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07942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药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癌症威胁着当今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它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全世界每年发生26万例,是我国第三大恶性肿瘤;结直肠癌的发病在全身恶性肿瘤中排第3~4位,欧美国家则更高达第2位;妇科恶性肿瘤是继乳腺癌之后妇女最常见的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绒癌等,严重影响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时间,给妇女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诸多不变。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共十一味药物制备而成,具有破血消瘦、攻毒蚀疮的作用,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肺癌、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妇科恶性肿瘤等的较好药物之一。
生产复方斑蝥制剂的方法有很多,其中,(1)现有的部颁标准上记载的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为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浓缩成稠膏;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浓缩成稠膏;熊胆粉加80℃水溶解;再加入上述稠膏、浓缩液及人参等细粉,混匀粉碎/制粒,装入胶囊,即得;(2)专利申请03118520.7记载的复方斑蝥片的制备方法为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黄芪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3)专利申请03124423.8记载的复方斑蝥丸的制备方法为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其余五味加水煎煮;或者斑蝥粉碎成细粉,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黄芪等五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4)专利申请200510032382.7记载的复方斑蝥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人参、黄芪、刺五加等九味采用水提/醇提方法获得清膏浓缩液;(5)专利申请200610000726.0记载的复方斑蝥胶囊的制备方法为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粉碎成细粉,斑蝥用氯仿浸泡提取或氯仿渗漉法提取,黄芪等五味加水煎煮。但是经研究发现,上述剂型工艺中斑蝥是以氯仿为溶剂来进行提取或直接粉碎入药,在提取过程中溶剂有残留,而且提取物呈油状,不溶于水,给制剂制备带来了不便,同时直接入药会导致杂质含量高,不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另外除200510032382.7外,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四味药材都是粉碎成细粉入药,同样极易造成杂质含量过高,不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所以上述工艺均不够完善,没有给出一套整体有效的制备方法,以获得高有效成分的药物提取物,所得到的复方斑蝥制剂临床使用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改进这种复方斑蝥制剂的制备工艺,使得工艺操作方便,利于控制,降低生产成本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且得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有效成分含量高,临床效果好,是急需认真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这种口服制剂包括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丸剂等。本发明针对现有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制备工艺的不足,采用水煎煮的方法提取斑蝥,有效地避免了提取物含量不均、稳定性差、油脂状物不利制剂制备的缺点;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除熊胆粉、斑蝥外的其余九味药材,避免了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四味药材直接粉碎入药造成的杂质含量过高的缺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有效成份含量较高,可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的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一种复方斑蝥口服制剂,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斑蝥0.6-6份、人参1.5-15份、黄芪7.5-100份、刺五加7.5-100份、三棱2.4-24份、半枝莲9-100份、莪术2.4-24份、山茱萸3-30份、女贞子3-30份、熊胆粉0.05-1.0份、甘草1.5-15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准确地说,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斑蝥3.97份、人参9.92份、黄芪49.58份、刺五加49.58份、三棱15.83份、半枝莲59.5份、莪术15.83份、山茱萸19.83份、女贞子19.83份、熊胆粉0.4份、甘草9.92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或丸剂。
本发明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水提1-4次,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具体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提取1-2小时,第2 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经过实验发现,本发明制剂按上述制备工艺还未达到最佳的效果,如果制备时将药材在提取前先用水浸泡,则有利于药物有效成份的提取,使本发明药物更加精炼,药效更加显著。因此,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也可以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实验过程中又发现,用以上方法制备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中还存在杂质较多的缺点,如果采用冷藏水沉法去除水不溶性成分,就可提高溶液澄明度,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确保本药物的疗效。所以本发明制剂的制备方法还可以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具体的说,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10-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第三次加8-12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二次加6-10倍量的水,提取1-1.5小时,第三次加5-8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8h,取上清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0.5 2g的清膏;将斑蝥提取液浓缩,加适量蔗糖粉使制得提取固形物加辅料总量为50-60g,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60℃,真空度为0.08~0.09MPa,得到的斑蝥膏粉与熊胆粉混合后,加糊精、蔗糖粉或乳糖适量,混匀,加清膏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本发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或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
本发明片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
本发明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10-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第三次加8-12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二次加6-10倍量的水,提取1-1.5小时,第三次加5-8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单糖浆加至含糖量10-15%,加入0.1-0.3%苯甲酸钠,煮沸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
本发明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丸,烘干,即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以水为溶剂提取斑蝥药材,提取率高,水提液均一,稳定性好,无溶剂残留,生产成本较低;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除熊胆粉、斑蝥外的其余九味药材,避免了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四味药材直接粉碎入药造成的杂质含量过高的缺点;在提取前先将药材浸泡,有利于药效成分的溶出,使得有效成分获得充分的提取,含量增加;另外,用冷藏水沉法去除水不溶性成分,能防止溶液澄明度低,有效成分沉淀不完全;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使得复方斑蝥口服制剂更加精炼,生物利用度更高,药效更加显著,对于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胶囊剂与现有复方斑蝥胶囊剂比较,具有比表面积大,溶出速度快的特点;本发明方法制备的颗粒剂具有细度小,颗粒均匀,易于溶解和吸收的特点,并且口感好;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口服液、丸剂克服了苦、涩等不良味道,更方便患者服用;本发明片剂、丸剂和口服液体制剂克服了制剂服用量大,吸收不好的缺点,且片剂成型性、崩解性好,能大幅度降低颗粒的吸湿性,增加药品稳定性。另外,本发明剂型多样化,便于满足多样化的医疗需求,达到了发明的目的。
为了改进复方斑蝥制剂的制备工艺,使其药效成分含量高,临床效果好,适于工业化的大生产,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具体如下实验1斑蝥提取工艺实验研究1.1斑蝥提取溶剂的选择斑蝥中所含的主要成分为斑蝥素等,原工艺中斑蝥的提取溶剂为氯仿,从药材中所含成分具有不同极性的角度出发,发明人同时选用了氯仿、75%乙醇、水作为溶媒,以各提取工艺中斑蝥素的提取率作为指标,对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
不同溶剂对斑蝥素的提取率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3种溶媒相比较,斑蝥素的提取率相差不大,但水提液均一,稳定,无溶剂残留,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本发明工艺中选用水作为溶媒来提取斑蝥。
1.2斑蝥药材吸水率实验称取斑蝥30g共3份,加水浸泡,每20分钟滤出药渣称重,直至药渣重量不再变化为止,可判断为药材不再吸水,记录时间,按下式计算吸水率。

