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2342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金银花深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的植物,呈花蕾棒状,略弯曲。本草文献《本草逢原》中记载:“金银花,解毒去脓,泻中有补,痈疽溃后之圣药。”中医中主要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金银花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体外对多种细菌,如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清除过氧化脂肪沉积;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护肤祛斑等功效。

现代研究发现金银花含有绿原酸、异绿原酸、挥发油、黄铜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使金银花发挥上述功效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绿原酸,除上述功效外,绿原酸还具有抗病毒、保肝利胆、抗肿瘤等作用。可见,金银花作药用或日常作花茶泡饮均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正因为金银花广泛的保健作用,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市场对金银花茶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银花茶加工方法。金银花茶包括金银花绿茶和金银花红茶,金银花茶的加工方法对金银花加工后干花的色泽、气味和口感均有影响,现有金银花红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比较普遍的是:采摘、萎凋、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优质的金银花红茶色泽红艳、口感清香,微甜、香气清鲜,但是由于受到加工工艺条件或步骤方法的影响,金银花红茶成品中常有30%以上色泽呈棕褐色的现象,且单独剔选出来冲泡后茶汤口感略酸而不宜饮用,优质部分和色泽呈棕褐色的部分混合后,将影响到所有成品金银花红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金银花红茶的加工工艺,以解决现有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得到的金银花红茶中存在棕褐色的不良成分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摘:采摘上部膨大、成棒状的金银花;

步骤二、萎凋:将金银花放入萎凋槽内,向萎凋槽中鼓入热风,热风温度为75~85℃,萎凋40~60min;

步骤三、清洗:萎凋后的金银花装入塑料袋中,同时向塑料袋中装入苏打粉或者粗盐,然后密封塑料袋,上下反复颠倒的摇晃塑料袋8~10min;苏打粉或者粗盐的用量为金银花重量的1/3;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金银花冷却至室温,然后装进透气的口袋中进行手工揉捻,顺时针揉捻20~25min,然后逆时针揉捻20~25min,依次循环3~5次,一次循环结束后解开口袋,将金银花进行筛分解块,待金银花流出的汁液溢出后再进行下依次循环;

步骤五、第一次翻炒:将揉捻完成的金银花放入120~15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10~20℃;

步骤六、发酵:使用竹篾箩筐,在竹篾箩筐内壁垫上干燥的水稻秸秆,将风冷后的金银花装进透气口袋中,将口袋的开口密封后放进竹篾箩筐中,然后将竹篾箩筐移至湿度为30~40%的室内发酵480~720min;

步骤七、第二次翻炒:发酵完成后的金银花放入100~12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30~40℃;

步骤八、干燥:将第二次翻炒完成的金银花平铺在篾席上,铺放厚度为3~5cm,将篾席转移至烘房中进行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金银花的表面清洁度也将影响到金银花的加工均匀程度,表面有杂质附着或者杂质附着较多的鲜金银花,经过加工后,干金银花的色泽会出现不均匀的情况,因为有杂质附着的金银花在同等加工条件下,由于杂质的阻碍作用,会影响到金银花受到的温度和发酵程度。但是若采用清水清洗,清水进入金银花中会增加金银花的含水量,容易导致金银花腐烂,所以传统方法都不会进行清洗。本方案先将鲜金银花进行萎凋后,使鲜金银花稍微失水而变得柔软不易折断,然后再加入苏打粉或者食盐进行摇晃,使苏打粉或者食盐在金银花表面摩擦而去除金银花表面的杂物,同时苏打粉和食盐都比较干燥,不易附着在金银花的表面,从而达到清洁的效果。这样除去金银花表面的杂质,尽可能是所有鲜金银花的表面清洁度相同,避免杂质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对金银花的加工程度造成影响,进而避免出现因为杂质存在而影响金银花干花色泽和含湿量等均匀度悬殊的问题。2、本方案采用顺时针和逆时针进行3~5次的揉捻,并采用透气的口袋进行揉捻,和目前常使用的揉捻机相比,这样的方式能使被揉捻的金银花更集中,促使所有金银花承受的揉捻程度相同,揉捻出的金银花均匀度一致。3、本方案在金银花发酵前先进行一次翻炒,120~15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6~8min后,这样能够通过高温先将金银花中的青草气味散发除去,使发酵后的金银花红茶香味更纯正;发酵后再次进行翻炒,促使金银花的香味更佳浓郁,达到提香的效果。4、本方案采用竹篾箩筐内壁垫上干燥的水稻秸秆,将风冷后的金银花装进透气口袋中,将口袋的开口密封后放进竹篾箩筐中,然后将竹篾箩筐移至湿度为30~40%的室内发酵480~720min,采用这样的发酵方法有助于每一处金银花的透气程度接近一致,发酵得到的金银花色泽和气味也接近一致。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各步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得到97%以上的金银花色泽红艳,口感醇和,无酸味。

进一步,步骤三中向塑料袋中放入苏打粉。因为相比食盐,苏打粉呈强碱性,能够很好的吸附油污等油性杂质,对金银花的清洁效果更佳。

进一步,步骤四中循环次数为4次。因为揉捻的次数多,虽然破坏的细胞更多,有助于促进发酵的进行,但是金银花的完整度会受到影响,经过多次揉戳会破坏小部分金银花的外观,若揉捻次数过少则金银花的细胞破坏不充分,发酵得打的金银花红茶品质就会略有降低,本方案优选4次就能够克服上述两方面的不足。

进一步,步骤六中发酵时间为630min。发酵时间的长短关系到金银花红茶的颜色和香味,基础方案中的480~720min能够得到色泽红艳、口感清香的金银花红茶,但是在发酵630min后得到的金银花红茶,其色泽虽然略微偏淡,但是其花香味更为浓郁,提升了嗅觉上的体验。

