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8620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首先合成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同时具有的提高白细胞、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等作用使其日益受到重视。相信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将逐步得到阐明。然而.由于去甲斑蝥素仍有一定的脏器毒性,限制了其临床使用的剂量,影响了抗癌效果;所以,开发新的高效低毒衍生物或研制增效减毒新剂型是去甲斑蝥素进一步推广使用的有效途径,大量资料显示,包裹率高和粒径小是降低毒性,提高疗效的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去甲斑蝥素制剂有普通注射液、去甲斑蝥素片、去甲斑蝥酸钠氯化钠注射液等,这些产品不具备生物降解性,也没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仍然存在毒性高,需频繁服药的缺点。
孙铭等采用可降解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材料作辅料,以超声乳化法和去溶剂固化法制成去甲斑蝥素抗肿瘤药物静脉制剂。首先形成含有药物的PLGA微液滴,再利用聚合物电性能加入的凝聚剂,使液滴凝胶化制成超微小的纳米粒子。经高速离心分离并充分洗涤,制得的纳米粒子,将其分装冷冻保存即可。该法利用聚合物的电性能形成微球,需要加入凝聚剂,故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孙铭,张立等.去甲斑蝥素纳米控释制剂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肿瘤学杂志,2001年7(6)期第321~325页。)张爱国等用溶剂挥发法制得的去甲斑蝥素/聚乳酸微球具有肺靶向缓释作用。该方法是采用溶剂挥发法,但包裹的亲水性药物效果欠佳。(张爱国,杨金巨.去甲斑蝥素靶向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小鼠体内分布[J].山东医药工业,2000年第19(3)期第10~11页。)陈坚等报道采用一种新型的药物辅助材料泊洛沙姆(P407)作为药物控释载体,制成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NCTD-P407)缓释制剂。用该方法得到的缓释微球释放时间比较短。(陈坚,陈喆等.去甲斑蝥素-泊洛沙姆407缓释制剂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25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19(1)期第5~7页。)程宇慧等报道,用乳化固化法制备了去甲斑蝥酸钠/白蛋白微球。去甲斑蝥酸钠微球的平均大小为0.43±0.12μm。用该法制备的微球粒径比较大,在400nm左右。(程宇慧,李栗等.去甲斑蝥酸钠白蛋白微球的研究[J].要学学报,1993年第28(5)期第384~388页。)国外对去甲斑蝥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药理的研究,对于剂型的研究仍为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包裹的药物为去甲斑蝥素,药物的载体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在150nm以下,稳定释放60个小时以上。
本发明中,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为聚乳酸(PLA)、聚(乳酸-乙二醇)(PLA-PEG)、聚(乳酸-乙醇酸)(PLGA)、聚(乳酸-乙醇酸-乙二醇)(PLGA-PEG)、聚己内酯、聚(己内酯-乳酸),聚羟基烷基酸酯、聚β-羟基丁酸酯之一种。
本发明中,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
本发明中提出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或者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油相,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去甲斑蝥素的水溶液作为水相,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搅拌,形成初乳;将该初乳加入到含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搅拌或者蒸发,得到复乳,再将复乳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即可;具体条件为聚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1-20mg/ml,在乙酸乙酯中的浓度为1-30mg/ml;去甲斑蝥素在水溶液中浓度为3.0-20.0mg/ml;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浓度为20-70mg/ml;形成初乳时,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1-10∶1;形成初乳时搅拌的转速为5000-30000转/分,时间为1-30分钟;水相与油相混合时,温度为2-30℃;聚乙烯醇水溶液浓度为0.3g/ml-3g/ml;初乳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1∶40。
本发明中,在水相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或者聚乙烯醇之一种。具体可以为司班80、吐温80、聚乙烯醇(PEA)等。
本发明中,所述聚乙烯醇分子量为7000-14000。
本发明所采用的聚合物,不仅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而且提高了亲水性,并发现可以通过调节疏水和亲水链段的组成来控制降解速度、亲疏水性以及相对分子量等。以聚(乳酸-乙二醇)为例,该共聚物具有亲水性和柔软性,可用作药物控释体系中的表面活性剂、微球表面修饰剂。另外,以PEG-PLA嵌段共聚物制备的微球由于表面的亲水性羟基存在,能降低巨噬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并提高靶向性。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操作简单,对水溶性药物包封率高,可获得稳定性药物缓释微球,所获得的微球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无粘连,微球为光滑球形,具有核壳结构,包封率为10-50%,且释放稳定,在60个小时以上,缓释性能可调,可满足更多的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聚合物采用聚(乳酸-乙二醇),其中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0,乳酸与乙二醇共聚比例为5/1,聚合物投料量为0.1505g,溶解在6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4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12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其加入量为0.8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28℃,高速搅拌7000转/分,搅拌时间18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0.3g/mlPVA水溶液120ml,搅拌,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96.9±91nm,包封率为30%,稳定释放达到72小时。