斑蝥吸水量-时间表

试验结果表明药材浸泡30-50分钟后基本不再吸水,吸水率为222.8%,故在煎煮之前需加水浸泡30-50分钟。
1.3药材粉碎度,提取溶媒的加入量,提取时间和次数是影响提取工艺的主要因素,以斑蝥素含量及总固形物得率为指标,对以上参数进行考察,优选最佳工艺条件。
1.3.1药材粉碎度的考察样品制备分别称取斑蝥饮片,40~60目斑蝥粉,80~100目斑蝥细粉各30g,同等加水量煎煮2小时,滤过,分别收集滤液。
总固形物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浓缩液20ml置已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0.5小时,迅速称重,按下试计算干膏率。结果见下表。

式中W1为干膏重量,V为定容的体积,V1为精密吸取的体积,W为煎煮药材的重量斑蝥素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见下表。
药材粉碎度-斑蝥素含量、总固形物得率表

由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斑蝥药材未经粉碎,提取效果差,粉碎后斑蝥素和其他物质都能较好的溶出,其中40~60目的斑蝥粉与80~100目的粉对于提取结果无大的差别,实验过程中发现80~100目的斑蝥粉,因为粉体较细,提取后较难过滤,从方便大生产考虑,选择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粉提取。
1.3.2提取次数的考察样品制备称取40~60目斑蝥粉30g,煎煮五次,每次2小时,分别收集每次的煎液,滤过。
斑蝥素含量和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结果见下表。
提取次数-斑蝥素含量、总固形物得率表

