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8138阅读:8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休闲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瓜蒌,又名野葫芦,学名栝蒌,具有解热止渴、利尿和镇咳祛痰的作用。瓜蒌籽呈卵状扁平椭圆形,表面浅棕色至棕褐色,平滑,边缘有一圈沟纹,顶端尖有种脐,基部钝圆或较狭,种皮坚硬,剖开后可见内种皮膜质,色灰白至灰绿色,含两片黄白色子叶,富油性。现代医药学研究证实: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萜皂苷,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及瓜蒌药用、保健价值的日益显现,瓜蒌日趋倍受人们的青睐。为了适应人们不断求新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口味的需求,近年来瓜蒌子的品种越来越多。由于瓜蒌籽种皮坚硬、味甘、微苦涩,用普通瓜子的炒制方法无法去除异味、影响口感、且不易磕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不仅确保了瓜蒌籽的营养成分,而且具有浓郁的焦香味和良好的口感,易磕开、保质期长。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利用色选机除去各种杂质、瘪粒、劣质粒和异类籽,精选出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瓜蒌籽;

(2)清洗:将经过筛选后的瓜蒌籽放入盐水中搅拌,捞出后置于清水中冲洗;

(3)晾晒:将洗净后的瓜蒌籽均匀摊晒在摊晾架上,然后置于烘房内,温度为30~45℃,时间为1~3h;

(4)汤料制备:汤料由配料和水组成,配料与水的重量比为(30~40):1,其中配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小茴香5~10份、白砂糖2~8份、八角3~8份、柠檬2~7份、食盐12~20份、花椒4~10份、桂皮2~7份、香叶2~6份、香精1~5份、甜蜜素0.5~1.5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配料放入水中,在95~105℃条件下熬制0.5~1.5h后得到汤料备用;

(5)浸泡入味:将瓜蒌籽放入汤料中浸泡2~3h,汤料温度为40~60℃;

(6)干燥:将浸泡后的瓜蒌籽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100℃,时间为0.5~1h;

(7)炒制:将干燥后的瓜蒌籽放入自动炒制机内炒制,炒制温度为120~140℃,时间为15~30min;

(8)二次浸泡:将经过炒制后的瓜蒌籽趁热再次浸入汤料中,10~20min后取出晾干;

(9)烘焙:将晾干后的瓜蒌籽放入烘箱中,温度为80~110℃,烘焙10~20min;

(10)杀菌装袋:采用微波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包装成袋。

优选地,步骤(5)中瓜蒌籽与汤料的重量比为1:(1~3)。

优选地,配料过80~100目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两次浸泡和多次晾干干燥,使得配料充分渗入到瓜蒌籽中,提高了瓜蒌籽的味料浓度,增加了香味;在加工的过程中,先炒制再烘焙,炒制过程不仅可以将瓜蒌籽本身的香味提取出来,而且将瓜蒌籽外壳具有配料的香味,二次浸泡后再烘焙,进一步提高了瓜蒌籽外壳的香味浓度;利用本发明加工的瓜蒌籽香味浓烈,口感香浓,几乎保留了瓜蒌籽的全部营养成分,食用安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操作简单,利于广泛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利用色选机除去各种杂质、瘪粒、劣质粒和异类籽,精选出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瓜蒌籽;

(2)清洗:将经过筛选后的瓜蒌籽放入盐水中搅拌,捞出后置于清水中冲洗;

(3)晾晒:将洗净后的瓜蒌籽均匀摊晒在摊晾架上,然后置于烘房内,温度为45℃,时间为1h;

(4)汤料制备:汤料由配料和水组成,配料过100目筛,配料与水的重量比为35:1,其中配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小茴香10份、白砂糖8份、八角8份、柠檬7份、食盐20份、花椒10份、桂皮7份、香叶6份、香精5份、甜蜜素1.5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配料放入水中,在105℃条件下熬制1h后得到汤料备用;

(5)浸泡入味:将瓜蒌籽放入汤料中浸泡2h,汤料温度为50℃;其中,瓜蒌籽与汤料的重量比为1:1;

(6)干燥:将浸泡后的瓜蒌籽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0℃,时间为0.5h;

(7)炒制:将干燥后的瓜蒌籽放入自动炒制机内炒制,炒制温度为140℃,时间为15min;

(8)二次浸泡:将经过炒制后的瓜蒌籽趁热再次浸入汤料中,20min后取出晾干;

(9)烘焙:将晾干后的瓜蒌籽放入烘箱中,温度为110℃,烘焙20min;

