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401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说涉及一种通过一导管将治疗单元输送到患者管腔内通道中选定部位的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更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用于操作治疗单元并将该治疗单元输送到导管上的传送装置和一种改进的导管总成。
背景技术
自七十年代以来,气囊血管成形术在疏通冠状动脉阻塞上得到广泛应用。简略地说,这种技术可以将动脉扩大,其方法是将一气囊导管推进到动脉狭窄部位,然后使气囊充气,将动脉直径扩大,从而疏通动脉使更大量血液通过。为了同样的目的还可以应用动脉粥样切除技术(atherectomy techniques),在该技术中,动脉阻塞或被切除,或在尺寸上减小。
尽管气囊血管成形术在疏通动脉上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在极大量的情况下,动脉还会在当初气囊扩胀部位再度缩窄,这种缩窄称之为再狭窄。一般认为再狭窄是由于在血管成形术进行部位形成瘢痕组织而引起的,瘢痕组织则是由于气囊扩胀使动脉受到损伤而产生的结果。
最近,在血管成形术或动脉粥样切除术之后应用管腔内放射疗法来治疗动脉中病变部位,以防止细胞增生和创伤愈合反应,因此有助于防止再狭窄产生。用于这种管腔内放射治疗的方法和装置已在相关的、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公开,其专利申请号和申请日分别为08/628,231,1996年4月4日,本说明书中引入该专利申请的内容以供参考。上述专利申请总体上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有一导管,导管插入患者管腔内并推进到待治疗区域的部位;和一传送装置,它协助各放射性治疗单元或“籽”与导管一道或者在液力下或者在气力下推进到治疗部位,或从治疗部位取回。
如同采用任何一种插入血管系统中装置的情况一样,这种装置必须具有牢固完整性,以确保没有任何组件或单元从装置中分离出或脱出而进入血管系统中。这点对于移向导管远端或从远端移出的治疗单元来说更是如此。另外,由于装置是要采用放射性治疗单元的,所以就更需要有安全性,以便防止患者或者操作者受到不应该得到的放射性照射。
上述相关的、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装置,在其使用中发现了若干可以改进的地方,以便减少治疗单元从系统中脱出的可能性,从而增大了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性。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多安全性以保护患者和操作者的传送装置和导管总成。
更具体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导管总成,其中导管不会由于疏忽偶然地从传送装置脱开,除非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存在于传送装置中。同样可以说,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导管总成,其中没有任何治疗单元能脱出传送装置,除非一导管与传送装置连接上。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确保在推进和取回治疗单元的过程中,传送装置/导管总成所经受的液压或气压不会超过一预定的“安全”压力。
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和系统,这种方法和系统能检测出传送装置中有没有治疗单元,并能显示出治疗单元存在与否的结果。
发明概述这些目的,以及其它一些目的在参阅下述的详细的说明时就会得到清晰地展示,所述目的在一方面是由一种操纵传送装置的致动组件来完成的,该致动组件包括一阀门件,该阀门件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防止治疗单元进入导管腔中,而第二位置则容许治疗单元进入导管腔中。只有在导管与传送装置连接时阀门才能移动到第二位置。致动组件包括有一开关件,该开关件压在一能阻止阀门件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去的第一位置上,除非该开关件在导管连接件为传送装置的中心孔所接受时才从干涉阀门件运动的第一位置移动出。另外,设有一触发件,当导管连接件安置在中心孔中时它进入锁定该连接件的状态,该触发件可通过一分设的松脱按钮而松脱出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设置了一压力指示器,它包括有一个能为传送装置使用者所见的透明的长形圆筒件,该圆筒件中安置了一个能在其中滑动的活塞。圆筒件包括有一能让加压流体通过而进入其中的进口,活塞被压移动,这样活塞与圆筒件的相对位置就可视地显示出传送装置中的相对流体压力。压力指示器可以包括一个其内径大于圆筒件安置活塞部分的部分,以及一个与圆筒件扩大直径部分连通的出口。其结果是,当流体压力足以使活塞移动到圆筒件扩大直径部分时,流体就会通过活塞漏泄,并通过出口排出圆筒件。另一种作法是,压力指示器可以平行流体连通方式与一分设的、公知结构的减压阀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导管在其近端设有一个连接器,是这个连接器容装在传送装置中的中心孔内。连接器至少设有一个制动件,以确保连接器固定在传送装置的中心孔中,该制动件必须能手动地进行操纵,以便能使导管从传送装置中松脱出。
本发明再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确定治疗单元是否存在于传送装置中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治疗单元封装在一具有已知波长/反射比率的材料中;在把治疗单元引入导管之前或之后,将不同波长的光照射进治疗单元正常存放于传送装置中的区域;测定从上述传送装置中反射出的两个反射光的反射率;确定反射光的波长/反射比率;将测得的波长/反射比率与已知的波长/反射比率进行比较;指出所测得的比率是否与已知的比率基本相同。
本发明再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完成上述方法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一电源;一第一光源,它在光学上与传送装置中目标部位连接,并发射出一具有第一波长的光;一第二光源,它在光学上与传送装置中目标部位连接,并发射出一具有第二波长的光;一光传感器,它在光学上与传送装置中目标部位连接,测定从目标部位出来的反射光,并相应地产生一个信号;一窗式检测器,用来确定光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是否落在一预定的波带范围内,该预定波带相当于一个由治疗单元反射出的具有第一和第二波长光所产生的信号;一发光指示器,如果光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落在该预定的波带中,指示器就会发光。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一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一传送装置,一输送导管,以及一将两者连接起来的连接器;图2为本发明传送装置的分解图;图2A为图2所示传送装置在组装状态时的剖视图;图3为传送装置后壳体剖视图;图4为传送装置后壳体仰视图;图5为流体操纵柄的立体图;图6为流体控制开关立体图;图7为流体控制开关仰视图;图8为传送装置中壳体剖视图,该中壳体包括有安放放射治疗单元的石英套管;图9为传送装置后壳体部分放大剖视图,该部分与石英套管的籽腔对接;
图10为中壳体远端面的平面图;图11为致动器开关平面图;图12为阀门平面图;图13为阀门壳体近端面的平面图;图14为阀门壳体远端面的平面图;图15为凸缘壳体近端面的平面图;图16为松脱触发件平面图;图17为松脱开关平面图;图18为松脱开关俯视图;图19为前壳体近端面平面图;图19A-图19C展示出在连接器插入触发装置中松脱触发件与松脱开关的相互作用;图20为前壳体侧视图;图21A为实现本发明的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传送装置的后壳采用另一种结构;图21B为图21A所示后壳/流体控制开关的分解立体图;图21C为传送装置在组装状态下的剖视图,该传送装置带有图21B所示后壳/流体控制开关的另一种实施例;图22为图21B所示后壳的俯视图;图23为图21B所示后壳的侧视图;图24为图21B所示流体控制开关的立体图,展示出开关的近端侧;图25为图21B所示流体控制开关的立体图,展示出开关的远端侧;图26为图21B所示流体控制开关的平面图,展示出开关的近端侧;图27为图21B所示流体控制开关的平面图,展示出开关的远端侧;
图28为本发明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示意图;图29A为本发明传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还展示出一连接其上的注射筒;图29B为类似于图29A的立体图,不同之处在于传送装置壳体的半个顶部被拿开,以便展示出其内部的结构;图30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壳体的平面图;图31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2A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的横向剖视图;图32B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的纵向剖视图;图32C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中内部零件之一的放大剖视图;图32D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的纵向剖视图,与图32B所示剖视图垂直;图33为图30所示传送装置的侧视图;图35A-图35D展示了一压力指示器/压力减压阀,以及其组件,它们能便利地应用在图29A所示的传送装置中;图37为安装在一支架上的、图29A所示传送装置选择的内部组件的立体图;图38为用于图29A所示传送装置中的松脱开关的立体图;图39A-图39B为用于图29A所示传送装置中针阀的组件的立体图;图40A-图40D展示出图29A所示传送装置中应用的针阀/松脱开关安全联锁件;图41A-图41E展示出本发明中应用的导管连接器及其各种附件;图42A-图42D展示出本发明中采用的导管及其剖视图(图42D);图45为一用于治疗单元检验系统的逻辑方框图,该系统能有效地应用于图29A所示传送装置;图46A-1,图46A-2;图46B;以及图46C-1,图46C-2,图46C-3为电路结构图,用来执行图45中所示逻辑方框图提出的功能;图47为传送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的平面图;图48为图47所示传送装置立体图,其壳体顶部半边已取掉,以展示出其内部细节;图49为面向图47所示传送装置远端的端视图;图50为图47所示传送装置分解立体图;图51A和51B为图47所示传送装置纵向剖视图;图51C为图47所示传送装置横向剖视图;图52为与图47所示传送装置配合使用的压力指示器计和压力减压阀的分解立体图;图53为图52所示压力指示器计和压力减压阀的剖视图,图中示意地展示出流体通过其中;图54A和54B为与图47所示传送装置联合使用的锁闩体件立体图;图55为与图47所示传送装置配合使用的锁闩扣机立体图;图56A,图56B和图56C展示出组装的锁闩机构,分别包括以立体图表示的锁闩体件,平面图表示的锁闩扣机和以剖视图表示的锁闩按钮;图57A和57B分别以立体图和剖视图展示出与导管连接器配合使用的罩裙连接件;图57C为导管连接器近端剖视图,展示出中间栓塞件;图58A为本发明所应用的导管平面图;图58B为图58A所示导管的放大横向剖视图;图58C为图58A所示导管远端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59为应用在本发明中的治疗单元籽列平面图;
图60用于治疗单元检验系统的逻辑方框图,该系统与图47所示传送装置一起使用;图61A-1,图61A-2,图61A-3;图61B;和图61C-1,图61C-2为电路结构图,用来执行图60所示逻辑方框图提出的功能;图61D为用于图60和图61A-图61C所示治疗单元检验系统的配电盘的示意图;图62A-图62C为印刷电路板,展示出应用于图60和图61A-图61D所示治疗单元检验系统的机械布设外形;图63A为一示意图,表示出治疗单元检验系统各部分之间的电气连接;图63B为一电路图,该电路与图63A等效。
详细说明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10,该系统包括一传送装置12,一输送导管14和一可靠地将输送导管14与传送装置12连接起来的连接器16。输送导管14和连接器16与在上述相关的、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所述的基本一样,本发明中已引入该专利申请内容,以做参考。