表中数据显示,提取四次时,斑蝥中斑蝥素及其他物质几乎已经提取完全,因此确定斑蝥提取次数为1-4次,其中提取3次为最佳工艺,较经济合理。
1.3.3提取时间考察称取40~60目斑蝥粉30g共6份,同等加水量分别煎煮0.5、1、1.5、2、2.5、3小时,滤过,定容至一定体积,取样测定斑蝥素含量和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结果见图1。
图1中曲线1为不同提取时间斑蝥素含量,曲线2为不同提取时间总固形物得率。由图1可直观地看出提取2小时后,斑蝥素含量及总固形物得率基本不再改变,说明斑蝥提取2小时后,斑蝥素和其他物质的溶出趋于饱和状态。
第2-4次提取时,药材组织细胞已经完全破裂,所含物质较第一次提取易溶出,同时考虑到生产工艺的经济合理性,第2-4次提取时间分别为0.5-1小时。
1.3.4提取加水量考察样品制备称取40~60目斑蝥粉30g,共3份,依下表条件加入不同的水量,煎煮3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第三次0.5小时,滤过,分别收集滤液。
斑蝥素含量和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结果见下表。
加水量-斑蝥素含量、总固形物得率表

当提取水量加大时,斑蝥素的量和总固形物得率并没有较大的增加,所以选择加水量为第一次加入15-22倍量,第二次加入10-15倍量,第三次加入8-12倍量。
1.4斑蝥提取工艺验证样品制备称取同批40~60目斑蝥粉30g,共三份,水提三次,第一次加20倍量的水,浸泡40分钟,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15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
斑蝥素含量和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结果见下表。
斑蝥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斑蝥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斑蝥素平均含量为14.21mg/g药材,RSD为2.2%,平均总固形物得率为16.8,RSD为2.7%,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实验2人参等九味提取工艺研究2.1药材吸水率实验称取处方量除斑蝥、熊胆粉外的人参等九味药材共3份,加水浸泡,每半小时滤出药渣称重,直至药渣重量不再变化为止,可判断为药材不再吸水,记录时间,按下式计算吸水率,结果见下表。

药材(人参等九味)在各时间的吸水量

试验结果表明药材浸泡2.5小时后基本不再吸水,吸水率为139.7%,故在煎煮之前需浸泡1-2.5小时或首次煎煮多加1-2倍量的水。
2.2提取加水量的考察以半枝莲中野黄芩苷含量及提取液中总固形物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
样品制备称取处方量的人参等九味(斑蝥、熊胆粉除外)共3份,依下表条件加入不同的水量,煎煮2-3次,第一次3小时,第2 3次每次1-1.5小时,滤过,分别收集滤液。
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
野黄芩苷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见下表。
加水量-野黄芩苷含量、总固形物得率表

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加水量为药材倍数12、8、6与15、10、6比较,提取所得物质的量无较大差异,所以选择加水量为药材倍数10-15、6-10、5-8,其中12、8、6为较佳工艺。
2.3工艺验证样品制备称取处方量人参等九味(斑蝥、熊胆粉除外)共3份,提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收集滤液。
野黄芩苷含量、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1.3.1,结果见下表。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提取工艺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野黄芩苷平均含量为0.9377,RSD为0.5%,平均总固形物得率为27.97,RSD为0.9%,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2.4醇沉工艺的研究醇沉前浸膏的相对密度、醇沉浓度、放置时间是影响醇沉工艺的主要因素,以野黄芩苷含量和总固形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对工艺进行探讨,因素水平表见下表。
因素水平表

2.4.1样品制备称取2倍处方量除斑蝥、熊胆粉外的人参等九味共9份,提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按醇沉工艺正交试验表分别进行试验。
野黄芩苷含量、总固形物得率测定方法同2.3,结果见下表。
正交实验设计表及结果


Z=(X/Xmax)×50+(Y/Ymax)×50方差分析及结论,见下表。
方差分析表

F0.05(2,2)=19.000;F0.01(2,2)=99.000方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因素影响大小依次为A>B>C,且最佳工艺为A1B2C2,即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60℃测),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冷藏24小时。
2.4.2验证试验按上述确定的工艺条件,进行三批验证实验,验证试验结果见下表。
醇沉工艺验证实验结果


