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91561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药的治疗
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忧思抑郁、暴急奔走或跌仆损伤等原因,导致肠道功能 失调、传化不利、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湿热与肠腑气血壅遏而酿成肠痈。初始多气滞血瘀, 脘部或绕脐作痛;继而瘀滞化热,疼痛转移至右下腹,痛处固定不移,并有发热恶寒,恶心呕 吐;进一步可致热毒炽盛,腹皮拘急,拒按,局部或可触及肿块,壮热自汗,严重影响健康和 生活,近年临床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现代医学针对临床某一症状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延误病情,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基于中医治疗肠痈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标本 兼治,虚实并治,内外通调,缓急兼收,筛选出行滞活血、清热散结的天然植物药,根据中医 理论组方,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备而成。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廉、毒副作用极小的 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的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 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 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什克服以上所述的缺憾,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成本低 廉、几乎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所要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主要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
黄连1 120份、天花粉1 150份、葛根1 150份、栀子1 100份、淡竹叶1 100 份、苦参1 100份、生地黄1 120份、玄参1 120份、牡丹皮1 120份、赤芍1 120 份、白芍1 120份、紫草1 100份、金银花1 120份、蒲公英1 120份、地丁 1 50 份、土茯苓1 150份、半边莲1 120份、银柴胡1 120份、陈皮1 120份、香附1 150份、枳实1 150份、沉香1 30份、降香1 120份、白及1 120份、百草霜1 120 份、川芎1 120份、炙延胡索1 120份、郁金1 100份、炙乳香1 50份、炙没药1 50份、丹参1 100份、土鳖虫1 60份、血竭1 30份。
优选为
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栀子20份、淡竹叶20份、苦参30份、生地黄20 3份、玄参20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紫草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白及20份、百草霜30份、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份、血竭10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各组分的重量份用量还可以是
白蔹1 100份、白花蛇舌草1 120份、厚朴1 150份、地骨皮1 120份、大黄1 100份、郁李仁1 100份、火麻仁1 100份、败酱草1 150份、鱼腥草1 120份、乌药1 150份、地榆炭1 50份、槐花1 120份、茜草1 120份、苏木1 60份、三棱1 50份、莪术1 50份、水蛭1 50份。
优选为
白蔹20份、白花蛇舌草20份、厚朴50份、地骨皮3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茜草30份、苏木2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例如可以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等。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于中医五脏阴阳辨证纲领的创新思路,结合泰一和浦创新理论体系"万病归宗理论"、"五脏阴阳辨证纲领"、"三维守恒调控法则"和临床治疗"双合原则"作为指导,结合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变的规律,按照创新药物体系进行分类,形成以"五脏基本功能调整、阴阳平衡协调方"为君,"五脏主要病机调整方"为臣,"重大疾病治疗方"为佐,"临床基本症状对症治疗方"为使的中药成药"创新药物体系"。
本发明所用的中草药原料药均可从中医药店购得,其规格符合国家医药标准。
用法用量本发明的用药量取决于具体剂型,病人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作为指导内服l)胶囊剂每天三次,每次服2 5粒,每粒含药量0. 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 4片,每片含药量0. 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温水送服。5)散剂每天三次,每次2 4克,温水送服。 本发明针对病证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效,各种原料药相互协调在一起能够起到最大程度发挥药效,可有效提高患者机体的自我协调能力,显著改善脏腑功能和临床自觉症状,此外还具有无毒副作用、费用较低等优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
的目的,绝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
份、血竭1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
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将上述重量的各组分混合后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装入胶囊即得。[实施例2]颗粒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 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 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 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 份、血竭1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 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将上述重量分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1500目筛后,加入乙醇做黏合剂,加入淀
