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总皂苷及其制剂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辅助治疗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862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七总皂苷及其制剂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辅助治疗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七总皂苷及含它的制剂的用途,特别是涉及在用于预防或辅助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方面的用途。

背景技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近10年来对于感染-炎症-危重症的病理生理过程深入研究后提出的新概念,其是指微生物、创伤、烧伤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各种炎症介质过量释放和炎症细胞过度激活,从而产生的一种全身性过度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状态,是一种机体对刺激因素不能控制的过度炎症反应过程,其主要病理特点为多种炎性介质过度释放,使机体遭受第二次“打击”,是危重病发展到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或MOF(多器官衰竭)的前期改变,临床前瞻性研究资料表明创伤、感染、出血、休克等病人的后期死亡,几乎都要经过SIRS-MODS-MOF这一共同途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前奏,MOF(多器官衰竭)是MODS的终末状态。因此,防治各种病因所引起的SIRS常是防治MODS成功的关键,SIRS如果经过有效治疗可以恢复;如果炎症反应失控,则可出现难以遏制的病理生理变化,最终发展到MODS,甚至死亡。
对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长期以来人们仅依赖抗菌药物直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清除病灶,但是不少SIRS患者仍循着MODS的方向发展。
目前,大量医学研究表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进一步恶化而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使患者走向死亡的主要途径,而该恶性进展的主要启动因子即为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又称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主要是由革兰阴性细菌(Gram-Negative Bacterial,GNB)所合成的一种毒素,是细菌细胞壁的外部结构由O-特异性侧链、核心多糖、类脂A组成。之所以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过程中单纯依靠清除病灶和抗生素治疗患者仍然死亡而死后尸检无感染的证据,就是因为在运用抗生素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的同时,细菌被杀死之后,细菌的菌体崩解可以产生内毒素(即内毒素的两个来源之一细菌源性内毒素)。所产生的内毒素性质稳定、耐热、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是一种强效的致炎因子,当它超出了人体的网状内皮系统(RES)所能清除的范围,便能够诱发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刺激机体局部细胞(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等)释放炎性介质例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以最主要的炎性介质TNFα为例,其关键作用机制在于(1)刺激或诱发多种细胞因子释放。(2)促使全身炎症反应(SIRS)。(3)激活白细胞和血小板产生PAF(对氨苯丙氨酸)、LTB4(白三烯B4)、TXA2(血栓素A2)等。(4)激活内皮细胞,使白细胞粘附因子-1升高。(5)促使下丘脑合成前列腺素E2(PGE2)。(6)诱导血管舒张因子增加,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引起组织水肿。炎性介质造成器官细胞和亚细胞器中毒性损害,并最终导致(MODS)的发生。
在我国ICU病室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率为52%-71.3%,病死率为7%-26.5%,且在ICU的患者中,SIRS的病死率(16.8%)明显高于非SIRS组(6.3%)。目前对SIRS的防治尚缺乏可靠的治疗药物。国内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辅助治疗的品种相对较为欠缺,国外也仅有少数品种有该项适应症但患者经济负担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在于寻找适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辅助治疗的药物。
本发明人经研究现发现来自三七的三七总皂苷及含它的制剂具有拮抗内毒素以及保护血管骨皮细胞,改善各器官血液循环的功能,从而为全身性反应综合症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因此,本发明涉及三七总皂苷或含它的制剂在制备用于预防或辅助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药物中用途。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中所称“三七总皂苷”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S3-B-3590-2001(Z)》中所称的三七总皂苷。
所述含三七总皂苷制剂或药物,举例讲,包括含三七总皂苷注射剂(如《商品名为“血塞通”的三七总皂苷粉针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滴丸等临床应用剂型。



