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35417阅读:788来源:国知局
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护肤品
技术领域
,尤其是一种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对皮肤的影响,美容业界很少人关注,但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医学、生物领域研究者发现微生物对人体及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皮肤的好坏跟微生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皮肤微生物对微生态平衡恢复和重建起关键作用,同时对于生物屏障的构成,皮脂腺的分解,酸罩形成起及其重要的作用。皮肤微生物群与宿主,环境之间保持协调的,生理的动态的平衡,它有益于宿主,这种平衡就是皮肤微生态平衡。由于皮肤自身的、环境的、药物的原因,他们的微生态会经常失调,可以从外界补充益生菌或益生因子使之恢复。益生菌要发挥清洁皮肤、抑制皮肤表面有害菌的生长繁殖、分泌角膜和胞外多糖帮助防护皮肤等护肤功效,必须满足两个前提条件,一是益生菌具有活性,即以活菌的形式添加并存在于产品中;二是活性益生菌数量足够,即一定的活菌含量才能保证活性益生菌的护肤效果。1、中国专利:含有微生态调节剂的化妆品(CN1183266A),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内含有重量百分比1%~10%的郎比克假丝酵母和/或深红酵母菌或其代谢物。通过实施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妆品的护肤、养肤、健肤以及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效果,并为皮肤提供一种不可缺少的正常生理性细菌,达到维护皮肤微生态平衡。但存在以下缺点:1.酵母菌不是皮肤常驻菌,无法在皮肤上定殖,所以无法参与皮肤的新陈代谢,且只有持续不断的供给才能对皮肤起作用,有待进一步改进。2.使用的郎比克假丝酵母和深红酵母菌为死菌,无法进一步生长繁殖。3.克假丝酵母和深红酵母菌并没有达到口服益生菌级别,所以直接敷用脸部皮肤,可能破坏人体的生理循环。2、中国专利:一种含有微生态调节剂的化妆品(CN102755281A),在所述的化妆品中含有重量比例0.5%~1%的双歧杆菌,采用双歧杆菌作为化妆品的微生态调节剂,生产出来的微生态护肤品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达到护肤养颜的效果;但存在以下缺点:1.所用的双歧杆菌为一株青春双歧杆菌,其生理代谢能力较为单一。2.青春双歧杆菌主要是肠道益生菌,在皮肤上较难定殖。3.使用的青春双歧杆菌主要为死菌,无法进一步生长繁殖,参与人体生理循环。3、中国专利:美容方法、护肤用组合物、菌体及干燥菌体(CN103945829A),在所述发明提供一种从人体表面常驻微生物筛选得到的表皮葡萄球菌,并且在取样对象的同一个体进行所获得细菌的投入与表面增殖,从而改善皮肤健康状态的护肤方式;但存在以下缺点:1.菌株具有特异性,没有到菌株水平的表皮葡萄球菌,无法确定其是否是有益菌,风险太大。2、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靠选择性培养基区分鉴别,区分度不够。3、护肤方式虽然个性化,但是操作繁冗,工艺生产较困难。4、中国专利:一种活性益生菌护肤霜及其制备方法(CN103251547A),在所述专利中,采用菌泥、甘油和海藻糖制备易分散于乳化体系的含高活菌量的活性益生菌菌液。其次确定该活性益生菌菌液在护肤霜制备工艺中的添加条件和添加量,确保护肤霜体态稳定以及含有高活菌量从而具有护肤益肤功效;但存在以下缺点:1:添加0.1%的防腐剂尼泊尔甲脂,不利于皮肤健康。2、所获得的活性益生菌护肤霜没有疗效性数据;3、保质期短。5、中国专利:一种微生物泡腾片及其制备方法(CN103585184B),在所述专利中,提供了制备活性微生物泡腾片的方法,将保护微生物活性的辅料加入泡腾片中有效延长了微生物泡腾片的保藏时间;但所用的酸源是柠檬水、乳酸、酒石酸、琥珀酸、苹果酸等人工合成的乳酸,不是天然发酵产物。且崩解时间在2.0~3.0min,不属于缓释,加大了微生物在加工、使用、储存过程中失活的风险。目前益生菌在护肤品中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益生菌以颗粒或粉剂存在,绝大多数为死菌,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益生菌无法在皮肤上长时间停留;益生菌不能均匀分散在霜或乳体系中;绝大多数化妆品里含有防腐剂,增加了安全隐患且不利于益生菌生存。因而活性益生菌护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无污染,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由益生菌片溶于肌底液中构成,该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中含有1×106~1×108CFU/g活性益生菌;该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pH为5.0~5.6。