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58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植入式医疗仪器种类很多,如植入式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神经刺激器、肌肉刺激器、心电记录器等,现在还出现植入在人体内的诊断器,用于实时诊断患者的心跳、脉动、血压或者其他信息,和其他植入式医疗仪器一样,其依然需要和外界进行通信,才能将信息实时传出去。目前诊断器一般由独特设计的小装置盒以及设于装置盒内的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再加上用于让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与外界的天线组成,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一般含有检测电路、检测器、电池等。但是,植入式医疗诊断器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包括电池寿命、材料等,但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通信质量的好坏,由于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其空间大小有限,因此往往置于其内的天线均会有频率范围窄、隔离度较差、增益底等缺点,这严重影响着通信质量因此也严重影响着诊断质量。因此,设计一款其内置天线能有较大隔离度和较宽的频段范围的植入式医疗装置是亟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还需要解决的是植入式医疗诊断器的结构构造,器能有效降低对身体的刺痛感,又能结构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的缺点,提供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包括有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还包括有盘状底壳,所述底壳内设有用于容纳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的容纳腔;还包括有覆盖于底壳开口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用于放置天线的盘状中壳;还包括有用于覆盖中壳开口的盖壳;所述中壳内设有用于让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与外界通信用的天线。

其中,所述盖壳的顶部为圆弧面

其中,所述天线包括有叠加在一起的第一PCB板及第二PCB板;所述第一PCB板顶面设有第一微带单元,所述第一微带单元包括有两个形状相同、对称设置微带振集;所述第二PCB板顶面设有第二微带单元;第一PCB板及第二PCB板叠加时,第二微带单元位于第二PCB板顶面及第一PCB板底面;

每个微带振集包括有一个梯形的梯形振子臂、分别设于梯形振子臂的两侧的、呈三角形的第一角臂和第二角臂;第一角臂、第二角臂与梯形振子臂之间均连设有弧形连接臂;

每个第一角臂和第二角臂的一个角均指向第一PCB板的中心;每个第一角臂和第二角臂靠近第一PCB板中心的角处设有条形空槽;每个第一角臂和第二角臂上还设有镂空单元,镂空单元包括有F形镂空杆;第一微带单元还包括有两个矩形馈电片,每个微带振集的梯形振子臂分别与对应的矩形馈电片馈电耦合连接。

所述第二微带单元包括有圆环形的环形辐射臂,所述环形辐射臂向内延伸出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杆,每个横杆向中心延伸出弧形的弧形辐射臂;

所述隔离板为正六边形的金属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多个六边形的通孔。

其中,两个馈电耦合片相邻处均设有一个耦合缺口。

其中,所述第一PCB板及第二PCB板叠加在一起时,每个横杆位于相应微带振集的梯形振子臂的垂直投影区域内。

其中,每个第一角臂和第二角臂的三个角均为圆弧角。

其中,两个弧形辐射臂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最小距离为N,条形空槽的长度为L,则M=N+0.86L。

其中,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PCB板的四个角处设有L形的隔离微带臂;两个微带振集中间设有两个T形寄生振子臂;所述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为正方形,且第一PCB板和第二PCB板均有两个边上设有矩形寄生振子臂。

其中,所述底壳和盖壳的外表面均喷涂有食品级防腐涂层。

其中,所述底壳开口上设有密封胶圈,所述中壳的开口上也设有密封胶圈。

其中,所述底壳的底面和盖壳的顶面均设有用于将两者紧固在一起的捆绑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其结构合理、对人体无刺痛感、内部结构设置合理、其置于其内的天线频率范围宽、隔离度较好、增益高;为植入式医疗诊断器的研发提供了较好的安装模块,各公司只需要将自己的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设计成能置入本底壳的的形状和厚度或者大小,便能实现较好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抛去天线部分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隔离板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天线的主视图;

图4是第一PCB板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PCB板的俯视图;

图6是微带振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天线具体实施例的S11参数的仿真和测试曲线图。

图8是本发明天线具体实施例的增益仿真测试曲线图和效率测试曲线图;

图9是本发明天线具体实施例在5GHz的归一化辐射方向图。

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底壳;2-隔离板;21-通孔;3-中壳;4-密封胶圈;5-盖壳;6-捆绑槽;

H1-第一PCB板;H11-梯形振子臂;H12-弧形连接臂;H13-第一角臂;H14-第二角臂;H15-条形空槽;H16-镂空单元;H17-F形镂空杆;

H2-第二PCB板;H21-环形辐射臂;H22-横杆;H23-弧形辐射臂;