传送装置12的功能是收容并屏蔽放射治疗源组(未示出),该组可以包括非放射性标识籽,传送装置还控制流体流动方向,以便充注传送装置12和导管14并有效地输送和取回各放射治疗单元。
传送装置12以立体分解形式表示在图2中,它由三个主要总成组成后壳体和流体控制开关总成18,中壳体和致动器开关/往复阀门总成20,以及前壳体22。本专利申请中公开的后壳体和流体控制开关总成以及中壳体和致动器开关/往复阀门总成与上述相关的、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中公开的相对应部分是可互换的。
后壳体18包括一圆筒件24,最好由聚碳酸酯制成,该圆筒件设有通孔26,以便安置两个连接后壳体18和中壳体20的螺钉28。螺钉28的螺纹可以直接与中壳体80的聚碳酸酯材料啮合,或者通孔26的内螺纹可以安置螺旋状的,盘旋状的金属丝插入件,而该金属丝与螺钉28的螺纹配合。另一种作法是,与螺钉28配合的中壳体80的孔腔可以设有加工出内螺纹的金属插入件(未示出),该金属插入件例如可以用超声波焊接方法紧固在孔腔内,这样螺钉28的螺纹就与金属插入件的内螺纹啮合,从而在后壳体18和中壳体80之间提供更耐久的连接。
圆筒件24设有一圆柱形凹座30,用来安置流体控制开关44,关于后者将在下面做更详细讨论。圆筒件24包括两个路尔(Luer)连接件或路尔接头32,34,路尔接头32,34最好由一种聚碳酸酯制成,利用一种紫外线固化粘结剂(UV-cure adhesive)固定在圆筒件24上。路尔接头32,34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凹进入后壳体18中。路尔接头32安置在圆筒件24上的凹座32a中,与流体进入通道36连通(在图3中可以清晰看到)。路尔接头32与一充液的,或充气的装置(未示出)连接,该装置用来液动地或气动地将放射治疗源组输送到输送导管14中,或从输送导管中将它们取回。
路尔接头34安置在圆筒件24上的凹座34a中,与流体排出通道38连通(见图4)。路尔接头34可有选择地与一流体收集袋或收集槽(未示出)连接。圆筒件24还包括一液体返回通道40(见图4)和一籽输送通道42(见图3)。各通道36,38,40以及42都与圆柱形凹座30连通。
流体控制开关44可以有选择地在各通道36,38,40和42之间提供接通,以便输送和/或从输送导管14取回放射性治疗单元和标识籽。为了更方便地操纵流体控制开关44,在流体控制开关44和圆筒件24上通过一固定螺钉48固定有一桨叶形控制柄46,该固定螺钉穿过控制柄的中孔和开关44,并进入圆筒形壳体24中。固定螺钉48的底部抵靠在一止动螺钉49上,以便限制螺钉48的运动,并防止螺钉48由于操作开关44而松脱。锁紧帽50将控制柄46的中孔封闭住。如图5中所清晰看到的,流体控制柄46设有一桨叶形部分52,该部分的外形可以按人机工程学原理制成,以便使使用者更容易操纵流体控制开关44。
固定螺钉48的头部可根据选择开出一槽口,以便锁紧销(未示出)插配其间。这种锁紧销可以防止固定螺钉48转动,这样流体控制柄46的反时针转动就不会使螺钉48松脱。在流体控制柄46中安置固定螺钉48头部处设有一浅孔,该浅孔就是用来安装上述锁紧销的。
为了限制流体控制开关44可转动的程度,在开关44的底部设有一流体控制槽口54(见图6,图7),该槽口与调节销56(见图2)配合作用,而调节销则固定在后壳体18凹座区域中的一个孔中。为了使开关能可靠地处在“断开”,“输送”以及“返回”等的位置上,流体控制开关44还设置了三个凹窝58(见图6),这三个凹窝与一制动球60和弹簧62(见图2)互相配合,后者安置在圆筒件24上的一个短孔腔64中(见图3)。
从图7可以清楚看到,流体控制开关44的底部设有一C形连接器通道66和一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8。控制开关44可以在C形和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6,68处松开,以便分别安置○形圈70和72,○形圈使连接器通道66,68紧贴凹座30而密封。为了进一步防止流体沿流体控制开关44四周逸漏,在流体控制开关44外周所设的○形圈通道76中安置了一个○形圈74(见图6),在开关44远端开口周边所设的○形圈通道中则安置了一个○形圈78。○形圈70,72,76和78最好用丁腈橡胶或乙烯丙烯制成。
在实际运作中,当流体控制开关44处于“输送”的位置时,流体注入通道36和籽输送通道42两者均与C形连接器通道66连通。同时液流返回通道40和流体排出通道38则与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8连通。这样,流体可以流经流体注入通道36,再通过C形连接器通道66而流入籽输送通道42。从旁路绕过治疗单元的流体直达输送导管14的远端,然后返回到液流返回通道40,再通过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8而流入并通过排出通道38。
当流体控制开关44处于“返回”位置时,流体注入通道36和液流返回通过40两者通过C形连接器通道66而对齐。同时,籽输送通道42和流体排出通道38则通过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8而对齐。其结果是,流体可以流过流体注入通道36而进入C形连接器通道66,然后再流过液流返回通道40。当治疗单元由于液力的推送从导管远端返回到传送装置12时,流体就可以从籽输送通道42流出,通过椭圆形连接器通道68而流入流体排出通道38。
当流体控制开关44处于“断开”位置时,只有流体注入通道36与C形连接器通道66对齐。这样,对于从流体注入通道36流入C形连接器通道66的流体来说就不存在有任何出口。
传送装置12最好包括一个减压阀(未示出),这样系统10就不会产生过压现象。一旦压力超过某一预定值时,减压阀就可开启,让系统10中流体逸出。当系统中压力恢复到安全水平时,减压阀就关闭。减压阀有一种形式是由弹簧来操纵的,这样,流体压力大于预定值时就压缩弹簧使减压阀开启,当流体压力降低到预定值以下时,减压阀就被弹簧关闭。另外,传送装置12最好设有一蓄能器(未示出)或类似的装置,以便当放射治疗源组和标识籽处在导管14的远端时能有足够量的压力作用在它们身上,这样,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它们就不会从导管14的远端和治疗部位游离开来。蓄能器也可用来保持足够量的压力作用在治疗单元和标识籽上,使它们在没有用来进行放射治疗时能全部地保持在石英套管84的管腔中,并能为使用者所见。
连接在后壳体18远端的是中壳体和致动器开关/往复阀门总成20。后壳体18和中壳体和致动器开关/往复阀门总成20之间的正确对中可以用定位销(未示出)来保证。总成20包括一中壳体80,后者设有一用来安置石英套管84的中孔腔82(见图8),该石英套管贯穿整个中壳体80的长度,其中储放着放射治疗源组或籽。
中壳体80为圆筒形,最好用透明的利克森(Lexan)或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石英套管84最好用天然的或合成的石英或石英玻璃(熔融石英)来制成,或者其它含有天然的或合成的熔融硅石的材料来制成。在石英套管84的整个长度上设置了一管腔86,当籽没有输送到治疗部位时放射治疗源组和标识籽就储放在该管腔中。石英套管84用来屏蔽由放射治疗源组放射出的放射性,以便能安全地操作传送装置12。石英材料不会由于储放具有放射性的治疗籽而破裂,并且能保持其透明性,这样就可以用目测来检测治疗籽。石英杆需有足够的厚度,以便能屏蔽90%的放射性。在实际运作中发现石英套管厚度为1厘米就足够了。
为了更好地判明放射治疗源籽和标识籽在于石英套管84中情况,套管的直径应该是均一的,没有任何阶梯形,没有任何○形圈设置其上。这样,石英套管在其整个长度上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石英套管84的下半部覆有一白色膜片,该膜片最好用乙烯基或泰维克(Tyvek)制成,以便为放射源籽创造出一反差背景。另外,或者是另一种作法,在石英套管84外周包覆着,或是在其上部安放着一放大功能器件,以便更好地目视观测到放射源籽。另外,还可以采用一种光源来更好地目视观测放射源和标识籽。
如图3和图9清楚所示,带有一通孔腔的后壳体插入件88构成了后壳体18和中壳体20之间的一个中间联接件,使籽输送通道42和石英套管84的管腔86通过插入件88的孔腔90而连通。孔腔90为L形,防止治疗单元移动进入后壳体18中,同时确保后壳体孔腔和石英管腔之间的流体连通。
在中壳体80中偏离轴心处设置了一贯通的小孔腔92(见图10),该孔腔是后壳体18中液体返回通道40的延续。后壳体18中的返回通道40和中壳体80中的返回孔腔92之间联接处的流体逸漏通过一○形圈来得以避免(见图2),该○形圈最好用丁腈橡胶或乙烯丙烯制成。
致动器开关96设置在中壳体80的远端,它转动一往复阀门98以便操纵本系统。致动器开关96可以用在两个位置上“连接/充注”和“输送/取回”。连接/充注状态可以用来使连接器16连通传送装置12(见图1)。连接后,连接/充注状态可以用来冲注传送装置12和导管14而不输送放射治疗源组。
输送/取回状态用来将放射治疗源组和标识籽输送到导管14的远端,并从那儿取回放射治疗源组和标识籽。除非连接器16已锁定在传送装置12中,否则致动器开关96的输送/取回状态是无法进入状态的。这就避免了由于疏忽偶然地将放射治疗源组输送到输送导管14以外的任何位置上。为此,中壳体80的远端面设有一基本呈方形U的凹座区域100(见图10)。凹座100接纳了定位销102(见图2),以便为进行上述两状态而可靠地将致动器开关96/往复阀门98锁定就位。
致动器开关96用硬塑材料制成,例如阿斯塔尔(Acetal)或德尔林(Delrin)。致动器开关96设有一具有下凹形的顶部96a(见图11),这样,使用者只要用一拇指或一指头就能操作该开关。致动器开关96还设有两个由其中部向外并向下伸展的、略呈弧形的臂部96b。在开关96的底部设有两个长方形腿部96c,每一腿部都设有一用来安置定位销102的通孔96d。在两腿部96c和开关96中部之间形成一中空部,用来安置阀门98的顶部和一压缩弹簧104(见图2)。
往复阀门98由塑料制成,例如阿斯塔尔,或透明聚碳酸酯,该阀门具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其转动时的刚度。往复阀门98设有一阀体部106(见图12),该阀体部具有一肩台部,并向里逐渐缩小至一弧形底部。阀体部106设有一用来安置压缩弹簧105(见图2)的孔107,该弹簧将往复阀门98压向连接/充注状态。颈部108由阀门98的阀体部106向上伸展,它设有一用来安置压缩弹簧104的孔110。颈部108还设有一用来安置定位销102的槽孔112。阀门98在其底部设有一用来安置转动销轴116(见图2)的通孔114,这样阀门98就能绕转动销轴116转动。阀门98在销轴孔114和定位销槽孔112之间还设有一孔118,该孔大到足够让治疗单元从其中通过。在阀门每一侧都设有一○形圈槽120,用来安置○形圈122(它围绕着籽孔的近端开口)和○形圈124(它围绕着籽孔的远端开口)。○形圈122,124(见图2)的位置应这样地设置,即当致动器开关/往复阀门在其各种不同位置之间移动时,○形圈不会行进越过任何其它组件的边缘,于是减小了○形圈的磨损,使阀门98的操作变得平顺。
在实际运作中,压缩弹簧104将致动器开关96压离往复阀门98。当致动器开关96顶着压缩弹簧104的弹力向下压时,定位销102就移向中壳体80和凸缘壳体中U形凹座100的底部腿部,从而使致动器开关96和往复阀门98在两位置之间移动。
往复阀门98是通过一阀门壳体126固定在中壳体80远端上。如图13清楚所示,阀门壳体126的近端设有一在总体上呈往复阀门98形状的凹入区域128和一基本呈长方形的开口129。当阀门98处于该凹入区域128中时,颈部108伸展出阀门壳体126之外。阀门壳体126设有一籽管腔130,该管腔的近、远两端均进行倒棱,以便于治疗单元的输送(其它壳体中的籽管腔也可以在其端部进行倒棱,以便于治疗单元的输送)。
阀门壳体126的远端(如图14清楚所示)设有一圆形凹入区域132,该区域围绕籽管腔有一倒锥边缘,以便与连接器16对中。为了阀门壳体126与中壳体80和凸缘壳体146对中,阀门壳体126还设有用来安置螺钉的孔136(见图2)和一用来安置定位销142,144的对中孔140(见图2)。阀门壳体126还设有一液体返回通道148(是中壳体80中液体返回通道92的延续)和一在阀门壳体126近端处的环形槽150,用来安放一○形圈152(见图2)。在阀门壳体近端的孔154则与往复阀门98的转动销轴116的远端配合。
凸缘壳体146有一扩大的中孔160,用来安置连接器16,中孔在凸缘壳体146的近端侧作成喇叭形,以便安放○形圈134(见图2)。长方形孔161贯通凸缘壳体146。凸缘壳体146设有一液体返回通道162(是阀门壳体126中液体返回通道148的延续)该通道在其近端周围带有一环形○形圈槽,用来安置○形圈164(见图2)。还设有一用来安置定位销144的对中孔,以便使凸缘壳体146和阀门壳体126对中,和另外一个用来安置定位销166的对中孔,以便使凸缘壳体146和前壳体156对中。
设在凸缘壳体146远端面上的切口与前壳体近端面中的切口互配,用来安置松脱按钮168,松脱开关170和松脱触发件172,后三者结合起来可以将连接器16安置进并将其锁定在传送装置12中,并且还可以将连接器16从传送装置12中松脱出来。下面将详细说明松脱按钮168,松脱开关170和松脱触发件172之间的相互作用。
松脱触发件172(见图16)包括有一基本呈长方形的触发件体172a,该体带有两个由触发件体伸展出的腿部172b。触发件172远端上所设的抛物面形的斜切口172c就组成两腿部172b之间的棱边。松脱触发件172的顶部设有一浅孔172d,用来安置压缩弹簧174的一端(见图2)。