优选地,该活性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鼠李糖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嗜热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优选地,该肌底液为所述活性益生菌在发酵培养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优选地,该肌底液中含有乳酸和胞外多糖。一种如上所述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益生菌接种到胞外多糖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37~40℃静置培养17~24h,12000~18000rpm离心3~10min,得益生菌粉和上清液;取上清液90~95℃灭菌3~7min后冷却至室温,得肌底液;(2)、测定步骤(1)肌底液的滴定酸度和pH值,计算得到中和肌底液所需的NaHCO3量,与步骤(1)益生菌粉,以及片剂常规助剂混匀,压片,得益生菌片,每个益生菌片里活菌数至少为1×109CFU/g。优选的,所述片剂常规助剂包括海藻糖、葡萄糖、蔗糖、牛奶粉、珍珠粉、玫瑰花粉和硬脂酸镁。优选的,所述胞外多糖选择性培养基为:脱脂乳粉5%,葡萄糖5%,酵母提取物0.35%,蛋白胨0.35%,去离子水89.3%,调节pH6.2~6.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采用益生菌发酵培养上清液作为益生菌泡腾片的酸液,同时压片中加入NaHCO3缓冲剂,能维持弱酸性环境,减少碱性洁面类产品的残留对于皮肤的伤害。本发明首先将一定比例的混合益生菌进行发酵培养,离心取上清。此上清发酵液不仅是高营养液,含有益生菌生长所需的碳氮源,而且特别包含天然发酵代谢产物乳酸和胞外多糖。胞外多糖一方面对人体皮肤具有保湿作用,另一方面对益生菌具有保护剂作用,能保护益生菌活性。乳酸是人体皮肤所必须的,一方面可以帮助皮肤提高碱中和的能力,减少碱性洁面类产品的残留对于皮肤的伤害。同时,乳酸是天然发酵产物,不是人工合成或添加,其作为泡腾片酸源,这是一个创新。然后根据离心上清液酸度,计算得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建立中和公式和模型,使整个护肤品体系pH达到5.0~5.6。接着将混合益生菌粉和计算得到的NaHCO3进行配比,其他物料在恒湿无菌室内混匀,进行压片,得到泡腾片所需的碱源。为了继续提供益生菌生长所需的碳源,片剂物料中含有葡萄糖。片剂中还加入海藻糖,海藻糖是一种保护剂,一方面对益生菌菌株细胞具有高效的生物保护作用,可以帮助生物抵抗外界恶劣环境,进而提高益生菌活性,另一方面对皮肤具有抗衰老、保湿、晒后修复等特性。每个片剂的活菌数至少达到1×109CFU/g。这里的益生菌是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且为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将片剂放入肌底液中,泡腾片缓慢释放,而且不会迅速产生大量泡沫,使益生菌在一个兼性厌氧的环境生长,有助于保证在贮存过程中益生菌具有活性和数量稳定性。所得的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中含有1×106~1×108CFU/g的活性益生菌。本发明的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能保证在生产及产品贮存过程中益生菌具有活性和数量稳定性,最终从根本上调节皮肤的微生态平衡,维护皮肤健康,克服了传统化妆品/护肤品治标不治本和易产生副作用的缺陷,同时具有保湿,柔肤,紧致等多效修复功能,为解决皮肤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制备是通过科学计算反应体系和混合比例,最大程度的保持了各功能组分的活性成份。本专利中活性益生菌在泡腾片缓释和保护剂的作用下,暴露在过去认为容易失活的水体系中。泡腾片使用形式:一方面能有效混合益生菌,使其均匀分布;另一方面,泡腾片能产生大量CO2,使环境呈厌氧形式,大大有利于兼性厌氧的益生菌生长于存活,保证了益生菌的活性与稳定性。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不同于以往化妆品,其肌底液是益生菌天然发酵得到的,不仅含有乳酸和胞外多糖等护肤物质,而且含有益生菌生长所需的碳氮源,有限防止益生菌在水体系中容易衰退失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活性。所以本发明一方面在片剂剂型方面引入泡腾片,可以降低液态或某些固态活性益生菌在加工、存储、使用过程中的失活风险,最终达到抑制有害菌,平衡肌肤表面pH,补水保湿的功效。另一方面,解决益生菌暴露在大量游离水存在的体系中很容易衰退失活,活菌稳定性低,活菌不易均匀分散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碱源片剂加天然发酵培养液的形式,而且整个体系维持在pH5.0~5.6的范围内,使得本制剂对人皮肤更加安全有益。