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ERCP的射线装备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1462阅读:1641来源:国知局
用于ERCP的射线装备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X射线设备辐射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ERCP的射线装备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介入放射学操作的一种。由于介入放射学床旁操作,放射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较大剂量的职业照射,因此介入从业人员的防护问题一直是放射防护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目前,对于介入放射从业人员的防护,以屏蔽操作者本人角度的设计较多,如全身穿戴如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手套、铅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为代表,这种设计的缺点在于操作者负重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并且很难做到严密屏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放射介入手术防护吊带”(CN104783902A),设计了一个可以自我支撑和移动的铅材料套桶,并预留了铅袖和铅玻璃窗,实现了减少医护人员负重,尽可能地解放医护人员身体的目的,但仍然存在影响操作的灵便性和准确性,以及装置结构较为复杂的问题。

还有一种方式则是在操作者和辐射源中间设置屏蔽物,如设置铅屏风、悬吊式铅玻璃等,此种方式往往达不到严密的射线屏蔽效果,因此往往与工作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配套使用。发明专利“一种医用介入放射防护装置”(CN103550865A)设计了一种底座有万向轮可移动,立柱设置的上旋转套和下旋转套及其伸缩臂上分别挂有圆型铅罩和防护帘,并分别设有铅观察窗和防护袖,该设计与普通铅屏风比较,移动灵活,使用方便,但仍然存在防护不够严密以及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问题。

针对ERCP操作的特点,本发明以屏蔽辐射源的角度,对放射从业人员的防护进行了新的设计。

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部,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其操作步骤包括:1、插镜:使患者采取俯卧位,十二指肠镜经口依次通过食管、胃、进入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2.插管:经活检孔插入导 管,并将导管插入乳头。3.造影:在透视下经造影导管注入造影剂,在荧光屏上见到胆管或胰管显影,显示病变。4.拍片:胰胆管显影后,进行拍片存储。5.治疗:根据患者胰胆管病变情况,采取不同内镜下治疗措施(如括约肌切开取石、放置引流管或支架缓解胆管梗阻、瘘管支架放置等)。

ERCP操作与其他普通介入放射学(NormalInterventionalRadiology)操作有明显区别。其他普通介入放射操作中,医护人员的操作位置可能临近照射视野,医护人员的躯体有时可能直接暴露于主射束,而且由于诊疗的需要,X射线管头与防护床的位置和角度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不适合采用屏蔽辐射源的方法进行防护。而ERCP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在手术床旁患者头部位置进行操作,照射视野则基本固定在患者腹部位置,所以,医护人员躯体基本不会暴露在有用射束下,患者体位相对固定,操作时X射线管头和诊疗床的相对位置不需要大的调整。因此有可能通过屏蔽辐射源的方法实现对从业人员完美的防护效果,同时也保证诊疗操作的灵便性和准确性。

由于ERCP所用设备并非主流射线装备,该项目一般也不设在传统放射科室,因此其防护设施的设计建设未能受到足够重视,医务人员一般采用穿含铅材料防护服的方法进行防护,存在医护人员负担重,屏蔽不完全的问题。因此,上述所设计的适合ERCP操作的专用防护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ERCP专用C型臂的辐射防护装置,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包围屏蔽辐射源的方法,达到防护有效、简捷实用,成本较低目的的同时,还能减轻医护人员全身防护所造成的负重,并保持ERCP操作的灵便和准确。

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用于ERCP的射线装备的防护装置,用于ERCP中罩住影像增强器,包括:防护罩通过尼龙粘带粘接而成;该防护罩设在射线束轴上射线源管头设备的正上方,通过悬吊装置吊装在天花板上,在对应床头和床尾的方向的防护罩下沿设计有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的前孔洞和后孔洞。

该前孔洞和后孔洞分别设有铅幕帘。

该防护罩为圆锥型或圆柱形。

该悬吊装置包括钢丝、滑轮和驱动装置,该悬吊装置安装在天花板上。

该悬吊装置包括上下及水平移动的悬吊架、钢丝、滑轮和驱动装置,该悬吊架安装在天花板上。

该驱动装置为电机或者旋转把手。

该防护罩的一侧设置有圆孔,圆孔设置铅帘。

该防护装置还包括诊疗床面和诊疗床侧的防护套。防护套在床面留有长方形孔,在操作者对面的床侧的防护套面上留有正方形的孔,该孔设置铅防护帘。在影像增强器对应操作者方向的防护罩上,留有一可深入手臂的孔,也设置铅帘。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与各种针对一般性介入放射学操作的防护装置比较,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防护效果确切,对工作人员的操作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ERCP的C型臂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线装备防护装置,主要用于ERCP,也可用于其他采用C型臂但射线管头相对诊疗床不需要做较大幅度相对运动的介入放射学操作。

