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2506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灭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



背景技术:

红外线灭菌器(红外电热灭菌器,红外线接种环灭菌器)采用红外线热能灭菌,因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无明火、不怕风、使用安全,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抽风机旁、流动车上等环境中进行微生物实验。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320210470.1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线灭菌器,包括加热头罩、设置于所述加热头罩内的红外线装置、摆杆、调节螺杆以及壳体;所述摆杆旋转连接所述壳体,且所述摆杆一端连接所述加热头罩,另一端连接所述调节螺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红外线灭菌器,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消毒灭菌;操作简单方便,轻松实现加热头罩的角度调节;能够节能省电,实现不同模式的转换;同时安全性更高。但是该红外电热灭菌器无法实现精确温控,不方便观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精确温控,不方便观察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其结构包括杀菌筒、支撑架、底座,所述杀菌筒与支撑架连接,所述支撑架与底座连接,所述杀菌筒设于支撑架上方,所述底座设于支撑架下方,所述杀菌筒由散热网、电磁线圈筒、陶瓷内胆,所述散热网与电磁线圈筒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筒与陶瓷内胆连接,所述陶瓷内胆设于电磁线圈筒内部,所述电磁线圈筒设于散热网内部,所述支撑架由支撑杆、旋转台、角度调节旋钮组成,所述支撑杆与旋转台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旋钮与支撑杆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旋钮设于支撑杆侧面,所述旋转台设于支撑杆上方,所述底座设有温控面板、开关、电源线,所述温控面板、开关设于底座前方,所述电源线设于底座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网设有网洞。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旋钮设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温控面板设有加减按键和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线设有插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通过增加温控面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精确温控,不方便观察使用的问题,实现了精确温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线圈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陶瓷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角度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温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9,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其结构包括杀菌筒1、支撑架2、底座3,所述杀菌筒1与支撑架2连接,所述支撑架2与底座3连接,所述杀菌筒1设于支撑架2上方,所述底座3设于支撑架2下方,所述杀菌筒1由散热网10、电磁线圈筒11、陶瓷内胆12,所述散热网10与电磁线圈筒11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筒11与陶瓷内胆12连接,所述陶瓷内胆12设于电磁线圈筒11内部,所述电磁线圈筒11设于散热网10内部,所述支撑架2由支撑杆20、旋转台21、角度调节旋钮22组成,所述支撑杆20与旋转台21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旋钮22与支撑杆20连接,所述角度调节旋钮22设于支撑杆20侧面,所述旋转台21设于支撑杆20上方,所述底座3设有温控面板30、开关31、电源线32,所述温控面板30、开关31设于底座3前方,所述电源线32设于底座3后方,所述散热网10设有网洞100,所述角度调节旋钮22设有凹槽220,所述温控面板30设有加减按键300和显示屏301,所述电源线32设有插头320。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红外电磁灭菌装置,通过增加温控面板,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实现精确温控,不方便观察使用的问题,实现了精确温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