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型拉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04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型拉伸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座部和靠背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构 造成对使用者的背部和腰部实施拉伸的座椅型拉伸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报2002-119558A披露了一种现有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现有的座 椅型拉伸设备具有座部和靠背。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对坐在座部并倚靠着靠背的使用者 实施拉伸。座椅型拉伸设备具有多个气囊,这些气囊设置在靠背的前表面以及座部的上表 面。这些气囊构造成能够膨胀与收缩,由此该座椅型拉伸设备利用气囊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然而,现有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气囊具有两个功能。一个功能是支撑使用者,另一 个功能是对使用者的身体施压。因此,根据使用者的体型,座椅型拉伸设备可能不能支撑使 用者的身体,并可能不能对使用者的身体施压。因此,现有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气囊存在不 能对使用者的期望部位实施拉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用于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成无论使用者的体型如 何都可确定地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的座椅型拉伸设备。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本发明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包括座部、靠背、柔性片、张紧装 置以及控制器。座部具有深度和宽度,座部和靠背分别具有沿着使用者的身体宽度的宽度。 柔性片设置在座部的上面。柔性片在座部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以支撑使用者的臀部。柔性 片构造成可在正常位置与突起位置之间移动。当柔性片位于正常位置时,柔性片与座部的 上表面处于靠近关系。当柔性片位于突起位置时,柔性片远离座部的上表面间隔开。张紧 装置设置于座部上。张紧装置构造成将张力施加到柔性片,从而使柔性片的中央朝座部的 上方移动。控制器构造成用于控制张紧装置,以使柔性片的中央朝竖直方向移动。张紧装 置设置在座部的至少一个宽度端上,以便沿座部的宽度方向对柔性片施加张力。因此,张紧 装置使柔性片的中央朝竖直方向移动。该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利用柔性片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方移动。因此,该座椅 型拉伸设备构造成无论使用者的体型如何,都可确定地对使用者实施拉伸。另外,张紧装置 设置在座部的上表面的至少一个宽度端。因此,带有张紧装置的座椅型拉伸设备能够降低 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成本并使其尺寸减小。优选的是,张紧装置由加压装置限定。加压装置构造成沿座部的上方对柔性片施 加压力。加压装置位于座部与柔性片之间。因此,加压装置使柔性片的中央朝上方移动。控 制器构造成用于控制加压装置,以使柔性片的中央沿座部的竖直方向移动。加压装置设置 在座部的两宽度端,以便朝座部的上方对柔性片施加压力。因此,加压装置使柔性片的中央 相对于座部朝上方移动。座椅型拉伸设备还构造成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方移动。因此,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无论使用者的体型如何,都可确定地对使用者实施拉伸。优选的是,柔性片具有前端和后端。柔性片的前端固定到座部的前端。柔性片的 后端附连到座部的后端,以便可沿座部的竖直方向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柔性片位于面向使用者的臀部的部分(位置)处。因此,这种构造 使得座椅型拉伸设备可对使用者的臀部有效地实施拉伸。优选的是,柔性片由硬质泡沫材料制成。这种构造能够减小关于使用者的臀部的接触力。另外,这种构造还使得座椅型拉 伸设备可对使用者有效地实施拉伸。