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4197阅读:24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小叶苦丁茶又名青山绿水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贵州大山丛林中,清凉降火的效果明显,没有大叶苦丁那种强烈的苦涩味,又有绿茶的清甜。冲泡之后色泽碧绿,小叶苦丁茶俗称“青山绿水”,是木犀科女贞属乔木植物,外形色泽绿润、汤色碧绿、叶底鲜绿,属纯天然野生植物,入口微苦清香,苦尽甘来,可清热解毒、明目清肝、益喉润肺,是一种纯天然健康饮品。

在贵州,小叶苦丁茶制备工艺还未有科学的实施方案,一般都采用技术人员经验来实施,使得不同人员制作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不一致,不利于市场开发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该方法以贵州本地小叶茶种为茶叶原料,经过采摘、漂洗、泡青、萎凋、揉捻、发酵和烘干等步骤,该方法在传统茶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改进,其制得的茶叶批次重现性好,茶叶汤色翠绿、清澈明亮,香气清纯,滋味微苦回甜,叶底翠绿鲜活柔软,符合一级品茶叶的要求。

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选取贵州本地种植的小叶苦丁茶为原料,在至4-5月份进行采摘,当芽叶长到一芽一至二叶时开始采摘,采摘长度2.0-3.0cm,采摘时严禁携带老叶、虫伤叶和单片叶,最好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采用竹篓装盛,以防鲜叶红变或闷熟;

(2)鲜叶清洗:采用含3-7%氯化钠水溶液,泡洗新鲜茶叶后,6-8min后,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沥干;

(3)萎凋:将步骤(2)沥干的茶叶,放于通气萎凋槽体中,均匀摊平茶叶,通入氮气保护后,调节温度为35-40℃,进行萎凋80-100min,氮气保护放冷至室温;

(3)杀青:将经萎凋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茶叶投入量为筒体积2-4/10为宜,采用程序控温进行杀青操作,先温度为80-90℃,滚筒转速为30-40/min,杀青2-4min,再控制温度为50-60℃,滚筒转速为30-40/min,杀青6-8min后,此时茶叶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4)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机的转速为60-70r/min,进行揉捻40-50min;

(5)发酵:将步骤(4)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密闭陶瓷罐中,其中,陶瓷罐内壁放置有纱布包制的活性炭,先进行厌氧发酵6-8h,再取出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发酵18-24h;

(6)烘干,将发酵结束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摊平茶叶厚度为5-6cm,减压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50-60℃,真空负压为0.08mpa,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5%,分包装,即得到小叶苦丁茶。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采摘:选取贵州本地种植的小叶苦丁茶为原料,在至4-5月份进行采摘,当芽叶长到一芽一至二叶时开始采摘,采摘长度2.5cm,采摘时严禁携带老叶、虫伤叶和单片叶,最好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采用竹篓装盛,以防鲜叶红变或闷熟。

上述步骤(2)采用含5%氯化钠水溶液,泡洗新鲜茶叶后,7min后,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沥干。

上述步骤(3)杀青:将经萎凋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茶叶投入量为筒体积3/10为宜,采用程序控温进行杀青操作,先温度为85℃,滚筒转速为35/min,杀青3min,再控制温度为55℃,滚筒转速为35/min,杀青7min后,此时茶叶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上述步骤(4)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机的转速为65r/min,进行揉捻45min。

上述步骤(5)发酵:将步骤(4)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密闭陶瓷罐中,其中,陶瓷罐内壁放置有纱布包制的活性炭,先进行厌氧发酵7h,再取出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发酵21h;

上述步骤(6)烘干,将发酵结束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摊平茶叶厚度为5-6cm,减压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55℃,真空负压为0.08mpa,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5%,分包装,即得到小叶苦丁茶。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对安顺地区茶叶的特性进行研究,结合传统红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创造性改进,确定了本发明的红茶加工方法,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制得的茶叶批次重现性好,茶叶汤色翠绿、清澈明亮,香气清纯,滋味微苦回甜,叶底翠绿鲜活柔软,符合一级品茶叶的要求,经检测分析:茶叶其总糖>3.0%、还原糖>1.0%、蛋白质>22.0%、茶多酚>18.0%、水溶物>50.0%,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为对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及有益效果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发明还了如下考察,旨在说明本发明,但绝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定。

1、本发明制得的小叶苦丁茶进行品质审评结果

本发明对实施例1-3制得的小叶苦丁茶及对照组1(传统手工制作)结果如下表1:

