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热凝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4535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热凝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开展肿瘤微创经皮热消融治疗的微创热凝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寻求更为有效且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像引导下微波热消融治疗肿瘤是具有代表性微创治疗技术之一,已成为现代肿瘤治疗方法研究热点。

目前消融针使用的是毛细管一端连接进水管,另一端从针杆尾部伸入到针头部位置,水从毛细管进入到针杆内腔后对同轴电缆进行冷却。目前技术的局限性,水流量小,降温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效热凝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热凝器,包括针杆,针杆内设有弧形隔断,弧形隔断将针杆内部隔为进水腔和出水腔,进水腔和出水腔在远端连通。

本发明中,所述出水腔近端连通到水箱,进水腔近端依次连通冷循环毛细管和第一进出水管,水箱连通第二进出水管。

本发明中,所述出水腔近端连通到水箱,进水腔近端依次连通冷循环毛细管和第一进出水管,水箱连通第二进出水管。

本发明中,所述针头近端设有一孔,微波传输电缆远端为电芯,电芯压接到孔内。

本发明中,所述针杆近端设有把手,把手设置在水箱的外部。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进出水管和第二进出水管均为倒拨刺锥型管。解决了因蠕动泵压力造成水管脱落和水渗漏的风险问题。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进出水管下端连接进水管,第二进出水管下端连接出水管。

本发明中,所述针头远端为针型,提高穿刺利度。

有益效果:针杆内设置进水腔和出水腔,增加水流量,使得冷却水循环更加高效,冷却效果更好,减小对良好脏器的损伤又不影响正常微波消融治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热凝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局部放大图;

图3是针杆内进水腔和出水腔的示意图;

图4是进出水管示意图;

图5是把手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包括针杆1、弧形隔断2、进水腔3、出水腔4、水箱5、冷循环毛细管6、第一进出水管7、针头9、微波传输电缆10、高频连接器11、孔12、电芯13、把手14、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

本实施例以针头端为远端,以把手端为近端。

针杆1前端连接针头9,出水腔4内设有微波传输电缆10,微波传输电缆10远端连接到针头9,微波传输电缆10近端连接到水箱5上的高频连接器11。

针头9近端设有一孔12,和微波传输电缆10的电芯13压接成一体,成为能量辐射的天线。微波传输电缆10的电芯13和热凝器的孔12连接采用压接工艺,通过二者压接解决了常规锡焊接工艺在高温下针头脱落的风险。

如图3,针杆1内设有弧形隔断2,弧形隔断2将针杆内部隔为进水腔3和出水腔4,进水腔和出水腔在远端连通,出水腔4近端连通到水箱5,出水腔内设有微波传输电缆10,微波传输电缆10远端连接到针头9,微波传输电缆近端连接到水箱上的高频连接器11,进水腔近端依次连通冷循环毛细管6和进出水管。

进出水管包括第一进出水管7和第二进出水管8,第一进出水管连接冷循环毛细管6后接入进水腔3,第二进出水管8直接连通水箱5底部,第一进出水管7下端连接进水管15,第二进出水管8下端连接出水管16。

如图4,热凝器冷循环进出水管设计为倒拨刺锥型管,解决了因蠕动泵压力造成水管脱落和水渗漏的风险问题。

如图5,第二进出水管8位于第一进出水管7一侧。

冷却水循环原理:

冷却水从进水管11通过进出水管9进入冷循环毛细管7后进入进水腔18,在针杆内对微波传输电缆3和针头部位冷却降温后从出水腔19回到水箱,水箱内水达到一定量时,冷却水从第二进出水管9排出到出水管12,完成水循环。

热凝器的针头9前端设计为针形,解决了提高热凝器的穿刺锋利度,防止热凝器穿刺进入肿瘤组织时的滑动,提高了穿刺的精准性。

冷循环水箱8采用高分子材料压铸成型,减轻了热凝器的重量,方便了医生的操作,减少了热凝器在治疗过程中因手把的重量带来针头位移的风险。

倒到冷却要求之后,针杆不需要大内径来供水循环散热,针杆的直径可以降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热凝器,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