碱源中NaHCO3有一定的缓冲效果,NaHCO3产生的中和效应并不是完全中和H+,而是在中和过程中建立缓冲体系,最终体系中会有这样的平衡:建立这样的平衡体系好处是加入菌株后,一方面可以对菌株的产酸进行缓冲,一方面也可以随着菌株产酸而不断释放CO2,使益生菌在一个兼性厌氧的环境生长,有助于保证在贮存过程中益生菌具有活性和数量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中NaHCO3滴定上清液的滴定图;图2为本发明中NaHCO3滴定上清液的中和率和滴定度的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一种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包括益生菌片和肌底液,益生菌片溶于肌底液中;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中的活菌数为1×106~1×108CFU/g;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pH为5.0~5.6。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制备采用下述方法得到:1、培养液的获得1)活化菌种活性益生菌为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一种或多种。取乳酸菌冻干菌种,进行活化。将冻干管消毒割开,加入少量培养基,吸出菌液,进行平板涂布,在37℃厌氧条件下培养48h。挑选符合乳酸菌形态,生长发育良好的菌落,进行液体种子培养基活化,活化条件在37℃厌氧条件下培养12~24h,成为一级种子。将一级种子按2%~8%(v/v)的接种量接种到种子培养基里进行活化培养17h。MRS液体培养基配方如下:酪蛋白胨10.0g,牛肉浸取物10.0g,酵母提取液5.0g,葡萄糖5.0g,乙酸钠5.0g,柠檬酸二胺2.0g,吐温801.0g,磷酸氢二钾2.0g,七水硫酸镁0.2g,七水硫酸锰0.05g,碳酸钙20.0g,蒸馏水1.0L,pH6.8。MRS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基础上加琼脂20.0g(进口的15g)。118℃,灭菌30min。2)菌株发酵将菌体浓度达到1×107CFU/g接种,进行发酵。发酵培养基为胞外多糖选择性ESM(expolysaccharidesselectionmedium):脱脂乳粉5%,葡萄糖5%,酵母提取物0.35%,蛋白胨0.35%,去离子水89.3%,调节pH6.2。在37℃静置培养17h,10,000rpm离心,取上清液90~95℃灭菌5min后冷却至室温,获得的pH,滴定酸度。此离心上清液即所需的培养液。不仅是高营养液,含有益生菌生长所需的碳氮源,而且包含天然发酵代谢产物:乳酸和胞外多糖。胞外多糖一方面对人体皮肤具有保湿作用,另一方面对益生菌具有保护剂作用,能保护益生菌活性。乳酸是人体皮肤所必须的,一方面可以帮助皮肤提高碱中和的能力,减少碱性洁面类产品的残留对于皮肤的伤害。同时,乳酸是天然发酵产物,不是人工合成或添加,其作为泡腾片酸源,这是一个创新。2、碱源NaHCO3的计算根据上清液滴定酸度计算得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再按照最大添加量的不同百分比添加NaHCO3,建立中和公式和模型,使整个护肤品体系达到皮肤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5.0~5.6。计算所需的NaHCO3质量的计算过程完全中和1g或1mL样品所需的NaHCO3质量=滴定酸度/°T×84×10-6g/g样品其中,滴定酸度/°T×84×10-6为mol数,相当于NaHCO3和H+的摩尔数,也相当于产CO2的摩尔数。所以根据灭菌后上清液的酸度,套入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完全中和需要NaHCO3的量。因为NaHCO3也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因此考虑把缓冲体系做成公式,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所得的缓冲体系跟指数公式的契合度最好。这是因为NaHCO3产生的中和效应并不是完全中和H+,而是在过程中建立缓冲体系,最终体系中会有这样的平衡:这样的平衡体系好处是加入菌株后,一方面可以对菌株的产酸进行缓冲,一方面也可以随着菌株产酸而不断释放CO2。产生的CO2有利于兼性厌氧的益生菌生长。带入指数公式,可以计算出pH5.6时,对应的滴定酸度。由于缓冲体系的原因,在滴定酸度比较高的时候,平衡朝一个方向进行,因此,选取滴定酸度所在的区域,进行线性推导,如图2所示。带入公式后,根据滴定酸度可以得到对应的理论中和率。按照理论中和率进行计算,得到对应pH为5.6左右。根据缓冲公式的建立,1g发酵上清液,中和达到pH5.6所需要的NaHCO3添加量公式为:实际中和1g或1mL样品所需的NaHCO3质量=滴定酸度/°T×84×10-6g/g样品×理论中和率3、益生菌压片每个片剂里活菌数至少要达到1×109CFU/mL,计算得到益生菌冻干粉添加量。这里的益生菌是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且为一种或多种任意比例的混合菌。计算得到的碱源NaHCO3量为30%~50%,葡萄糖添加量为5~10%,海藻糖、葡萄糖、蔗糖、牛奶粉、珍珠粉、玫瑰花粉和硬脂酸镁补齐剩余的量。