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79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神经内科应用药物,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征,症状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国内统计该病的发病率为每十万人中约五十二例。其中,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痛分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持续时间长,发病前有明显的前兆,即伴随着面部器官或口腔器官的发病一同发病,而一直持续至其他器官病症消除而消除,并发症的伴随是其最显著的特点。三叉神经分布区有特别敏感的扳机点,疼痛常常局限在单侧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近年来得益于神经外科的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开展,通过显微解剖手术发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也和面部显微血管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原因是邻近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所致,绝大部分为小胶上动脉从三叉神经根的上方或内上方压迫了神经根,少数为小脑前下动脉从三叉神经根的下方压迫了神经根,作为应对,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方法多集中在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周围支撕脱术、切断术及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术并不适合所有年龄层的患者,而且相对痛苦大、风险高、费用多;而神经内科在西药领域,大多只能通过服用卡马西平或酒精注射的方式对病症实施被动控制和缓解,但治疗效果差、康复周期大、易复发,作为三叉神经痛神内首选药物的卡马西平因副作用大或风险较高,使该药难以被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中医学认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皆为由外因引起,随外因消除,但其治疗依然要遵照传统方剂君臣配方中,均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为目的,开方为川芎、天麻、甘草、生地、红花等温性植物中药,虽然配方妥当保险,但治疗效果却极为有限,从本质上来讲,传统药方只是慢性治标药物。通过结合现代中西医结合和神外先给手术,本申请人认为叉神经痛可结合传统中医理论,归结为热毒内蕴,胃火上攻,肝火上炎,还可进一步创新辨证为血行失常,以致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于颅内小胶上动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症来去迅速且痛感剧烈,君臣药物中须有虎狼猛药快速抑制,再以佐使药物调节平顺,使得方剂后续药性归于持久平和,在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辨证上,在君药上补充能够起到消炎作用的药物来抑制并发症对方剂治疗效果所带来的影响,故本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原料药制成,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元胡、血竭、三棱、菖蒲、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其中君药为全蝎、龟甲、决明子,臣药为元胡、血竭、牛黄、熊胆,佐药为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使药为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

进一步优选,所述全蝎、龟甲、牛黄、熊胆的重量份比例为1:3:1:1。

进一步优选,所述原料药的配比为,全蝎1份、龟甲3份、决明子10份、牛黄1份、熊胆1份、元胡40份、血竭20份、三棱10份、菖蒲10份、南沙参5份、甘松5份、川贝10份、玉竹10份、蔓荆子8份、肉桂6份、百灵草3份、菟丝子5份、海马3份。

进一步的,所述原料药的配方为,全蝎1g、龟甲3g、决明子10g、牛黄1g、熊胆1g、元胡40g、血竭20g、三棱10g、菖蒲10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蔓荆子8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原料药药理及配方原则:

全蝎:拉丁学名buthusmartensiikarsch.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味辛,性平;入肝、胃、心经;药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方内主活血散瘀、通络止痛,本方取其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可下消胃火,消炎复肝,且药性凶猛,止痛活血起效迅速。

龟甲:拉丁学名chinemysreevesii.龟科动物乌龟的背甲及腹甲。味咸、甘,性微寒;归肝、胃、心经;药性温和、解毒平乱、固经止崩、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用于阴虚潮热,骨蒸盗汗,头晕目眩,虚风内动,筋骨痿软,心虚健忘,崩漏经多。本方取其平乱补气、疏散血结颅内、止崩静脉纵横,与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

决明子:拉丁学名catsiatoralinn.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种子。味甘、苦,性寒;入肝、肾、心经;药性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本方取其降低颅内毛细血管内血压及活血通络之功效,兼具解毒凝神之作用,与归肝、肾、心三经的属性。

牛黄:拉丁学名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胆囊中的结石。味苦、甘,性凉;入心、肝经;药性清心开窍,豁痰定惊,清热解毒;牛黄给动物口服,用抗惊厥、镇静作用,并能解热、抗炎及刺激肠蠕动,起通便作用。本方取牛黄小抗高血糖作用及某些强心作用,去氧胆酸有镇静、抗惊厥及利胆作用。

熊胆:拉丁学名selenarctosthibetanus.熊科动物黑熊胆囊内的干燥胆汁。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明目,止痉;用于小儿热盛惊风,癫痫,抽搐,黄疸。