松脱开关170(见图17)包括一长形的长方形开关体170a,该开关体在其一端设有一弧形带切口的斜面170b,在其另一端设有一凸伸臂170c(见图18)。凸伸臀170c设有一用来安置一定位销176(见图2)的孔170d。松脱按钮168通过螺钉178(见图2)固定在松脱开关170上,该螺钉则安装在松脱开关170的孔170e中。另一种作法是,松脱按钮168可以和松脱开关170作成一整体件。
前壳体156组成传送装置12的远端部,它包括有一用来安置连接器16的中孔腔180(见图19)。中孔腔180在181处设有倒角部(见图20)以便安放两个○形圈,○形圈在连接器锁定于传送装置12之中寸与连接器16的外部配合(以便使连接器16和前壳体156中的一液体返回通道184之间的连接得到密封)。前壳体156设有两个用来安装螺钉138的螺钉孔182,所述螺钉将前壳体156,凸缘壳体146和阀门壳体126固定在中壳体80上。如上所述,中壳体80中用来安装螺钉138的孔腔可以有选择地嵌入螺旋状,盘旋状钢丝插入件或装入带螺纹的金属插入件,以便提供更牢固的连接。前壳体156还设有一液体返回通道184(是凸缘壳体146中液体返回通道162的延续),该通道在其近端开口处的周围设有一环形○形圈槽,用来安置○形圈186(见图2)。设在近端面上的孔与定位销166配合以确保前壳体156与凸缘壳体146对中。
现在说明致动器开关/往复开关的运作,当阀门98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接器16没有连接到传送装置12上),松脱开关170抵靠在一压缩弹簧190上(见图2),此时松脱触发件172的一只腿部172b与松脱开关170斜面170b的最上部分配合,以便使松脱开关向下压在压缩弹簧190上(见图19A)。在这个条件下,松脱按钮168则完全地凹座在凸缘壳体146和前壳体156之间的开口中。定位销176的端部分别在开口129,161的底部穿过阀门壳体126和凸缘壳体146的开口129和161,并且位于靠近阀门98处,以防止阀门转向并进入籽运送状态。
当连接器16插装入前壳体156的中孔腔180时,连接器16的近端接触到松脱触发件172的斜切口172c,使触发件172被推向上,同时压缩那个弹簧174(见图19B)。随着松脱触发件172移动离开松脱开关170,松脱开关170的运动不再受到阻碍,受压缩弹簧190顶压的松脱开关就向上运动,直到弧形斜面170b与连接器16的下切部配合上。这就将连接器16锁定在传送装置12中。当松脱开关170移动到去锁定连接器16时,松脱按钮168就从其凹座区域中移动出来,以便能目视地确认,连接器16是锁定在传送装置12中的(见图19C)。同时,定位销176移向开口129,161的上方,这样它就不再阻止阀门198进入籽运送状态。
通过一向下推压致动器开关96,将定位销102向下推压到槽100(在中壳体80中)和槽158(在凸缘壳体146中)的底部,致动器开关96现在就能从连接/充注状态移动到籽运送状态。在致动器开关96上保持向下的压力同时,对致动器开关96施一水平方向力,使定位销102移动通过凹座100,158的水平槽而到另一垂直槽处。开关96然后松脱,定位销102向上移动到垂直槽的顶部,将开关98置于籽运送状态。当致动器开关96进入籽运送状态时,阀门98是这样定位的,即阀门98的一部分现在占据着原先处于连接/充注状态的定位销176所占据的相同空间。
为了使连接器16从传送装置脱离开,致动器开关98在所有治疗单元和标识籽已返回到石英套管84后移动到连接/充注状态。一旦致动器开关98处于连接/充注状态,松脱按钮168就向里推压,推动松脱开关170顶着弹簧190向下。定位销176同时移动,以便防止阀门98移回到籽运送状态。然后连接器16就可用手从传送装置中取出。取出连接器16可以使得松脱触发件172在弹簧174的推力作用下下降,重新使其一腿部172b位于斜面170b的前部,使松脱按钮168,松脱开关170和松脱触发件172回到其起始位置。
在致动器开关96处于籽运送状态时,松脱按钮168是不能启动的。在籽运送状态下,阀门98是这样定位的,即它阻止了定位销176向下移动。由于定位销176是连接在松脱开关170上,所以松脱开关170的向下运动也受到阻止,而弧形斜面170b则不能从连接器16脱离开。
现参阅图21-图27,它们展示了本发明传送装置12中采用的另外的后壳体/流体控制开关实施例。如图21B所示,后壳体200基本呈圆筒形,包括有两个用来安置两螺钉(例如图2中的螺钉28)的轴向通孔202,以便将后壳体200固定在中壳体上。后壳体200设有两个凹座204,206,用来安置路尔接头或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连接器32,34的连接器。这种路尔接头可以用粘接的方法固定在凹座204,206中。路尔接头可以部分地或全部地凹座在后壳体200中。安置在凹座204中的路尔连接器最好用于连接到充液或充气装置(未示出)上,这种装置用来液压地或风动地将放射治疗源组和标识籽输送到输送导管14,和从输送导管14将其取回。固定在凹座206中的路尔连接器则连接到一流体收集袋(未示出)上。
靠近后壳体200的远端设有一用来安置流体控制开关210的圆柱形孔208,关于流体控制开关随后还要做详细说明。圆柱形孔208的直径略小于流体控制开关210的最大直径,这样流体控制开关210就能紧配在孔208中。流体进入通道212将凹座204与圆柱形孔208连接起来(见图22);流体排出通道214将凹座206与圆柱形孔208连接起来(见图23);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将圆柱形孔208与后壳体200远端的开口218连接起来(见图22或图23);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20将圆柱形孔208与中远端开口222连接起来(见图22或图23),中远端开口设有一后壳插入件224(类似于图9中的插入件88)。
流体控制开关210是一实心圆柱体,最好用白的或透明的特弗龙(Teflon)材料制成,以便使圆柱体210能平稳地在中孔208中运动开关210设有四个流体通道(后面将做说明),用来将连接通道212和214有选择地与通道216和220连接起来。开关210在其上部设有一长方形切口226,用于安置手柄228,长方形切口的尺寸是这样定的,即手柄228的远端230能密配地安装在该切口中。
手柄228在其远端230处增大,使其具有一悬臂部或阶梯部231。当手柄228的远端230装配进流体控制开关210的长方形切口226中,以及流体控制开关210安置在后壳体200的圆柱形孔208中时,整个悬臂部231安置在开关210的周边中,悬臂部231抵靠在中孔208的侧壁上,这就防止了手柄228从切口226中脱出,确保手柄228固定在开关210中。
流体控制开关210设有四个通道242,244,246和248,用于有选择地将流体进入通道212和流体排出通道214与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和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20连接起来。如图26和图27清楚所示,流体控制开关210包括有一个籽输送通道242,一个流体返回通道244,一个籽取回通道246和一个流体返回通道248。
在实际运作中,当流体控制开关210处在“输送”位置上时,后壳体200中的流体进入通道212和籽输送通道220两者通过流体控制开关210中的籽输送通道242而连通。同时,后壳体200中的流体排出通道214和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通过流体控制开关210中的流体返回通道248而连通。这样,流体就可从,例如一注射器流经流体进入通道212和开关210中的籽输送通道242,进入籽输送通道220,以便将治疗单元推进到输送导管14的远端。从旁路绕过治疗单元的流体则直达输送导管的端部,并返回到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而且通过流体控制开关210中的流体返回通道248可以流经流体排出通道214进入,例如一流体收集袋中。
当流体控制开关210处在“取回”位置上时,后壳体200中的流体进入通道212和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两者通过流体控制开关210中的籽输送通道246而连通。同时,后壳体200中的流体排出通道214和籽输送通道220两者通过流体控制开关210中的流体返回通道244而连通。其结果是,流体可以流经流体排出通道212进入籽取回通道246,流经流体返回/籽取回通道216进入导管,从而借液压力将治疗单元从籽输送通道220推出,经过流体返回通道244而进入流体排出通道214,并从传送装置排出。
当流体控制开关210处于“断开”位置时,任何通道212,214,218,220,242,244,246和248都不互相连通。这样,不会有任何流体从流体进入通道212流出。
流体控制开关210设有一用来安置○形圈252的槽250,以防止圆柱形孔208出现逸漏现象(见图24,图25)。流体控制开关210还设有三个直径扩大区域,总地用标号254表示,以防止流体通道242,244,246和248之间互相产生影响。这些扩大直径区域与通道242,244,246和248的开口对应,并在流体开口的周围形成一紧密的密封。另一种作法是,可以采用○形圈来代替直径扩大区域。
在流体控制开关210的远端设有一长椭圆形开口232(见图27),它沿开关210表面径向伸展,这样,当开关210放置在圆筒形孔208中时,长椭圆形开口232就与后壳体中的短的通孔腔234对齐。长椭圆形开口232伸入流体控制开关210内部,其末端带有三个凹窝236,该凹窝与压缩弹簧238和制动销240互相配合(见图21B),以便有助于流体控制开关210的定位(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压缩弹簧62和制动球60)。长椭圆形开口232的端部与制动销240配合,起挡块的作用,以限制流体控制开关210能够转动的程度。
制动销240设有一球形端部,该球形端部座落在凹窝236中。在“断开”位置时,制动销240座落在中间的凹窝中。随着流体控制开关210或者移向“输送”位置,或者移向“取回”位置,中间凹窝也随着移动离开制动销240,同寸其它两个凹窝中的任一个将朝制动销移动。随着开关210和凹窝转动,制动销被推回顶着压缩弹簧238。当端凹窝之一与制动销对齐时,弹簧的弹力就将制动销240向前推压,使得制动销240的球部座入该凹窝中。由于当制动销在开关210转动过程中移动离开凹窝时,它不会移动出开口232,所以制动销始终将开关210固定在后壳体200中。
现参阅图29-图33,这些图展示出一种改进的传送装置300,该装置与本发明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配合用来操作和输送治疗单元。与前述的传送装置不同,传送装置300包括有一按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出来的外形,这种外形更容易为使用者所掌握。另外,传送装置300的各内部组件都易于制造和组装。传送装置300还具有增多的或改进的安全特性,例如,治疗单元检测电路和展示装置,流体压力指示计/减压阀,和一导管连接器/籽或针阀门互锁,所有这些将随后做更详细说明。
现参阅图31所示的分解图,可以看到,传送装置包括有一个由两部分组成的壳体,即半壳302a和302b,两半壳中装有一支座304,传送装置300的各种组件都安装在该支座上。半壳302a设有一放大视窗306,以便能观察到石英套管308,该套管有一存放治疗籽(未示出)的管腔308a;指示器光源或“指示仪器”,它包括有发光二极管310a和310b(见图30),后者显示出治疗籽是否储放在石英套管中,还是在传送装置和其相关联的导管中其它地方;一电源按钮312,用来启动发光二极管(LED)籽检测/指示器系统;一压力指示器视窗314,用来可目视地显示出治疗系统中的流体压力值;和一流体控制按钮316(其功能类似于上述流体控制柄44或228),用来操纵流体控制开关。沿半壳302a的侧边设有一用于导管连接器的松脱按钮318(其功能类似于上述松脱按钮168)和一滑动阀门致动器开关320,它覆盖着松脱按钮318,以防止当传送治疗籽或治疗籽安放在导管中时导管连接器发生意外的松脱。传送装置300在其近端还设有一隔室319(见图33),用于安置流体收集袋(未示出)。
现参阅图29A和图29B,所示传送装置300带有一个可拆卸的注射器322,该注射器提供压力流体,以便通过液力输送和取回本系统所采用的治疗籽。注射器322通过一路尔锁合装置324连接到传送装置上,并且通过一鞍形座支撑在传送装置上,该鞍形座有两个偏置臂326a和326b(由图30和图31清楚可视),它们分别从半壳302a和302b伸出,包绕着注射器322的筒身322a,以便牢固地将注射器固定在传送装置上。如图29A和图29B所示,注射器322固定位置与纵轴线形成一夹角,以便于更容易地操作注射器柱塞322b。
如上所述,传送装置300的内部组件是分别制造的,安装在支座304上,在支座上它们最好由聚乙烯管(未示出)和棘刺连接器(Barbed Connectors),例如328(图31),连接在一起,以进行流体流通。这种结构可以使得本传送装置比前述的实施例结构简单,制造经济,组装方便,在前述实施例中,例如各壳体件(以及它们各自的流体通道)和流体控制开关等是由一整块实体材料加工出来的,而这些件必须连接在一起。例如,传送装置300的流体控制开关330可以包括一标准的四口阀体,例如型号为7017KV的阀件,加利福尼亚州百利城(Brea)的科罗恩公司(Kloehn Co.)出品,而不是定做加工出开关44(图1,图2,图6,图7)和210(图21B,图24-图27)以及它们分别互相配合的后壳体18,200。