上述考察结果表明:本发明的小叶苦丁茶加工工艺,其制得的小叶苦丁茶品质较对照组1优,综合评分达81分以上,茶叶汤色翠绿、清澈明亮,香气清纯,滋味微苦回甜,叶底翠绿鲜活柔软,符合一级品茶叶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1)采摘:选取贵州本地种植的小叶苦丁茶为原料,在至4-5月份进行采摘,当芽叶长到一芽一至二叶时开始采摘,采摘长度2.5cm,采摘时严禁携带老叶、虫伤叶和单片叶,最好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采用竹篓装盛,以防鲜叶红变或闷熟;

(2)鲜叶清洗:采用含3%氯化钠水溶液,泡洗新鲜茶叶后,6min后,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沥干;

(3)萎凋:将步骤(2)沥干的茶叶,放于通气萎凋槽体中,均匀摊平茶叶,通入氮气保护后,调节温度为35℃,进行萎凋80min,氮气保护放冷至室温;

(3)杀青:将经萎凋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茶叶投入量为筒体积2/10为宜,采用程序控温进行杀青操作,先温度为80℃,滚筒转速为30/min,杀青2-4min,再控制温度为50℃,滚筒转速为30r/min,杀青6min后,此时茶叶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4)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机的转速为60r/min,进行揉捻40min;

(5)发酵:将步骤(4)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密闭陶瓷罐中,其中,陶瓷罐内壁放置有纱布包制的活性炭,先进行厌氧发酵6h,再取出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发酵18h;

(6)烘干,将发酵结束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摊平茶叶厚度为5cm,减压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50℃,真空负压为0.08mpa,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5%,分包装,即得到小叶苦丁茶。

实施例2: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1)采摘:选取贵州本地种植的小叶苦丁茶为原料,在至4-5月份进行采摘,当芽叶长到一芽一至二叶时开始采摘,采摘长度2.5cm,采摘时严禁携带老叶、虫伤叶和单片叶,最好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采用竹篓装盛,以防鲜叶红变或闷熟。

(2)采用含5%氯化钠水溶液,泡洗新鲜茶叶后,7min后,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沥干。

(3)杀青:将经萎凋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茶叶投入量为筒体积3/10为宜,采用程序控温进行杀青操作,先温度为85℃,滚筒转速为35/min,杀青3min,再控制温度为55℃,滚筒转速为35/min,杀青7min后,此时茶叶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4)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机的转速为65r/min,进行揉捻45min。

(5)发酵:将步骤(4)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密闭陶瓷罐中,其中,陶瓷罐内壁放置有纱布包制的活性炭,先进行厌氧发酵7h,再取出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发酵21h;

(6)烘干,将发酵结束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摊平茶叶厚度为5-6cm,减压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55℃,真空负压为0.08mpa,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5%,分包装,即得到小叶苦丁茶。

实施例3:小叶苦丁茶深加工的方法:

(1)采摘:选取贵州本地种植的小叶苦丁茶为原料,在至4-5月份进行采摘,当芽叶长到一芽一至二叶时开始采摘,采摘长度3.0cm,采摘时严禁携带老叶、虫伤叶和单片叶,最好不采雨水叶和露水叶,采用竹篓装盛,以防鲜叶红变或闷熟;

(2)鲜叶清洗:采用含7%氯化钠水溶液,泡洗新鲜茶叶后,6-8min后,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沥干;

(3)萎凋:将步骤(2)沥干的茶叶,放于通气萎凋槽体中,均匀摊平茶叶,通入氮气保护后,调节温度为40℃,进行萎凋100min,氮气保护放冷至室温;

(3)杀青:将经萎凋茶叶放入滚筒杀青机中,茶叶投入量为筒体积4/10为宜,采用程序控温进行杀青操作,先温度为90℃,滚筒转速为40/min,杀青4min,再控制温度为60℃,滚筒转速为40/min,杀青8min后,此时茶叶外观叶色由鲜绿转为暗绿,手紧握茶叶稍带粘性,粗梗折而不断,青气消失,有茶香味;

(4)揉捻:将萎凋后的茶叶放入揉桶式揉捻机,揉捻机的转速为70r/min,进行揉捻40-50min;

(5)发酵:将步骤(4)揉捻好的茶叶放入密闭陶瓷罐中,其中,陶瓷罐内壁放置有纱布包制的活性炭,先进行厌氧发酵8h,再取出均匀地薄摊于竹制簸箕上,自然发酵24h;

(6)烘干,将发酵结束的茶叶,放入烘干机中,摊平茶叶厚度为5-6cm,减压干燥,干燥温度控制在60℃,真空负压为0.08mpa,干燥至茶叶含水量为3-5%,分包装,即得到小叶苦丁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