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物取样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084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生物取样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医学微透析装置,尤其涉及是一种用于动物自由活动状 态下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微透析装置是以小分子物质能通过透析膜、顺浓度梯度进行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 能透过透析膜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生物活体取样装置。当微透析探针植入动物体内指定区 域后,体外微量泵使灌流液流经透析膜,组织中被测物质透过透析膜扩散进入灌流液,并达 到一种动态平衡,通过测定流出液中待测物质浓度研究组织细胞外液中待测物的水平及变 化过程。微透析探针是微透析装置的核心,有多种形式。按其构造大致分为四类(1)同 心圆探针(concentric cannula probe), (2)柔性探针(flexible probe), (3)线形探针 (linear probe), (4)分流探针(shunt probe)。其中同心圆探针外径较小而且存在盲端, 使得探针便于植入。所以同心圆探针可以用于脂肪、静息肌肉、肝脏、胃肠道等多处采样,尤 其适合血液、脊髓、脑室、关节腔等部位。同心圆探针很难固定在血管和内部器官柔软组织上,并且动物的移动可能造成探 针从血管或内部器官柔软组织上脱落。所以现有商品化的实验用同心圆探针,由国外公司 生产,如美国CMA公司的CMA20 Elite型和日本EICO公司的A-I-X-Y系列探针,均只能在 麻醉状态下进行血管内微透析。而国内目前还没有商品化的用于自由活动动物的颈静脉微 透析探针。同时,目前微透析实验一般方法是将探针直接植入动物体内,待恢复若干天后进 行微透析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微透析探针长期植入体内方法,一是探针易损导致实验失败, 二是透析膜性能下降。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可以预埋入探针引导装置,待动物恢复后实验时 植入探针方法来避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生物取样的颈静脉微透 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本实用新型实验重现性好、操作方便、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颈静脉微透析探针,用于动物自由活动状态下生物取样,它主要由透析膜、连 接管、进液管、出液管、内套管、外套管组成,其中,连接管前端与透析膜封接,连接管后端将 进液管和出液管粘合密封;内套管与外套管间粘合,固定进液管和出液管。一种上述颈静脉微透析探针的探针引导装置,主要由引导管、固定基座、固定旋 片、引导管帽组成。引导管穿过并粘合在固定基座中孔里。引导管的长度与探针连接管和 内套管之间的长度相等或略短,内径与探针内套管的外径相匹配,前端开口处成斜状切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呈线型,具有一定的刚性和柔性,可 以自由弯曲,便于探针的植入和采用,并且有配套的探针引导装置。微透析实验前,将引导管前端植入动物颈静脉内,后端由皮下引出背颈部并通过固定基座和固定旋片固定在皮肤 上。向引导管内注入肝素后用引导管帽密封。待动物手术恢复后进行微透析实验时可直接 通过引导管将微透析探针植入到颈静脉内,实验后拨出微透析探针,向引导管内注入肝素 后密封。这种预植入探针引导装置可以减少微透析探针在体内的浸润时间,提高探针的使 用性能,同时对需要反复检测动物体内物质信息的实验提供了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引导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由透析膜1、连接管2、进液管3、出液管4、内套 管5、外套管6组成。透析膜1前端封口,进液管3插入到透析膜前端靠近封口处。连接管 2前端与透析膜1封接,后端将进液管3和出液管4粘合密封。进液管3与出液管4为两个 直径相同的毛细硅管,出液管4前端开口在连接管2内靠近透析膜1末端处。内套管5末 端与外套管6前端粘合,固定进液管3和出液管4。外套管6末端固定进液管3和出液管 4,密封进液管3、出液管4与外导管6的间隙。本实用新型的探针引导装置由引导管7、固定基座8、固定旋片9、引导管帽10组 成。弓丨导管7粘合在固定基座8中央,上下长度比例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手术时,固定旋片 旋孔12进入固定基座卡旗11下方后固定旋片9右旋150°,用于引导管7固定在背颈部皮 肤上。微透析探针不在引导管7内时,引导管帽10密封引导管7出口端。探针引导装置植入手术时,在动物右颈静脉锁骨分叉处上游约IOmm处向心方向 植入引导管7,植入深度大约12mm保证引导管7前端在右主静脉内,并将引导管7固定在肌 肉层上。引导管7后端由皮下引出背颈部,并通过固定基座8和固定旋片9固定在皮肤上。 向引导管7中注入约0. 05mL肝素钠溶液以防止凝血。