由验证实验结果可见,野黄芩苷平均含量为0.7611,RSD为1.5%,平均总固形物得率为18.6,RSD为2.9%,证明该工艺稳定可行,质量可控。
2.5水沉工艺研究醇沉液回收乙醇后,直接加入蒸馏水配液,所得溶液浑浊,放置有较多沉淀,为了提高溶液澄明度,尽可能的保留有效成分,发明人采用冷藏水沉法除去水不溶性成分,经多次实验得出实验条件为醇沉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60℃测)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6-48h即可。
实验3斑蝥提取液的浓缩工艺条件的选择为减少药物中的成分受热损失,采用减压浓缩,考虑到现有设备的条件,真空度控制在0.06~-0.08MPa,斑蝥提取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0.5g为宜,以斑蝥素含量作为指标,考察斑蝥提取液的浓缩温度。
样品制备按上述确定的斑蝥提取工艺,称取斑蝥粉30g共三份,分别制备成斑蝥提取液,真空度控制在-0.06~-0.08MPa,分别于60℃、80℃、100℃条件下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0.5g的斑蝥浸膏。
取样测定斑蝥素含量,方法同1.3.1。结果见下表。
浓缩温度-斑蝥素含量表

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浓缩温度低于80℃,对斑蝥素的含量影响较小,浓缩温度高于100℃,斑蝥素的损失较大,所以斑蝥提取液的浓缩温度应该低于80℃。再者,大生产时浓缩温度越低,生产周期就会越长,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将浓缩温度控制在60℃~80℃,较为经济合理。
实验4制剂工艺研究4.1口服液体制剂工艺研究4.1.1口服液中含糖量的选择试验取经过醇沉、水沉后的药液,按表中含糖量加入单糖浆,按性状及口感评估得分(分5级,5分表示最好,1分表示最差),结果见下表。
含糖量选择试验

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口服液中含糖量达10-15%时,其性状和口感最佳。
4.1.2防腐剂选择实验使用防腐剂是保证药剂质量,防止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常用的方法,由于防腐剂具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因此,必须合理地加以选择和使用,经测定溶液为弱酸性,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在酸性溶液中抑菌作用较强,所以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更合适的防腐剂及在口服液中的用量。
样品制备取配置好的糖浆100ml共9份,其中8份分别加入0.1%、0.2%、0.3%、0.4%的苯甲酸钠或0.1%、0.2%、0.3%、0.4%山梨酸钾,1份不加任何防腐剂,灌封,置于40℃、湿度75%恒温箱内,分别于5、10、15、20、30天时检查是否长菌,30天时测其pH变化。结果见下表。
防腐剂选择实验观察表

注-表示澄明;+表示浑浊;++表示长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防腐剂加入后对口服液的性状没有影响,相比较而言加入0.1-0.3%苯钾酸钠具有较好的防腐功能,但单纯使用防腐剂来保证药物的质量并不是绝对的手段和措施,关键还在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把防污染工作做好。
4.2颗粒制剂工艺研究4.2.1干燥工艺条件的选择由于斑蝥膏粉的量较小,难与其他膏粉及辅料混合均匀,在干燥时需加入一定量辅料,混合均匀,干燥后,粉碎,过筛,再与其他物料混合,斑蝥的含量比较均匀,而且也缩短了斑蝥浸膏的干燥时间。
根据前面考察的结果斑蝥提取液干燥后平均总固形物得率为16.8%,一个处方量的斑蝥以前面确定的工艺提取后得固形物0.672g左右,所以需要加蔗糖粉49.328g左右,制得提取固形物加辅料总量为50g,然后采用真空干燥,通过多次实验,确定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60℃,真空度为0.08~-0.09MPa,所得物料疏松易碎,溶化性好。
4.2.2成型工艺研究本制备工艺选用湿法制粒,适量蔗糖粉作为填充剂与斑蝥膏粉混合均匀,人参等九味药材提取所得清膏为粘合剂,制粒。制粒的难易、颗粒合格率,颗粒干燥时间的长短与清膏的密度有关,该试验采用辅料用量、颗粒得率及干燥时间做为指标,考察清膏的密度。
4.2.2.1样品制备处方量药材所得斑蝥干膏粉及熊胆粉加入适量蔗糖粉,混匀,分别以不同密度的人参等九味的清膏作为粘合剂制粒,低温减压干燥(含水量1.0%~1.5%左右),测定一次制颗粒的得率,结果见下表。
制粒工艺研究结果

