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70364阅读:1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产品保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淡水鱼资源丰富,淡水鱼产量已连续20年居世界第一。由于淡水鱼中水分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且鱼体细菌繁多导致淡水鱼极易腐败变质,尤其在我国淡水鱼腐败率高达90%。因此,开发经济适用、保鲜期长且对淡水鱼食用品质影响较小的天然保鲜剂及其保鲜工艺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也公开了一些利用保鲜剂保鲜淡水鱼的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369973A,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公开了“一种河豚鱼保鲜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422869A,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公开了 “一种河豚鱼保鲜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369973A,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公开了 “一种河豚鱼的保鲜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011077A,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公开了“食用鱼保鲜浸泡液”、专利(公开号CN101223904A,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公开了 “淡水鱼的脱腥保鲜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113540A,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公开了 “一种用于冷藏带鱼的复合生物保鲜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2038268A,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公开了“墨鱼保鲜剂”、专利(公开号CN102038029A,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公开了“带鱼保鲜剂”、论文《鲤鱼保鲜技术的研究》(宋智,孟凤英.食品科学,1995,16:45-47.)、论文《羧甲基壳聚糖抗菌性及其保鲜鲫鱼效果的研究》(杨文鸽,裘迪红,孙爱飞等.食品科技,2003,11:58-60.)、论文《茶多酚对微冻鲫鱼的保鲜作用》(茅林春,段道富,许勇泉等.中国食品学报,2006, 6 (4): 106-109.)、论文《壳聚糖复合生物保鲜剂对池沼公鱼保鲜品质的影响》(周然,刘源,谢晶等.制冷学报,2011,32^):64-67.)、论文《复合天然保鲜剂对多宝鱼保鲜效果的研究》(张璐,侯红漫,陈莉.食品工业科技,2010,11:332-334.)和论文《羧甲基壳聚糖涂膜保鲜冷藏河豚鱼品质的机理》(张群利,崔琳琳,李春伟等.中国水产,2012,10(6):68-69.)等均利用保鲜剂对鱼类进行保鲜,然而保鲜剂种类繁多,不同的保鲜剂保鲜机理不同,抑菌效果和抑制的菌群也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的保鲜剂组合间抑菌效果存在实质性差异。
专利(公开号CN101708014A,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公开了 “一种海水鱼的冰温气调保鲜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810211A,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公开了“一种带鱼的保鲜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744028A,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公开了 “生物保鲜剂结合气调包装保鲜带鱼的方法”、专利(公开号CN101779699A,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公开了“带鱼的气调保鲜方法”和专利(公开号CN10210637A,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公开了“一种鳕鱼保鲜方法”等均是针对海水鱼开发的保鲜方法,而海水鱼和淡水鱼生存环境完全不同,同时其导致腐败的微生物菌群也具有差异,因此其与淡水鱼保鲜工艺存在实质性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解决淡水鱼经传统保鲜方法处理后食用品质差、存有安全隐患和保鲜期短等技术难题。
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该复合保鲜剂是壳聚糖、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各成分质量浓度为壳聚糖5 20g/L、茶多酚I 5g/L和乳酸链球菌素I 5g/L。
本发明所述的淡水鱼保鲜方法,是将淡水鱼经宰杀切片、减菌化处理、保鲜剂浸溃、浙水包装和微冻贮藏。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宰杀切片:按公知的工艺将淡水鱼宰杀放血,洗净后分割成鱼片,鱼片大小优选为 5cmX3cmX0.5cm ;
(2)减菌化处理:将鱼片置于紫外灯下照射10 30min,紫外灯功率为18W,波长为254nm,灯表面强度为40mW/cm2 ;紫外照射后的鱼片超声处理5 15min,超声功率为160W ;
(3)保鲜剂浸溃:将减菌化处理后的鱼片置于复合保鲜剂中浸溃5 25min,复合保鲜剂中各成分质量浓度为壳聚糖5 20g/L、茶多酚I 5g/L和乳酸链球菌素I 5g/L0
(4)浙水包装:保鲜剂浸溃后的鱼片浙干表面水分,按公知的包装工艺将鱼片置于托盘中并用保鲜膜包装。
(5)微冻贮藏:将包装后的鱼片置于-1°C _5°C微冻环境下贮藏。
本发明通过大范围分离鉴定淡水鱼中耐冷腐败细菌(见表1、表2和表3),表明淡水鱼微冻保藏期间初始菌相种 类繁多,主要是假单胞菌属、棒状杆菌属、库特氏菌属和葡萄球菌属,而且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随着微冻时间的推移,革兰氏阳性菌减少,阴性菌逐渐增多。微冻后期,优势腐败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尤其是假单胞菌数量较多。因此,本发明研究多种保鲜剂对这些腐败菌的抑菌效果,研制出的天然复合保鲜剂对于淡水鱼保鲜具有高抑菌性(
图1 4)。同时,本发明结合鱼片特性,将减菌化处理和微冻保藏以及保鲜剂使用等工序组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表I鳙鱼微冻保藏期间腐败菌菌相变化
权利要求
1.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保鲜剂是壳聚糖、茶多酚和乳酸链球菌素的混合水溶液,其中各成分质量浓度为壳聚糖5 20g/L、茶多酚I 5g/L和乳酸链球菌素I 5g/L。
2.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使用方法,是将淡水鱼经宰杀切片、减菌化处理后、用权利要求
I所述复合保鲜剂浸溃、然后浙水包装和微冻贮藏。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O宰杀切片:按公知的工艺将淡水鱼宰杀放血,洗净后分割成鱼片,鱼片大小为5cmX3cmX0.5cm ; (2)减菌化处理:将鱼片置于紫外灯下照射10 30min,紫外灯功率为18W,波长为254nm,灯表面强度为40mW/cm2 ;紫外照射后的鱼片超声处理5 15min,超声功率为160W ; (3)保鲜剂浸溃:将减菌化处理后的鱼片置于复合保鲜剂中浸溃5 25min; (4)浙水包装:保鲜剂浸溃后的鱼片浙干表面水分,按公知的包装工艺将鱼片置于托盘中并用保鲜膜包装。
(5)微冻贮藏:将包装后的鱼 片置于-1°C _5°C微冻环境下贮藏。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淡水鱼复合保鲜剂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水产品保鲜技术领域
。其特征在于复合保鲜剂中各成分质量浓度为壳聚糖5~20g/L、茶多酚1~5g/L和乳酸链球菌素1~5g/L,使用时淡水鱼经宰杀切片、减菌化处理、保鲜剂浸渍、沥水包装和微冻贮藏。本发明针对淡水鱼中的耐冷腐败菌群研制的天然复合保鲜剂,具有无毒、抗菌性强和抗菌谱广等特点,适用于淡水鱼保鲜,使用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工业化程度高,可有效延长淡水鱼保鲜期,保鲜期达40~50d。
文档编号A23B4/015GKCN103222500SQ201310190294
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1日
发明者方维明, 尹永祺, 葛庆丰, 杨振泉, 汪志君 申请人:扬州大学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