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237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能调节人体血脂功能的药物领域。
背景技术
血脂一般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磷脂和脂肪酸等,在血浆中脂类与一定的蛋白质构成水溶性的脂蛋白而存在。现代医学认为高血脂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防治上述疾病必须防治高血脂,而降血脂就是设法降低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祖国医学认为高血脂是由痰浊不化、淤血阻滞等原因引起的,可用活血化淤、祛痰化浊法防治。
目前已有不少可以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或保健食品,它们各具一定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对治疗高血脂疾病的需要。但各种药品或食物的疗效大不相同,制作成本也相差很远,还有的有毒副作用。现已有一些利用银杏叶和绞股蓝制作治疗高血脂疾病药物的技术出现,它们一出现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这些技术一般只将原药材用于配方中,而原药材由于受到气候、产地、采收的季节、时间、方法等的影响,使得其品质差异较大。因此疗效差异大成了该类产品最突出的问题。
银杏叶,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是卫法监发 51号文件规定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银杏叶性甘、苦、涩、平,归心、肺经。《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载“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高血脂。”银杏叶提取物(EGB),为银杏科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干燥叶经加工制成的提取物,主要含24%的黄酮苷和6%的萜类内酯。
银杏叶入药始于明代,据记载用于治疗肺虚咳喘及心脏疾患。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银杏叶的有效成分及活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银杏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活性。银杏叶和银杏叶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功效试验表明,银杏叶总黄酮能明显降低载脂蛋白B及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也降低载脂蛋白A-I的含量,对高密度脂蛋白无明显影响。(银杏叶总黄酮对载脂蛋白A、B的影响,《长春中医学院学报》1995.9.P50);银杏叶茶对预防高脂血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作用,在相当于银杏叶茶0.1、0.5、3.0g/kg.bw的剂量下,灌胃给予大鼠14天,能显著降低血清TC、LDL-C水平(P<0.01),对TG、HDL-C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银杏叶茶预防高脂血症作用的研究,《河南预防医学杂志》1999.6.P340;对高脂饲料饮食的大、小鼠血脂研究表明,银杏叶对高脂饲料诱导的血清TC、TG的升高具有良好的阻抑作用,能明显改善高脂血症大、小鼠的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尤以降低TC、TG明显,(银杏叶茶对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的影响,《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4.P51;银杏叶提取液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营养学报》1999.3 P347;银杏茶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实验研究,《实用预防医学》2000.2.P135;银杏叶调节大鼠血脂功能的研究,《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9.3.封2);银杏叶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阿斯匹林相当(调节中药抗血小板聚集和对红细胞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医药研究》1999.5.P47);银杏叶提取物GBE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抑制脂质合成,诱导脂质代谢,明显延缓饲高胆固醇兔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p<0.01),并能抗低密度脂蛋白的体外氧化修饰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饲高胆固醇兔动脉粥样硬化和低密度脂蛋白体外氧化的作用,《心肺血管病杂志》2001.1.P46);银杏叶提取物的降血清胆固醇药理实验,《化学医药工业信息》1997.4.P12);GBE能使高血脂大鼠血浆中锌含量明显降低,铜、镁含量升高,这可能是其影响胆固醇代谢的主要因素(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浆锌铜镁影响的实验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0.3.P6)。
临床研究表明,银杏叶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服用银杏叶制剂4周后,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p<0.01),提高HDL-ch水平,并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LPO和提高SOD活力,无肝肾损伤及其它不良反应(银杏叶对血脂作用的临床研究,《江苏中医》1997.4.P44;银杏叶冲剂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研究,《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2.P13;银杏叶制剂对冠心病、血脂过多、血液粘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新药与临床》1995.3.P151);银杏叶制剂还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银杏叶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效应的探讨,《实用老年医学》1997.6.P256)。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的干燥全草,是卫法监发 51号文件规定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绞股蓝性苦、微甘,寒。《广西中药材标准》第二册载“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益气养阴,延缓衰老。用于……高血脂症……”。本品主要功效成分为人参皂苷类化合物。绞股蓝(GP)具有人参皂苷改善血脂症的作用,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大鼠、鹌鹑、家兔等动物的功效试验表明(见如下文献绞股蓝粗皂甙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83.4.P219;绞股蓝总皂甙对各种脂蛋白的影响,《中草药》1989.4.P172;绞股蓝多甙对家兔脂质代谢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3.P35;绞股蓝总皂甙对小鼠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湖南医学》1991.6.P358;绞股蓝总皂甙对高脂动物血清脂蛋白、肝脏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6.9.P562)绞股蓝总皂苷不仅抑制甘油三脂(TG)升高,还能显著降低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磷脂质(PL)、过氧化脂质(LPO),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和HDL/LDL的比值,对脂质代谢失调有明显的改善和调节作用;GP对高脂动物的肝脏弥漫性脂变及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有保护作用,还能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和清除脂褐质,维持胶原蛋白含量,延缓衰老。