(10)杀菌装袋:采用微波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包装成袋。

实施例2

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利用色选机除去各种杂质、瘪粒、劣质粒和异类籽,精选出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瓜蒌籽;

(2)清洗:将经过筛选后的瓜蒌籽放入盐水中搅拌,捞出后置于清水中冲洗;

(3)晾晒:将洗净后的瓜蒌籽均匀摊晒在摊晾架上,然后置于烘房内,温度为45℃,时间为1h;

(4)汤料制备:汤料由配料和水组成,配料过80目筛,配料与水的重量比为30:1,其中配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小茴香5份、白砂糖2份、八角3份、柠檬2份、食盐12份、花椒4份、桂皮2份、香叶2份、香精1份、甜蜜素0.5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配料放入水中,在95℃条件下熬制1.5h后得到汤料备用;

(5)浸泡入味:将瓜蒌籽放入汤料中浸泡2h,汤料温度为40℃;其中,瓜蒌籽与汤料的重量比为1:2;

(6)干燥:将浸泡后的瓜蒌籽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时间为1h;

(7)炒制:将干燥后的瓜蒌籽放入自动炒制机内炒制,炒制温度为120℃,时间为20min;

(8)二次浸泡:将经过炒制后的瓜蒌籽趁热再次浸入汤料中,10min后取出晾干;

(9)烘焙:将晾干后的瓜蒌籽放入烘箱中,温度为90℃,烘焙15min;

(10)杀菌装袋:采用微波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包装成袋。

实施例3

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利用色选机除去各种杂质、瘪粒、劣质粒和异类籽,精选出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瓜蒌籽;

(2)清洗:将经过筛选后的瓜蒌籽放入盐水中搅拌,捞出后置于清水中冲洗;

(3)晾晒:将洗净后的瓜蒌籽均匀摊晒在摊晾架上,然后置于烘房内,温度为45℃,时间为1h;

(4)汤料制备:汤料由配料和水组成,配料过100目筛,配料与水的重量比为35:1,其中配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小茴香8份、白砂糖6份、八角5份、柠檬6份、食盐15份、花椒7份、桂皮5份、香叶5份、香精1份、甜蜜素0.5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配料放入水中,在100℃条件下熬制1.5h后得到汤料备用;

(5)浸泡入味:将瓜蒌籽放入汤料中浸泡2h,汤料温度为50℃;其中,瓜蒌籽与汤料的重量比为1:1.5;

(6)干燥:将浸泡后的瓜蒌籽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90℃,时间为1h;

(7)炒制:将干燥后的瓜蒌籽放入自动炒制机内炒制,炒制温度为120℃,时间为20min;

(8)二次浸泡:将经过炒制后的瓜蒌籽趁热再次浸入汤料中,15min后取出晾干;

(9)烘焙:将晾干后的瓜蒌籽放入烘箱中,温度为90℃,烘焙15min;

(10)杀菌装袋:采用微波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包装成袋。

实施例4

一种炒制瓜蒌籽的加工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利用色选机除去各种杂质、瘪粒、劣质粒和异类籽,精选出大小均匀且饱满的瓜蒌籽;

(2)清洗:将经过筛选后的瓜蒌籽放入盐水中搅拌,捞出后置于清水中冲洗;

(3)晾晒:将洗净后的瓜蒌籽均匀摊晒在摊晾架上,然后置于烘房内,温度为40℃,时间为2h;

(4)汤料制备:汤料由配料和水组成,配料过100目筛,配料与水的重量比为40:1,其中配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小茴香6份、白砂糖8份、八角8份、柠檬5份、食盐12份、花椒10份、桂皮2份、香叶5份、香精2份、甜蜜素1份;

将上述重量份的配料放入水中,在105℃条件下熬制1.5h后得到汤料备用;

(5)浸泡入味:将瓜蒌籽放入汤料中浸泡3h,汤料温度为55℃;其中,瓜蒌籽与汤料的重量比为1:2;

(6)干燥:将浸泡后的瓜蒌籽放入干燥设备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100℃,时间为1h;

(7)炒制:将干燥后的瓜蒌籽放入自动炒制机内炒制,炒制温度为140℃,时间为20min;

(8)二次浸泡:将经过炒制后的瓜蒌籽趁热再次浸入汤料中,15min后取出晾干;

(9)烘焙:将晾干后的瓜蒌籽放入烘箱中,温度为110℃,烘焙15min;

(10)杀菌装袋:采用微波灭菌的方式进行杀菌处理,然后包装成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