现参阅图29B,图31和图37,传送装置300的支座304还支撑着一压力指示器/压力减压阀,总地用标号332表示,该压力指示器/压力减压阀可以通过半壳302a上的压力指示器视窗314观察到。压力指示器/压力减压阀332与注射器332有流体连通,并且设计成能容易地目视读出治疗系统中相对的流体压力值,以及当流体压力超过一预定最大值(例如,100磅/英寸)时能将流体释放到储液槽中,从而确保流体压力不会达到一个可能使传送装置或其相关联的导管遭到损坏的水平。
现参阅图35A-图35D,压力指示器/减压阀包括一圆筒件334,该圆筒件设有一与注射器322流体连通的进入口336。圆筒件334具有一分级的内径,小直径部分338a,其直径例如为0.375英寸,大直径部分338b,其直径例如为0.399英寸(见图35A和图35B)。圆筒件334装有一活塞340,其尺寸适配于圆筒件334的小直径部分338a;和一弹簧342,它设置在活塞340和圆筒件大直径部分338b的端壁之间。弹簧342的弹簧系数和长度选择得能将活塞340保持在圆筒件334的小直径部分338a中,直到流体压力达到预定的最大值。当弹簧342由于流体压力作用被充分压缩而使活塞340进入圆筒件334大直径部分338b中时(例如,当压力达到100磅/英寸时),流体从活塞周围通过,进入圆筒件334大直径部分338b中,并且从与圆筒件334大直径部分338b流体连通的排出口344排出。一旦系统中流体压力低于预定的最大值,弹簧342就将活塞340推回到圆筒件334的小直径部分338a中。
如图所示,活塞340由两部分340a和340b组成,这两部分互相配合形成一有间隙的界面,用以安置一密封件(未示出),该密封件保证了活塞340和圆筒件334的小直径部分338a之间形成不漏流体的紧密接触。活塞可以用白的德尔林材料制成,密封件可以是一环形密封件,例如可以是由加利福尼亚州桑塔安那城(Santa Ana)的巴尔密封工程公司(Bal Seal Enginerring Company)出品的密封件,其型号为410MB-010-G-316。圆筒件334可以用一种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具有一精加工的内径和设在其外面上的分度标识(未示出),标识可以通过压力指示器视窗314观察到。分度标识可以使使用者根据活塞340在圆筒件334中的相对位置目视读出系统中流体压力值。另外,弹簧342最好是不锈钢的,例如,纽约布鲁克林城(Brooklyn)的李弹簧公司(Lee Spring Company)出品的弹簧,其供货代号为LCM-110E-13-S,标准系列。当然,也可以采用本领域中公知的其它各种压力计和减压阀来代替上述的装有弹簧的活塞和圆筒件结构。
与前述实施例一样,传送装置300还包括一松脱触发件/松脱开关机构350(见图31),用于安置导管连接器并将其锁定在传送装置中(在外形和运作上类似于上述图16-图19中所示的松脱触发件172/松脱开关170)。传送装置300在石英籽套管308的远端处还包括有一针阀352,该阀封堵住籽管腔,以防止治疗籽选出传送装置,同时还让流体流过籽管腔,以便例如充注所述系统。但是,传送装置300在松脱触发件/松脱开关机构350和针阀352之间设置了一安全互锁机构354(图40A清楚可见),如果针阀移回到一个让治疗籽通过籽管腔的位置,则互锁机构就防止松脱开关被压下(从而防止使用者将导管连接器移出传送装置)。
现参阅图29B,图31,图32B和图32C,图示展示出一单独的组件356,它在支座304上支撑着上述的松脱触发件/松脱开关机构350和针阀机构352,以及支撑着石英套管308和籽检验系统(随后将对此做更详细说明)。类似于上述的松脱开关170,松脱开关358(见图38)包含有一最好用德尔林材料制成的开关体部358a,在开关的一端设有一弧形带切口的斜面358b,在开关相对另一端安置了由螺钉360固定的松脱按钮318(见图31)。另一种作法是,松脱按钮318可以和松脱开关358作成一整体件。和上面对松脱开关170和松脱触发件172所做说明一样,松脱开关358的弧形切口斜面358b与导管连接器364上的凹槽部362外周配合(见图41),以便将连接器锁定在传送装置中。压下松脱开关358就使弧形切口斜面358b从导管连接器364中松脱出来,从而可以将连接器从传送装置取出。
如图所示,针阀352(见图39A,图39B)最好用不锈钢制成,它具有一T形构形,包含有一单独的扩大阀体部352a,该阀体部端部接上一细长圆柱杆件352b。针阀352的阀体部352a上支撑着一横向头部352c。针阀352的长形杆件352b的直径小于籽管腔的直径,这样,当该杆件插入籽管腔时,它将阻挡治疗籽的通过,只容许流体通过。
针阀352通过滑块366来启动,该滑块安置在组件356的长形槽368中(见图31),由阀启动器开关320操纵。现参阅图40B,滑块366包括两个连接在其近端处的、基本呈L形腿部370a和370b,该腿部的自由端形成一斜面,而这斜面则与针阀352的横向头部352c配合(图32C清楚示出),以便当滑块366从近端移向远端时将针阀移动出籽管腔。腿部370a和370b跨支在组件356上所形成的导轨372上(见图32A)。一转动锁件374(见图32A,图40A,图40C)由弹簧钢(24GA)板簧376顶压着,以便当滑块366从远端移向近端时将针阀352的横向头部352c沿腿部370a和370b所形成的斜面推下,从而使针阀362封堵住籽管腔。板簧376最好由块体378支撑,后者由两个安置在组件356锥孔中的螺钉380固定在组件356上。可以想到,滑块366,转动锁件374以及块体378每一种都是用铝来制成的。
根据本发明,在松脱开关358和滑块366之间设有一互锁机构。具体说,滑块366的远端设有一伸展轴382,该轴防止滑块366由近端移向远端而将针阀撤回,除非轴382与松脱开关358的开关体部358a中通孔358c对齐(类似地,轴384从滑块366的近端伸展出,以防止滑块366由远端移向近端)。但是,当导管连接在传送装置上和松脱开关358上的弧形切口斜面358b与导管连接器364的凹槽部分362配合时,通孔358c只与轴382对齐。于是,针阀352不能被滑块366撤回,除非导管连接到传送装置上,使通孔358c与轴382对齐。另外,当轴382穿过孔358c时,松脱开关359不能被压下,从而防止松脱开关358由导管连接器上的凹槽部分362脱出。于是,如果针阀撤回,导管不能由传送装置松脱。作为一种附加的安全措施,阀门致动器开关320的构形应设计得,当针阀352撤回时至少能部分地覆盖着松脱开关358上的松脱按钮318(图32C清楚示出),这就防止松脱按钮318被压下。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导管连接器364设有一制动件,该制动件与传送装置300互锁,必须在压下松脱按钮318操作同时进行手动操作才能将导管连接器364从传送装置中脱出。这就增加了安全性,因为要想从传送装置中脱出导管就要求操作者双手协调动作。
现参阅图41A-图41C,可以看到,导管连接器364包括一中间插头部386和一套筒件392,插头部设有一通孔腔388,用来安置连接器插件390(图41E和图41D,随后将说明这两图),套筒件包覆着连接器的远端部分394a,该远端部分在连接器连接到传送装置上时仍留在传送装置的外边。连接器的近端394b则安置在传送装置中。
连接器364的中间插头部386设有两个连成一体的、在径向上相对而设的悬臂396,这两悬臂连接在中间插头部386的远端,沿中间插头部轴向伸展,但与中间插头部隔开。悬臂396的近端设有横向制动突片398,当连接器插装在传送装置中时,该突片咔嗒地进入与传送装置远端的凸肩部400(见图32C)接触的状态,从而使连接器固定就位。为了使连接器从传送装置中脱出,必须在径向上向里推压悬臂396,以便使制动突片398脱开肩部400。同时,必须压下松脱按钮318,以便使松脱开关从连接器中松脱。
为了防止外来物通过悬臂396和中间插头部386之间的间隙而触及到传送装置的出口,当连接器连接到传送装置上时,套筒件392就套配在连接器远端394a上,此时套筒件392的近端则抵靠在传送装置的远端。套筒件392有足够的柔软性,以便能操纵悬臂396使导管得以取出。
连接器插件390(见图41E和图41D)有一内通孔腔402,该通孔腔沿插件390的远端部呈双阶梯形。插件390模铸成形在导管体404(只是籽和流体返回通道)和屏蔽管406的最近端。屏蔽管406和导管体404的近端安置在插件390的阶梯形部分中,而第三通道408与带有倒角近端410导管的籽管腔连接进行流体连通。在该插件中设有一第二分叉口412,这样,流体通道管腔成一角度地与籽管腔分离开来,并通过一弧形通道414与导管连接器364的外周连通,该弧形通道从插件出口,与导管连接器364侧壁上的一开口416连通。导管连接器364滑移通过导管插件分部件418(见图42A),以便将插件390安置在导管连接器364中。插件390的近端与导管连接器364的近端对齐,而紫外线固化粘结剂则通过连接器侧壁注入其它开口420中。粘结剂通过孔腔流进导管连接器中的空隙区域,并将插件390永久地紧固在导管连接器364中。另一种作法是,在插件已经模铸成形在双管腔导管部分之后,可以使导管连接器364模铸成形在插件390外周上。
导管连接器364的倒角部分410在组件356的远端处与一匹配的凸部422(图32C清楚可视)配合。这种配合使导管连接器364在连接器管腔和组件356中流体管腔之间具有最好的对中性,从而将导管连接器/组件界面处的流体逸漏减少到最少程度。
现参阅图42A和42D,图示的本发明的导管424与前述的相关的、正在审批的专利申请的导管类似。导管424有一近端426,一远端428,和一连接其中的长形部430。从图42D可以清楚地看到,导管424设有一籽管腔432,一流体返回管腔434,和一导线管腔436。籽管腔432和流体返回管腔434从导管连接器364的近端394b到导管424的远端428是邻接的,在导管424的远端则通过管腔内连接器438(见图42C)而连通,该管腔内连接器是安置在籽管腔432中。管腔内连接器438最好用不锈钢制成,它也增强了导管424的远端428,以防止治疗单元从导管的远端脱出。
导管424的籽管腔432和导线管腔436,两者的断面基本呈圆形,如图42D所示。但是,流体返回管腔434,其断面则是椭圆形,以增加流体流通的面积而又不要考虑导管424的外径。加大面积就能降低了输送、保持和取回治疗单元所需的压力。它也减少了将治疗单元从输送装置300输送到导管424的远端428所需的时间,反之亦然。但是,流体返回管腔434可以选择任一种尺寸和形状,以便能用有限量的流体来理想地输送治疗单元。
为了剂量的均匀性,可以确定,需将治疗单元放置在或靠近于管腔壁的中心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籽管腔432安置在尽量靠近导管424的中心处,以防止籽管腔432和放射性单元太靠近管腔壁的一侧。
导管424最好用100%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一次挤压成形,这种聚乙烯管是很柔软和光滑的。这些特征使导管424能够顺导线插入人体中管腔内区域,而不损伤管腔壁,如果100%的聚乙烯太软或易于弯折,那么就采用一种混合型聚乙烯,它由一定比例的高密度的和低密度的聚乙烯组成。为了保持导管的柔韧性,混合型聚乙烯必须含有较高百分比的低密度聚乙烯。
现参阅图42A-图42C,一个不引起创伤的(atraumtic)顶部440具有一小锥度(最好等于或小于11°)和一小的远端顶部园角,该顶部440融合(可以用高频能量进行)在导管424的远端428上。融合过程熔融了籽管腔432和流体返回管腔434使其闭合。顶部440用聚乙烯制成,最好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制成。导线管腔436穿过顶部440,与高密度/低密度的聚乙烯套管442对齐连接(见图42C)。套管442是用一种硬度高于顶部440的材料制成的,以便使导管顺着导线输送时导线不至于将顶部440撕裂。
不透射线标识带444由铂(90%)-铱(10%)合金制成,设置在导管424的远端428处,以便有助于导管424和治疗单元两者的正确定位。标识带444齐平地固定在导管424的外周。另一种作法是,不透射线标识带444可以由印涂或喷射在导管424外周上的不透射线印油或细微不透射线颗粒组成。导管近端部426还可以设有深度标识(未示出),以指明何时导管接近导线端部,这样就能够恰在释放放射性治疗之前打开荧光检查仪。
导管的近端426还设有一分叉口部446,在该分叉口部处导线管腔436从导管部430分出而连接到导线延伸管448上。导线延伸管448可以包括一标准的路尔接头450,路尔接头可以带有或不带有一个用来防止患者血液从导线管腔436近端选出的阀门。导线延伸管448和分叉口部446可以用聚乙烯或聚乙烯和乙烯乙酸乙烯酯的混合物来制备。籽管腔432和流体返回管腔434在整个分叉口部446中保持邻接状态。应变消除管(Strain relief tubing)452固定在分叉口部446上,从这里向外伸展一短距离,然后套配安置在导管部430的近端处。应变消除管452增加了接近分叉口部446处的刚度,以保护导管424不受扭结或其它损伤。另外,在接近分叉口部446的导管端部套配有屏蔽管406,以增加放射性治疗单元传送进出导管424时的防护性。
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某一特定时刻,可能需要或希望确定治疗单元和标识籽相对于传送装置300中石英壳体308的位置。例如,假设放射性源组包括12个不锈钢封装的放射性治疗单元,该源组的每一端头带有一惰性金标识籽,那么使用者可能在把治疗单元输送到导管424远端之前需要核实一下,是否所有12个治疗单元和2个标识籽都在石英壳体308中,而且必须确定所有治疗单元和标识籽都在石英壳体308中后才能关闭针阀352,将导管424从传送装置300上脱开。