综上所述,本方选择全蝎、龟甲、牛黄、熊胆、决明子四味动物、一味矿物药物为君药,其目的在于针对三叉神经痛来去迅速、疼痛剧烈的特点,选择药性生猛的全蝎作为针对性药物、龟甲为平缓性药物、决明子为调和性药物,针对“”热毒内蕴,胃火上攻,肝火上炎,以及气血纵横、脉络交错、凝聚于颅内小胶上动脉”的辩证型和受要器官组织,力求直指表证,在起效时间和药效作用上起到真正的作用,全蝎、龟甲1:3的配比对全蝎的要毒性进行及时等量的调和,对引起的气虚等副作用克制抵消,龟甲温和修补,但起效稍缓,用量大以调和其他三味君药,龟甲将治疗原则定为,固本以散胃火、护肝虚为主,解表活血通络辅,因此作用目标选择明确,君药需快速起效,并尽量绕开其他经络直达药物起效脏器,牛黄、熊胆主要用于克制口腔及面部器官炎症而造成三叉神经进一步受压恶化,并平衡颅内血压,并辅助对抗全蝎代写余毒,共济破血行气、调节颅内血管及周边凝聚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所选三味原料药中蜈蚣、全蝎、蟾酥归入肝、胃、心三经,在无引药引导下即可直达血管迅速起效,并护肝保胃,不牵扯无关脏器,三味协同在于全蝎散直通凉血,龟甲量大将整体君药四气转温,决明子起效缓慢但药效稳定,以在后期巩固持续全蝎所立时起的直通通络作用,在四象五味调理上协同共济行效。

元胡:拉丁学名corydalisrhizoma.味苦、微辛,性温。入肝、胃经。药性活血,利气,止痛。治胃痛,胸胁痛,腹痛,暴腰痛,疝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痛,癥瘕,跌打损伤。现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本方取其活血通络之功效,消除损伤之功效,与归肝、胃、心三经的属性。

三棱:拉丁学名sparganiumstolonierum,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痞块,痛经,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本方取其三棱破血行气,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对心脏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本药并非对症治疗以外,对心脏及周边入心血管供血起到调节作用。

菖蒲:拉丁学名acoruscalamusl。味苦、辛,性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

针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解表用药需要经引导直达病灶,固本则需要遵循降胃气、护肝、行气、活血的原则,本方选择元胡、血竭、三菱、菖蒲四味药材作为臣药,其中元胡、血竭引药入血,三菱、菖蒲并辅助对抗全蝎代写余毒共济破血行气、调节颅内血管及周边凝聚压迫三叉神经的血管。

南沙参:拉丁学名radixadenophorae.桔梗科植物轮叶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肺、胃经;药性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胃阴不足,食少呕吐,气阴不足,烦热口干。本方取其平息首乌的寒性,南沙参煎剂具有降低体温、镇痛、舒缓血液流速等作用。

甘松:拉丁学名nardostachyschinensisbatal.败酱科植物甘松根及根茎。味甘、辛,性温;入脾、胃经;药性理气止痛,醒脾开胃,活络通经;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外用治牙痛,脚气肿毒。本方取其活络痛经,辅助引药引导诸药药性到位。

川贝:拉丁学名fritillariacirrhosa.植物卷叶贝母的鳞茎。味苦、甘,性凉;入肺经;治肺热咳嗽,肺虚久咳,咯血,肺痿,肺痈,胸膈胀痛。西贝母碱的血管收缩、将底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性。

玉竹:拉丁学名polygonatumodoratum.百合科植物玉的根茎。味甘,性平,微凉;入肺、胃经;药性滋阴润燥,除烦止渴;本方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心力衰竭,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绞痛。

本方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四味为佐药,其中南沙参、甘松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平和君药君药药性,合为助佐;川贝均为性偏凉入肺经,可消解君药起效后的持续烈性,并调和君药的药性融合,为制佐;玉竹为生药制剂,与君药全蝎性味相反,但所取功效相成,为反佐。

蔓荆子:拉丁学名vitexrotundifolial.v.trifolial。味辛、肉桂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

肉桂:拉丁学名cortexcinnamomicassiae。味辛、甘,性热。入肾、脾、肝经。功在补肾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脉,止痛,肾阳不足,阳痿,尿频,腰膝冷痛,低血。