图1血必净与血塞通拮抗内毒素的药效学比较(药物作用时间1h) 图2血必净与血塞通拮抗内毒素的药效学比较(药物作用时间4h) 图3不同浓度血塞通拮抗兔血浆内毒素的作用 图4正常对照组肺组织(HE×400) 图5内毒素致伤组肺组织(HE×400) 图6血塞通干预组肺组织(HE×400) 图7正常对照组肝组织(HE×400) 图8内毒素组肝组织(HE×400) 图9血塞通干预组肝组织(HE×400) 图10正常对照组肾组织(HE×400) 图11内毒素组肾组织(HE×400) 图12血塞通干预组肾组织(HE×400) 图13不同浓度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兔血清TNFα的影响 图14不同浓度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兔血清IL-1的影响 图15内毒素组兔肺微血管光镜结果(HE,×400) 图16干预组兔肺微血管光镜结果(HE,×400) 图17正常对照组兔肺微血管光镜结果(HE,×400) 图18正常对照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19内毒素致伤组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0血塞通治疗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1正常对照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2内毒素致伤组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3血必净治疗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4血塞通治疗组肺组织HE染色400× 图25内毒素组肝脏组织(400×) 图26内毒素组肝脏组织(400×) 图27对照组肝脏组织(400×) 图28正常对照组兔肾光镜结果(HE,×400) 图29内毒素组兔肾光镜结果(HE,×400) 图30血塞通组兔肾光镜结果(HE,×400) 图31内毒素组肺组织(400×) 图32血塞组肺组织(400×) 图33正常对照组肺组织(400×) 图34正常对照组小肠组织(400×) 图35内毒素组小肠组织(400×) 图36血塞通组小肠组织(400×)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应该指出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目的,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清楚,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一些变化和改良,这些均包括在本发明范畴内。
试验用药物“血必净注射液”为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血塞通粉针剂”为含本发明所定义三七总皂苷的粉针剂。
实施例1血必净注射液和血塞通粉针剂体外拮抗内毒素的作用 目的通过动态浊度法在体外来观察该药是否具有拮抗内毒素的药效学作用,并同时将该效用与血必净相比较。
分别将血必净(10g/L)及血塞通冻干粉针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稀释为一系列所需浓度0.15、0.3、0.6及1.2g/L;将细菌内毒素溶于BET水中,并旋涡振荡15min后进行稀释,使其浓度为5×105EU/L(每升5×105内毒素单位),在1ml药液样品中加入10μl已稀释的内毒素并使其终浓度为5×103EU/L毒素中加入,37℃温浴1小时或4小时。另设阳性对照组(内毒素加BET水)及三个阴性对照组(无热源水即BET水、用BET水稀释的终浓度均为1.2g/L的血塞通冻干粉针及血必净)。温浴后,依内毒素动态测定试剂盒进行操作,并将最终反应液置于无热源平底试管内,立即插入MB-80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中进行反应,待1h反应结束后自动计算出待检样品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每一浓度重复3管,并计算内毒素回收率回收率(%)=(阳性对照组内毒素值-药物样品中内毒素值)/阳性对照组内毒素值×100%。
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one-way ANOVA检验,同时用LSD检验进行两两间比较。
结果显示当血塞通冻干粉针浓度为0.15g/L,37℃温浴4小时即有拮抗内毒素的作用,其内毒素回收率为85.77%,即中和率为14.23%;血塞通冻干粉针浓度为0.30g/L,37℃温浴1小时即有拮抗内毒素的作用,其内毒素回收率为69.98%,即中和率为30.02%。各组浓度血塞通冻干粉针作用4小时,其拮抗内毒素作用均明显增强。说明血塞通具有较为强效的拮抗内毒素作用,且药效呈浓度时间依赖型。(见表1) 表1体外法血塞通拮抗内毒素的药效学观察(pg/ml,n=3) a p<0.05 vs阳性对照组;b p<0.05 vs药物作用1h组 当血必净在浓度为0.15g/L,37℃温浴1小时即有拮抗内毒素的作用;在相同药物浓度条件下,药物作用1h及4h,血必净组的内毒素值均显著低于血塞通组(即其拮抗内毒素作用强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n=3,P<0.05)。(见图1、图2) 实施例2 血塞通粉针剂体内拮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 2.1血塞通在家兔体内拮抗内毒素(LPS)的作用,并与血必净比较。
将动物分为6组。内毒素组5只,静脉给予LPS0.5mg/kg。血塞通干预I-III组,每组5只,给予LPS同内毒素组,0.5h后分别给予血塞通20mg/kg、50mg/kg和100mg/kg。血必净组5只,给予LPS同内毒素组,0.5h后给予血必净50mg/kg。正常对照组5只,以生理盐水代替LPS0.5mg/Kg。实验各组于给予LPS或生理盐水后1h、2h及4h分别取血,动态浊度法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并计算内毒素回收率回收率(%)=(内毒素组值-治疗组值)/内毒素组值×100%。
各组数据以