为了确定是否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在石英壳体308中,在传送装置300中设置了一电子检测系统(示意地在图45中展示出),该系统测定石英壳体308中管腔308a内某一单一位置处远端金标识籽存在与否。所述系统用比色分析法检测金标识籽,方法是将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金标识籽在石英壳体308中所处的小区域范围内,然后测定反射率。根据不同光的波长/反射的比率,该系统确定,占据照射区域的是一种金物体(金标识籽)还是一种非金物体(不锈钢籽,背景,或石英壳体308中充注盐水的管腔308a)。如果在该小区域内检测到金标识籽,那么使用者就有理由相信,这就是远端标识籽,而且接近于这远端标识籽的所有治疗单元也都在石英壳体308中。为了提高确信度,即所有籽都在石英壳体308中,可以增强电子传感器来确定,是否两个标识籽都正确地定位在石英壳体中,和/或有效地确定,是否一些或所有的不锈钢治疗单元都正确地定位在石英壳体中。但是,这就要求在传送装置300的壳体中为增加的电子和光学器件提供更多的空间。
除了检测沿石英管腔308a某一特定位置处有没有金标识籽,电子器件在低能状态下等候电源按钮312的按压。在电源按钮312按压之后,两个指示器发光二极管(LED)310a和310b闪烁若干秒,以显示发光二极管(LED)310a和310b以及电池454运作正常,然后根据两个指示器发光二极管(LED)310a,310b之一的发光来指明是否有金标识籽被检测到。图29B,图31,图32B和图37所示为一单个C-cell锂电池,用来为电子系统提供能量。但是电子系统最好由两个薄电池充电,该两电池串联使用,以便从一单个电池组产生+6V电能。也可以转换输出来产生一个-6V电能。最后,在时间过去一分钟后,电子系统自动地回到低能状态以节省电池电能,或者如果在这一分钟期间内按钮重新按压,则系统重新开始一分钟定时周期。
参阅图45所示的逻辑方框图,电池用456标示。电源由一睡眠电路(Sleep circuit)来控制。施加电能使睡眠电路关闭,而这又切断电源,这样仅需要足够的电能来保持系统运行就行。通路开关(On-Switch)458是一种常开按钮开关312。当开关458由于从传送装置300外周按压按钮312而关闭时,睡眠电路唤醒,接通电源460,462,一个电源产生+6V,另一电源产生-6V。产生的电能首先启动设定为约一分钟的内时钟464而起作用。内时钟是一种模拟电路,但可以是一种采用计算器的数字电路,以便获得更高精度和更长时间。在一分钟结束时,电源460,462关闭,睡眠电路回到睡眠状态直到下一次开关458关闭。如果按钮312在一分钟定寸周期中按下,定时周期将从新设定,使电能能持续比总计一分钟更长的时间。内时钟可以设计成适用于其它时间长度。每一次启动一分钟时钟464,一个4秒钟测试期也开始,并启动一个4赫兹的振荡器468,后者产生一个4赫兹的矩形波。矩形波和4秒时钟应用于指示器LED驱动器470,以便使两个指示器LED310a,310b在4赫兹同时闪烁4秒钟(一个发绿光,另一个发琥珀光)。这个动作通知使用者,电池454和指示器KED310a,310b正处于工作程序中。4秒钟测试期后,系统进入其正常检测状态。
检测状态利用不锈钢(封装放射性同位素的材料)和金(标识籽材料或标识籽涂镀材料)的光学特性以及红、蓝光对各不锈钢和金籽的作用。系统的光学器件包括一应用氮化镓(GaN)的蓝发光二极管472,一应用磷化镓的红发光二极管474,一包含有光电二极管和积分放大器(Integrated amplifier)的光敏器件476,一GRIN(Graded Refractive Index,分级折射率)透镜478,和一第二光敏器件480,所有这些都安置在那个安置石英套管308的组件356中。在图32A中,第一光敏器件476在取向上与石英套管308垂直,而在第一光敏器件476两侧的蓝发光二极管472和红发光二极管474在取向上也都与第一光敏器件476成一角度。可以采用其它发光二极管相对于光敏器件的取向,和光敏器件相对于石英壳体的取向来提高电子检测线路的精确度。组件356中的通道482将从发光二极管472,474中出来的光导向石英套管308上的一目标位置,也将反射光导回到第一光敏器件476上。GRIN透镜478设置在石英套管308和第一光敏器件476之间,它聚光在石英管腔308a上这样一个部位,当所有治疗单元都安置在石英管腔308a中时,远端金标识应该驻留的那个部位。这时GRIN透镜478将光线聚集,而聚集的光线然后被导向光电二极管的表面。
在这个系统中应用的蓝发光二极管和红发光二极管472,474在其峰值分别为450纳米和700纳米的有限波段内供给蓝光和红光。在450纳米处,不锈钢(和着蓝光的或不着蓝光的背景)具有大于90%的反射率,而金具有约35%的反射率;在700纳米处,不锈钢和金两者均具有大于90%的反射率。这就意味着,不锈钢均能一样良好地反射蓝光和红光,而金反射红光良好,但反射蓝光较差(金实际上吸收蓝光)。因此,在光敏器件的视野中,测定出反射光的蓝/红比率就能毫不含糊地在一着金色的物体,在本实施例为一金标识,和其它物体之间做出鉴别。
以3.22千赫兹频率振荡的时钟振荡器484交替地(相位相差180°)使蓝发光二极管472和红发光二极管474闪烁。时钟振荡器484通过一双稳态多谐振荡器(Flip-flop)486来运行,在该双稳态多谐振荡器中,其频率被划分用来产生两种信号,每一种信号具有1.61千赫兹的频率。所以,当蓝发光二极管472和红发光二极管474交替地闪亮和闪灭时,其闪亮时间和熄灭时间是相等的。闪亮的蓝光和红光从发光二极管472和474开始运行,通过组件中的通道482,再通过石英套管308到达当所有籽都在石英管腔308a中时远端金标识应该处于的目标部位。如果一不锈钢籽正占据着目标部位,那么蓝光和红光均能一样良好地被反射(大于90%)。如果只有流体或气体充斥着目标部位,那么背景也能类似于不锈钢那样反射出蓝光和红光两者,只要背景没有被着色。如果是一个金标识籽处于目标部位中,那么红光被反射,而蓝光则被吸收。由一光电二极管和一集成放大器组成的第一光敏器件476在光学上通过GEIN透镜478而与石英套管308中的目标部位结合,使得光敏器件476能测定出各蓝光和红光的反射量。根据这个测定得来的反射光的蓝/红比率就可以用来确定是否有金标识存在。
沿传送装置300的顶部302a设置的视窗306使周围环境光线也能从光敏器件476中的物体上发射出。光敏器件476除了检测出红光和蓝光外,极有可能检测出周围环境光线。周围环境光线的信号可能会给光敏器件476的输出带来不利影响。光敏器件476即使在光线通过透明的视窗而进入情况下也必须运作。所以,由周围环境光源产生的信号必须从系统中去除掉。这点可以通过采用一种高通滤波器493来达到,高通滤波器后接的是同步检波器494,而同步检波器后接的是低通滤波器496。同步检波器494是一与蓝红发光二极管脉冲同步进行的线路。同步滤波器494滤除除了蓝红发光二极管472,474产生的信号以外的所有AC信号。低通滤波器496将从光敏器件476来的AC(交流)输出转换成一DC(直流)电压,因为系统取决于红光信号和蓝光信号之间的差别。还设置了一消隐线路(Blanking Circuit)用来在每一次时钟转换之后使低通滤波器断路一短时期,以便改善低通滤波过滤过的信号的精确性。这些信号的波幅与有多少光从目标部位反射出是相对应的,而DC电压是与反射光的蓝/红比率成正比的。这个线路是这样调节的,在目标部位存在有金的情况下,DC电压输出为零。在目标部位存在有其它物体情况下,其输出为非零电压。
系统设计成在检测有金的情况下产生一个零电压(以及在检测有不锈钢或背景情况下产生一非零电压),因为零信号就不会受到沿信号通路所遇到的任何增益的影响(零乘任何值总是为零);这样,零信号就没有什么可能走出根据要检测的参考电压(零)所建立的容许偏差窗口(Tolerance window)之外。由于零信号基本不受系统内各种变化的影响,例如机械公差和温度变化,所以它要比非零电压可靠得多。金应当产生一零信号,因为这是一个必须与任何其它信号区分开来的信号状态。当金标识占据着目标部位时,为使输出电压为零所需进行的调节仅是调节能使蓝发光二极管472发光的强度。如果不进行这种调节,不锈钢就会产生零信号,因为不锈钢能一样地反射蓝光和红光,并产生当使蓝红发光二极管472,474发光的强度相等时接近于其相同波幅的信号。相同波幅的两个电信号产生零电压。相反,由于当蓝红发光二极管472,474在相同强度下发光时金反射红光而吸收蓝光,所以光敏器件476输出不同波幅的信号(高信号为红光的,低信号为蓝光的),而这就转换成非零DC电压。为了在有金的情况下产生零信号,是金而不是不锈钢必须对蓝光和红光两者产生相同量的反射。这点可以通过增加蓝发光二极管472的激励多于红发光二极管474的激励来达到,这样蓝发光二极管472的发光强度就大于红发光二极管474的强度。现在金同等地反射蓝光和红光,这使得从光敏器件476中没有AC信号产生,从而形成一零信号。另一方面,不锈钢的反射由于蓝光而更加发亮,因为增强作用给了蓝发光二极管驱动器490。所以,蓝信号要比红信号大,所产生的矩形波形成一非零DC电压。为了确保不锈钢治疗单元和背景总是产生一个非零输出电压,它们应当不被着色或着蓝色,以便反射蓝光,吸收红光,而这个与金所进行的正相反。
当DC信号处于零电压值时,系统就指明了已检测到金的存在。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系统内某些变化,DC信号几乎总是不能精确地处于零电压值。所以,一个带有一上限参考电压和一下限参考电压的窗口检测器498就建立起一个中心为零的范围。窗口检测器498接收到DC信号,然后确定该信号是否落在所设定的范围内(例如,-11到+11毫伏)。如果信号落在该范围内,那么窗口检测器就会决定该信号与有金存在情况是相符合的。窗口的宽度是可以改变的,以便根据误差改变系统的公差(小宽度适用于严密公差)。在信号通过窗口检测器后,译码信号进入两个用于指示器发光二极管310a,310b的驱动器中。如果译码信号指明有金存在,那么沿传送装置300顶部302a设置的绿发光二极管310a就发光,向使用者显示所有治疗单元都处于石英壳体308中;如果译码信号指明没有金存在,那么沿传送装置300顶部302a设置的琥珀发光二极管310b就发光,向使用者显示不是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处于石英壳体308中。
蓝和红发光二极管472,474是温度敏感型的,其输出受其它因素影响,例如老化(Aging),电流激励水平,和可能的离子化放射。特别是,红发光二极管474的输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地减小,而随着温度的降低明显地增大。这些在红发光二极管474的输出上由温度引发的变化会干扰反射光的蓝/红比率,因而可能会阻碍系统检测金是否存在的能力。为了稳定红发光二极管474的输出,设置了一亮度控制回路,用来调节输出,补偿任何温度因素,以便使红发光二极管474的输出保持恒定。但是,蓝发光二极管472在正常操作温度范围内(+10C°-+35C°)对温度变化是相当稳定的。所以不需要为蓝发光二极管472设置一亮度控制回路。红发光二极管亮度控制回路加进了第二光敏器件480。第二光敏器件480采用仅在红发光二极管474尖顶处“凝视”(“Staring”)并测定它产生了多少光的方法来补偿由温度引发的红发光二极管474在输出上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测定输出,第二光敏器件480设置在与红发光二极管474的纵轴线成90°角度的位置上。检测红发光二极管474输出信号的方法与检测蓝/红反射信号的方法相同,即通过同步检测器500a以及高通滤波器502c和低通滤波器504a。输出信号然后通过倒相DC放大器506a,后者调整控制回路增益。信号对设定红发光二极管激励范围的参考信号508c(RED/REF)提供负增益。进入红发光二极管驱动器492的经过调整的信号力图保持红发光二极管474输出稳定,尽管对于任一给定的电流,光的实际量可能要变化。这是非常简单的回路;可以采用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结构来代替这个回路。也可以在蓝发光二极管上附加控制回路,以改善其输出的稳定性。
对应于图45的逻辑框图的线路图展示在图45A-图45C中。图46B展示了一个一分钟计时器,一个+5电源和一个-5电源。图46C-1,图46C-2,和图46C-3展示了三个线路一个+2.5参考电压;用于蓝信号的程序;和用于红信号的程序。图46A-1和图46A-2展示两个发光二极管电流驱动器,一个消隐线路,一个3千赫兹振荡器,一个4千赫兹时钟,一个窗口检测器和±窗口范围(Window threshold)。这些示意图展示了电子器件的各组件以及它们在电子器件系统中如何互相关联的。展示了一具体的线路设计图。可以采用其它产生相同输出的组件或线路设计。线路印刷在板510a和512a上(见图31),而这些板则安装在传送装置300的支座304上。
作为对电子源检测系统的支持,石英壳体上方的窗口306使传送装置30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地检测出是否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处于石英套管308中,方法是,或者检测治疗单元两端的任一端上是否各有标识籽存在,或者数出在石英套管308中治疗单元和标识籽的数目。为了便于使用者进行目视检测,在半壳体302a的顶部固定着一放大镜514a(见图32A),它直接位于石英管腔308a的上方。放大镜514a也位于指示器发光二极管310a和310b的上方,使得该二极管也被放大。
现参阅图47-图51C,图中展示了本发明进行放射治疗的导管输送系统的一种改进型传送装置500。类似于传送装置300,传送装置500有一外部结构和内部组件,外部结构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设计,以便于使用者操作,内部组件包括一压力指示器,压力减压阀,流量控制阀及通路,石英壳体,一导管连接器/针阀互锁系统,和一治疗单元电子检测系统。这些和其它组件的改进形式,以及传送装置500中为增加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反应而增设的特征,所有这些将在下面做详细说明。
