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木霉菌原料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6941阅读:138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生产原料,特别是绿木霉菌原料粉。



背景技术:

我国不乏优质粮食饲料,但这些高品质也是高价位饲料,在养殖业中全部使用这种高价高质饲料是不现实的,一方面是高成本,另一方面是人畜争粮。农作物秸秆可作为饲料,但农作物秸秆粗纤维含量高,难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可利用养分少,适口性差,在饲料分类学上归为粗饲料。纤维素是D—吡喃型葡萄糖的聚合体,半纤维素则是由葡萄糖、木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等多种单糖残基聚合而成的异型多糖,此外,在植物体还存在由苯基丙烷聚合而成的一种非多糖物质—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结合、相互缠绕构成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这些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很牢固,只能吸水润胀,不能为为单胃动物的消化液和酶所分解,仅靠其盲肠微生物少量酵解,消化率很低。只适用于反刍家畜的饲养。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关健是降解秸秆饲料中的粗纤维,提高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秸秆饲料的绿木霉菌原料粉。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绿木霉菌原料粉,由玉米粉、麦糠、硫酸亚铁、水、绿木霉菌原粉按10:10:0.1:7:4的比例混合均匀,在20-28℃下有氧发酵48小时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获得大量活性绿木霉菌原料粉,可用于大规模生产秸秆饲料,绿木霉菌原料粉有氧发酵处理的秸秆饲料,使玉米秸秆蛋白质含量达到19.63%-24.14%,粗纤维≤15.21%,单胃动物对粗纤维≤15%,粗蛋白≥15%的饲料可充分利用,这样将秸秆的利用在牛、马、羊等之外扩展到了猪、鸡、鸭、鱼等几乎所有畜禽,为单胃动物利用秸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充分利用各类秸秆制作畜禽水产饲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各类秸秆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绿木霉菌原料粉,由玉米粉、麦糠、硫酸亚铁、水、绿木霉菌原粉按10:10:0.1:7:4的比例混合均匀,在20-28℃下有氧发酵48小时制成。

秸秆生物处理技术就是采用这种特殊的工程,在霉菌、担子菌、细菌及相关化学物质的综合作用下,进行一系列的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改变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其所含的粗纤维降解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起到饲料机械起不到的深度生化加工作用。同时,在秸秆生物处理过程中还产生并积累大量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及其它有用的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醇、醛、酯、维生素、抗生素等,使饲料变软变香,可利用的营养增加。并含有多种消化酶、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能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刺激其生长发育,有些代谢产物对饲料还具有防腐作用(如乳酸、醋酸、乙醇等),能延长饲料保质期。

木霉属真菌属于微生物中的有益菌群,木霉属真菌包括纤维分解菌和半纤维分解菌,其可将部分木质素类物质转化为糖类,同时木霉属真菌发酵时还产生大量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菌体及其有益的代谢产物,如维生素、抗生素等,并合成大量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可提高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并且有酒曲香味和苹果香味,改善适口性。其黄曲霉素鉴定试验证实该菌群不产生黄曲霉素。木霉属真菌用于有氧发酵桔杆等粗饲料,产生大量的微生物酶,促使纤维素——木聚糖链和木质素聚合物酯键被酶解,增加秸秆的柔软性和膨胀度,提高粗饲料消化率,提高营养价值。在木霉属真菌属中以绿木霉菌分解粗纤维能力最强。

绿木霉菌有氧发酵处理的秸秆饲料(如玉米秸秆),使玉米秸秆蛋白质含量达到19.63%-24.14%,粗纤维≤15.21%,单胃动物对粗纤维≤15%,粗蛋白≥15%的饲料可充分利用,这样将秸秆的利用在牛、马、羊等之外扩展到了猪、鸡、鸭、鱼等几乎所有畜禽,为单胃动物利用秸秆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充分利用各类秸秆制作畜禽水产饲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各类秸秆对环境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包含在权利要求内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