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间比较。
结果显示内毒素组在注射LPS后1h达到高峰值,14239.2±1874.3pg/ml,给予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后,LPS值均有明显下降,达到11323.6±1883.4pg/ml和8953.4±1138.0pg/ml(P<0.05),LPS回收率分别为20.48%和37.12%;而LPS注射后4h,20mg/kg、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均可有效降低兔血浆LPS含量(P<0.05),LPS回收率分别为7.59%、29.73%和48.01%,呈剂量依赖效应(见表2、图3)。
表2 不同剂量的血塞通拮抗兔血浆内毒素回收率比较(%) 注----表示与内毒素组值无明显差异。
LPS注射后1h血浆浓度达到最高峰,然后逐渐下降。50mg/kg的血塞通和血必净在LPS注射后1、2和4h均有效降低了兔血浆内毒素水平(P<0.05),且各时间点血必净组较血塞通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血塞通和血必净对兔血浆内毒素的拮抗作用的比较(pg/ml)

n=5) 注a p<0.05,vs内毒素组;b p<0.05,vs血塞通组。
2.2血塞通防治内毒素所致家兔SIRS/MODS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防治内毒素所致SIRS/MODS的效果及机制 健康雄性兔24只,平均体重2kg。随机分为3组,均从耳静脉给相应药物。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5ml;内毒素组第0h及12h分别给予脂多糖(LPS)1mg/kg;血塞通组第一次静推LPS后6、12、18小时分次静推血塞通50mg/kg。分别在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内毒素组及血塞通组注入内毒素后于24h时间点将全部动物放血活杀,采集静脉血,离心分离上清,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ET-1)。取出肺、肝、肾、各一小块组织,将标本置入4%的多聚甲醛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并照相。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用SPSS11.O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组TNFα及ET-1有明显升高,血塞通干预组与内毒素组比较ET-1和TNF均有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血清中TNF-α、ET-1含量变化

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致伤组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组IL-1、IL-6和PAF有明显升高,血塞通干预组与内毒素组比较IL-1、IL-6和PAF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血清中IL-1、IL-6、PAF含量变化

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致伤组 内毒素组光镜下可见肺、肝、肾、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而血塞通干预组,肺、肝、肾、等组织炎症反应较致伤组明显改善,微血栓明显减少(见图4-12)。
2.3血塞通拮抗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兔血清中TNFα、IL-1的影响,并与血必净比较。
大耳白兔30只,雌雄不限,实验动物共分为6组。①内毒素组5只,静脉给予LPS0.5mg/kg;②血塞通组15只,给予LPS同内毒素组,30min后分别给予血塞通20mg/kg、50mg/kg和100mg/kg,依次将动物分为3组,每组5只;③血必净组5只,给予LPS同内毒素组,30min后给予血必净50mg/kg;④对照组5只,以生理盐水代替LPS、血塞通或血必净。各组于给予LPS(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后1h、2h及4h分别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含量。
各组数据以

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q检验进行两两间比较。
结果显示兔血清TNFα、IL-1值在LPS注射后1h即可检测到升高,2h达到最高峰,4h后已逐渐下降。内毒素组在LPS注射2h后TNFα和IL-1分别达635.68±53.87和473.67±24.16;分别给予20mg/kg、50mg/kg和100mg/kg的血塞通后,TNFα值下降到568.95±50.78、380.28±36.88、337.72±46.08(P<0.05),IL-1值下降到402.36±31.67、340.51±36.5、266.07±17.83(P<0.05),并随着血塞通剂量的增大TNFα、IL-1值下降更明显;而LPS注射后4h各剂量的血塞通仍可有效降低兔血清TNFα、IL-1值(P<0.05)(见图13、14)。
在同为50mg/kg的血塞通和血必净的作用下,兔血清中TNFα、IL-1值在LPS注射后1h、2h和4h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在LPS注射后1h和2h,血必净组TNFα、IL-1值较血塞通组更低(P<0.05),4h组两者无显著差异(见表6、表7)。
表6 血塞通与血必净对血清中TNFα的影响的比较(pg/ml)


n=5) 注aP<0.05,vs内毒素组;bP<0.05,vs血塞通组。
表7 血塞通与血必净对血清中IL-1的影响的比较(pg/ml)

n=5) 注aP<0.05,vs内毒素组;bP<0.05,vs血塞通组。
2.4对内毒素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a对内毒素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体外血塞通对内毒素(LPS)损伤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随机将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分为对照组、内毒素组、血塞通组及内毒素+血塞通组。各组细胞间细胞存活率用MTT比色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用ELASA法测定、上清液内皮素(ET-1)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所得结果以