如图50的分解图所示,传送装置500的外部结构由一上部502a和下部502b组成,每一部分构成一半壳。两半壳502a,502b组合在一起将支座504封装在其中,传送装置500的组件就安装在这支座上。在上半壳502a上的开口可以让使用者触及到电源按钮506和一流体控制开关510,电源按钮用来操纵电子检测系统和指示器灯光508a,508b,流体控制开关用来操纵流体控制阀512(见图47)。上半壳502a还设有一压力指示器窗口514,和一用来观察指示器灯光508a和508b的放大窗口516,存储治疗单元和标识籽的石英套管518,和从石英套管518导向传送装置500远端开口524的远端通道523。两半壳508a和508b一起沿传送装置500的侧边形成开口,通过这些开口就可以接触到一流体进入口526,一滑阀致动器开关528,以及一用于导管连接器的锁紧机构586的任一端。两半壳508a和508b一起还在传送装置500的远端形成一开口524(见图49)用来装入导管连接器,和在传送装置500的近端形成一开口,通过这一开口可以接触到一流体排出口530,该排出口如果要伸展话,最好不要伸展出传送装置500的外壁太多。可以去除用于存储流体收集袋(在说明传送装置300时提到)的隔室,以便在传送装置500中为内部组件提供空间。作为替代,可以在传送装置500的底部增设一卡紧件来固紧流体收集袋(未示出)。聚亚氨酯是一种可以用来制作两半壳508a和508b材料的实例。
传送装置500有一流体进入口526,加压流体(液体或气体)源,例如充注流体的注射器或自动流体泵与该进入口连接,以便通过液力或气动力输送和取回治疗单元。如图51A所示,流体进入口526有一路尔接头。两个偏置臀532a和532b类似于在说明传送装置300时提及的支撑臂326a和326b,它们从壳体部分502a和502b伸展出来,用来支撑注射器534a,使注射器沿传送装置侧边定向,并定位在与传送装置纵轴线成预定角度的位置上,以便更容易地操作注射器的柱塞534b,并使注射器534a的远端与流体进入口526之间有正确的对中。如图48所示,注射器534a相对于传送装置500的纵向平面的角度向外约为7°,向上约为25°。支撑臂532a和532b(见图47和图49)的构形是这样设计的,即从上壳部分伸展出的支撑臂532a接近于从下半壳部分伸展出的支撑臂532b,这样就在传送装置500的近端和流体进入口526之间形成一清楚的位置线,以便能快捷、方便地将注射器534a连接上。
现参阅图50-图51B和图52,传送装置500的支座还支撑着一压力指示器536和一压力减压阀538,这两者的运作是互相独立的。压力指示器536有助于使用者确定出为输送治疗单元到导管的远端和将其从该远端取回,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将治疗单元保持在导管远端所需的合适压力。压力减压阀538防止系统过压,过压可能损坏导管和/或传送装置500。
压力指示器536包括一中空圆柱体件540,该圆柱体件在其一端设置了一个与流体源进行流体连通的进入口542,在其另一端设置了一端塞544。圆柱体件540在其中安置有一活塞546和一位于活塞546和端塞544之间的压缩弹簧548。活塞546可以是一个环形密封件,如在上述传送装置300中提到的那种,可以是一个由一注射器取得的橡胶柱塞,或一个用较硬材料制成的、设有安置○形圈的○形圈槽的活塞,这样,○形圈和○形圈槽在圆柱件内壁上形成密封。弹簧548最好是不锈钢制成的,例如米德维斯特公司(Mid-WestExpress Company)生产的、零件号为C0300-032-18的弹簧。所采用的压缩弹簧548必须具有一弹性率(即每单位作用力的变形量),这种弹性率使活塞546被顶压在压力指示器窗口514上一特定位置上,以便使系统具有其操作压力(0-100±15磅/每平方英寸)。传送装置500内由流体源产生的压力推动圆柱体件540中的活塞546,使得活塞压缩弹簧548,并驱使在活塞另一端的空气从端塞544中的排气口排出。活塞546与圆柱体件内壁周围之间形成的密封使流体不会从活塞546旁通过。如图47所示,活塞546装有一活塞环550,后者通过压力指示器窗口514可以清楚观察到。活塞环550不仅可以作为压力标识,而且还可以增加活塞546的中部一些刚度。另外,沿圆柱体件540的底部可以设置背景材料,以便阻挡对其它组件的视野,对其它组件的视野可能会干涉到活塞546和活塞环550的可视度。但是,可以采用其它标准压力计来代替上述装有弹簧的活塞和圆柱体件的结构。
在传送装置500的外部结构上靠近压力指示器窗口514处设有文字和/或标识,以指示出活塞环550应当安置在压力指示器窗口514中什么部位能提供合适的压力将治疗单元输送到导管和从导管取回治疗单元,以及指示出活塞环550应当安置在什么部位能提供合适的压力使治疗单元在治疗期间能保持在导管的远端。用来将治疗单元保持在导管远端的压力比快速输送和取回治疗单元所需的压力小得多。压力指示器536和压力减压阀538两者由安装在支座504上的L-形块体件556固定住。
压力减压阀538是一标准阀门,其启动压力为100±15磅/每平方英寸。这种阀可以是例如由康涅狄格州维斯特博鲁克城(Westbrook)的李公司(Lee Company)制造的、零件标号为PCRM00000015的那种阀门。压力减压阀538包括一针销,一球件,一弹簧和一弹簧保持件,该减压阀压配地装入一压力减压阀壳体558中。压力减压阀壳体558的各端配有流体连接器559。系统压力超过100±15磅/每平方英寸就有足够的力使弹簧顶压的球件打开,让流体流过阀538,并通过流体排出口530排出传送装置500而进入一外接的流体槽中(未示出)。如果压力不超过上述值,那么弹簧就将球件顶压在其阀座的位置上,从而阻止流体流经阀门538,而让流体继续安全地流经系统。
流体控制阀512的外形和功能与图31中所示的流体控制阀330的一样。本传送装置500的流体控制阀512导引着系统的流体流动,这种导引可以通过在锁定的输送,返回和空档位置之间搬扭流动控制开关510来操纵。控制阀512可包括四个阀口562,并且能经受得住系统的最高运作压力(即至少100-115磅/每平方英寸),这种阀可以是例如由内华达州利诺(Reno)城的哈密尔顿公司(Hamilton Company)制造的、零件标号为0162336(HV4-4,w/.040阀口)的那种阀。
如上述那样,传送装置500的内部组件是分别地制造的,然后安装在支座上,在支座上它们通过管件(未示出)和棘剌连接器(Barbed connectors),例如图52所示那种连接器542,连接在一起进行流体连通。图53为一流体流动控制示意图,直观地展示出系统的流体流动。
现参阅图48和图50-图51C,传送装置500还包括一分设的组件564,该组件安装在支座504上,组件中安置着石英套管518;一针阀机构576;和籽核验系统的光学部分。作为对前述传送装置300提到的那个组件564的改进,本组件564设有一啮合凸部566,该凸部在组件564的表面下方加工出,使其凹座在凹槽568中。这种简化的设计减少了组件数量,使得可以直接在围绕啮合凸部566的组件凹槽568的壁上切出○形圈槽570。
组件564可以包含一装有弹簧的组件(未示出)用来使石英套管518保持在其正确的位置上(与光学器件对中,以便正确地进行籽检测),即使在传送装置500脱开的情况下也如此。设有一管腔572,它沿石英套管518长度伸展,用于存储尚未用来进行放射治疗的治疗单元和标识籽。石英套管518屏蔽使用者,使其免受套管中存储治疗单元时所放射出来的β粒子的影响,以便使用者能安全地操作传送装置500。石英管腔572的远端最好设有一倒角部,以防止输送籽时出现籽搁置现象。如前所述,石英套管518的整个长度可以通过组件上的开口观察到,该开口与视窗516是对齐的。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石英套管518中的治疗单元和标识籽,在石英套管的底部可以粘固着或安置着一种有色材料(最好是白色的)。
针阀机构包括一针阀578a,圆柱销头578b,滑块580,转动锁件582,板簧584a和板簧体584b,所有这些组件一起运作使针阀578a就在石英套管518的远端处相对于管腔523处于伸展位置(关闭)或退缩位置(打开),以便相应地阻止或允许治疗单元通过。针阀机构576的组件和功能与上述传送装置300中提及的针阀机构352的一样。但是本发明针阀机构576具有更多安全性,可以防止针阀578a触及到并进而损坏治疗单元。如果在治疗单元处于针阀578a的通道中时企图要关闭针阀579a话,转动锁件582是这样取向定位的,即它不会离开移动滑块的通道,从而防止滑块进一步向前移动,而这就阻止了针阀向下移动触及到治疗单元。另外,针阀机构576可以这样地设置,即针阀578a可以通过从石英套管518的顶部伸展出并与石英管腔572相交的径向通道伸缩进石英管腔572的远端。
传送装置500设有一锁紧机构586(见图48,图51A,和图54A-图56C)来代替松脱触发件/松脱开关机构350(见图38),该锁紧机构用来将导管连接器安装在传送装置中,并将其锁紧和正确地定位在传送装置中。锁紧机构586的组件包括一锁件体590,一锁件扣机592,一锁件按钮594,以及两个球和弹簧柱塞596,所有这些都处在组件564和传送装置500的端体598之间。如图54A-图54B和图56B所示,锁件体590基本呈长方形,从其远端面看设有一长形开口,从其近端面看设有一带有U形凹座的升高部分。U形凹座邻接长形开口,有一部分沿开口长度伸展,并且可以通过开口接触到。由于U形凹座比长形开口小,围绕凹座的一些升高的U形部分与一部分长形开口叠合。锁件体590最好用不透明材料(例如德尔林)制备,以便在其和聚碳酸酯件(即组件部564和端体598)之间提供润滑性,由于润滑性使它们之间产生滑动接触。锁件扣机592(图55和图56B-图56C)配合装入沿锁件体590的近端面设置的具有类似形状的凹形部分中,使得锁件扣机592的小端部606伸展进入长形开口中(见图56B)。锁件按钮594在其中装有一压缩弹簧608,并在锁件扣机592和锁件体590的上端610,612上滑动,使得锁件扣机592和压缩弹簧608互相接触,而锁件按钮594则固定在锁件体590上。球和弹簧柱塞596(见图50)从端体598的浅孔中伸展出,使得两个球中每一个都安置在沿锁件体590近端面设置的凹部614之一中,在长形开口和带有通孔的伸展部之间。
当导管连接器588插入传送装置500中时,连接器588的远端通过锁件体590长形开口的无阻挡的那一半,使其本身安置在由组件664伸展出来的啮合凸部566上(见图51A-图51B)。为了将连接器588锁定在传送装置500中,锁件按钮594向里按压,以便于连接器588的凹部与U形部的配合,后者与锁件体590的长形开口叠合。当锁件体590从未锁紧位置移动到锁紧位置时,两个球和弹簧柱塞596沿斜面到锁件体近端面上邻接凹部614的尖顶部616上。这个沿斜面移动使受弹簧顶压的柱塞596压缩锁件体590和配合的连接器588,并驱使它们移向位于组件664远端处的啮合凸部566;这样就确保连接器插入件632的倒角部618完全地坐顶在凸部588上,并与其开口完全对中。作为连接器588完全连接好的象征,锁件体590的自由端620(与连接锁件按钮594的那一端相对)会突然从传送装置500的侧边伸出(见图47,图48和图51A)。如果在自由端620上设置的标识带或其它标识被完全看到时,那么使用者就可以确信现在连接器588已锁定在传送装置500中。为了使连接器588从传送装置中松脱出来,需有向里按压锁件体590,以便使U形部分从连接器588的凹部中脱离开来。
为了提供一比较安全的传送装置,在锁件体590和滑块580之间设置了一互锁机构,如图48和图51A所示。滑块580滑向传送装置500的远端,使针阀578a退缩,从而使治疗单元被输送出传送装置500。为了使这项运动能够进行,由滑块580远端伸展出来的轴581和锁件按钮594,锁件扣机592和锁件体590上的通孔所有这些都必须对中。当锁紧机构586处于非锁紧位置时,不管连接器588是否插入传送装置500中,伸展轴581都不与通孔对中,而另外,致动器开关528受到了突然向上的锁件按钮594的阻挡。当锁紧机构586处于锁紧位置以及连接器没有锁定在传送装置500中时,锁件扣机592中的通孔不完全与锁件按钮594中的通孔对中,滑块580的运动受到锁件扣机592的限制。但是,当连接器588插入传送装置500中以及锁件体590滑向连接器588进行配合时,锁件扣机592的小端606就在连接器凹部589的上方与连接器588碰撞,并被推向锁件按钮594,顶着弹簧608,使得扣机通孔现在与锁件体通孔和锁件按钮通孔两者都对中了。这样,当连接器588插入传送装置500并完全与锁紧机构586配合时,针阀578a仅能退缩到一通门的位置上。另外,当必要条件得到满足以及轴581穿过三个孔时,如图51A所示,锁件体590不能滑回到非锁紧位置,从而防止锁件体590由连接器588上的凹部589脱出。作为一种对使用者额外的安全措施和直观的提示,即当针阀578a处于退缩位置时连接器588是不能从传送装置500脱开的,致动器开关528的构形设计成至少能部分地覆盖着锁件按钮594,从而防止锁件体590被移动进入非锁紧位置。
