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164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茶业的科技也在迅速的发展,茶叶烘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它影响着茶业的质量,如果茶叶烘干的不理想,就有可能会使茶叶的质量下降,水分是茶叶内各种成分生化反应必需的介质,随着茶叶含水率的增加,茶叶的变化速度加快,色泽逐渐变黄,茶叶滋味和鲜爽度减弱使茶叶饮用的时候失去原有的味道,而且有可能会使茶叶内的营养物质减少,甚至会造成茶叶不能饮用,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为了茶叶更好的储藏,不发生陈化变质,茶叶必须干燥。传统的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是通过过烘干架和热风机的配合进行茶叶的烘干,结构过于简单,无法对茶叶进行均匀的烘干,而且传统的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在运行的时候需要人工进行手工的翻制,给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量,烘干效率低,烘干效果差。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烘干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需要借助一种茶叶烘干装置,包括储料仓、沉降机构以及茶叶烘干机构,储料仓下方设置有传送带,沉降机构包括Y形管和粉末收集罐,Y形管包括进风段、出风段和交汇段,进风段和出风段的汇合段为交汇段,Y形管内部设有若干阻风板;茶叶烘干机构包括螺旋烘干道和烘干风机,螺旋烘干道一端连接传送带的出料端,另一端连接烘干风机,螺旋烘干道包括内烘干道和外烘干道,内烘干道的侧壁上均匀排布有若干筛孔,内烘干道连接储料仓,外烘干道上端和Y形管的进风段相连通,外烘干道下端连通烘干风机;Y形管交汇段位于粉末收集罐上方;步骤二:进料,储料仓中的茶叶通过传送带运输进入螺旋烘干道的内烘干道中,传送带速度为15.2m/s-18.9m/s;步骤三:进风,烘干风机产生的热风以21.9m/s-51.6m/s的速度进入外烘干道,热风温度控制在63°-72°;步骤四:烘干,步骤一中的茶叶沿着内烘干道自上而下的滑行,过程中会受到步骤二热风的干燥从而实现快速烘干;步骤五:收集,步骤三中的茶叶滑行至内烘干道底部收集起来,粉末通过外烘干道进入Y形管后经过层层沉降,最终从交汇段进入粉末收集罐,至此完成茶叶的烘干。本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茶叶受重力自上而下下滑,而热风则上升,从而形成了对流,利于茶叶与热风充分接触干燥,提高烘干效率;2、同时这个过程中,茶叶沿着螺旋形管道下滑并在热风作用下,会起到翻炒的作用,从而均匀干燥;茶叶在沿着内烘干道螺旋下行的过程中发生自转,从而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水分脱离。3、相较于机械式的搅拌烘干,本发明通过特定速度下的气流及茶叶下降速度控制,并调整相应的温度实现低损甚至无损的茶叶烘干。4、热风对茶叶干燥及翻炒的过程中,会对茶叶没有损伤,从而保护了茶叶的外形;5、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急速从外烘干道中上升的热空气对内烘干道中的茶叶粉末及杂质产生吸附作用,从而使得杂质、茶叶粉末穿过筛孔进入外烘干道,其中茶叶粉末在热空气带动下上行,而杂质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浮力下行;从而实现了三者的有效分离。方案二,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外烘干道下端向上端弯曲,包括沉淀部和进风部,弯曲处为沉淀部,所述进风部连接烘干风机;沉淀部用于杂质沉淀并集中处理。方案三,此为方案二的优选,还包括杂质塞,所述沉淀部外壁设有出渣口,所述杂质塞活动密封连接在出渣口;方便将杂质及时清理。方案四,此为方案三的优选,外烘干道下端设有出茶口,内烘干道下端连接有出茶筒,出茶筒穿过出茶口连接到内烘干道;出茶筒如此设置能够用于收集烘干完毕的茶叶。方案五,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螺旋烘干道螺距从上到下依次由大变小;螺距的变化能够减缓茶叶在螺旋烘干道尾段的加速度,从而使茶叶保持一个相对适宜的速度,既不会影响烘干效率又不会影响烘干效果。方案六,此为方案五的优选,所述螺旋烘干道螺旋半径从上到下依次由小变大;增大螺旋烘干道尾段的工作面积,适应热风入口出的较大风量。方案七,此为基础方案的优选,所述内烘干道内壁设有螺旋形导向板;方便对茶叶缓冲及翻炒。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螺旋烘干道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储料仓1、传送带2、外烘干道3、Y形管4、内烘干道5、粉末收集罐6、螺旋烘干道7、烘干风机8、进风段9、出风段10、沉淀部11、出渣口12、出茶筒13。