表示,方差分析组间差异,若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做Dunnett检验。
结果显示血塞通对正常及内毒素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A490nm)的影响列入表8中。由表8可以看出,血塞通浓度从1mg·L-1至100mg·L-1均能增加ECV304的A490nm值,说明血塞通具有促进ECV304增殖作用。内毒素100μg·L-1时能明显抑制ECV304增殖,而不同浓度血塞通均可减轻内毒素引起的增殖率抑制,其中血塞通为10mg·L-1和100mg·L-1时,细胞增殖率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
表8 血塞通对正常及内毒素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率。

,n=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损伤组比较,#P<0.05。
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列入表9中。从表9结果可看出,100μg·L-1内毒素可引起内皮细胞TNF-α的释放,而血塞通1mg·L-1-100mg·L-1可明显减少LPS引起TNF-α的释放。
表9 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的培养内皮细胞释放TNF-α的影响

,n=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损伤组比较,#P<0.05。
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的影响列入表10。由表10结果可以看出100μg·L-1内毒素可引起细胞内ET-1释放,而血塞通1mg·L-1~100mg·L-1可明显减少LPS引起ET-1的释放。
表10 血塞通对内毒素损伤的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的影响

n=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与LPS损伤组比较,#P<0.05。
b对家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家兔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将15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内毒素组(5只)、血塞通干预组(5只)。经兔耳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作家兔MODS模型,2小时取血,用ELISA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24小时后处死家兔,观察血管的组织学改变。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显示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兔外观及各项体征正常;内毒素组兔出现皮温升高、呼吸窘迫、反应迟钝、口唇发绀,部分动物口唇有粉红色泡沫液体溢出,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表面大小不等暗红色斑片状病灶,部分动物腹腔内有血性积液;血塞通干预组兔外观及各项体征接近正常,部分动物出现呼吸增快。
光镜观察血管内皮组织改变内毒素组光镜下肺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见图15);血塞通干预组镜下内皮细胞结构轻微损伤(见图16);正常对照组(见图17)。血塞通干预组血管损伤组织学改变较内毒素组明显减轻。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内毒素组TNF-α、IL-1及IL-6有明显升高,血塞通干预组与内毒素组比较TNF-α、IL-1及IL-6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见表11、表12、表13) 表11 血塞通对血清中TNFα影响的比较(pg/ml)

n=5) 注*P<0.05,vs内毒素组 表12 血塞通对血清中IL-1影响的比较(pg/ml)

n=5) 注*P<0.05,vs内毒素组 表13 血塞通对血清中IL-6的影响的比较(pg/ml)

n=5) 注*P<0.05,vs内毒素组 2.5血塞通防治多器官损伤的作用 a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及机制。
大耳白兔24只,体重2-3KG,随机分为对照组(n=8),致伤组(n=8),血塞通治疗组(n=8)。对照组兔耳静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1ml/kg),致伤组将LPS(LPS,1ml/kg)注入家兔支气管内,24h后再由耳静脉注射一次LPS(LPS,1ml/kg)。血塞通干预组第一次注入内毒素6h后,第一次静推血塞通(50mg/kg),第一次注内毒素后18h,第二次静推血塞通一次(50mg/kg),第二次由内毒素注射后6h,第三次静推血塞通一次(50mg/kg)。
分别在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致伤组及治疗组注入内毒素后于0h,24h,48h时间点经耳缘静脉、耳中动脉抽动脉血进行血气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8h时间点,抽毕耳缘静脉血后,心脏抽血杀活,留心脏血液,离心分离上清,按试剂盒所说明步骤,检测血清中TNF-α、白介素-1β浓度。动物于48时间点放血杀活,取肺称全肺湿重,取左肺称湿重。左湿肺于60℃下烘烤72小时后称干重。
分别计算湿/干比,肺系数(肺湿重/体重)。右肺取病理标本,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致伤组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对照组较高,但较内毒素致伤组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别(见表14)。致伤组于注入内毒素PaO2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治疗组氧分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见表14)。
表14不同时间点各组动脉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值(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 致伤组肺系数及湿/干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组肺系数及湿/干比较致伤组降低,差别显著(见表15)。
表15肺系数,湿/干比