4.2.2.2结果分析以1毫升相当于原药材1g的清膏做为粘合剂制粒,一次制颗粒得率较高,辅料用量较少,干燥时间相对较短,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密度小于1g原药材/ml做为粘合剂,辅料用量较大,制成的颗粒湿度较大,干燥时间相对较长;密度大于1g原药材/ml做为粘合剂,制得软材粘度大,不易制成颗粒,一次制颗粒得率低。
4.2.3颗粒生产环境的考察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粉末,精密称定重量后,将其置于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下于25℃恒温培养箱中保持7天,即达平衡,再精密称重,计算吸湿率,结果见下表。
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率

如图2所示,曲线两端切线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临界相对湿度(CRH),此粉末的CRH为55.4%,故颗粒生产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湿度应控制在55%以下,以适合本制剂的生产实验5本发明制剂对实验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H22的抑制作用,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影响一、材料1、动物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30g,雌雄各半。
2、药物本发明颗粒剂、本发明口服液体制剂、本发明胶囊剂,均按照本发明方法制备;复方斑蝥胶囊,市售。
3、试剂与阳性对照药注射用环磷酰胺;氟脲嘧啶注射液;其余试剂均为市售国产分析纯。
4、瘤株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H22引自山西省肿瘤研究所,每7日无菌条件下传代一次保种。
二、方法与结果1、对小鼠移植性肿瘤S180的影响取传代后生长良好的S180小鼠,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3稀释,显微镜下计数,调瘤细胞数为1.0×107个/ml(置冰浴中)。然后取正常小鼠50只,于每只小鼠腋部皮下接种0.2ml,24小时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本发明颗粒剂组、本发明胶囊剂组及阳性药环磷酰胺组。给药剂量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0ml/kg;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2.0g/kg;本发明颗粒剂组8.0g/kg;本发明胶囊剂组2.0g/kg;阳性药环磷酰胺组50mg/kg。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十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取小鼠按常规方法处死解剖肿瘤,称重。按下列公式计算抑制率。比较用药组同对照组差异。
抑制率(%)=(对照组平均瘤重-用药组平均瘤重)/对照组平均瘤重。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制剂对小鼠实体瘤的S180影响(x±SD)

由上表可以看出,复方斑蝥制剂可明显抑制小鼠抑制性肿瘤S180的生长,降低瘤重,且本发明制剂组与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比较抑制率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对小鼠移植性肿瘤H22的影响
取传代后生长良好的H22小鼠,无菌条件下抽取腹水,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3稀释,显微镜下计数,调瘤细胞数为1.0×107个/ml(置冰浴中)。然后取正常小鼠40只,于每只小鼠腹腔接种0.2ml,24小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本发明胶囊剂组及阳性药氟脲嘧啶组。给药剂量同前。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十天。阳性药氟脲嘧啶为10mg/kg ip,隔两日一次,共4次;末次给药后逐日记录各组小鼠死亡情况,计算各组小鼠平均生存天数,按下列公式计算生命延长率。比较用药组同对照组差异。
生命延长率(%)=(用药组平均生存天数-对照组平均生存天数)/对照组平均生存天数。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胶囊剂对小鼠H22腹水瘤的影响(x±SD)

由上表可以看出,复方斑蝥制剂对小鼠接种H22腹水瘤后的生存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本发明胶囊剂组与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比较延长率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
3、对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引起免疫抑制的影响取正常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造型组及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本发明胶囊剂组、本发明口服液组。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8天,给药剂量同前。给药第5天,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ip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3天。同时继续给药至第8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尾静脉采血测定白细胞数(WBC);然后处死小鼠,剖取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比较用药组同造型组的差异。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制剂对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引起免疫抑制的影响(x±SD)


