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8108发布日期:2019-07-24 08:5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神经电生理学领域,适用于记录大鼠脑细胞的神经电信号,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



背景技术:

利用微电极记录实验动物的脑细胞的神经电信号是神经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常用于研究脑的认知功能和神经机制。目前,有两类微电极应用于清醒的实验动物,一种是固定电极,另一种是可调电极。固定电极一旦植入实验动物的脑中,便不可改动微电极的植入位置,仅能记录该植入位置的神经电信号。相比之下,可调电极植入实验动物脑中,微电极可在调节装置的驱动下,继续深入新的位置,因此,可记录多个位置的神经电信号。由此可见,可调电极比固定电极的记录效率更高。另外,记录电极的通道数越多,获取的电信号越多,实验效率也越高。所以,多通道可调电极的记录效率更高,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验装置。

目前,虽然已经有商品化的多通道可调电极,但是其价格非常昂贵,往往使大多数研究人员望而却步。因此,为了节约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研究人员有时自行制作多通道可调电极。然而,目前已公布的自行制作的多通道可调电具有结构复杂、难于制作、不利推广的弊端。因此,发明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制作的多通道可调电极对神经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解决传统的多通道可调电极价格昂贵、结构复杂、难于制作的问题。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包括调节基座(1)、排母(4)、微电极丝(6)、保护盖(7)。

所述调节基座(1)是长方体中空结构,只有一面敞口,内部具有滑动平台(2)和螺杆(3),旋转螺杆(3)时即可调节滑动平台(2)在调节基座(1)中的位置。

所述排母(4)是具有突出针脚(5)的多排多孔排母,排母(4)粘固于调节基座(1)敞口侧的末端。本发明以双排16孔排母为例,排母的具体规格可依实际需要选用。

所述微电极丝(6)粘固在滑动平台(2)上,微电级丝(6)的末端一一对应地焊接在排母(4)的针脚(5)上。微电极丝(6)在滑动平台(2)的带动下,可实现记录位置的调节。

所述保护盖(7)是透明塑料盖,扣在调节基座(1)、滑动平台(2)和微电极丝(6)上,用于保障微电极丝(6)和滑动平台(2)可在中间滑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多通道可调电极结构简单、便于制作、成本低,该可调电极不仅具有较多通道,而且电极的记录位置可多次调节,提高神经电信号的记录效率,节约使用成本。所述多通道可调电极用于开展神经电生理实验,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提供一种经济、高效的实验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调节基座(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节基座(1)粘固排母(4)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调节基座(1)粘固排母(4)、粘固微电极丝(6)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用灌封胶固封之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调节基座;2.滑动平台;3.螺杆;4.排母;5.针脚;6.微电级丝;7.保护盖;8.灌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包括调节基座(1)、排母(4)、微电极丝(6)、保护盖(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制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第一步,如附图1,准备调节基座(1),该基座是长方体中空结构,只有一面敞口,内部具有滑动平台(2)和螺杆(3),旋转螺杆(3)时即可调节滑动平台(2)在调节基座(1)中的位置。

第二步,如附图2,用万能胶将排母(4)粘固在调节基座(1)敞口侧的末端。本发明以双排16孔排母为例,排母的具体规格可依实际需要选用。

第三步,如附图3,用万能胶将微电极丝(6)调直后整齐地粘固在滑动平台(2)上,微电级丝(6)的末端一一对应地焊接在排母(4)的针脚(5)上。微电极丝(6)在滑动平台(2)的驱动下,可实现记录位置的改变。

第四步,如附图4,将保护盖(7)扣在调节基座(1)、滑动平台(2)和微电极丝(6)上,用万能胶粘固。

第五步,如附图5,用灌封胶(8)封固排母(4)与保护盖(7)之间的空隙,同时保障微电极丝(6)和滑动平台(2)不被粘固,可在中间滑动。

实际应用时,将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鼠的多通道可调电极埋置于目标脑区,用凡士林包埋电极丝,然后用牙科水泥将电极主体包埋固定,暴露排母(4)和旋转螺杆(3)的调节末端,调节旋转螺杆(3)的末端,即可驱动电极丝植入新的位置,获取新的神经电信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