配料烘干灭菌,无菌室内混匀,过40目的筛子筛,抽湿压片。葡萄糖的补充,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碳源。海藻糖是一种保护剂,一方面对益生菌菌株细胞具有高效的生物保护作用,可以帮助生物抵抗外界恶劣环境,进而提高益生菌活性,另一方面对皮肤具有抗衰老、保湿、晒后修复等特性。4、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获得最终获得的片剂在发酵上清液中可以达到缓慢释放的效果,不会产生大量气泡。实施例11、将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在MRS培养基中活化两代,将生长到对数期的菌体,在胞外多糖选择性ESM,37℃进行高密度培养20h,后将发酵液用台式离心机10,000rpm进行离心5min,得到上清液。2、所得上清液90℃灭菌5min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其酸度,测得pH3.72,滴定酸度159.54°T,将混合好的上清液分在两个灭菌好的蓝盖瓶中。3、根据灭菌后离心上清液酸度,计算得到理论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是1.34×10-2g。根据缓冲公式的建立,1kg发酵上清液,中和达到pH5.6所需要的NaHCO3添加量8gNaHCO3。4、将活菌数为2.4×1011CFU/g乳双歧杆菌进行压片,计算得到0.3g片剂菌粉添加量为6%,葡萄糖添加量为30%,NaHCO3添加量为40%,海藻糖添加量为14%,奶粉添加量为5%,珍珠粉添加量为5%。5、除菌粉之外,其他配料烘干灭菌,无菌室内过40目筛网,混合均匀后,开抽湿机。在抽湿后的操作台进行混合和压片,发酵液上清分装至喷雾瓶内。6、将片剂加入到肌底液内,无大量气泡迅速放出,气体均匀缓慢释放,无爆瓶情况,得到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益生菌活菌数为5.4×106CFU/g,pH值为5.1。实施例2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嗜热乳杆菌在MRS培养基中活化两代,将生长到对数期的菌体,在胞外多糖选择性ESM,37℃进行高密度培养17h,培养液活菌数分别达到1.4×109、5.5×109、6×109CFU/g,后将发酵液用台式离心机12,000rpm进行离心5min,取上清。2、将所得上清按照体积比3∶3∶4进行混合,得到益生菌上清液。将上清液在95℃灭菌5min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其酸度,测得pH3.63,滴定酸度183.80°T。3、根据灭菌后离心上清液酸度,计算得到理论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是1.55×10-2g。根据缓冲公式的建立,10kg发酵上清液,中和达到pH5.6所需要的NaHCO3添加量93gNaHCO3。4、将嗜酸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按照1∶1比例混合,总活菌数为7.9×1010CFU/g,计算得到0.15g片剂菌粉添加量为18%,葡萄糖添加量为10%,NaHCO3添加量为30%,海藻糖添加量为12%,奶粉添加量为15%,珍珠粉添加量为10%,硬脂酸镁5%。5、除菌粉之外,其他配料烘干灭菌,无菌室内过40目筛网,混合均匀后,开抽湿机。在抽湿后的操作台进行混合和压片,发酵液上清分装至喷雾瓶内。6、将片剂加入到肌底液内,无大量气泡迅速放出,气体均匀缓慢释放,无爆瓶情况,得到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益生菌活菌数为8×106CFU/g,pH值为5.5。实施例3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在MRS培养基中活化两代,将生长到对数期的菌体,在胞外多糖选择性ESM,37℃进行高密度培养,培养液活菌数分别达到5.5×109、4×109、9×109CFU/g,后将发酵液用台式离心机9,000rpm进行离心15min,取上清。2、将所得上清按照体积比1∶3∶3进行混合,到益生菌上清液。将上清液在95℃灭菌5min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其酸度,测得pH3.71,滴定酸度184.53°T。3、根据灭菌后离心上清液酸度,计算得到理论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是1.55×10-2g。根据缓冲公式的建立,100kg发酵上清液,中和达到pH5.6所需要的NaHCO3添加量0.93kgNaHCO3。4、将嗜酸乳杆菌和乳双歧杆菌按照4∶1比例混合,总活菌数为1.4×1011CFU/g,计算得到0.35g片剂菌粉添加量为10%,葡萄糖添加量为15%,NaHCO3添加量为40%,海藻糖添加量为15%,奶粉添加量为10%,珍珠粉添加量为5%,硬脂酸镁5%。5、除菌粉之外,其他配料烘干灭菌,无菌室内过40目筛网,混合均匀后,开抽湿机。在抽湿后的操作台进行混合和压片,发酵液上清分装至喷雾瓶内。