实施例1-5具体参数如表1: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传送带速度(m/s)15.218.916.017.016.5烘干热风风速(m/s)21.951.635.743.528.9烘干热风温度6372656769实施例1: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茶叶加工生产的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其包括储料仓1、沉降机构以及茶叶烘干机构,储料仓1下方设置有传送带2,沉降机构包括Y形管4和粉末收集罐6,Y形管4包括进风段9、出风段10和交汇段,进风段9和出风段10的汇合段为交汇段,Y形管4内部设有若干阻风板;茶叶烘干机构包括螺旋烘干道7和烘干风机8,螺旋烘干道7上端连接传送带2的出料端,下端连接烘干风机8,螺旋烘干道7包括内烘干道5和外烘干道3,内烘干道5的侧壁上均匀排布有若干筛孔,内烘干道5连接储料仓1,外烘干道3上端连接Y形管4的进风段9,外烘干道3下端连通烘干风机8;Y形管4交汇段位于粉末收集罐6上方,外烘干道3下端向上端弯曲,包括沉淀部11和进风部,弯曲处为沉淀部11,所述进风部连接烘干风机8;沉淀部11用于杂质沉淀并集中处理,还包括杂质塞,沉淀部11外壁设有出渣口12,杂质塞活动密封连接在出渣口12;方便将杂质及时清理。外烘干道3下端设有出茶口,内烘干道5下端连接有出茶筒13,出茶筒13穿过出茶口连接到内烘干道5;出茶筒13如此设置能够用于收集烘干完毕的茶叶。螺旋烘干道7螺距从上到下依次由大变小;螺距的变化能够减缓茶叶在螺旋烘干道7尾段的加速度,从而使茶叶保持一个相对适宜的速度,既不会影响烘干效率又不会影响烘干效果。螺旋烘干道7螺旋半径从上到下依次由小变大;增大螺旋烘干道7尾段的工作面积,适应热风入口出的较大风量。内烘干道55壁设有螺旋形导向板;方便对茶叶缓冲及翻炒。步骤二:进料,储料仓1中的茶叶通过传送带2运输进入螺旋烘干道7的内烘干道5中,传送带2速度为15.2m/s-18.9m/s;步骤三:进风,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以21.9m/s-51.6m/s的速度进入外烘干道3,热风温度控制在63°-72°;步骤四:烘干,步骤一中的茶叶沿着内烘干道5自上而下的滑行,过程中会受到步骤二热风的干燥从而实现快速烘干;步骤五:收集,步骤三中的茶叶滑行至内烘干道5底部收集起来,粉末通过外烘干道3进入Y形管4后经过层层沉降,最终从交汇段进入粉末收集罐6,至此完成茶叶的烘干。储料仓1中的茶叶进入螺旋烘干道7的内烘干道5中,而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则进入外烘干道3,储料仓1中的茶叶沿着内烘干道5自上而下的滑行,过程中会受到外烘干道3中热风的干燥从而实现快速烘干;粉末通过外烘干道3进入Y形管4后经过层层沉降,最终从交汇段进入粉末收集罐6。茶叶受重力自上而下下滑,而热风则上升,从而形成了对流,利于茶叶与热风充分接触干燥,提高烘干效率;同时这个过程中,茶叶沿着螺旋形管道下滑并在热风作用下,会起到翻炒的作用,从而均匀干燥;茶叶在沿着内烘干道5螺旋下行的过程中发生自转,从而在离心力作用下使水分脱离。相较于机械式的搅拌烘干,本发明通过特定速度下的气流及茶叶下降速度控制,并调整相应的温度实现低损甚至无损的茶叶烘干。热风对茶叶干燥及翻炒的过程中,会对茶叶没有损伤,从而保护了茶叶的外形;根据伯努利方程可知,急速从外烘干道3中上升的热空气对内烘干道5中的茶叶粉末及杂质产生吸附作用,从而使得杂质、茶叶粉末穿过筛孔进入外烘干道3,其中茶叶粉末在热空气带动下上行,而杂质则在重力作用下克服空气浮力下行;从而实现了三者的有效分离。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传送带2速度为18.9m/s,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速度51.6m/s,热风温度控制在72°。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传送带2速度为16m/s,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速度35.7m/s,热风温度控制在65°。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传送带2速度为17m/s,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速度43.5m/s,热风温度控制在67°。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传送带2速度为16.5m/s,烘干风机8产生的热风速度28.9m/s,热风温度控制在69°风速度51.6m/s,热风温度控制在7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