优选的是,柔性片和加压装置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在这种情况下,可改变座部的上表面上的柔性片和加压装置的位置。因此,这种构 造使得座椅型拉伸设备可对使用者身体的期望部位实施拉伸。优选的是,座椅型拉伸设备包括拉伸单元。拉伸单元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的上表 面。拉伸单元的上表面上设有柔性片。拉伸单元在其内部的两宽度端处设有加压装置。因 此,柔性片和加压装置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在这种情况下,可改变座部的上表面上的柔性片和加压装置的位置。因此,这种构 造使得座椅型拉伸设备可对使用者身体的期望部位实施拉伸。优选的是,柔性片的两宽度端分别附连到座部的两宽度表面。柔性片的至少一个 宽度端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的宽度表面的预定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改变柔性片在宽度方向上的松弛度。因此,这种构造可改变施加 给使用者的拉伸强度。优选的是,加压装置由多个气囊和泵构成。这些气囊构造成沿竖直方向膨胀与收 缩。泵构造成将空气送入气囊。在这种情况下,当座椅型拉伸设备停止时,气囊收缩。因此,这种构造能够缩减座 椅型拉伸设备的尺寸。优选的是,座椅型拉伸设备包括壁。该壁位于座部与柔性片之间。壁位于座部的 上表面的一个宽度端处。张紧装置由加压装置限定。加压装置构造成沿座部的上方对柔性 片施加压力。张紧装置位于座部与柔性片之间,由此张紧装置使柔性片的中央移动。控制 器构造成用于控制加压装置,以使柔性片的中央朝座部的竖直方向移动。加压装置位于座 部的一个宽度端处,使得加压装置位于离开壁的位置。加压装置构造成沿座部的上方对柔 性片的一端施加压力,因而加压装置对柔性片施加指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在这种情况下,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利用柔性片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方移动。 因此,这种构造使得无论使用者的体型如何,座椅型拉伸设备都可确定地对使用者的身体 实施拉伸。优选的是,座椅型拉伸设备包括多个壁。这些壁位于座部与柔性片之间。壁位于 座部的上表面的两宽度端处。张紧装置由多个卷筒限定。卷筒分别保持柔性片的宽度端。 这些卷筒构造成使柔性片绕卷筒卷绕,因而卷筒使柔性片的中央朝座部的上方移动。控制 器构造成用于控制卷筒,以使柔性片的中央朝竖直方向移动。卷筒设置在座部的两宽度表 面上。卷筒构造成用于卷绕柔性片。因此,卷筒对柔性片施加朝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在这种情况下,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利用柔性片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方移动。因此,可得到被构造成无论使用者的体型如何都可确定地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的座椅型拉伸 设备。通过下述的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及其实例,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特 征以及由此得到的效果。


图1中的(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立体图。图1中的(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在不具有柔性片(flexible sheet)、加压装置以及施疗器罩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2中的(a)示出了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侧视 图。图2中的(b)示出了处于靠背后仰状态下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侧视 图。图3中的(a)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一侧视图,其中座部上的气囊膨胀。图3中的(b)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一侧视图,其中靠背上的气囊膨胀。图4中的(a)示出了具有靠背和座部的第一变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立体图,其 中靠背左侧的气囊和座部左侧的气囊均膨胀。图4中的(b)示出了具有靠背和座部的第一变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立体图,其 中靠背左侧的气囊和座部右侧的气囊均膨胀。