临床试验表明,绞股蓝治疗高血脂症疗效确切。周宏研等用绞股蓝治疗高血脂症105例,疗程2个月,结果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纤维蛋白元,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绞股蓝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湖南医学》1991.3.P259);刘欣等对80例高脂及高粘血症口服绞股蓝胶囊进行观察,结果服用到第七天血脂开始下降,15天后有效率96.3%,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绞股蓝胶囊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影响,《临床荟萃》1991.11.P499;于艳琴、余国友、康纪年、陈与明等分别将绞股蓝片、口服液、冲剂用于临床,结果证明绞股蓝制剂降脂作用显著,能降低患者的TC、TG、LDL、APOB和LP,与功效研究一致(绞股蓝总甙降血脂作用的观察,《山西医学院学报》1993.2.P144;绞股蓝治疗高血脂症158例临床观察,《浙江中医杂志》1994.5 P204;绞股蓝冲剂治疗虚症及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中草药》2000.10.P770;绞股蓝总甙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24例,《浙江医学》1994.6.P357)。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应用银杏叶的提取物对药物中的银杏叶的有效成份进行定量控制,有效减少因药材本身性质不稳定给疗效带来的差异。
本发明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药物的配方是(重量份)银杏叶10-50份 绞股蓝5-40份 银杏叶提取物1-30份。
制造以上配方药物的方法是1、取银杏鲜叶及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粉碎,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后再与上述二种粗粉混合、烘干、分装、包装得茶剂。
2、取银杏鲜叶、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后与上二粉料混匀烘干粉碎过筛,装囊得胶囊制剂。
3、取银杏鲜叶、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与上二粉混合后加入淀粉再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得片剂。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制作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可以对银杏叶的有效成份进行定量控制,使制剂功能更趋于稳定,大大减少了因使用不同药材导致疗效差异,提高了疗效。以下是本药物产品的临床疗效调查。
高脂血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在血液循环中,血脂一般与血载脂蛋白结合成脂蛋白参与运转和代谢,故高脂血症常反映于高脂蛋白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本病属于中医的痰浊等范畴。
一、病例选择及量化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郑筱萸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第85~89页)中药新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规定了诊断标准、症状分级量化、证候病情分级、纳入病例标准、排除病例标准等。
二、疗效判定(一)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
(2)显效 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3)有效 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4)无效 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三、给药方法取实施例1的产品,开水冲泡饮用。每次1袋2克,每日3次,连服20天。
产品疗效调查结果表例 产品疗效数临床控制% 显效 % 有效 % 无效 %176 91 51.7 60 34.1 22 12.5 3 1.具体实施方式
银杏叶、绞股蓝都具有可以调节人体血脂的功能,无毒副作用,两者合用共奏调节血脂的功效,相辅相成,加之用银杏叶的提取物有效控制药用成份,使配方达到科学合理,提高疗效。根据不同患者和病情的需要,可将本配方与适当的赋形剂用常规制药方法制成多种剂型,如茶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冲剂等,还可进一步包含矫味剂、甜味剂和防腐剂等添加剂,但本药物的优选剂型是茶剂。
实施例1配方银杏叶67g绞股蓝30g银杏叶提取物3g制法1、取银杏鲜叶,拣除腐叶等杂质,在清洗槽内用饮用水反复冲洗至洗净,放干燥箱内在55℃下烘烤1~2天,到水分在10%以下,用粉碎机破碎到1~2mm备用。
2、取绞股蓝干全草,拣除杂草等杂质,切成5~10cm段,在清洗槽内用饮用水反复冲洗至洗净,放干燥箱内在55℃下烘烤1~2天,到水分在10%以下,用粉碎机破碎到1~2mm备用。
3、取银杏干叶,粉碎,用60%乙醇加热(温度80℃)回流提取,第一次加12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温度100℃,压力≤85K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浸膏,与上述银杏叶粗粉、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在80℃下烘干,按每袋2克分装,包装,即得茶剂。
实施例2配方银杏叶70g绞股蓝25g银杏叶提取物5g制法1、银杏鲜叶和绞股蓝的加工方式同实施例1。
2、取银杏干叶,粉碎,用75%乙醇加热(温度80℃)回流提取,第一次加10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温度100℃,压力≤85K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浸膏,与上述银杏叶粗粉、绞股蓝粗粉混合均匀,在80℃下烘干,分装,按每袋2克包装,即得茶剂。
实施例3配方银杏叶30g绞股蓝20g银杏叶提取物50g制法1、银杏鲜叶和绞股蓝全干草在粉碎前的加工方法同实施例1,粉碎后的粉末过80目筛备用。
2、取银杏干叶,粉碎,用70%乙醇加热(温度80℃)回流提取,第一次加14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2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温度100℃,压力≤85K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浸膏,与上述银杏叶粉、绞股蓝粉混合均匀,在80℃下烘干,放冷,粉碎(过80目筛),装囊,每粒装0.40克,得胶囊剂。
实施例4配方银杏叶20g绞股蓝25g银杏叶提取物45g制法1、银杏鲜叶和胶股蓝全草加工方法同实施例3。
2、取银杏干叶,粉碎,用60%乙醇加热(温度80℃)回流提取,第一次加12倍量,回流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过滤,回收乙醇并减压浓缩(温度100℃,压力≤85KPa)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0℃)的浸膏,与上述银杏叶粉、绞股蓝粉混合均匀,加入淀粉20克,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压片,每片重0.3克,得片剂。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含有银杏叶、绞股蓝,其特征是其配方是(重量份)银杏叶10-50份 绞股蓝5-40份 银杏叶提取物1-30份。
2.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制茶剂时取银杏鲜叶和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粉碎,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后再与上述二种粗粉混合烘干分装包装。
3.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制胶囊剂时取银杏鲜叶和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粉碎过筛,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后与上二粉料混匀烘干粉碎过筛装囊。
4.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制作方法,其特征是制片时取银杏鲜叶、绞股蓝干全草分别除杂洗净干燥过筛,取银杏干叶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过滤浓缩,与上二粉混合后加入淀粉再混合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全文摘要
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功能的药物,由银杏叶、绞股蓝和银杏叶提取物制成,生产该产品时能定量控制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使制剂更趋于稳定,大大减少了因药材带来的疗效差异,提高了疗效。
文档编号A61K9/20GK1528448SQ20031011124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4日
发明者张国汉 申请人:张国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