百灵草:拉丁学名marsdenialongipesw.t.wang。味甘、微苦、涩,性温。有毒。活血止血,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痛,内出血,支气管炎,哮喘;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菟丝子:拉丁学名cuscutaeseme。味辛、甘,性平。归肝、肾、脾经。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海马:拉丁学名hippocampus。味甘,性温。归肝、肾经;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用于阳痿,遗尿,肾虚作喘,瘕瘕积聚,跌扑损伤;外治痈肿疔疮。

本方取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五味为使药,并不以其药性主治为依据,其中取蔓荆子引经入血作为引经药,引君、臣、佐药至颅内毛细血管;肉桂温通经脉、温补肾阳作为护脏药,在君、臣、佐药行效的时候提供心肌肾脏保护;百灵草活血补气、菟丝子益肾缩尿、海马温肾壮阳作为调和药,加快全蝎代谢和决明子起效,使君、臣、佐药协同共济。

本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的剂型可为煎煮汤剂或口服溶液。

其中,煎煮汤剂的一种制备方法为传统混煎浓缩,具体为:按配方量取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元胡、血竭、三棱、菖蒲、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将所得药液分装即得。

其中,所述煎煮汤剂的另一种制备方法为首先君、臣、佐、使饮片分类分煎,然后四象分煎药液合并烊化后浓缩成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元胡、血竭、三棱、菖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四象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分装即得。

其中,所述口服溶液的制备方法为,首先对原料药材进行前处理,然后通过分次溶解,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原料药前处理:取三倍配方量的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取两倍配方量元胡、血竭、三棱、菖蒲;按配方量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粉碎混匀,加入1200g去离子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6小时,滤过得一次药液,向滤渣在加入800g去离子水,在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4小时,滤过得二次药液,再向渣加400g去离子水,在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2小时,滤过得三次药液;将上述的一、二、三次药液合并,向合并药液中加入30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3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前处理原料药;

(2)口服溶液制备:在5000g去离子加入山梨醇100g,山梨酸3g得口服液溶剂,将其中2500g溶剂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50℃,将步骤(1)所得的前处理原料中加入所述加热后的溶剂中,用搅拌设备搅拌至前处理原料药完全烊化溶解,常压温度5℃以下冷藏至少24小时,得冷藏一次药物溶液,将另外2500g口服液溶剂加热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60℃,倒入冷藏完毕的一次药物溶液,搅匀后过滤得二次药物溶液,灌装灭菌即得。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软膏剂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润湿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

本发明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药物组合物处方药味精简,诸味药物在各自行效的同时又相互协调,复合在一起在治疗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领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本发明每日早晚服药一次,两周为一疗程。经过长期的临床试用表明,本发明组方相互协同具有舒缓胃火、凉消肝炎、以及以及快速疏通气血脉络、抑制面部器官及口腔器官并发症导致三叉神经周边血管产生的压迫,本方剂起效快、效率高、疗程短且不易复发;此外配方中无贵重之品,所用中药来源充足,无奇缺,配方虽大胆但用药合理,互补周全,另外特有的四象分制工艺易于掌握、推广及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基本配方量:全蝎1g、龟甲3g、决明子10g、牛黄1g、熊胆1g、元胡40g、血竭20g、三棱10g、菖蒲10g、南沙参5g、甘松5g、川贝10g、玉竹10g、蔓荆子8g、肉桂6g、百灵草3g、菟丝子5g、海马3g。。

实施例1:按配方量取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元胡、血竭、三棱、菖蒲、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5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纱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纱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500g水,常温常压下煎煮3小时,去除药包,将所得药液分装即得煎煮汤剂a。

实施例2:

(1)君药煎煮:取两倍配方量的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1小时后,用双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泥,用所述双层无纺布包裹药泥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200g水,在工作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1小时,除去无纺布药包,在药液用加入1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2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君药药膏;

(2)臣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元胡、血竭、三棱、菖蒲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2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45℃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用单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0g水,在工作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2小时,得臣药药液;

(3)佐药煎煮:取配方量的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半小时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5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佐药药液;

(4)使药煎煮:取配方量的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饮片,粉碎为药末后过10目筛,将过筛后的药末用60℃的去离子水浸泡十五分钟后,将过筛后的药末用层无纺布过滤得药渣,用所述无纺布包裹药渣后扎口,放入自动煎药机中,加入100g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半小时,得使药药液;