6、将片剂加入到肌底液内,无大量气泡迅速放出,气体均匀缓慢释放,无爆瓶情况,得到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益生菌活菌数为1×107CFU/g,pH值为5.4。实施例4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在MRS培养基中活化两代,将生长到对数期的菌体,在胞外多糖选择性ESM,37℃进行高密度培养17h,培养液活菌数分别达到5.5×109、4×109、6×109、4.5×109CFU/g,后将发酵液用台式离心机12,000rpm进行离心5min,取上清。2、将所得上清按照体积比1∶1∶1∶1进行混合,到益生菌上清液。将上清液在90℃灭菌5min后冷却至室温,测定其酸度,测得pH3.69,滴定酸度185.35°T。3、根据灭菌后离心上清液酸度,计算得到理论中和每克离心上清液的NaHCO3量是1.55×10-2g。根据缓冲公式的建立,100kg发酵上清液,中和达到pH5.6所需要的NaHCO3添加量0.93kgNaHCO3。4、将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乳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按照1∶1∶1∶1比例混合,总活菌数为2.9×1011CFU/g,计算得到0.5g片剂菌粉添加量为10%,葡萄糖添加量为25%,NaHCO3添加量为35%,海藻糖添加量为8%,奶粉添加量为2%,珍珠粉添加量为10%,硬脂酸镁10%。5、除菌粉之外,其他配料烘干灭菌,无菌室内过40目筛网,混合均匀后,开抽湿机。在抽湿后的操作台进行混合和压片,发酵液上清分装至喷雾瓶内。6、将片剂加入到肌底液内,无大量气泡迅速放出,气体均匀缓慢释放,无爆瓶情况,得到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益生菌活菌数为5×107CFU/g,pH值为5.2。上述实例制得的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和活性益生菌片的稳定性试验,将4个系列的样品在25℃室温条件下保藏30d,于0d、3d、7d、15d、30d,取样测定样品中益生菌活菌,每个样品取三个平行样,最终结果为3个样品活菌数的平均值。根据《GB7918.1-7918.5-1987化妆品微生物标准检验方法》处理样品,根据《GBT4789.35-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食品中乳酸菌检验》选择检测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试验结果参见下表:表1不同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在室温条件下保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由表1可见,本专利工艺所得的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活菌含量高且活菌稳定性好。表2不同活性益生菌片在保藏过程中的稳定性由表2可见,本专利工艺所得的活性益生菌片的活菌含量高且活菌稳定性好。疗效性测试本研究选取400名成年女性脸上进行测试,其年龄为25~55岁,平均分成4组,每组100人。这四组一一对应地使用含有实施例1~4的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使用频率为一天2~3次,持续使用4周。分别对保湿水平、肤色均匀度和刺激性进行测试观察,并由志愿者进行问卷评估,综合取得数据。测试结果如下。A、保湿水平保湿水平的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5分表示保湿水平非常好,4分表示保湿水平较好,3分表示保湿水平一般,2分表示保湿水平比较差,1分表示保湿水平非常差。表3产品5分4分3分2分1分实施例18515000实施例235501500实施例378101200实施例432482000从志愿者脸部皮肤测试的保湿水平的测试结果来看,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对皮肤保湿效果明显。B、肤色均匀度肤色均匀度的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表4中,5分表示肤色均匀度明显改善,4分表示肤色均匀度有所改善,3分表示肤色均匀度无区别,2分表示肤色均匀度有所变差,1分表示肤色均匀度变差。表4产品5分4分3分2分1分实施例110532700实施例28227000实施例315523300实施例427452800从志愿者脸部皮肤测试的肤色均匀度的测试结果来看,使用皮肤微生态改善制剂的志愿者的面部肤色均有改善,基本没有出现变差的情况。C、刺激性刺激性的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5分表示无刺激性,4分表示有轻微刺激性,3分表示中等刺激性,2分表示强烈刺激性,1分表示非常强烈刺激性。表5产品5分4分3分2分1分实施例11000000实施例27525000实施例38416000实施例4919000从刺激性实验结果来看,添加了活性益生菌成分的制剂对志愿者皮肤没有或只有轻微刺激。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