结果表明复方斑蝥胶囊对小鼠因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体重下降、免疫器官脾脏、胸腺萎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明显,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本发明制剂组与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由于治疗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本发明制剂组与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组比较,在临床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制剂组对比市售复方斑蝥胶囊的疗效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


图1为斑蝥提取时间-斑蝥素含量、总固形物得率图;其中曲线1表示不同提取时间斑蝥素含量,曲线2表示不同提取时间总固形物得率。
图2为本发明颗粒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实施例1斑蝥3.97g、人参9.92g、黄芪49.58g、刺五加49.58g、三棱15.83g、半枝莲59.5g、莪术15.83g、山茱萸19.83g、女贞子19.83g、熊胆粉0.4g、甘草9.92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20倍量的水,浸泡40分钟,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15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测为1.10,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测为1.15~1.20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60%,在4℃~8℃冷藏36h,取上清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1g的清膏;将斑蝥提取液浓缩,加适量蔗糖粉使制得提取固形物加辅料总量为50-60g,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60℃,真空度为0.08~-0.09MPa,得到的斑蝥膏粉与熊胆粉混合后,加蔗糖粉适量,混匀,加清膏制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颗粒剂。该制剂开水冲服,一次3g,一日2次。
本发明实施例2斑蝥0.6g、人参1.5g、黄芪7.5g、刺五加7.5g、三棱2.4g、半枝莲9g、莪术2.4g、山茱萸3g、女贞子3g、熊胆粉0.05g、甘草1.5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4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15倍量的水,浸泡50分钟,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2.5小时,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5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测为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冷藏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2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在4℃~8℃冷藏48h,取上清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0.5g的清膏;将斑蝥提取液浓缩,加适量蔗糖粉使制得提取固形物加辅料总量为50-60g,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60℃,真空度为-0.08~-0.09MPa,得到的斑蝥膏粉与熊胆粉混合后,加糊精适量,混匀,加清膏制粒,干燥,制成1000g,即得颗粒剂。
本发明实施例3斑蝥6g、人参15g、黄芪100g、刺五加100g、三棱24g、半枝莲100g、莪术24g、山茱萸30g、女贞子30g、熊胆粉1.0g、甘草15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60目的细粉,水提4次,第一次加22倍量的水,浸泡30分钟,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5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2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四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5倍量水,浸泡1小时,提取4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测为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测为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70%,在8℃冷藏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或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胶囊剂。该制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本发明实施例4斑蝥4.76g、人参11.9g、黄芪59.5g、刺五加59.5g、三棱19g、半枝莲71.4g、莪术19g、山茱萸23.8g、女贞子23.8g、熊胆粉0.48g、甘草11.9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50目的细粉,水提2次,第一次加18倍量的水,浸泡35分钟,提取2小时,第2次加14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2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浸泡1.5小时,提取3小时,第2次加8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测为1.0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冷藏1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测为1.1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65%,在6℃冷藏40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或加入适量辅料制粒,装入即得胶囊剂。
本发明实施例5斑蝥3.4g、人参8.5g、黄芪42.5g、刺五加42.5g、三棱13.57g、半枝莲51g、莪术8.5g、山茱萸17g、女贞子17g、熊胆粉0.34g、甘草8.5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60目的细粉,加22倍量的水,浸泡30分钟,提取1.5小时,滤过,滤液备用;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4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测为1.00,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冷藏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20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60%,在4℃冷藏36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片剂。该制剂口服,一次3片,一日2次。
本发明实施例6斑蝥1.19g、人参2.975g、黄芪14.875g、刺五加14.875g、三棱4.75g、半枝莲17.85g、莪术4.75g、山茱萸5.95g、女贞子5.95g、熊胆粉0.12g、甘草2.975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20倍量的水,浸泡40分钟,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15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浸泡2小时,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测为1.00,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5%,冷藏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测为1.10~1.1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5%,在4℃~8℃冷藏30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单糖浆加至含糖量10%,加入0.2%苯甲酸钠,煮沸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口服液体制剂。该制剂口服,一次10ml,一日2次。
