突出方向对承座体60滑动施力。突设于承座体60的侧面上的导销61插入于固定盒54的侧壁部的导槽62中。承座体60的前端部前面形成有凸轮斜面63。
如图19所示,凸轮体64正面观察呈椭圆形,可旋转地收纳于基体1的上述凸轮体收纳凹部15中。凸轮体64不能相对锁定轴33的主体部分34进行旋转地嵌合于椭圆形的透孔65中。
本实施例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中,如图1所示,门8嵌入固定框体55的开口部内,在对固定框体55处于施锁状态时,止动部44整齐排列在承座体60的背面侧上的位置,受到装配于该开口部周缘的衬垫部件68的弹力,止动部44与承座体60相密接,门8处于密闭状态。
凸轮体64的第1段面69为与门8的前面相平行的平坦的面,第1段面69与操作把手24的凸轮突起26的碰接点,相对于嵌合有弹簧部件48的锁定轴33的中心轴线位于偏向上侧的位置。因此,由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部件48的弹力产生的以枢轴20为中心的转矩,在图6中起着向逆时针方向的作用,操作把手24被保持在与门8的前面大致平行的倒伏位置上。
当操作把手24被保持于倒伏位置时,止动件39的扣合突起41保持成与基体1的扣合槽14扣合的状态,因而,锁定轴33相对基体1被锁定,不能用操作把手24对锁定轴33进行旋转操作。
想要取消门8的密闭状态并解除施锁时,首先,在与门面垂直的面内,将操作把手24围绕枢轴20朝身前方向提升旋转。即,参照图6,对抗弹簧部件48产生的上述转矩,将操作把手24以枢轴20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提起旋转。伴随该提升旋转动作,由于操作把手24的凸轮突起26使碰接点从凸轮体64的第1段面69经由诱导斜面70向第2段面71移动,因此,操作把手24、边缘体17及锁定轴33在弹簧部件48的作用下,向后方移动相当于第1段面69与第2段面71的高度部分的距离。操作把手24的凸轮突起26在边缘体17的上述矩状开口部22内移动。
伴随向该后方的移动,在衬垫部件68的反弹力或内部压力的作用下,门8以未作图示的绞链轴为中心旋转开放一定的开度,内部的蒸气从局部开放的门8的周边部安全地放出。即,门8的密闭状态被解除。
因上述锁定轴33向后方移动,止动部44从承座体60的背面脱离,同时止动件39的扣合突起41从基体1的扣合槽14脱出,由此,锁定轴33成为可旋转的状态,通过将操作把手24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60度,止动部44向斜下方旋转。因此,当向身前拉动操作把手24使门8完全开放时,止动部44不与承座体60发生冲撞或产生干扰。
将门8解锁开放后,当手离开操作把手24时,在弹簧部件48的向上述回归方向的旋转施力的作用下,操作把手24自动地回归至闭合位置,止动部44回归至水平方向突出的施锁待机位置。
其后,将门8以未作图示的绞链轴为中心进行关闭旋转时,在关闭终端区域内,止动部44的凸轮斜面47与承座体60的凸轮斜面63相碰,在两凸轮作用下,使承座体60对抗弹簧体59的施力而向固定盒54侧后退滑动。当门8到达全闭位置、止动部44越过承座体60的瞬间,承座体60在弹簧体59的作用下前进滑动,因止动部44处于承座体60的背面侧位置,门8对固定框体55被暂时锁定。
最后,当使操作把手24以枢轴20为中心倒伏旋转时,由于使操作把手24的凸轮突起26与凸轮体64的碰接点,从第2段面71经由诱导斜面70向第1段面69移动,因此,操作把手24、边缘体17及锁定轴33对抗弹簧部件48,被向前方拉动相当于第1段面69与第2段面71的高度部分的距离,止动部44与承座体60的背面相密接。此时,由止动件39的扣合突起41扣合于基体1的扣合槽14中,锁定轴33、边缘体17及操作把手24被锁定成相对基体1不能进行旋转。门8重新保持为密闭状态。
图2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基体1的圆盘状主体部分2的前面形成有半径方向的割开槽66,在操作把手24的基端部25的下端侧,突设有与上述割开槽66扣合或脱离的停止突起67。施锁状态时,停止突起67前端部与割开槽66扣合,对操作把手24进行限制,使之相对基体1不能旋转。
在操作把手24以枢轴20为中心提升旋转时,由于停止突起67从割开槽66中脱出,操作把手24相对基体1的旋转限制被解除。因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而省略说明。
在图23~图29所示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在操作把手24的握持部72的背面侧上,形成有用于收纳触发扳扣73的纵槽部74。触发扳扣73的基端部的透孔75中,嵌合有设置成与门16的前面平行的轴支销76。在纵槽部74的基端部形成有用于收纳按压板77的扩大部74a,按压板77由穿过螺丝孔78的2只螺丝79紧固于操作把手24上。触发扳扣73的基端部的一部分嵌入按压板77的中央槽80中。