图5中的(a)示出了在设置于靠背的前表面的侧向端上的气囊收缩时的座椅型拉 伸设备的俯视图。图5中的(b)示出了在设置于靠背的前表面的侧向端上的气囊膨胀时的座椅型拉 伸设备的俯视图。图5中的(c)示出了在设置于靠背的前表面的左侧的气囊膨胀时的座椅型拉伸设 备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以上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正视图。图7中的(a)为第二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在图7(a)中,座部 的上表面的两侧向端上的气囊收缩。图7中的(b)示出了第二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正视示意图,在图7(b)中, 座部的上表面的两侧向端上的气囊膨胀。图8示出了控制器、泵、电磁阀以及气囊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该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正视图。图10示出了第三变型中的座部的正视剖面图。图11中的(a)示出了第四变型中的座部的正视剖面图,在图11中的(a)中,气囊 收缩。图11中的(b)示出了第四变型中的座部的正视剖面图,在图11中的(b)中,气囊 膨胀。图12中的(a)示出了第五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俯视剖面图,在图12中的 (a)中,柔性片是松弛的。
图12中的(b)示出了第五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俯视剖面图,在图12中的 (b)中,柔性片被卷筒卷绕。图13中的(a)和(b)示出了第六变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参照

本发明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在图1中,指向X的箭头线表示座椅型 拉伸设备的前方(前向)。指向Y的箭头线表示左方(左向)。指向Z的箭头线表示上方 (向上方向)。即,座椅型拉伸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等同于座椅型拉伸设备的侧向方向。座 椅型拉伸设备100的深度方向等同于座椅型拉伸设备的前后方向。座椅型拉伸设备100的 竖直方向等同于高度方向。图1中的(a)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100的立体图。如图1中的 (a)所示,该实施例中的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包括基部200、座部300、靠背400、扶手900以 及脚踏板901。基部200成形为用于支撑座部300、靠背400、扶手900以及脚踏板901。基 部的前表面支撑脚踏板901。基部200的上表面设有座部300。基部200的后表面支撑靠 背400,该靠背400朝基部200的上方延伸。基部200的两侧向表面分别设有扶手900。基 部200包括泵220和控制器240。泵220和控制器240构造成在泵220和控制器240接收 电力时起动。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具有使靠背400后仰的后仰机构(未示出)。另外,座椅 型拉伸设备100设有操作装置(未示出)。操作装置用于设定泵220的操作。靠背400具有沿侧向方向的宽度。换言之,靠背400具有沿着使用者的身体宽度 的宽度。如图1中的(a)所示,靠背400包括施疗器罩410、气囊420、气囊430、柔性片421 以及柔性片431。图1中的(b)示出了在不具有施疗器罩410、柔性片421、柔性片431、气 囊420以及气囊430的情况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如图1中的(b)所示,靠背400的前 表面形成有开口 440。开口 440沿靠背400的高度方向延伸。靠背400包括施疗器441、臂442以及按摩装置443。施疗器441、臂442以及按 摩装置443设置在开口 440内。臂442的前端分别保持施疗器441。按摩装置443保持臂 442的后端。按摩装置443在接收电力时启动。另外,图2中的(a)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 100的侧视剖面图。如图2中的(a)所示,靠背400包括导轨444。导轨444成设置用于使 按摩装置443沿导轨444滑动。导轨444设置在靠背400内并沿竖直方向延伸。因此,按 摩装置443在开口 440内沿高度方向移动。各柔性片421和柔性片431均具有松弛。为了 使按摩装置443、臂442以及施疗器441隐藏,柔性片421和431覆盖开口 440。这些气囊420分别设置在靠背400的前表面上,并分别位于靠背400的两宽度端。 这些气囊430分别设置在靠背400的前表面上,并分别位于靠背400的两宽度端。气囊420 和气囊430沿靠背的高度方向设置。气囊420和430分别成形为具有褶皱(bellows)。气 囊420和430的底面分别通过开口销(snap pin)附连到靠背400的前表面。气囊420和 气囊430分别通过软管230连接到泵220,如图8所示。泵220构造成将空气送入气囊420 和气囊430。气囊420和气囊430构造成当从泵220送入空气时膨胀。由于气囊420和430 设置在靠背440的前表面上,因此气囊420和430在获得空气时,朝靠背的前方膨胀。另一 方面,在气囊420和430中的空气被释放时,气囊420和430朝靠背收缩。