进一步,步骤八中干燥温度为60~80℃,干燥时间为60~75min。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摘:采摘上部膨大、成棒状的金银花;

步骤二、萎凋:将金银花放入萎凋槽内,向萎凋槽中鼓入热风,热风温度为75~85℃,萎凋40min;

步骤三、清洗:萎凋后的金银花装入塑料袋中,同时向塑料袋中装入苏打粉,然后密封塑料袋,上下反复颠倒的摇晃塑料袋8~10min;苏打粉的用量为金银花重量的1/3;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金银花冷却至室温,然后装进透气的口袋中进行手工揉捻,顺时针揉捻25min,然后逆时针揉捻25min,依次循环4次,一次循环结束后解开口袋,将金银花进行筛分解块,待金银花流出的汁液溢出后再进行下依次循环;

步骤五、第一次翻炒:将揉捻完成的金银花放入120~15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10℃;

步骤六、发酵:使用竹篾箩筐,在竹篾箩筐内壁垫上干燥的水稻秸秆,将风冷后的金银花装进透气口袋中,将口袋的开口密封后放进竹篾箩筐中,然后将竹篾箩筐移至湿度为35%的室内发酵630min;

步骤七、第二次翻炒:发酵完成后的金银花放入100~12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30℃;

步骤八、干燥:将第二次翻炒完成的金银花平铺在篾席上,铺放厚度为3~5cm,将篾席转移至烘房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干燥时间为60min。

实施例2: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摘:采摘上部膨大、成棒状的金银花;

步骤二、萎凋:将金银花放入萎凋槽内,向萎凋槽中鼓入热风,热风温度为75~85℃,萎凋60min;

步骤三、清洗:萎凋后的金银花装入塑料袋中,同时向塑料袋中装入粗盐,然后密封塑料袋,上下反复颠倒的摇晃塑料袋8~10min;粗盐的用量为金银花重量的1/3;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金银花冷却至室温,然后装进透气的口袋中进行手工揉捻,顺时针揉捻20min,然后逆时针揉捻20min,依次循环5次,一次循环结束后解开口袋,将金银花进行筛分解块,待金银花流出的汁液溢出后再进行下依次循环;

步骤五、第一次翻炒:将揉捻完成的金银花放入120~15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15℃;

步骤六、发酵:使用竹篾箩筐,在竹篾箩筐内壁垫上干燥的水稻秸秆,将风冷后的金银花装进透气口袋中,将口袋的开口密封后放进竹篾箩筐中,然后将竹篾箩筐移至湿度为40%的室内发酵480min;

步骤七、第二次翻炒:发酵完成后的金银花放入100~12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40℃;

步骤八、干燥:将第二次翻炒完成的金银花平铺在篾席上,铺放厚度为3~5cm,将篾席转移至烘房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70℃,干燥时间为70min。

实施例3:一种金银花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采摘:采摘上部膨大、成棒状的金银花;

步骤二、萎凋:将金银花放入萎凋槽内,向萎凋槽中鼓入热风,热风温度为75~85℃,萎凋50min;

步骤三、清洗:萎凋后的金银花装入塑料袋中,同时向塑料袋中装入苏打粉,然后密封塑料袋,上下反复颠倒的摇晃塑料袋8~10min;苏打粉的用量为金银花重量的1/3;

步骤四、揉捻:将萎凋后的金银花冷却至室温,然后装进透气的口袋中进行手工揉捻,顺时针揉捻23min,然后逆时针揉捻23min,依次循环3次,一次循环结束后解开口袋,将金银花进行筛分解块,待金银花流出的汁液溢出后再进行下依次循环;

步骤五、第一次翻炒:将揉捻完成的金银花放入120~15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20℃;

步骤六、发酵:使用竹篾箩筐,在竹篾箩筐内壁垫上干燥的水稻秸秆,将风冷后的金银花装进透气口袋中,将口袋的开口密封后放进竹篾箩筐中,然后将竹篾箩筐移至湿度为30%的室内发酵720min;

步骤七、第二次翻炒:发酵完成后的金银花放入100~120℃的热锅中不断翻炒,翻炒6~8min后出锅,风冷至35℃;

步骤八、干燥:将第二次翻炒完成的金银花平铺在篾席上,铺放厚度为3~5cm,将篾席转移至烘房中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60℃,干燥时间为75min。

试验:采摘同一地区的鲜金银花,按照上述三组实施例的方法和现有技术的方法进行加工,以以上三组实施例为实验组,现有技术为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三次样品进行检测,分别检测金银花红茶中绿原酸的百分含量,每组求平均值;每组随机抽取三次样品检查其中棕褐色金银花的百分比重,每次秤取50g,剔选出色泽棕褐色的金银花进行称重,求取平均比重。

再通过感观评价,评价时,随机抽取当地居民80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茶叶进行感官评价和评分,求取平均分数和感官评价重复最多的评语进行记录,测试项目有干茶的色泽、香味、冲泡后的汤色、茶汤滋味,冲泡时金银花红茶用量3g,沸水250g,结果见表1。

表1:

通过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实验组的实施例1~3的金银花红茶的色泽、气味和滋味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的金银花红茶,同时,通过对绿原酸的含量的检测结果得出,实施例1~3的金银花红茶中绿原酸的含量相对较高,说明实施例方法除了能改善金银花红茶的外观品质,还能更完整的保留其中绿原酸的含量,且加工得到的金银花红茶中呈棕褐色的比例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金银花红茶。由此说明本发明方法具有明显改善金银花红茶品质、更好的保留绿原酸含量的有益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