上述轴支销76因与按压板77的前面碰触,从上述纵槽部74的脱出受到阻止。从触发扳扣73的基端部的底面侧至正面侧的边部81,形成为以轴支销76为曲率中心的圆弧,与纵槽部74的内底面相碰接。为此,触发扳扣73稳定支承于轴支销76的一定位置上,稳定地进行摇摆旋转。触发扳扣73从中间部附近向背面侧折曲形成不同高度状,前端扣合部82形成为钩状。触发扳扣73受到由压缩螺旋弹簧构成的弹簧部件84的旋转施力,使扳扣部83从纵槽部74突出。弹簧部件84的前后各端部,收纳于纵槽部74的内面凹部85及触发扳扣73的前面凹部86中。
在锁定轴33的主体部分33上,上下方向贯通地形成有避让槽87,该避让槽87供可摇摆旋转的触发扳扣73的前端部嵌插其中,钩状的被扣合部88形成于该避让槽87的后面壁上。当操作把手24受到图23中的以枢轴20为中心朝顺时针方向提升旋转的力的作用时,触发扳扣73的前端扣合部82与锁定轴33侧的被扣合部88进一步啮合,因而,操作把手24的提升旋转可靠地受到阻止。
欲使该提升旋转阻止功能失效时,操作者可通过同时握住操作把手24的握持部72及触发扳扣73的扳扣部83,将触发扳扣73按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围绕轴支销76旋转即可。
在触发扳扣73被推入操作把手24的纵槽部74内的所定深度的阶段,由于触发扳扣73的前端扣合部82从锁定轴33侧的被扣合部88脱离,因而操作把手24的提升旋转成为可能。
本实施例中,边缘体17的下侧侧壁部上,在与触发扳扣73的中间弯曲部89相对的部位形成有连动槽90。在施锁状态下,因弹簧部件84的施力,触发扳扣73的中间弯曲部89与该停止槽90深度扣合。当将操作把手24提升旋转时,上述中间弯曲部89与连动槽90浅度扣合。
此外,也可通过横穿操作把手24的握持部72的接轴支销,使触发扳扣73与操作把手24直接枢接。因其他构成与上述实施例相同而省略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部件构成固定于固定框体上的承座单元;固定于门上的基体;相对上述基体可旋转且可前后方向移动地受到支承的边缘体;由与门的前面平行的枢轴将基端部枢接于上述边缘体、背面侧设置有凸轮突起的操作把手;沿前后方向嵌插于上述边缘体及上述基体、前端部通过上述枢轴与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连结的锁定轴;装配于上述基体与上述锁定轴之间、对上述锁定轴施加后方移动力而将上述操作把手的基端部拉至上述边缘体的弹簧部件;安装于从上述基体的轴承筒部突出的上述锁定轴的后端部上、与上述承座单元的承座体的背面侧扣合的止动部;设于上述锁定轴上、与形成于上述轴承筒部的周围壁上的扣合槽扣合或脱离的止动件;设于上述基体的前面部、以诱导斜面将向前方突出的第1段面与向后方后退的第2段面之间加以连接的凸轮体,当将上述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在与门的前面垂直的面内提升时,通过操作把手的上述凸轮突起,使与上述凸轮体的碰接点从第1段面转移至第2段面,上述锁定轴相对上述基体向后方移动,上述止动部向上述承座体的后方脱离,同时上述止动件从上述扣合槽脱离,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相对上述基体的旋转限制被解除,通过在上述提升位置旋转上述操作把手,当对上述门进行开放操作时,上述止动部退避旋转至不与上述承座体发生干扰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弹簧部件对上述锁定轴施中旋转力,以使门在解锁开放后,上述锁定轴自动地回归旋转至施锁待机位置,在上述承座单元的固定盒内,收纳有对上述承座体施加突出方向滑动力的弹簧体,通过使上述门关闭时正在向施锁待机位置回归的上述止动部与上述承座体发生碰撞,上述承座体对抗上述弹簧体进行后退滑动,上述止动部到达上述承座体的背面侧,当将上述操作把手按回倒伏位置时,上述承座体与上述止动部自动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装配于上述操作把手的握持部的背面侧、以基端部为中心可前后方向旋转地轴支承于上述握持部上的触发扳扣,在弹簧部件的作用而受到背后方向旋转施力的上述触发扳扣,当上述操作把手处于施锁位置时,前端扣合部与设于上述基体或上述锁定轴侧的被扣合部扣合,由此阻止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进行的上述提升旋转。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二段式开放型密闭提升把手装置,当第一阶段的部分开放进行后,即使向关闭方向误操作,也可顺滑地转换至第二阶段的开放操作。当将上述操作把手以上述枢轴为中心在与门的前面垂直的面内提升时,通过操作把手的上述凸轮突起,使与上述凸轮体的碰接点从第1段面转移至第2段面,上述锁定轴相对上述基体向后方移动,上述止动部向上述承座体的后方脱离,同时上述止动件从上述扣合槽脱离,上述操作把手及上述边缘体相对上述基体的旋转限制被解除,通过在上述提升位置旋转上述操作把手,当对上述门进行开放操作时,上述止动部退避旋转至不与上述承座体发生干扰的位置。
文档编号A21B3/00GK1760494SQ20051006492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4日
发明者江崎孝信 申请人: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