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 光镜下,内毒素组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肿胀,肺泡萎陷闭合,大量炎症细胞侵润,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预组肺泡壁增厚及肺泡萎陷程度较内毒素组减轻,炎症细胞侵润及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见图18-20)。
b血塞通及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及血必净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LI/ARDS)防治作用。
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血塞通干预组,血必净干预组,每组8只。内毒素组由耳缘静脉静推LPS(1ml/kg),12h后再由耳缘静脉注射一次LPS(1ml/kg),复制ALI/ARDS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耳缘静脉静推等量生理盐水;血塞通干预组第一次注入内毒素后6h,12h,18h静推血塞通(50mg/kg),血必净干预组第一次注入内毒素后6h,12h,18h静推血必净(20mg/kg)。其后分别测定各组TNF-α,IL-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肺系数(肺湿重/体重),肺湿/干比,并取肺活组织行HE染色。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兔外观及各项体征正常;内毒素组兔出现皮温升高、呼吸窘迫、反应迟钝、口唇发绀,部分动物口唇有粉红色泡沫液体溢出,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表面大小不等暗红色斑片状病灶,部分动物腹腔内有血性积液,ALI/ARDS动物模型复制成功。
内毒素组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血塞通干预组,血必净干预组外周血白细胞较正常对照组高,但较内毒素致伤组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别,血必净干预组外周血白细胞较血塞通干预组低,组间存在显著差别(见表16)。
内毒素组于注入内毒素PaO2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显著,血塞通干预组及血必净干预组氧分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但总体保持较高水平,血必净干预组动脉氧分压较血塞通干预组高,组间存在显著差别(见表16)。
表16 不同时间点各组动脉氧分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值(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bP<0.05vs血塞通干预组 内毒素组肺系数及湿/干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塞通干预组及血必净干预组肺系数及湿/干比较内毒素组降低,差别显著,血塞通干预组及血必净干预组间亦存在显著差别(见表17)。
表17 肺系数,湿/干比

n=8) aP<0.05vs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bP<0.05vs血塞通干预组 光镜下,内毒素组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肿胀,肺泡萎陷闭合,大量炎症细胞侵润,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预组及血必净干预组肺泡壁增厚及肺泡萎陷程度较内毒素组减轻,炎症细胞侵润及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且血必净干预组改善程度好于血塞通干预组。(见图21-24)。
2.6血塞通防治内毒素诱导家兔急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防治内毒素(LPS)所致家兔急性肝损伤效果及其机制。
实验家兔随机分为3组,内毒素肝损伤组、血塞通干预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LPS(1mL/kg)一次性腹腔注射诱导兔急性肝损伤模型。血塞通干预组给LPS后1、6、12h经耳静脉静注血塞通50mg/kg。正常对照组以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LPS腹腔注射。于LPS注射后0,6,24h从家兔耳静脉采血,行肝功能检查及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1β,PAF含量。各组取右叶同一部位肝组织行HE染色,光镜观察并摄像。
所有数据均以

表示,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P<0.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显示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家兔外观及各项体征正常。内毒素组家兔出现皮温升高、呼吸窘迫、反应迟钝、口唇发绀,肝脏肿胀、表面大小不等暗红色斑片状病灶,部分动物腹腔内有血性积液。血塞通干预组与内毒素组比较兔皮温降低、反应灵敏、无明显的呼吸窘迫及口唇发绀,肝脏肿胀减轻。
光镜下观察,LPS注射后24h,模型组家兔肝小叶内较多炎细胞浸润;肝细胞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浊肿;胞质嗜酸性变,内可见空泡状气球样变性;细胞核内染色质减少,核固缩;局部可见肝细胞凝固性坏死;较内毒素组,血塞通组兔肝细胞肿胀、变性及炎细胞浸润明显减轻,未见肝细胞坏死(见图25,26,27)。
血塞通对家兔LPS损伤中血清ALT、AST、TBi1含量的影响与0h相比较,LPS注射后6、24h,两组血清ALT、AST、TBi1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以6h为著。血塞通处理可明显降低内毒素致家兔急性肝损伤兔血清ALT、AST、TBi1含量,以24h为著(P<0.05,见表18)。
表18血塞通对兔血清ALT、AST、TBi的影响
aP<0.05vs正常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 血塞通对家兔LPS肝损伤血清TNF-α,PAF IL-1β含量的影响与0h相比较,LPS注射后6、24h两组兔血清TNF-α、PAF、IL-1β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血塞通处理可明显降低内毒素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TNF-α、PAF、IL-1β含量,以24h为著;TNF-α、IL-1β的变化均呈先升后降趋势(P<0.05,见表19)。
表19血塞通对兔血清TNF-α、IL-1β、PAF的影响
aP<0.05vs正常对照组,cP<0.05vs内毒素组 d对内毒素损伤兔肾脏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内毒素(LPS)损伤兔肾脏的早期防治作用及机制。
将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和血塞通干预组,每组10只,分离右肾动脉和右颈外静脉,置入导管,内毒素组和血塞通干预组家兔经右肾动脉予300μg/kg LPS,注射完毕后血塞通干预组立即经右颈外静脉注射血塞通50mg/kg;对照组及内毒素组则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各组分别于注射药前(0h)及LPS注射后1、3和5h经右颈外静脉采血,行ELISA检测TNF-α、IL-1、IL-6;同时于注药前(0h)、LPS注射后5小时行肾脏功能BUN、Cr检查。3组的家兔全部在第5小时取血后放血活杀,取肾脏行病理学检查。
各组数据以