每个柔性片421和431均由布制成。柔性片421和431设置在与靠背的前表面处 于靠近关系的正常位置。柔性片421和431位于气囊420和430之前。柔性片421和431 设置在靠背400上,以便在靠背40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柔性片421和431分别具有两侧 向端。柔性片421和431的两侧向端均被缝到靠背400的宽度侧表面上。气囊420和430 的前表面分别设有圈带(loop tape)。另一方面,柔性片421和431的背面(后表面)分别 设有钩带(hook tape)。因此,气囊420的前表面通过粘扣式固定件固定到柔性片421的背 面。类似地,气囊430的前表面通过粘扣式固定件固定到柔性片431的背面。柔性片421 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面向使用者的腰部,以便支撑使用者的腰部。柔性片431的宽度方向的 中央面向使用者的背部,以便支撑使用者的背部。座部300具有沿前后方向的深度,以及沿着坐在座部300上的使用者的宽度的宽 度。如图1中的(a)所示,座部300设有气囊310和柔性片311。气囊310设置在座部300的上表面的两宽度端。如图8所示,气囊310分别成形 为具有褶皱。每个气囊310通过电磁阀210和软管230连接到泵220。气囊310的底面通 过开口销附连到座部300的上表面。气囊310构造成当从泵220获得空气时膨胀。因此, 当空气被送入气囊310时,设置在座部300的上表面上的气囊310朝座部200的上方膨胀。 另一方面,当空气被从气囊310中排出时,设置在座部300的上表面上的气囊310朝座部 300的下方收缩。柔性片311由布制成。柔性片311设置在座部300和气囊310的上表面上。柔性 片310在座部300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并还在座部300的整个深度上延伸。柔性片311的 宽度中央面向臀部。气囊310的上表面上分别设有圈带。另一方面,柔性片311的背面设 置为面向气囊310的上表面。柔性片311的背面设有钩带(未示出)。因此,气囊310的上 表面通过粘扣式固定件固定到柔性片311的背面。柔性片311的两侧向端分别被缝到座部 300的两宽度表面。应注意,柔性片311优选地由硬质泡沫材料制成。图8示出了构造成控制气囊420、430、310,电磁阀210以及泵220的控制器240。 控制器240包括泵控回路241和阀控回路242。控制器240基于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装置 的设定情况发送控制信号。当阀控回路242收到控制信号时,阀控回路242基于该控制信号 打开与关闭电磁阀210。另外,当泵控回路241收到控制信号时,泵控回路241控制泵220 启动或停止。因此,泵220将空气经由软管230送入气囊420、430以及310。而且,控制器 240分别控制阀控回路242和泵控回路241,以使气囊420、430、310膨胀与收缩。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如下所述地操作。当由操作装置输入设定情况时,控制器340 控制泵220和电磁阀210,以便将空气送入气囊420和430。由于气囊420和430设置在 靠背400的前表面上,因此气囊420和430朝靠背400的前方膨胀。因此,气囊420和430 将力沿靠背400的前方施加于柔性片421和431的两宽度端。即,气囊420和430起到加 压装置的作用,该加压装置构造成朝靠背的前方将力施加于柔性片421和431。柔性片421 和431的两侧向端被缝到靠背400的两宽度表面。因此,随着气囊420和430的膨胀,气囊 420,430产生沿柔性片421和431的宽度方向向外的张力。即,气囊420和430起到张紧装 置(tension means)的作用,该张紧装置构造成产生沿着柔性片421和431且被施加到柔 性片421和431的张力。当气囊420和430沿柔性片421和431的侧向方向施加张力时, 气囊420和430使柔性片421和431的侧向中央朝前后方向移动。
