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揉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1021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茶揉捻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揉捻装置,尤其是一种红茶揉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茶叶揉捻机参差不齐,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型号的揉捻机,而且不能够控制其揉捻量,需要认为把握。

装叶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揉捻效果。装叶量过多,揉捻机旋转慢,叶团翻转不灵活,容易出现揉捻不均匀和茶条索松弛现象,装叶量多,揉捻时间长,揉捻叶闷黄,影响品质,装叶量过少,揉捻叶停滞于揉盘中,旋转不灵,起不到揉捻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调压力,均匀揉捻的红茶揉捻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装叶量过多,揉捻机旋转慢,叶团翻转不灵活,容易出现揉捻不均匀和茶条索松弛现象,装叶量多,揉捻时间长,揉捻叶闷黄,影响品质,装叶量过少,揉捻叶停滞于揉盘中,旋转不灵,起不到揉捻作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包括料斗和揉捻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料斗位于揉捻机上方,料斗下方出口处设有称重器;所述揉捻机包括弧形揉捻锅、驱动电机、揉臂机构和控制器,揉臂机构位于弧形揉捻锅上,驱动电机、揉臂机构和称重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弧形揉捻锅上设有螺旋导向纹。螺旋导向纹保证茶叶均匀揉捻,不造成叶片破碎损伤。

进一步,所述揉臂机构设有传动轴、减速箱和揉臂,揉臂与传动轴连接,传动轴与减速箱连接,减速箱与驱动电机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动轴穿过弧形揉捻锅,揉臂与传动轴连接处设有弹簧,弹簧位于弧形揉捻锅上。

进一步,所述揉臂设有弹性揉片或可充气的揉捻袋。揉捻非刚性,不会造成堵塞压碎等问题。

进一步,所述揉臂在弧形揉捻锅上设有软罩体,弹簧位于软罩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弧形揉捻锅侧边设有气缸,气缸铰接在弧形揉捻锅的上边缘;揉臂机构底部设有与气缸同步的同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茶揉捻装置设计简单科学,自动称重揉捻,提高揉捻茶叶的均匀性和质量,从而提高红茶揉捻的效率;茶叶弧形揉捻锅上端逐步成型到下方自动调控工艺简单更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红茶揉捻装置的弧形揉捻锅示意图;

附图中:1-料斗;11-称重器;2-揉捻机;3-弧形揉捻锅;31-螺旋导向纹;32-气缸;33-同步器;4-驱动电机;5-揉臂机构;51-传动轴;52-减速箱;53-揉臂;54-弹簧;55-软罩体;56-弹性揉片;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以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红茶揉捻装置,包括料斗1和揉捻机2,所述料斗1位于揉捻机2上方,料斗1下方出口处设有称重器11;揉捻机2包括弧形揉捻锅3、驱动电机4、揉臂机构5和控制器6,揉臂机构5位于弧形揉捻锅3上,驱动电机4、揉臂机构5和称重器11分别与控制器6连接,弧形揉捻锅3上设有螺旋导向纹31。

揉臂机构5设有传动轴51、减速箱52和揉臂53,揉臂53与传动轴51连接,传动轴51与减速箱52连接,减速箱52与驱动电机4连接。

传动轴51穿过弧形揉捻锅3,揉臂53与传动轴51连接处设有弹簧54,弹簧54位于弧形揉捻锅3上。揉臂53设有弹性揉片56或可充气的揉捻袋,揉臂53上还设有加强梁,揉臂53有若干个,均匀分布在弧形揉捻锅3内。揉臂53在弧形揉捻锅3上设有软罩体55,弹簧54位于软罩体55内部。

弧形揉捻锅3侧边设有气缸32,气缸32铰接在弧形揉捻锅3的上边缘;揉臂机构5底部设有与气缸32同步的同步器33。

进一步对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描述:

把待揉捻的茶叶放到料斗1中,控制器6控制称重器11称重定量的茶叶从称重器11的闸门落下到弧形揉捻锅3上,揉臂53上的弹性揉片56或可充气的揉捻袋在驱动电机4旋转,在控制器6的调控同步器33伸缩传动轴51下,力度由小到大揉捻。揉捻完毕,同步器33松开传动轴51,气缸32推动铰接的曲柄,弧形揉捻锅3抬起,这样不会损坏弧形揉捻锅3,茶叶送出,弧形揉捻锅3到另一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