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跟骨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300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跟骨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跟骨错位或骨折后的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跟骨骨折85 90为关节内骨折,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后遗跟骨横径增宽引起的疼痛很难治愈。临床上一般采用石膏固定或跟骨靴复位治疗法,这些治疗方法不能达到解剖复位,而且会导致跟骨终生疼痛以及早期跟骨关节退行性改变,留下残疾或后遗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使用方便的医用跟骨复位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垂直于支架设有丝杠,丝杠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压板,外侧的一端设有手轮。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底板上垂直于底板设有丝杠,丝杠的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丝杠的下端设有手轮。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压板的内侧面设有海绵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利用两侧以及底板上的压板对骨折后的跟骨进行三维固定和定位,使跟骨牢牢的固定,便于跟骨的愈合和康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而且在治愈跟骨骨折或错位方面效果明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跟骨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架;3-压板;4-海绵层;5-丝杠;6_手轮;7_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附图所示,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两侧设有支架2,所述支架2上垂直于支架2设有丝杠5,丝杠5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压板3,压板3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与跟骨两侧相对应。所述压板3的内侧面设有海绵层4。丝杠5外侧的一端设有手轮6,转动手轮6可以推进或退出压板3。所述底板1上垂直于底板1设有丝杠5,丝杠5的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板7,所述丝杠5的下端设有手轮6。[0018] 使用时,转动下端的手轮6,跟骨放置在支撑板7上,然后转动两侧的手轮6,压板 3慢慢压紧跟骨,再慢慢转动下端的手轮6使支撑板7与跟骨保持紧密接触,从而达到三维固定跟骨的目的。
权利要求1.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两侧设有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上垂直于支架(2)设有丝杠(5),丝杠(5)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压板(3),外侧的一端设有手轮(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垂直于底板 (1)设有丝杠(5),丝杠(5)的上端固定设有支撑板(J)。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5)的下端设有手轮(6)。
4.如权利要求1至4其中之一所述的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3)的内侧面设有海绵层(4)。
专利摘要医用跟骨复位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设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垂直于支架设有丝杠,丝杠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压板,外侧的一端设有手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利用两侧以及底板上的压板对骨折后的跟骨进行三维固定和定位,使跟骨牢牢的固定,便于跟骨的愈合和康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而且在治愈跟骨骨折或错位方面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A61F5/042GK202051868SQ2011201503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2日
发明者孙慧琴, 王其周 申请人:王其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