另外,基于操作装置的设定情况,控制器240控制泵220和电磁阀210,因而泵220 将空气送入气囊310。气囊310设置在座部300的上表面上,因此,气囊310朝向座部300 的上方膨胀。于是,气囊310朝座部300的上方将力施加于座部300上的柔性片311的两宽 度端。即,气囊310起到加压装置的作用,该加压装置用于朝座部311的上方施加压力。柔 性片311的两宽度端被缝到座部300的两侧向表面。因此,当气囊310膨胀时,气囊310产 生沿柔性片311的宽度方向向外的张力。即,气囊310起到张紧装置的作用,该张紧装置构 造成产生沿着座部的宽度方向且被施加到柔性片310的张力。气囊310通过沿柔性片311 的侧向方向对柔性片311施加张力,使得柔性片311的宽度中央朝上方移动。具有这种构造的座椅型拉伸设备100能够对坐在座部上并倚靠着靠背的使用者 施加拉伸。图3中的(b)示出了这种座椅型拉伸设备100,该设备通过控制设置在与使用者 的腰部(下背)对应的位置处的气囊430而使使用者的腰部移动。另外,图3中的(a)示 出了这种座椅型拉伸设备100,该设备通过控制设置在与使用者的臀部对应的位置处的气 囊310而使使用者的臀部移动。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在该变型中,靠背400 包括气囊420(420L和420R)以及柔性片421。气囊420L和420R设置在靠背400上,并位 于与使用者背部对应的位置。柔性片421设置在靠背400上,并位于面向使用者背部的位 置。座部300包括气囊310(310L和310R)以及柔性片311。如图4中的(a)所示,气囊 420L和310L分别设置在靠背400的左侧和座部300的左侧。泵220将空气送入气囊420L 和310L。因此,柔性片421和311的左端相对于靠背400和座部300分别位于突起位置。 因此,座椅型拉伸设备100对使用者实施围绕沿使用者高度的轴线向右转动的拉伸。另外,如图4中的(b)所示,泵220将空气送入设置在靠背400左侧的气囊420L。 因此,柔性片421的左端处于突起位置。另一方面,泵220将空气送入设置在座部300右侧 的气囊310R。因此,柔性片311的右端位于突起位置。因此,柔性片421和311对坐在座椅 型拉伸设备上的使用者实施拉伸。尤其是,座椅型拉伸设备使使用者的上身围绕沿使用者 高度的轴线向右转动。另一方面,座椅型拉伸设备使使用者的下身围绕沿使用者高度的轴 线向左转动。因此,这种构造使得座椅型拉伸设备能够实施使使用者的上身相对于下身扭 转的伸展。图5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第一实施例和第一变型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使用 者的上身相对于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状态。如图5中的(b)所示,具有上述构造的座椅型拉 伸设备构造成无论使用者的身体的宽度如何,都可使使用者的上身朝向前方位置移动。另 外,如图5中的(c)所示,无论使用者的身体的宽度如何,这种构造的座椅型拉伸设备都可 使使用者的身体向右转动。图9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在该变型中,座椅型拉伸 设备包括拉伸单元350。拉伸单元350的上表面设有柔性片。拉伸单元350成形为具有袋 (呈袋状)。气囊310设置在拉伸单元350内。该变型的拉伸单元350成形为覆盖座部300的整个上表面。拉伸单元350的前端 设有固定件351。S卩,拉伸单元350通过固定件351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300。拉伸单元350包括与气囊310连通的软管230。从拉伸单元350的宽度表面向外 引出软管230。软管230的一端设有与泵220相连的连接口(未示出)。泵220构造成经由软管230将空气送入气囊310。因此,当具有柔性片311的拉伸单元350与座部300的上表面处于靠近关系时,气 囊310分别构造成随着气囊310的膨胀,将张力沿侧向方向施加到柔性片。因此,可获得构 造成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应注意,拉伸单元350优选地具有多个固定件 351,每个固定件351沿侧向方向延伸以形成多列(line)。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其中一列 固定件以将拉伸单元350附连到座部300。因此,拉伸单元350的竖向位置改变。另外,还 可在座椅型拉伸设备不需要对使用者实施拉伸时,从座部300卸下拉伸单元350。图10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型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在该变型中,柔性片311 的背面的两侧向端设有钩带(未示出)。座部300在其两侧向表面处具有特定区域。这些 特定区域分别保持圈带312。因此,柔性片311可拆卸地附连到靠背400的两侧向表面。因此,座椅型拉伸设备构造成,当柔性片311设置在座部300上并且气囊310膨胀 时对使用者实施拉伸。另外,圈带312设置在座部300的两侧向表面的特定区域上。因此, 柔性片311的两侧向端分别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300的两侧向表面的特定区域。因此,可 改变柔性片311的侧向方向的松弛度。由此,可调节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的强度。另外,柔性 片311可沿前后方向移动。因此,可调节对使用者实施拉伸的位置。