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及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40032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及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及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PGDH(D-3-phosphoglycerate-dehydrogenase, PGDH),即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EC1. 1. 1.95],该酶是L-丝氨酸合成的关键酶,将3-磷酸甘油酸转化为磷酸羟基丙酮酸, 是L-丝氨酸合成第一步。目前生物方法生产丝氨酸主要有前体法和直接发酵法。前体法主要采用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SHMT)将甘氨酸转化为L-丝氨酸;该法制备L-丝氨酸具有收率高、生产周期短等优点,但如何从酶反应液中分离提取L-丝氨酸是一个难题;直接发酵法即是利用糖质碳源利用工程菌直接发酵,达到积累丝氨酸的目的,该法可以大幅降低丝氨酸的生产成本。但是直接利用糖质碳源发酵L-丝氨酸存在着瓶颈L_丝氨酸对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存在反馈抑制,即在L-丝氨酸浓度较高时会使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结构改变,导致降低酶活,这就限制了 L-丝氨酸的合成量。因此,如何在保证酶活的前提下解除该酶的反馈抑制就显得意义重大。Peters-Wendisch 等 O002,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60 :437-441)描述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P⑶H的C-末端缺失,实现了 L-丝氨酸反馈抑制的消除,但同时导致了部分酶活损失。专利申请CN200410063527. 5描述了在大肠杆菌P⑶H的第349位甘氨酸或第372 位苏氨酸的取代,所得的PGDH变体降低了对L-丝氨酸的敏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未完全解除L-丝氨酸对P⑶H的反馈抑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及其编码基因及构建方法, 本脱氢酶其与大肠杆菌野生型PGDH相比,不受L-丝氨酸反馈抑制,且酶活相当。应用大肠杆菌系统,对表达PGDH的基因进行克隆、序列分析以及定点突变,然后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含有突变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入相应的宿主菌株进行表达,进而获得该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氨基酸序列见序列1。而且,其L-丝氨酸的抑制常数Ki > 250mM。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基因序列见序列2。一种构建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方法,其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因扩增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肠杆菌K12MG1655 菌株中克隆得到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表达基因serA,将该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9后,对目的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2)基因的定点突变以所述步骤1中的重组克隆载体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技术,对基因的第344位和346位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3)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将所获得的突变基因muserA与表达载体pET28a(+)进行连接,进行双酶切验证,将验证正确的表达载体转化入E. coli BL21 (DE3),表达突变后的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本发明以大肠杆菌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GDH) 表达基因进行定点突变,获得了一种PGDH变体,该变体解除了 L-丝氨酸对其的反馈抑制, 且酶活与野生P⑶H相当,这就保证了即使在L-丝氨酸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时,P⑶H仍然具有活性,使L-丝氨酸的合成能够继续,为工业化大量生产L-丝氨酸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图1为本发明serA基因扩增结果及pUC19-serA双酶切鉴定结果其中M :DNA Marker ;1 :serA基因PCR产物;2 重组克隆载体酶切结果。图2为本发明突变基因下段及上段扩增结果其中M =DNAMarker ;1 下段基因; 2 上段基因。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 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定点突变方法如下1、克隆serA基因以大肠杆菌MG1655菌株的总DNA为模板,设计如下引物用于克隆D_3_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表达基因serA 上游引物serA-F 5 SacI酶切位点)。下游引物serA-R:5 为MlI酶切位点)。扩增体系(50μ L)(MH2OIOXbufferdNTP(2. 5mmol/L)上游引物serA-F下游引物serA-RDNA 模板Pyrobest 高保真酶扩增程序95"C 5min,
,-AGC GAG CTC ATG GCAAAG GTATCG CTG GAG-3,(下划线为 ,-ACG CGT CGA CTT AGT ACA GCA GAC GGG CGC-3,(下划线
34. 5μ L, 5. 0μ L, 5. 0μ L, 2. 0μ L, 2. 0μ L, 1. 0μ L, 0· 5 μ L0
1个循环;