现参阅图57A-图58A和图57C,导管连接器,它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设有制动件626,该制动件与传送装置500端体598上的环形肩台部互锁,并且在导管连接器588为锁紧机构586所松脱后必须用手来操作才能将导管连接器588从传送装置500中取出。导管连接器588包括一中柱塞部630,它具有一通管腔630和伸臂634;一连接器插入件632,它安置在中柱塞部通管腔630中;一罩裙部636,57A-,它套配在连接器588的远端部分上,当连接器588完全与传送装置连接时这部分留在传送装置500的外面。连接器插入件632与上述及图41E和图41D所示的连接器插入件390一样。中柱塞部628可以与上述及图4C和图4D所示的那种相同,或者可以作成稍许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使两个○形圈之间的壁作成从两端向里偏斜,以加强○形圈的密封作用。罩裙部636(见图57A-图57B和图58A)在其套配在导管管件的那部分上加工有螺纹,在连接器588连接到导管管件上之后,罩裙部套配在连接器588的远端部分上,连接器包括伸臂634。当连接器500完全插入传送装置500时,罩裙部636覆盖着开槽部642,远端部留在传送装置500的外面,罩裙部抵靠在传送装置500的远端顶部,并且围绕着连接器进入传送装置500的入口段524。罩裙部636的这些特征起到保持连接器588远端消毒的作用,同时又防止外来物体通过中柱塞部630的开槽部642进入而接触到由连接器进到传送装置500的入口段。如图57A所示,罩裙部636最好设有两个相对的长方形侧部645,以便与伸臀634的可压侧部配合,并向使用者指明,在何处操作伸臂634。罩裙部636最好用硅树脂或其它具有足够柔软性的材料来制备,这种柔软性使得在把连接器588从传送装置500中取出时能够操作伸臂636。另外,长方形侧部645可以比罩裙部636其它部分薄,以便更容易地操作伸臂634。在把连接器588取出的同时必须推压伸臂634,这是另一个安全性特征,可以防止由于疏忽意外地将连接器588取出传送装置500。
如图58A所示,本发明导管647通过导管连接器588连接到传送装置300,500上,以便能将治疗单元输送到患者体内选定的部位。现参阅图58A-图58C,导管647及其组件(除了前面刚刚说明过的导管连接器以外)与图42A-图42D所示的相同。但是,本发明最远端标识带极接近于管腔内连接件646的近端部,在导管远端处的管腔内连接件646可以由铂/铱制成,以便能在荧光检查仪下显示出来,并且可以不需要设置远端标识带652。还有,导管流体管腔648和650(特别是流体返回管腔650)的尺寸大小最好作成治疗单元的输送寸间和取回时间各在3-10秒范围内,更理想的是在2-6秒范围内,同时导管外径不超过5French,压力不超过100磅/每平方英寸,并且使用少于20cc的流体来输送、保持和取回治疗单元。治疗单元658最好是放射性源,正如1996年4月4日申请的、序号为08/628,231的专利申请中所公开的那样,这里引入该公开的内容以做参考。治疗单元658包括12个成串的放射性圆柱件660和两个标识籽659a,659b,放射性组每端部各配一个标识籽。标识籽659a,659b用来将治疗单元658正确定位在治疗部位,并且最好是金的或镀金的,因为金在荧光检查仪下能显示出,这可以用来检测放射性的放射。为了减少放射性源组输送到导管远端的时间和从该远端将其取回的时间,标识籽659的端部可以开槽口,或者标识籽可以是充注环氧树脂的金管件。最理想的是,远端标识籽659的远端开有槽口以防止它阻挡通向管腔内连接器646的开口,并且近端标识籽的近端开有槽口。
除了在上述引证的专利申请08/628,231中公开的放射治疗剂量外,还可以向患者施以下述放射性治疗剂量在直径约为2.7至3.2毫米的容器内剂量为14Gy,2毫米;或者在直径约为3.2毫米至4.0毫米的容器内剂量为18Gy,2毫米。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可能在某一特定时刻需要或希望确定治疗单元658和标识籽659相对于传送装置500中石英套管518的位置。例如,使用者可能需要核实所有12个治疗单元658和两个标识籽659都在石英套管518中后才能将治疗单元输送到导管647的远端,另外为了安全的原因还必须确信所有治疗单元658和标识籽659都在石英套管518中后才能关闭针阀578a,并将导管647从传送装置500上脱开。
为了确定所有治疗单元658和标识籽659都在石英套管518中,在传送装置500中设置了一电子检测系统,该系统测定石英管腔572中一个单一位置处是否有远端金标识籽659存在。这个电子检测系统运行起来类似于前述的检测系统,以确定并指明治疗单元658是否在石英套管518中。但是,电子检测系统所采用的、用来达到最后结果的措施有了稍许改动,以便产生一个更简单的、更有效的系统,和一个更准确的治疗单元658和标识籽659a和659b所在部位的指示。
该系统采用比色法来检测金标识籽,方法是将不同波长的光照射到金标识籽在石英壳体518中应当存在的那个小区域上,然后测定反射率。根据反射率随波长变化的方式,该系统确定是一金物体(金标识)还是一非金物体(不锈钢籽,背景,或充注盐水的管腔)占据所述的区域。如果检测到一金标识籽,那么就有理由有把握地得出结论,这是远端标识籽659b,而且所有接近远端标识籽659b的治疗单元也都在石英壳体中。为了提高所有籽都在石英壳体518中的确信度,可以设置电子传感器来确定两个标识籽659a和659b是否正确地安置在石英壳体518中。但是,这就要求在传送装置壳体中有更多的空间来安置增加的电子和光学组件。
在实际运作中,光敏器件在光敏性上与蓝光和红光是不相同的,因而这个光或那个光的光强度都必须通过一固定的补偿系数来进行调节,达到这样一个条件,即光敏器件的电输出和上述两种颜色的相同。这个技术对于那些精通光电器件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本说明的其余部分中可以这样认为,只要有地方指出蓝光和红光的强度是相等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它们的相等是由光敏器件的输出测定出的。
除了检测在石英管腔572中某一特定位置有没有金标识籽存在外,电子器件要在低能状态下等候电源按钮506的按压,然后在电源按钮按压之后使指示器发光二极管(LEDs)508a和508b闪烁约4.7秒,以指明LEDs508a和508b以及电地664正在运行,并且通过两个指示器发光二极管(LEDs)508a和508b中之一的发光来指明是否检测到金标识,最后在过了5分钟后自动回到低能状态,以节省电池电能,或者如果在这5分钟的过程中又一次按压按钮506的话,则重新开始5分钟定时周期。
电子系统由一个6V电池组664供电,该电池组包含有两个3V锂电池,串联使用产生+6V电能。输出也可以转化成产生电子线路所需要的-6V电源。这些电池的实例包括Sanyo CR-P2,Panasonic CR-P2,以及Duracell DL223A等电池。为了安全防范,电池串接一保险丝。需要时可将传送装置上半壳502a卸下来更换电池组。
电源馈电是由一睡眠线路来控制的。施加电能使睡眠线路关闭,而这又顺序切断电源馈电,这样仅需够用的电能来维持系统运行。接通开关(On-Switch)666是一单极双掷(SPDT)按钮开关506。当开关666由于从传送装置500的外部短暂地按压按钮506而关闭时,睡眠线路苏醒,接通电源馈电668,670,一个电源产生+5V电能,而另一电源产生-5V电能。所产生的电能首先通过启动一设定时间为5分钟的内时钟672(由27.3赫兹驱动的计数器)的倒计数起作用。在5分钟结束时,电源馈电668,670切断,睡眠线路变成不起作用了,一直到下一次开关666关闭。如果按钮506在5分钟定时周期中按压,那么定时周期重新设定,使电能维持比5分钟更长的时间。内时钟672可以从现存设计的若干持续时间中选择一个来设定。每一次启动5分钟时钟672,一4.7秒测试阶段674也同时开始,并启动一3.4赫兹的振荡器676,后者是从一3.5千赫兹的振荡器690来的。3.4赫兹振荡器676和4.7秒时间674作用到指示器LED驱动器677上,使两个指示器LEDs 508a和508b(一个为绿光,另一个为琥珀光)以3.4赫兹同时闪烁4.7秒。这个动作等于通知使用者,电池664和指示器LEDs 508a和508b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在4.7秒测试阶段674后,系统进入其正常检测状态。
检测状态利用不锈钢(封装放射性同位素的材料)和金(标识籽材料或镀金材料)的光学特性,以及红光和蓝光照射在各不锈钢和金上产生不同反射率的光学特性。系统的光学器件包括,一应用氮化镓(GaN)的蓝发光二极管678,一利用磷化镓(GaP)的红发光二极管680,一光敏器件682,它包含有一光电二极管和一集成放大器,一GRIN透镜684,以及一第二光敏器件686,所有这些器件都安置在其中装有石英套管518的组件564中。在图51C中,第一光敏器件682在取向上与石英套管518垂直,而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各在第一光敏器件686的一边,在取向上与该光敏器件成一角度。传送装置内通道688将发光二极管678,680发出的光导向石英套管518上的目标部位,也将反射光导回到第一光敏器件682上。GRIN透镜安置在石英套管518和第一光敏器件682之间,聚光在石英套管518上,当所有治疗单元518都在石英套管518中时远端金标识659b应当存在的部位。GRIN透镜然后产生一成像,后者大致地聚光在光电二极管的表面上。GRIN透镜的、红蓝发光二极管的以及第一光敏器件的轴心线必须所有都相交在石英壳体518轴线上一相同点,或非常靠近这一点,以便可靠地确定金标识籽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本系统采用的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分别在峰值波长为450纳米和700纳米处发出蓝光和红光。在450纳米处,不锈钢具有大于90%的反射率,而金具有约35%的反射率;在700纳米处,不锈钢和金两者均具有大于90%的反射率。这就意味着不锈钢能基本一样良好地反射蓝光和红光,而金能良好地反射红光,但反射蓝光就较差(实际上金吸收蓝光)。所以,测定出反射光的蓝/红比率就能确定是否有一金色物体,在本实施例情况下是金标识,落入光敏器件的视区中。
振荡频率为3.5千赫兹的模拟时钟振荡器690通过一双稳态多谐振荡器692(Flip flop)运行,在双稳态多谐振荡器中其频率被分为两部分以产生两个信号,每个信号具有一1.75千赫兹的频率,以便交替地使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闪光(相位相差180°)。两个信号之一施加到蓝发光二极管驱动器694上,而另一信号则施加到红发光二极管驱动器696上,于是各发光二极管678,680在约为1.75千赫兹下驱动。所以,当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交替地闪光和熄灭时,其闪光的时间和熄灭的时间是相等的。闪亮的蓝光和红光由发光二极管678,680开始运行,通过组件564中的通道688,再通过石英套管518到达当所有籽都在石英管腔572中时远端金标识应当位于的目标部位。如果是一不锈钢籽或流体占据着目标部位,那么蓝光和红光两者均得到一样良好的反射(约96%)。如果在目标部位没有任何物体充注石英管腔572,那么背景,只要它不着色,也类似于不锈钢都反射蓝光和红光。如果是一金标识籽位于目标部位中,那么红光被反射,而大部分蓝光则被吸收。第一光敏器件682由一光电二极管和一集成放大器组成,在光学上通过GRIN透镜与石英套管518中的目标部位连接,使得光敏器件682测定出蓝光和红光各个反射率。根据测定的反射率而来的反射光蓝/红比率则用来确定是否有金标识存在。
沿传送装置500顶部502a设置的视窗516使周围环境光线也从光敏器件682视场中的物体上反射出。光敏器件682除了蓝光和红光外也会检测周围环境光线。叠加在各蓝光和红光二极管678,680信号上的周围环境信号可能会影响光敏器件682的输出。光敏器件682必须以透过透明的视窗516进来的光线仅需运作;所以,由周围环境光源所产生的信号从系统中排除掉。这一点可以通过采用一高通滤波器698,一缓冲器700,一同步检测器和一低通滤波器704来实现。高通滤波器去除所有DC(直流)光信号(例如日光或闪光);缓冲器通过设置一低阻抗激励来协助同步检测器消减背景干扰。同步检测器是一线路,它与蓝和红发光二极管脉冲同步。同步检测器利用那个用来驱动蓝发光二极管678同样的1.75千赫兹振荡器来处理蓝和红信号,它去除那些属于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80的信号以外的所有信号,并将产生的AC信号转换成DC信号。脉冲振幅对应于有多少光从目标部位反射出,而DC电压与反射光的蓝/红比率成反比。在目标部位中有金存在情况下,DC电压输出名义上为零。在目标部位中存在其它色彩情况下,输出为非零电压。将周围环境光线产生的信号滤除掉的最后步骤是,利用一低通滤波器来消除由同步检测器出来的DC信号上的脉动。
系统设计成在检测到金情况下产生一名义为零的电压(在检测到不锈钢或背景情况下为正非零电压),因为零信号不受任何沿信号通路中所遇到的增益的影响(零乘以任何值总是为零);因此零信号没有什么可能超出根据待检测参考电压(零)设立的偏差窗口(Tolerance window)之外。由于零信号很少受系统内变化的影响,例如机械公差和温度改变,所以它比非零电压更可靠。在设定红发光二极管后,当金标识占据目标部位时为使输出电压为零所需进行的调节仅仅是调节蓝发光二极管678的发光强度。两个相同振幅的信号产生零电压AC。相反,当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以相同强度发光时金反射红光而吸收蓝光,光敏器件682送出波幅不同的信号(高波幅为蓝信号,低波幅为红信号),而这转换成一非零DC电压。为了在有金情况下产生一零信号,是金,而不是不锈钢,对于蓝光和红光两者都必须产生相同量的反射。这一点可以在保持红发光二极管680的激励恒定不变情况下,同时通过增强蓝发光二极管678的激励来实现,这样,蓝发光二极管678就以比红发光二极管680更强的强度来发光。应当增强的激励量是能对于蓝反射光和红反射光两者都形成相同波幅的量。通过增强蓝光的强度一特定百分比,现在金反射蓝光也象反射红光一样良好,试比较一下,当红和蓝发光二极管680,678具有相同激励时金吸收蓝光。现在金反射等量的蓝光和红光,这从光敏器件682产生不出AC信号,于是形成一零信号。在另一方面,在蓝光的情况下不锈钢的反射更亮,因为蓝发光二极管驱动器694得以增强;所以蓝信号大于红信号,所形成的方形波产生一非零DC电压。为了确保不锈钢治疗单元和背景总是产生一非零输出电压,它们必须不着色或着蓝色,以便能反射蓝光而吸收红光,这正和金的表现相反。