实施例2聚合物采用聚(乳酸-乙二醇),其中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乳酸与乙二醇共聚比例为5/1,聚合物投料量为0.4020g,溶解在6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8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12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司班80,其加入量为0.4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5℃,高速搅拌25000转/分,搅拌时间3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1g/mlPVA水溶液150ml,搅拌,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61.6±1nm,包封率为23.5%。
实施例3形成初乳的水油比1∶10时,其它条件同实施例1,所得微球粒径为94.2±52nm,去甲斑蝥素包封率为27.6%,稳定释放长达70个小时以上。
实施例4聚合物采用聚(乳酸-乙二醇),其中乙二醇分子量为8000,乳酸与乙二醇共聚比例为5/1,聚合物投料量为1.4020g,溶解在60ml乙酸乙酯中形成油相;12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6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其加入量为0.3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15℃,高速搅拌7500转/分,搅拌时间18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到3mg/ml聚乙烯醇水溶液180ml,旋转蒸发,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81.6±1nm,包封率为33.6%。
实施例5聚合物采用聚(乳酸-乙醇酸),聚合物的分子量为14000,聚合物投料量为0.5080g,溶解在60ml乙酸乙酯中形成油相;4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6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其加入量为0.2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10℃,高速搅拌9000转/分,搅拌时间15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2g/ml聚乙烯醇水溶液240ml,搅拌,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89.0±15nm,包封率为40.6%。
实施例6聚合物采用聚己内酯,聚合物的分子量为8000,聚合物投料量为0.6020g,溶解在36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4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4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其加入量为0.15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12℃,高速搅拌10000转/分,搅拌时间15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3g/mlPVA水溶液400ml,搅拌,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101.0±13nm,包封率为35.7%。
实施例7聚合物采用聚β-羟基丁酸酯,聚合物的分子量为6000,聚合物投料量为0.4052g,溶解在20ml二氯甲烷中形成油相;40mg去甲斑蝥素溶解在10ml水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其加入量为0.6g,形成水相;将油相与水相混合,温度控制在15℃,高速搅拌8000转/分,搅拌时间20分钟,形成初乳;向初乳中加入到3g/mlPVA水溶液210ml,形成复乳,再将复乳置于透析袋中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所得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粒径为98.0±15nm,包封率为27.3%。
权利要求
1.一种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包裹的药物为去甲斑蝥素,药物的载体为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缓释微球的粒径在150nm以下,稳定释放60个小时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为聚乳酸、聚(乳酸-乙二醇)、聚(乳酸-乙醇酸)、聚(乳酸-乙醇酸-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己内酯-乳酸),聚羟基烷基酸酯、聚β-羟基丁酸酯之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其特征在于可降解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50000。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或者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油相,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去甲斑蝥素的水溶液作为水相,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搅拌,形成初乳;将该初乳加入到含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搅拌或者蒸发,得到复乳,再将复乳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即可;具体条件为聚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浓度为1-20mg/ml,在乙酸乙酯中的浓度为1-30mg/ml;去甲斑蝥素在水溶液中浓度为3.0-20.0mg/ml;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浓度为20-70mg/ml;形成初乳时,油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2∶1-10∶1;形成初乳时,搅拌的转速为5000-30000转/分,时间为1-30分钟;水相与油相混合时,温度为2-30℃;聚乙烯醇水溶液浓度为0.3g/ml-3g/ml;初乳与聚乙烯醇水溶液的体积比为1∶4-1∶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类或者是聚乙烯醇之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的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分子量为7000-1400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纳米材料和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甲斑蝥素缓释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可生物降解的聚合物为药物载体,以去甲斑蝥素为载药,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纳米缓释微球。具体是聚合物的二氯甲烷或者乙酸乙酯溶液作为油相,加入表面活性剂的去甲斑蝥素的水溶液作为水相,水相与油相两者混合,搅拌,形成初乳;将该初乳加入到含有聚乙烯醇的水溶液中,搅拌或者蒸发,得到复乳,再将复乳进行透析,除去未包封药物,最后将其冷冻干燥成粉,密封保存即可。得到的缓释微球具有可生物降解性,成球性好,具有核壳结构,粒径在150nm以下,包封率为10-50%,并且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
文档编号A61K9/16GK1723889SQ20051002777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15日
发明者任杰, 郁晓, 任天斌, 袁华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