应注意,仅需使柔性片 311的一个侧向端可拆卸地附连到座部300。图11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变型。在该变例中,座部300的 上表面的左端设有壁380,以取代气囊310。座部300的上表面的右端设有气囊310。柔性 片311位于壁380以及气囊310上。柔性片311的左端被固定到壁380的上端。柔性片 311的右端被固定到座部300的右侧表面。当气囊310膨胀时,气囊310的上端(top front end)沿竖直方向移动到一位置。因此,气囊310的上端位于与壁480上端的高度相同的高 度。通过这种构造,如图11中的(b)所示,当气囊310膨胀时,气囊310沿柔性片311 的侧向方向对柔性片311施加张力。当张力被施加到柔性片311时,柔性片311的宽度中 央朝上方移动。因此,柔性片311使使用者的与柔性片311的侧向中央相对应的部位移动。 即,柔性片311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方移动。由此,座椅型拉伸设备对使用者实施拉伸。另 外,如图11中的(a)所示,当气囊310收缩时,柔性片311处于松弛状态。由此,柔性片朝正 常位置移动,从而使用者的臀部沿座部300朝着一位置移动。应注意,该变型中的座部300 在其左端设有壁380,而在其右端设有气囊310。然而,也可以采用右端设有壁且左端设有 气囊的座部300。图12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实施例的第五变型。在该变型中,座部300具有壁 380和卷筒390,以取代气囊。即,座部300的上表面的两侧向端设有壁380。两个壁380 均朝座部300的上方延伸。卷筒390设置在座部300的两侧向表面上。壁380位于柔性片 311与座部300之间。卷筒390保持柔性片311的两侧向端。两个卷筒390构造成用于卷 绕柔性片311,从而产生沿柔性片311的侧向方向的张力。即,卷筒390起到张紧装置的作 用。控制器240构造成控制卷筒390,以使卷筒390卷绕柔性片311。于是,卷筒390 沿柔性片311的侧向方向施加张力。因此,卷筒390使柔性片的宽度中央朝前方移动。由 此,柔性片311使使用者的与柔性片311的宽度中央相对应的部位移动。因此,座椅型拉伸设备对使用者实施拉伸。接着说明使用气囊的座部300的变型。图13中的(a)示出了座椅型拉伸设备的第六变型。如图13中的(a)所示,座部 300设有气囊310和板500。板500固定在气囊310的前端。板500为硬质的板。板500的 前表面保持柔性片311。而且,板500的两水平端分别可旋转地固定到支撑构件510、520的 一端。座部300可旋转地支撑支撑构件520的前端。座部300的上表面设有滑动构件540。 滑动构件540可旋转地支撑着支撑构件510的后端,并还可滑动地支撑着支撑构件510的 后端。当气囊310从泵获得空气时,滑动构件540使支撑构件510的后端朝前方滑动。 随着支撑构件510的后端的移动,支撑构件510的后端旋转,从而使得支撑构件510允许板 500朝上方移动。因此,板510沿宽度方向对柔性片421施加张力。因此,使用者将力施加 到气囊310和板510。支撑构件510和520相对于座部300的上表面逐渐地竖立。由此,由 使用者对气囊310和板500施加的大比例的力由支撑构件510和520承受。S卩,使用者施 加到气囊420的力的比例减小。因此,这种构造使得可通过较小的力使使用者的臀部朝上 方移动。在图13中的(b)所示的第七变型中,支撑构件530的一端被座部300的上表面可 旋转地支撑,而支撑构件530的另一端固定到柔性片311。座部300的上表面保持具有褶皱 的气囊310的底面。气囊310的上表面被固定到支撑构件530的一部分与柔性片311之间 的部分。当气囊310从泵220获得空气时,气囊310膨胀。随着气囊310的膨胀,支撑构件 530的一端朝前方移动,而支撑构件530的另一端旋转。在这种情况下,气囊310通过由杠 杆原理和大行程产生的力使柔性片311移动。因此,气囊310能够将张力施加到柔性片。尽管具体参照上述实施例和变型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应限于此,本发明应 诠释为涵盖实施例和其多个变型的各个特征的任何组合。
1权利要求
一种座椅型拉伸设备,其具有座部和靠背,所述座部和所述靠背分别具有沿着使用者的身体宽度的各自的宽度以及一深度,所述座椅型拉伸设备包括柔性片,其设置在所述座部的上面,以便在所述座部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用来支撑使用者的臀部,所述柔性片构造成能在正常位置与突起位置之间移动,处于所述正常位置的所述柔性片与所述座部的上表面处于靠近关系,处于所述突起位置的所述柔性片远离所述座部的上表面间隔开;张紧装置,其设置于所述座部上并构造成对所述柔性片施加张力,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所述座部的上方移动;控制器,其构造成用于控制所述张紧装置,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座部的竖直方向移动;其中,所述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座部的至少一个宽度端,以便沿所述座部的宽度方向对所述柔性片施加张力,由此所述张紧装置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向着竖直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所述张紧装置由加压装置限定,所述加压装置构造成沿所述座部的上方对所述柔性片 