94"C 45s,61°C 45s,72°C 80s, 30 个循环;72"C IOmin,1 个循环。扩增得到的DNA片段纯化后和克隆载体PUC19分别用限制酶McI和MlI进行双酶切,然后电泳、切胶回收酶切后的克隆载体和PCR产物。双酶切条件为37°C,4h,体系如下 (50 μ L)SacI2 μ L,Sail2μ L,IOXBuffer T5 μ L,BSA5 μ L,pUC19 或 serA 基因 20 μ L,无菌水16 μ L0纯化后的载体pUC19和serA基因双酶切片段利用Takara试剂盒(Takara Ligation Kit ver2. 0)进行连接,连接条件为37°C,16h,体系如下(IOyL)Solution I 5 μ L,pUC191 μ L,serA 基因4μ L,连接混合物转化大肠杆菌DH5 α感受态细胞,相应的转化株以氨苄霉素筛选。目的基因扩增结果和重组克隆载体pUC19-SerA双酶切鉴定结果见图1。2、serA基因的定点突变利用重叠PCR进行serA基因的密码子344和346的定点突变。使用步骤1所述的载体pUC19-serA作为模板。(1)以上游引物 serA-F 和上段突变引物 serA-muR :5,-CAC GCC CGG ACG GGC TTCGGC GAT GTG CAT CA-3,进行一次PCR,扩增突变基因上段序列。扩增体系(50μ L)ddH2034. 5 μ L,IOXbuffer5. 0 μ L,dNTP (2. 5mmol/L)5. 0 μ L,上游引物serA-F2. 0 μ L,上段突变引物 serA-muR 2. 0 μ L,pUC19-serA1. 0μ L,Pyrobest 高保真酶0· 5 μ L。扩增程序95°C 5min,1 个循环;94°C 45s, 55°C 45s, 72°C 30s, 30 个循环;72°C IOmin,1 个循环。(2)以下段突变引物 serA-muF :5,-TGATGC ACATCG CCGAAG CCC GTC CGG GCGTG-3’和下游引物serA-R 进行一次PCR,扩增突变基因下段序列。扩增体系(50μ L)ddH2034. 5 μ L,
IOXbuffer5. 0μ L,
dNTP(2. 5mmol/L)5. 0μ L,
上弓I物serA-muF2. 0μ L,
下引物serA-R2. 0μ L,
pUC19-serA1. 0μ L,
Pyrobest高保真酶0· 5 μ L0
扩增程序
95°C 5min,1个循环;
94°C 45s, 50°C 45s, 72°C 60s,30个循环;
72°C IOmin,1个循环。
对两种PCR产物分别进行琼脂I套凝胶纯化得到两段DNA片段,突变基因上段约
11Λ,突变基因下段约250bp见图2。然后以这两段DNA片段互为模板,使用上游引物serA-F 和下游引物serA-R按照步骤1中所述方法进行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纯化,得到的DNA 片段即为serA突变基因,经过测序确认后,如步骤1中所述将serA的突变基因连接入表达载体pET28a (+),生成的载体命名为pET28a (+) -muserA。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中,相应的转化株以卡那霉素筛选。3、确定P⑶H活性及抑制剂常数Ki。为确定P⑶H酶活性及L-丝氨酸对其活性的影响,在IOOmL体积的含有100mg/L的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10g/L的胰蛋白胨,5g/L酵母提取物,10g/L的NaCl)中,接种2mL 过夜培养的的pET28a (+) -muserA/BL21 (DE3)菌液,并在30°C,200r/min下摇床培养。当菌体浓度达到OD6tltlnm约为0. 8时,向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 Ommol/L的异丙基-β -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基因表达,继续培养池。然后离心收集细胞、洗涤再悬浮于2mL缓冲液 (IOOmM磷酸钾,pH7. 0 ;IOmM MgCl2 ;ImM 二硫苏糖醇)中。细胞使用超声破碎仪进行破碎, 20000g离心以使粗提取物澄清,使用McKitrick和Pizer试验法(1980,J. Bacteriol. 141 235- 测定PGDH活性。活性见表1。抑制常数Ki表示酶活性为在无抑制剂下测定的活性的50%时的抑制浓度。PGDH变体具有与野生型PGDH酶相同的酶活,而且抗抑制能力极大提高。只有当L-丝氨酸浓度很高时(> 250mM),酶活性才受到部分抑制。因此本发明的 P⑶H变体解除了 L-丝氨酸的反馈抑制。表1:P⑶H酶活及Ki
权利要求
1.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其特征在于氨基酸序列见序列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其特征在于其L-丝氨酸的抑制常数 Ki > 250mM。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其特征在于基因序列见序列2。
4.一种构建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构建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基因扩增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从大肠杆菌K12MG1655菌株中克隆得到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表达基因serA,将该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19后, 对目的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和比对;(2)基因的定点突变以所述步骤1中的重组克隆载体为模板,利用重叠PCR技术,对基因的第344位和346位密码子进行定点突变;(3)重组表达载体构建将所获得的突变基因muserA与表达载体pET28a⑴进行连接,进行双酶切验证,将验证正确的表达载体转化入E. coli BL21(DE3),表达突变后的 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其氨基酸序列见序列1,其L-丝氨酸的抑制常数Ki>250mM,以及一种D-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基因序列见序列2。本发明提供的PGDH的氨基酸序列与大肠杆菌野生型PGDH的氨基酸序列(序列3)的不同之处在于第344位氨基酸不是组氨酸而是丙氨酸且第346位氨基酸不是天冬酰胺而是丙氨酸,突变产生的PGDH不受L-丝氨酸的抑制,且本发明的PGDH变体的酶活性与野生型相比未发生改变。
文档编号C12N15/70GK102433312SQ20111038913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佟新伟, 刘逸寒, 李玉, 路福平, 陈谷奎 申请人:天津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