然后引导管帽10密封引导管7出口 端。微透析实验时,拔出引导管帽10,向引导管7中注入约0. 05mL肝素钠溶液后植入微透 析探针。实验后拨出微透析探针,向引导管7中注入约0. 05mL肝素钠溶液,引导管帽10密 封引导管7出口端。本实用新型的透析膜1外径0. 15mm,长10-30mm,前端用生物兼容性粘合剂封口。 进液管3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125_245mm。出液管4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 105-205mm。连接管2外径0. 4mm,内径0. 25mm,长5mm。内套管5外径0. 6mm,内径0. 2mm, 长10mm。外套管6外径0.8mm,内径0.3mm,进液端长15mm,出液端长10mm。引导管7外径 1mm,内径0. 6mm,长95-195mm。固定基座8直径16mm,板面厚度1mm,中孔内径1. 1mm。固定 旋片9直径16mm,板面厚度1mm,中孔内径3mm。引导管帽10外径1. 4mm,内径1mm,长15mm。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2、进液管3及出液管4为硅管,内套管5采用型号为PE20的 塑料软管,外套管6为不锈钢管。引导管7采用型号为PE50的塑料软管,固定基座8、固定 旋片9材质为ABS塑料。引导管帽10为医用橡胶材质。实施例1 一种用于大鼠颈静脉微 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4[0018]颈静脉微透析探针总长125mm,透析膜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长10mm,外径0. 15mm, 截留分子量13,000道尔顿。透析膜末端封口。进液管3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125mm。 出液管4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105mm。连接管2外径0. 4mm,内径0. 25mm,长5mm。内 套管5外径0. 6mm,内径0. 2mm,长10mm。外套管6外径0. 8mm,内径0. 3mm,进液端长15mm, 出液端长10mm。引导管7外径1mm,内径0.6mm,长95mm。固定基座8直径20mm,板面厚度 1mm,中孔内径1. 1mm。固定旋片9直径20mm,板面厚度1mm,中孔内径3mm。引导管帽10外 径1.4mm,内径1mm,长15mm。固定基座8下方的引导管7长75mm。粘合、封口处均采用树 脂胶粘合。实施例2 —种用于兔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颈静脉微透析探针总长225mm,透析膜1的材料为聚碳酸酯,长30mm,外径0. 15mm, 截留分子量13,000道尔顿。透析膜末端封口。进液管3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M5mm。 出液管4外径0. Imm,内径0. 05mm,长205mm。连接管2外径0. 4mm,内径0. 25mm,长5mm。内 套管5外径0. 6mm,内径0. 2mm,长10mm。外套管6外径0. 8mm,内径0. 3mm,进液端长15mm, 出液端长10mm。引导管7外径1mm,内径0.6mm,长195mm。固定基座8直径20mm,板面厚度 1mm,中孔内径1. 1mm。固定旋片9直径20mm,板面厚度1mm,中孔内径3mm。引导管帽10外 径1.4mm,内径1mm,长15mm。固定基座8下方的引导管7长175mm。粘合、封口处均采用树 脂胶粘合。上述实施例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生物取样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透析膜(1)、连接管 O)、进液管(3)、出液管G)、内套管(5)、外套管(6)组成;其中,连接管( 前端与透析膜 (1)封接,连接管( 后端将进液管C3)和出液管(4)粘合密封;内套管( 与外套管(6) 间粘合,固定进液管⑶和出液管G)。
2.一种探针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由引导管(7)、固定基座(8)、固定旋片(9)、 引导管帽(10)组成;引导管(7)穿过并粘合在固定基座(8)中孔里;引导管(7)的长度与 探针连接管( 和内套管( 之间的长度相等或略短,内径与探针内套管(5)的外径相匹 配,前端开口处成斜状切口。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物取样的颈静脉微透析探针及探针引导装置,探针部分由透析膜、连接管、进液管、出液管、内套管、外套管组成;探针引导装置部分由引导管、固定基座、固定旋片、引导管帽组成。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微透析探针在体内的浸润时间,提高探针的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A61B10/02GK201822867SQ20092020044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3日
发明者吕良, 张恒义, 王恩禹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