图1为用于ERCP的C型臂及本实用新型的组成装备的剖面示意图,包括C型臂12、射线源管头设备14、影像增强器11、计算机处理设备及显示屏。患者13躺在诊疗床15上。在诊疗床床头方向、床尾方向及侧面,分别剪裁制作含铅材料的防护套16,防护套接合处有10cm长的重叠,并以尼龙粘带方式密封连接,这样,防护套将诊疗床下的四周以及床面的头尾部位屏蔽,该诊断手术床仅在以射线束轴为中心留有一直径为60cm×40cm的方孔(该孔小于圆锥型防护罩下沿),用于射线透视、影像增强器接受射线进行传输处理等。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射线装备的防护装置见图1、2及图3、图4局部图及展开图所示,包括:防护罩1、悬吊装置2(图1中,虚线框内部分统称为悬吊装置),其中:

防护罩1由一整块铅材料或者含铅材料布剪裁而成,在C型臂12及背面是通过尼龙粘带7粘接而成,见图3;防护罩的形状根据影像增强器11的形状来定,可以为圆锥型、圆柱形及各种不规则形状,图3仅仅画出其局部图。

悬吊装置2包括:钢丝3、滑轮4和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可为电动(遥控)可为手动(旋转把手),通过调节滑轮对防护罩进行上下调节高度,实现在垂直范围的随意移动和定位。防护罩顶端由该钢丝3吊装在滑轮4上,该滑轮4通过可以在一定范围水平移动的悬吊架6固定在天花板上,可以通过调节滑轮4和悬吊架6对圆锥型防护罩进行上下及水平方向一定范围的调节;悬吊架6为多节组成,竖直节61固定在天花板上,与竖直节轴向连接的横向节62可以水平摆动,可以呈L型,或者呈Z型,能够进行上下水平调整防护罩。

悬吊装置2也可做成万向节,当需要对C型臂进行位置调整时,可进行上下左右调整防护罩。防护罩下沿紧密接触诊疗床,圆锥口大小略小于床宽外沿。

防护罩在与C型臂交接的地方,采用尼龙粘带粘接紧密。

防护罩在对应床头和床尾的方向的防护罩下沿设计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的前孔洞8和后孔洞9,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展开示意图。

前孔洞8和后孔洞9分别设有铅幕帘81和铅幕帘91,可在剪裁或者切割含铅材料前进行设计,也可以事后粘连铅幕帘。铅幕帘的顶部半圆形或者半椭圆形的孔洞呈与成人臀背部身体弧度相似的弧状,以使防护罩下沿与俯卧在诊疗床上的人体有最大限度的密封接合。

在影像增强器11把手的高度处,在锥形防护罩对应操作人员的一侧,留一个可伸进胳膊的圆孔,该圆孔设一铅帘,便于受检人俯卧到位后,操作人可伸进胳膊通过对C型臂的推拉移动,对准需要手术或者监测的位置,如胰胆位置;也可以不留该孔洞,通过直接推拉移动影像增强器处防护罩的外部,对C型臂进行定位。床面留有以X线束轴为中心长60cm和宽40cm的长方体作为射线主射束透过区,用于X线透视或拍片;操作人员对面的床下侧面,在C型臂与床下侧的交接处,在铅防护套上留下40cm边长的正方形空间,并设置铅 帘,在最大限度地屏蔽散漏射线的同时,使X射线管头能深入床下并能在一定范围移动。

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1,操作时使受检者俯卧于诊疗床上,并使其胆胰部位对准诊断手术床面上的长方形孔中心;

步骤2,通过调节圆锥型防护铅罩高度,使防护罩下沿半圆部分的防护帘部位最大限度与受检者身体密封接合;

步骤3,进行ERCP操作,包括射线透视下的检查或手术操作。先调节C型臂位置使之对准胰胆管部位,再撤出胳膊进行透视观察病变,此时X射线透过受检者身体后的散射线以及X射线管头漏射线被圆锥型防护罩和诊疗床防护套组成的密闭空间所屏蔽,在床旁操作的放射工作人员不会受到散漏射线照射。

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防护套,还可以包括诊疗床面和床侧防护套,将诊疗床整个包裹起来,射线透过受检者身体后的散射线,以及射线管头泄漏射线被圆锥型防护罩和诊疗床面和床侧防护套组成的密闭空间所屏蔽,在床旁操作的放射医护人员不会受到漫射散射泄漏的射线照射。诊疗床防护套在床面留有射线透过的长方形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依据ERCP操作的特殊性,综合考虑了管球漏射线、作用于人体后的透射线和散射线等辐射污染因素,采用悬吊式防护罩和床防护套相结合的方法,严格将射线污染控制在铅材料封闭的X射线管头和影像增强器之间的局部范围,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床旁操作人员,并且对工作人员介入操作的灵便性和准确性未造成任何影响,同时还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