H3-矩形馈电片;H4-矩形寄生振子臂;H5-隔离微带臂;H6-T形寄生振子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包括有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还包括有盘状底壳1,所述底壳1内设有用于容纳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的容纳腔;还包括有覆盖于底壳1开口的隔离板2;所述隔离板2上设有用于放置天线的盘状中壳3;还包括有用于覆盖中壳3开口的盖壳5;所述中壳3内设有用于让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与外界通信用的天线。其结构合理、对人体无刺痛感、内部结构设置合理、其置于其内的天线频率范围宽、隔离度较好、增益高;为植入式医疗诊断器的研发提供了较好的安装模块,各公司只需要将自己的植入式电子医疗单元设计成能置入本底壳1的的形状和厚度或者大小,便能实现较好的通信质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盖壳5的顶部为圆弧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天线包括有叠加在一起的第一PCB板H1及第二PCB板H2;所述第一PCB板H1顶面设有第一微带单元,所述第一微带单元包括有两个形状相同、对称设置微带振集;所述第二PCB板H2顶面设有第二微带单元;第一PCB板H1及第二PCB板H2叠加时,第二微带单元位于第二PCB板H2顶面及第一PCB板H1底面;每个微带振集包括有一个梯形的梯形振子臂H11、分别设于梯形振子臂H11的两侧的、呈三角形的第一角臂H13和第二角臂H14;第一角臂H13、第二角臂H14与梯形振子臂H11之间均连设有弧形连接臂H12;每个第一角臂H13和第二角臂H14的一个角均指向第一PCB板H1的中心;每个第一角臂H13和第二角臂H14靠近第一PCB板H1中心的角处设有条形空槽H15;每个第一角臂H13和第二角臂H14上还设有镂空单元H16,镂空单元H16包括有F形镂空杆H17;第一微带单元还包括有两个矩形馈电片H3,每个微带振集的梯形振子臂H11分别与对应的矩形馈电片H3馈电耦合连接。所述第二微带单元包括有圆环形的环形辐射臂H21,所述环形辐射臂H21向内延伸出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横杆H22,每个横杆H22向中心延伸出弧形的弧形辐射臂H23;所述隔离板2为正六边形的金属板,所述隔离板2上设有多个六边形的通孔21;第一PCB板H1及第二PCB板H2叠加时,第一微带单元和第二微带单元相互作用时,在尽可能的避免耦合干扰后,其能达到优异的天线特性,参照图7,本发明实施例仿真与测试的|S11|参数较为吻合,测试的10dB阻抗带宽是28.4%,阻带|S11|接近于0。参照图8,本发明实施例仿真与测试的增益曲线比较吻合,测试通带内平均增益8.2dBi,并且在通带边沿有很高的滚降度,在很宽的阻带内带外抑制超过20dBi,0~10GHz范围内有较好的滤波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带内效率高达95%。参阅图9,中心频率5GHz的归一化方向图。最大辐射方向在辐射体的正上方,主极化比交叉极化大25dBi以上。通带内其他频率的方向图与5GHz的方向图类似,整个通带内方向图稳定。隔离板2可以增加隔离度,因此优异的天线结构使得本发明的通信性能非常强。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两个馈电耦合片相邻处均设有一个耦合缺口。可以有效降低耦合干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第一PCB板H1及第二PCB板H2叠加在一起时,每个横杆H22位于相应微带振集的梯形振子臂H11的垂直投影区域内。增加增益,减少场外干扰。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每个第一角臂H13和第二角臂H14的三个角均为圆弧角。电流更圆滑,增加带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两个弧形辐射臂H23之间的最大距离为M,最小距离为N,条形空槽H15的长度为L,则M=N+0.86L。满足该公式的时候,测试通带内平均增益可达到9.15dBi的水平。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第一PCB板H1和第二PCB板H2均为正方形,所述第一PCB板H1的四个角处设有L形的隔离微带臂H5;两个微带振集中间设有两个T形寄生振子臂H6;所述第一PCB板H1和第二PCB板H2均为正方形,且第一PCB板H1和第二PCB板H2均有两个边上设有矩形寄生振子臂H4。能有效降低驻波比,提高天线特性。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底壳1和盖壳5的外表面均喷涂有食品级防腐涂层。用于防腐,提高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底壳1开口上设有密封胶圈4,所述中壳3的开口上也设有密封胶圈4。期防止血液或者组织液进入墙体内,对装置造成损坏。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无痛植入式医疗诊断装置,所述底壳1的底面和盖壳5的顶面均设有用于将两者紧固在一起的捆绑槽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发明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包含在本发明专利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