粉做填充剂,压制成颗粒剂。[实施例3]片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 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 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 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 份、血竭1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 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将上述重量份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过800 1200目细筛后,制成片剂即得。
[实施例4]丸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 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 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 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 份、血竭1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 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碾成细粉后过600 1000目筛后,制成丸剂即得。
[实施例5]口服液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份称取各原料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 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 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 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 份、血竭1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 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将上述重量各原料混合,经三次煎煮后,将三次滤液混合,滤过,浓縮至规
定的浓度,放冷,原液灌封,辐照灭菌,检验后,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实验例]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肠痈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实验
一、 实验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共治疗4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 25例;年龄最大者88岁,年龄最小者只有15岁。
二、 治疗方法
用法用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所制备的药剂,其用法与用量如下1)胶囊剂每天三 次,每次服2 5粒,每粒含药量0. 4克,温水送服。2)片剂每天三次,每次2 4片,每 片含药量0.5克,温水送服。3)丸剂每天三次,每次3 5克,温水送服。4)颗粒剂每天
三次。每次3 5克,温水送服。5)散剂每天三次,每次2 4克,温水送服。
疗程一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疗程。
三、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体征完全改善,症状完全消失,患者无任何不良感觉,饮食消化正常。
显效体征显著改善,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基本无不良感觉,饮食消化正常。
有效体征有所改善,症状基本改善或部分消失,饮食消化基本正常。
无效体征无任何改变,症状如前。
四、 典型病例
1、李某某,女,65岁,退休干部。
患者两周前开始脐周围肿痛。并有恶心、不思饮食,纳后即吐,认为患胃痛而未予 治疗。痛渐转移到右下腹部,隐隐作痛,右腿不能伸直起坐,屈身而卧。伴有发烧,朝轻暮重, 连日不退,大使多日未解。曾诊为阑尾炎,经肌注青霉素3天,未见好转。精神萎顿,表情淡 漠,体温38°C ,右下腹可摸到一个9 X 7厘米大小之包块,腹壁紧张、压痛,有反跳痛,肌肤甲 错,右下肢拳曲而卧,脉象沉细,舌尖光、苔根薄黄腻。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大便得解,右下腹痛势见轻,腹壁紧张得缓,压痛减
轻,热势已减,略思纳食。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0日,右下腹包块明显縮小,疼痛不甚,右
足已能伸直,体温37.4t:,胃纳转馨。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0日,包块已摸不到,诸症已
平,患者基本痊愈。 2、丁某,女,17岁,学生。 患者于清晨,过食余夜剩余韭菜猪肉蒸包,于下午三点突发少腹疼痛,痛不可忍, 晚间呕吐酸苦水,连吐三次,吐清水盈盆,遂于当晚九点赴某乡医院急诊,确诊为急性阑尾 炎,拟转省某医院做手术,但患者父母不愿接受手术治疗,遂来诊要求中药治疗。患者腹疼 隈作,右下腹部疼甚,按之痛加剧,腹皮略急,右足喜踡曲,发热而不恶寒,面色赤红如醉,恶 心呕哕,不思进食,二日未大便,脉沉滑而数,舌苔白腻。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泻下四次,腹痛消失,按之坦然,但仍肠鸣不适,胃呆 纳少。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0日,腹痛痊愈,惟大便挟脓液,无血而后重,日、两次,食欲 不振,面红转淡,身热静止。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0日,患者痊愈。
3、陆某,女,50岁,教授。 胃脘隐痛3个月,时有作酸,间见发热,口臭,麦氏点压痛明显,苔白腻,脉弦细。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日,发热止,胃脘隐痛减轻,按之坦然。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胃脘隐痛显著缓解,仍有作酸。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50日,症状全部消失而痊愈。 4、钟某,女,88岁。 大便3日未行,右下腹阵发性痛,发热恶寒,体温38. 5t:,恶心呕吐,双脉弦滑实而有力,舌质黯红,舌苔厚白腻润。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后,大便已解,恶心呕吐止,体温37.6t:,右下腹疼痛
减轻。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5日,右下腹阵发性痛基本消失。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60
日,诸症全消,患者痊愈。 5、卢某,女,27岁,职员。 患者有反复右下腹疼痛史,时好时痛发作已2年,不明原因腹痛呕吐,恶寒发热已15天,开始按月经不调、痛经、感冒治疗,不但没有效果,反而病情有加剧趋势。患者面色苍白、消瘦,腹痛剧烈,双足屈曲不能伸直,体温39°C ,右侧下腹部扪及拳头大包块,舌红苔黄燥,脉弦滑,大便燥结。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发热渐止,体温37.4t:,腹痛显著缓解。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体温正常,腹痛大减,双足可伸直。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45日,腹痛止,右侧下腹部包块消失,后随访无复发。