施加压力,所述加压装置位于所述座部与所述柔性片之间,从而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上 方移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所述中央沿所述座部的竖 直方向移动;所述加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座部的两宽度端,以便朝所述座部的上方对所述柔性片施加 压力,由此所述加压装置使所述柔性片的所述中央相对于所述座部朝上方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 所述柔性片的前端被固定到所述座部的前端,并且所述柔性片的后端附连到所述座部的后端,以便能沿所述座部的竖直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 所述柔性片由硬质泡沫材料制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 所述柔性片和所述加压装置可拆卸地附连到所述座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还包括可拆卸地附连到所述座部的所述上表 面的拉伸单元;所述拉伸单元的上表面设有所述柔性片,并在所述拉伸单元内部的宽度端设有所述加 压装置,使得所述柔性片和所述加压装置可拆卸地附连到所述座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所述柔性片的宽度端分别附连到所述座部的两宽度表面;并且 所述柔性片的至少一个所述宽度端可拆卸地附连到所述座部的所述宽度表面的预定 区域。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其中, 所述加压装置由气囊和泵构成;所述气囊构造成朝所述座部的竖直方向膨胀与收缩;并且 所述泵构造成将空气送入所述气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还包括一壁;所述壁位于所述座部与所述柔性片之间,并位于所述座部的所述上表面的一个宽度端;所述张紧装置由加压装置限定,所述加压装置构造成沿所述座部的上方对所述柔性片 施加压力,所述张紧装置位于所述座部与所述柔性片之间,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所述中央 移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用于控制所述加压装置,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所述座部的所 述竖直方向移动;所述加压装置位于所述座部的一个宽度端,并设置成远离所述壁,所述加压装置构造 成沿所述座部的上方对所述柔性片的一端施加压力,使得所述加压装置对所述柔性片施加 指向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型拉伸设备,还包括多个壁,所述壁位于所述座部与所述柔性片之间,并位于所述座部的所述上表面的两宽度端; 所述张紧装置由卷筒限定;所述卷筒分别保持所述柔性片的宽度端,并构造成使所述柔性片绕着所述卷筒卷绕, 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所述座部的上方移动;所述控制器构造成用于控制所述卷筒,以便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向着竖直方向移动; 所述卷筒设置在所述座部的两宽度表面上,并构造成卷绕所述柔性片,以便对所述柔 性片施加指向所述柔性片的宽度方向外侧的张力,由此所述卷筒使所述柔性片的中央朝所 述上方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座椅型拉伸设备,其包括座部、靠背、柔性片、张力施加装置以及控制器。柔性片设置在座部的整个宽度上,以便支撑使用者的臀部,并设置在臀部上方的位置,使得其可在沿臀部的正常位置和与臀部隔开预定距离的突起位置之间移动。张力施加装置设置在座部的沿宽度方向的一端,并设置成对柔性片施加张力,以使柔性片的中央向前移动。控制器控制张力施加装置,以使柔性片的中央来回移动。张力施加装置设置在座部的一个宽度端,并对柔性片施加沿宽度方向向外的张力,从而使柔性片的中央向前移动。
文档编号A61H1/02GK101878014SQ20088011823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8日
发明者井上宏之, 森川大辅, 清水敬辅, 筒井慎治 申请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