本发明实施例7斑蝥2.64g、人参6.61g、黄芪33.05g、刺五加33.05g、三棱10.55g、半枝莲39.67g、莪术10.55g、山茱萸13.22g、女贞子13.22g、熊胆粉0.27g、甘草6.61g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20倍量的水,浸泡45分钟,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13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8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浸泡1小时,提取4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的水,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7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测为1.00,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冷藏1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60℃时测为1.10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在8℃冷藏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单糖浆加至含糖量15%,加入0.1%苯甲酸钠,煮沸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口服液体制剂。
本发明实施例8斑蝥0.79g、人参1.98g、黄芪9.92g、刺五加9.92g、三棱3.17g、半枝莲11.9g、莪术3.17g、山茱萸3.97g、女贞子3.97g、熊胆粉0.08g、甘草1.98g
制备方法为方中十一味,除熊胆粉外,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2次,第一次加15倍量的水,浸泡40分钟,提取1小时,第2次加12倍量的水,提取0.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其余人参等9味水提2次,第一次加15倍量水,浸泡1.5小时,提取3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提取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测为1.0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冷藏18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时测为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70%,在4℃~8℃冷藏42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丸,烘干,即得丸剂。该制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
权利要求
1.一种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斑蝥0.6-6份、人参1.5-15份、黄芪7.5-100份、刺五加7.5-100份、三棱2.4-24份、半枝莲9-100份、莪术2.4-24份、山茱萸3-30份、女贞子3-30份、熊胆粉0.05-1.0份、甘草1.5-15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组份计算它由斑蝥3.97份、人参9.92份、黄芪49.58份、刺五加49.58份、三棱15.83份、半枝莲59.5份、莪术15.83份、山茱萸19.83份、女贞子19.83份、熊胆粉0.4份、甘草9.92份及辅料制备而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口服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片剂、口服液或丸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斑蝥粉碎,水提1-4次,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 3次,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静置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再加入不同的辅料按照不同的方法制成不同的制剂。
8.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10-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第三次加8-12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二次加6-10倍量的水,提取1-1.5小时,第三次加5-8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浓缩至1ml相当于原药材0.5-2g的清膏;将斑蝥提取液浓缩,加适量蔗糖粉使制得提取固形物加辅料总量为50-60g,然后采用真空干燥,干燥条件为干燥温度50~60℃,真空度为0.08~-0.09MPa,得到的斑蝥膏粉与熊胆粉混合后,加糊精、蔗糖粉或乳糖适量,混匀,加清膏制粒,干燥,制成颗粒剂。
9.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囊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 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粉碎成细粉或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
10.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片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烘干,加入适量辅料制粒,即得。
11.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口服液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3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10-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第三次加8-12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二次加6-10倍量的水,提取1-1.5小时,第三次加5-8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单糖浆加至含糖量10-15%,加入0.1-0.3%苯甲酸钠,煮沸溶解,加蒸馏水至全量,混匀,滤过,灌封,即得。
12.按照权利要求4、5、6或7所述的复方斑蝥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丸剂的制备方法为斑蝥粉碎为40~60目的细粉,水提1-4次,第一次加15-22倍量的水,浸泡30-50分钟,提取1-2小时,第2-4次每次加8-15倍量的水,提取0.5-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和甘草共9味水提2-3次,第一次加10-15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2-4小时,第2-3次每次加5-10倍量水,提取1-1.5小时,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测为1.00-1.15,放冷,加乙醇至含醇量为50-60%,冷藏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60℃时测为1.10~1.25的稠膏,加水至总量的50-70%,在4℃~8℃冷藏30-48h,取上清液,加入熊胆粉使溶解,加斑蝥提取液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制成丸,烘干,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斑蝥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它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及辅料制备而成。本发明以水为溶剂提取斑蝥药材,提取率高,水提液均一,稳定性好,无溶剂残留,生产成本较低;采用水煎煮法提取除熊胆粉、斑蝥外的其余九味药材,避免了人参、山茱萸、女贞子、半枝莲四味药材直接粉碎入药造成的杂质含量过高的缺点。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使得复方斑蝥口服制剂更加精炼,生物利用度更高,药效更加显著,对于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1091784SQ200710200660
公开日2007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叶湘武, 杨义, 牟兰进, 简高华 申请人: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