6、杜某,男,38岁。 患右下腹痛,初起为轻,进而时轻时重,已有三个月,近两月疼痛加重,行走牵引下腹痛疼,医院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决定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前来中医求诊。证见右下腹疼痛,阵发加剧,行动、直腰背牵引痛甚,时有欲呕,周身不适,食纳不差,面色萎黄,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大便干燥,脉沉弦,苔淡薄,舌质略暗。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后,右下腹疼痛缓解,略思纳食。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0日,疼痛不甚,压痛减轻,饮食增加,大便正常,面色转佳。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l个半月,诸症已平,患者痊愈。
7、李某,女,15岁,学生。 发热头痛,周身不适,五六日后,突然发现上腹部疼痛,每到下午则发热更甚,乃到医院诊视,诊断为急性腹膜炎,留其住院,其父因经济负担,乃转请中医治疗。大便已七日未解,小便色红而少,不欲饮食,时发谵语,周身亢热,腹肌板硬拒按,舌苔黄厚,脉紧而有力。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大便已通,上腹部痛势见轻,腹壁紧张得缓,可按,热势已减。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15日,疼痛渐消,体温正常,饮食增加,二便正常。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个月,症状全部消失。
8、邓某,男,39岁,工程师。 2天前下午开始周身不适,畏寒发热,上腹隐痛,晚上10时许转为右下腹持续性疼痛,并呕吐胃内容物2次,即服藿香正气丸1粒,因腹痛加剧而来诊。体温39. 3°C ,腹肌紧张如板,抵抗明显,全腹均有明显的压痛及反跳痛,麦氏点尤甚,腰大肌征阳性。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2日,大便2次,色暗黄溏,体温37.7t:,腹痛减轻。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日,症状进一步缓解,体温正常,腹壁紧张得缓,腹软,未见压痛及反跳
7痛。继服本发明中药组合物35日,腹痛大减,只在转动身体时有些微痛,胃纳好。再服本发
明中药组合物45日巩固,痊愈,随访IO年未见复发。
五、治疗结果
所收治的47例病例中,经3个月治疗,其中治愈19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3%。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对治疗肠痈患者有极其显著疗效。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有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黄连1~120份、天花粉1~150份、葛根1~150份、栀子1~100份、淡竹叶1~100份、苦参1~100份、生地黄1~120份、玄参1~120份、牡丹皮1~120份、赤芍1~120份、白芍1~120份、紫草1~100份、金银花1~120份、蒲公英1~120份、地丁1~50份、土茯苓1~150份、半边莲1~120份、银柴胡1~120份、陈皮1~120份、香附1~150份、枳实1~150份、沉香1~30份、降香1~120份、白及1~120份、百草霜1~120份、川芎1~120份、炙延胡索1~120份、郁金1~100份、炙乳香1~50份、炙没药1~50份、丹参1~100份、土鳖虫1~60份、血竭1~30份。
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 黄连20份、天花粉30份、葛根50份、栀子20份、淡竹叶20份、苦参30份、生地黄20份、玄参20份、牡丹皮20份、赤芍30份、白芍30份、紫草30份、金银花40份、蒲公英40份、地丁 15份、土茯苓50份、半边莲20份、银柴胡20份、陈皮50份、香附100份、枳实50份、沉香10份、降香20份、白及20份、百草霜30份、川芎30份、炙延胡索30份、郁金30份、炙乳香30份、炙没药30份、丹参30份、土鳖虫20份、血竭10份。
3.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原料药还有白蔹1 100份、白花蛇舌草1 120份、厚朴1 150份、地骨皮1 120份、大黄1 100份、郁李仁1 100份、火麻仁1 100份、败酱草1 150份、鱼腥草1 120份、乌药1 150份、地榆炭1 50份、槐花1 120份、茜草1 120份、苏木1 60份、三棱1 50份、莪术1 50份、水蛭1 50份。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各组分的重量份是白蔹20份、白花蛇舌草20份、厚朴50份、地骨皮30份、大黄20份、郁李仁20份、火麻仁20份、败酱草30份、鱼腥草30份、乌药50份、地榆炭20份、槐花30份、茜草30份、苏木20份、三棱15份、莪术15份、水蛭10份。
5. 按照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任意一项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的口服制剂。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所述的口服制剂是丸剂、胶囊剂、片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7. 权利要求1 6所述的任意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肠痈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治疗肠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原料药组成黄连、生地黄、玄参、葛根、赤芍、白芍、土茯苓、金银花、蒲公英、地丁、半边莲、银柴胡、香附、枳实、沉香、降香、川芎、炙延胡索、炙乳香、炙没药、丹参、土鳖虫、血竭等。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按照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制剂。本发明可显著改善气滞血瘀,脘部或绕脐作痛,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热毒炽盛,腹皮拘急,拒按,局部肿块,壮热自汗等症状,临床疗效确切,疗效显著,见效迅速。由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基本采用了国家药典规定的药食同源药物进行组合,所以具有费用低廉、基本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780253SQ201010115349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8日
发明者王峰 申请人:泰一和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