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用q检验进行两两间比较。
结果显示内毒素组肾小球毛细血管丛扩张充血,肾小管上皮浊肿,透明变性,脱落,肾小管内管型多见,整个肾脏组织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同时伴有广泛的微血栓形成。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见图28、29)。血塞通干预组肾脏组织充血,水肿减轻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较轻。血管无狭窄或闭塞,肾脏没有缺血或坏死现象。形态学特征趋于正常(见图30)。
内毒素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塞通干预组肌酐及尿素氮较内毒素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20、21) 表20 血塞通对血清中尿素氮影响的比较(mmol/L)

n=10) 注*P<0.05,vs内毒素组 表21 血塞通对血清中肌酐影响的比较(umol/L)

n=10) 注*P<0.05,vs内毒素组 2.7血塞通对家兔内毒素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塞通对内毒素性家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内毒素组、血塞通干预组。肠系膜动脉钳夹+浆膜下注射内毒素方法制作家兔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模型,分别于6、24h后取血,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IL-6、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24小时后处死家兔,观察肠管、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显示肉眼观察正常对照组家兔外观及各项体征正常;内毒素组家兔出现皮温升高、呼吸窘迫、反应迟钝、口唇发绀,部分动物口唇有粉红色泡沫液体溢出,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肿胀、表面大小不等暗红色斑片状病灶,部分动物腹腔内有血性积液。所钳夹肠系膜动脉供血区及其邻近区域小肠肿胀、出血、部分区域有坏死,肠蠕动减弱。血塞通干预组与LPS组比较兔皮温降低、反应灵敏、无明显的呼吸窘迫及口唇发绀,各脏器包括小肠肿胀。出血减轻,未见小肠坏死。
内毒素组肠壁小动脉内类纤维蛋白沉着、栓塞而致小肠出血和坏死。粘膜肿胀、广泛出血,粘膜下层水肿,炎细胞浸润,肌层及浆膜层可有轻微出血,肠平滑肌可见肿胀、断裂、玻璃样变及坏死,血管壁则呈纤维素样坏死,也可有血栓形成。肺泡腔大小不等,有肺泡融合现象,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壁完整性破坏,组织间隙有渗出的红细胞,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肺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血塞通干预组小肠粘膜稍肿胀,粘膜下层轻度水肿,炎细胞浸润,血管壁无坏死及血栓形成。肺微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微血栓形成均有减轻。(见图31-36) (5)改善家兔内毒素性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目的观察血塞通对家兔内毒素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将15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5只)、内毒素组(5只)、血塞通干预组(5只)。经兔耳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作MODS兔模型,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0.5、1、1.5、2h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兔耳血流量。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SPSS10.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q检验。
结果显示兔耳血流量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的测定,血塞通干预组与内毒素组微循环血流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但各时间点血塞通干预组微循环血流量均较内毒素组显著增多(P<0.05,见表22)。
表22家兔耳廓微循环血量的变化

n=5) 注*P<0.05,vs内毒素组
权利要求
1、三七总皂苷或其制剂在制备用于预防或治疗或辅助治疗“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药物中用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中所用的三七总皂苷是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WS3-B-3590-2001(Z)(试行)》的要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含三七皂苷的制剂选自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软胶囊、滴丸、颗粒剂、喷雾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多种原因所导致的损伤所引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三七总皂苷及其制剂用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辅助治疗的用途。针对SIRS的启动因子--内毒素,对其进行有效清除。针对SIRS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损伤因素--炎性介质,对其进行抑制。针对由内毒素所造成肺、肝脏、肾脏、小肠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有进行有效防治。对抗由内毒素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在SIRS病理状态下的严重循环障碍,增加微循环血流量,从而发挥对SIRS的辅助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9/20GK1977854SQ20051012763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7日
发明者徐树光, 普俊学, 马维鹏, 王先志, 吴琼粉 申请人: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