(5)四象合并:先将步骤(2)至(4)所得的臣、佐、使药药液混匀得混合药液,将该混合药液加热至60℃,然后将步骤(1)所得的君药药膏加入混合药液,在温度60℃下,将君药药膏搅拌至完全烊化,分装即得煎煮汤剂b。

实施例3:

(1)原料药前处理:取三倍配方量的全蝎、龟甲、决明子、牛黄、熊胆;取两倍配方量元胡、血竭、三棱、菖蒲;按配方量取南沙参、甘松、川贝、玉竹、蔓荆子、肉桂、百灵草、菟丝子、海马,粉碎混匀,加入1200g去离子水,在常温常压下煎煮6小时,滤过得一次药液,向滤渣在加入800g去离子水,在压力80kpa、温度120℃下煎煮4小时,滤过得二次药液,再向渣加400g去离子水,在压力170kpa、温度130℃下煎煮2小时,滤过得三次药液;将上述的一、二、三次药液合并,向合并药液中加入300g蜂蜜,常温差压下继续煎煮3小时,至药液浓缩为膏状,得前处理原料药;

(2)口服溶液制备:在5000g去离子加入山梨醇100g,山梨酸3g得口服液溶剂,将其中2500g溶剂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50℃,将步骤(1)所得的前处理原料中加入所述加热后的溶剂中,用搅拌设备搅拌至前处理原料药完全烊化溶解,常压温度5℃以下冷藏至少24小时,得冷藏一次药物溶液,将另外2500g口服液溶剂加热在常压下加热至温度60℃,倒入冷藏完毕的一次药物溶液,搅匀后过滤得二次药物溶液,灌装灭菌即得口服溶液。

本发明的上述中药组合物加入制备软膏剂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润湿剂、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

临床资料(资料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煎煮汤剂b)

1.一般资料:本观察病例为2013年3月至今,对我院神经内科科收治30例确诊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口腔科、耳鼻喉科可已证实为牙齿或面部器官病症,但源于三叉神经痛并发)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女60例、男34例年龄范围为45~75岁,平均年龄55.6岁。

2.治疗方法:取本发明实施例2煎煮汤剂b,每天早晚服药一次,连续三周为一疗程。

3.结果结论:

(1)疗效判定标准:痊愈:面部疼痛完全消失,并于下个疗程不在出现症状;好转:面部疼痛完全消失,服药状态下个疗程不在出现症状;稳定:面部疼痛有效缓解,服药状态下个疗程病症不载家中;无效:面部疼痛无缓解,停药状态下继续恶化。统计前3项为有效。

(2)结果:痊愈56例,为61%,好转20例,为22%,稳定14例,占15%,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毒性试验(试验用药皆为实施例2所制得的煎煮汤剂b)

(1)动物资料:清洁级km小鼠,120只,分为3组,每组40只,雌雄各20只,实验前置动物于室内适应环境一周,自由摄食、摄水,室温18~22℃,相对湿度65~70%,照明昼夜明暗交替。

(2)实验药品:取实施例1制得的煎煮药液a、实施例2制得的煎煮药液b、实施例3制得的口服溶液,经处理后得到含生药浓度为13.5g/ml的浓缩液150ml,温度4℃保存备用,使用时加热至36~38℃。

(3)实验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小鼠分为实验组1至3和对照组,实验组1至3灌胃给药本发明浓缩煎煮药液a、煎煮药液b、口服溶液,生药浓度13.5g/ml,灌胃给药量为每次0.2ml/10g体重,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0.2ml/10g体重,一日两次,相当于生药量27g/kg/d,连续给药三个月,停药观察一个月。记录小鼠体重、进食、饮水、排泄情况,记录灌胃给药后小鼠各项反应,灌胃给药间期小鼠各项生理反应,以及死亡情况。

(3)实验结果:通过长期毒理实验研究,观察60d小鼠灌胃给药后情况,灌胃给药给药前,各组动物体重、进食、饮水、排泄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灌胃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进食饮水情况,无统计学差异。行为学无明显异常,未出现死亡及其他毒性反应。

(4)结果分析:本实验组剂量为27g/kg/d,小鼠与成人的给药剂量换算系数为10,因此小鼠给药剂量是临床成人用药剂量65kg,0.15g/kg/d的900倍,经过连续三个月的给药,给药小鼠无明显毒性反应情况出现,停药观察一个月,亦无蓄积毒性表现,因此可证实本药物组合物是安全的。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