当DC信号处于名义零电压时,系统会指明已检测到金。但是,在实际运作中,由于系统内的某些变化,DC信号很少处于零电压。在系统中设置了一正界限值检测器706,以便对界限值参考电压和经过滤波和整波的DC信号进行比较(在这里不需要真正的、设有以零为中心的正负界限值的窗式检测器,因为发现由不锈钢籽,盐水和石英管腔产生的信号总是为正值)。经过缓冲的+2.5V参考电压运行通过一分压器710,随后接着一完整增益缓冲器(Unity gainbuffer)712,以产生界限值参考电压WIN+714。界限值检测器706接收DC信号,并确定它是否超出正界限值(例如,+450毫伏)。如果信号没有超出界限值,那么界限值检测器706就决定,该信号与金的存在是相符合的。界限值可以变更,以便就误差来改变系统的偏差。在信号通过界限值检测器706后,译码信号进入两个用于指示器发光二极管508a和508b的驱动器内。如果译码信号指明金是存在的,那么在石英保持器730中沿传送装置500顶部502a设置的绿发光二极管508a发光,向使用者表明,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在石英壳体518中。如果译码信号指明没有金存在,那么在石英保持器730中沿传送装置500顶部502a设置的琥珀发光二极管508b发光,向使用者表明,可能不是所有的治疗单元都在石英壳体518中。
蓝和红发光二极管678,680都是温度敏感型的。红发光二极管输出随温度上升明显地减小,而随温度的下降又明显地增大。这些温度引发的、在红发光二极管输出上的变化会影响反射光的蓝/红比率,从而有可能阻碍系统检测金存在与否的能力。为了稳定红发光二极管的输出,设置了亮度控制回路来调节输出和对温度影响因素进行补偿,以便使红发光二极管输出稳定。但是,蓝发光二极管678在+10°至+35°正常操作温度范围内对于温度是相当稳定的;所以对于蓝发光二极管678来说不需要设置亮度控制回路。红发光二极管亮度控制回路引入一第二光敏器件686。光敏器件686补偿在发光二极管输出上由温度引发的变化,方法是只“凝视”红发光二极管680顶尖部,然后测定它产生了多少光。第二光敏器件686设置得与红发光二极管680的纵轴线成90°的位置上。红发光二极管输出检测的方式与蓝/红反射信号的一样,即运行通过一高通滤波器716,一缓冲器718,同步检测器720和一低通滤波器722。然后输出DC信号通过非转换DC放大器724,以设定控制线路增益726。该信号或将一正增益或将一负增益加在参考信号(RED_REF)上,后者设定红发光二极管激励范围。进入红发光二极管驱动器的、经过调节的信号,即使对于某一给定电流来说实际光量可能会变化,也能保持红发光二极管输出恒定。
图60所示为一方框图,展示出用于比色检测远端金标识的电子器件。这些电子器件设置在两个印刷线路板上,PCB A和PCBB。这些印刷线路板展示在图62A和图62B上。对于测试程序说,各印刷线路板设有一测试连接器,后者使线路中的信号和电压能够接触到。印刷线路板储存在塑料袋中以防水分,并安装在传送装置中支座的下侧。PCB A板上的电子器件示意地展示在图61A-图61B中,而PCB B板上的电子器件则示意地展示在图61C-1和图61C-2中。图61D是配电板的示意图,该板安装在电池组664的上部,而图62C展示了配电板的机械布设。检测系统不同组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展示在图63A中,一个等同线路展示在图63B上,它还展示了电气连接是怎么通过光敏器件682和686安装在其上的配电印刷线路板和微型印刷线路板布线的。
作为对电子源检测系统的一种支持,石英壳体518上方的窗口516使传送装置50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地检测出是否所有的治疗单元658都在石英壳体518中,方法是,或者检测是否治疗单元各侧各有一标识籽659a和659b存在,或者计算石英壳体518中治疗单元658和标识籽659的数量。为了便于使用者目视检测,在组件564的上方并且是石英管腔572直对的上方处固定了一放大镜728,如图48,图50,和图51C所示。放大镜还由石英保持器730支撑着;所以,指示器发光二极管508a和508b也得到放大。所使用的放大镜可以在一个方向上也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放大,其放大倍数为2X或更大。该放大镜为一平凹型柱面玻璃透镜。但是,可以采用其它透镜。
虽然上述发明是依据某些特定实施例进行说明的,但是应该理解到,可以进行各种变动和改进仍不会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传送装置,它可应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至少有一治疗单元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行进通过一所述传送装置中的管腔而进入一分设导管的管腔,所述导管有一近端,在该近端上带有一导管连成一体的连接器,用于将导管连接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本发明特征在于一致动器总成,它包括一可在一第一位置和一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阀门件,所述第一位置防止所述治疗单元进入所述导管的管腔中,所述第二位置允许所述治疗单元进入所述导管的管腔中,只有当所述导管连接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时,所述阀门件才能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它还包括一用于安装所述连接器的中心开口,所述致动器总成还包括一可动开关件,该开关件被顶压进入一第一位置,该位置阻碍所述阀门件运动进入所述第二位置,当所述连接器装入所述传送装置的中心开口时,所述开关件可运动到一第二位置,从而使所述阀门件能运动进入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开关件位于其所述第二位置时,与所述连接器锁紧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总成上有一部分能阻止所述开关件在其所述第二位置时从所述连接器脱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送装置,它还包括一松脱按钮,用来使所述开关件从所述连接器脱开,从而使所述导管能由所述传送装置上卸下,所述松脱按钮只有当所述阀门处于其所述第一位置时才可运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总成还包括一可动触发件和一松脱按钮,该可动触发件被顶压而阻止所述连接器装入所述中心开口中,所述开关件在所述连接器装入所述中心开口时运动进入与所述连接器锁紧配合状态,该松脱按钮用来使所述触发件从所述连接器脱开,从而使所述导管能由所述传送装置上卸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件还包括一其上设有一孔的阀门体部,该孔的尺寸大小可使得所述治疗单元在所述阀门件处于其所述第二位置时能通过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件包括一其直径小于所述传送装置管腔直径的长形销杆,该销杆贯穿所述传送装置管腔,以便在所述阀门件处于其第一位置时能部分地阻塞所述传送装置管腔,而当所述阀门件处于其第二位置时该销杆从贯穿所述传送装置管腔处退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在所述阀门件运动进入其第二位置时运动进入与所述连接器进行锁紧配合状态,所述开关件阻止所述阀门件运动进入其第二位置,除非所述连接器已装入所述传送装置的中心开口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阀门件处于其所述第二位置时不能接触到所述松脱按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总成还包括一具有U形开口的可动锁紧件,当所述导管连接到所述传送装置上时,该锁紧件与所述连接器上的一凹部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杆被压而贯穿所述传送装置,其所受的压力在所述销杆触及到所述治疗单元情况下也不足以损坏所述治疗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还包括有一圆柱形流体控制开关,其尺寸大小能配装入所述传送装置中的一中孔中,该圆柱形流体控制开关在其扩大直径区域设有多个流体通道,于是通过转动所述流体控制开关就能使加压流体有选择地被引入所述传送装置的管腔中。
14.一种传送装置,它可应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至少有一治疗单元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从所述传送装置进入一导管的管腔,所述传送装置与一加压流体源连通,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压力指示器,包括一透明长形圆筒件,该圆筒件设有一具有第一内径的第一部分,并且能为所述传送装置的使用者所观察到;一滑动式装在所述圆筒件中的活塞,该活塞的尺寸大小作成能与所述第一部分进行密封配合,所述活塞压入所述圆筒件的第一部分中;一设在所述第一部分上并与加压流体源连通的进入口,这样,根据所述活塞在所述圆筒件的第一部分中的相对位置情况就能直观地提供出相对流体压力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指示器的长形圆筒件还包括一第二部分和一排出口,该第二部分具有一大于所述第一内径的第二内径,该排出口设置在与所述传送装置外部连通的所述部分上,所述活塞是压入所述圆筒件的第一部分中的,这样当加压流体作用在所述活塞上的力超过某一预定值时,所述活塞就会运动进入所述圆筒件的第二部分中,从而使得加压流体流过所述活塞并通过所述排出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指示器还包括一将所述活塞顶压在所述圆筒件的第一部分中的弹簧,所述弹簧具有一选定的弹簧常数,使得所述弹簧作用在所述活塞上的是所述预定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圆筒件设有刻度线,以便能观察到所述活塞在所述圆筒件中的相对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传送装置,它还包括一压力减压阀,该减压阀并联地与所述压力指示器连接进行流体连通。
19.一种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的导管,它可应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系统包括一设有一中孔的传送装置,以便安装所述导管和储存至少一个治疗单元并将该治疗单元推进入一所述导管的管腔中,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与所述导管的近端组合在一起的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制动件,以便将所述连接器固定在所述传送装置的中孔中,所述制动件可以手动操作而使所述导管从所述的传送装置的中孔中松脱出来。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件包括一从所述连接器轴向伸展出的伸臂。
21.一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的导管,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至少有一治疗单元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能够运动,所述导管包括一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的长形管件,以及在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伸展的第一和第二管腔,该第一和第二管腔在所述远端处连通,所述第一管腔的尺寸大小能滑动地装入所述治疗单元,所述第二管腔具有一椭圆截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导管,它至少还包括一不透射线的标识,以便使所述远端和所述至少一个治疗单元对准患者体内选定的部位,所述不透射线的标识设置在所述远端处所述第一管腔中。
23.在一种用于管腔内治疗患者体内选定部位的系统中包括有一适用于安置在体内管腔内的导管,和一体外用于储存所述治疗单元并将所述治疗单元引进所述导管的传送装置,一种检测治疗单元是否存在于所述传送装置中的方法,它包括将所述治疗单元封装在一具有已知反射特性的材料中;将不同波长的第一光和第二光照射在所述传送装置中治疗单元在引进所述导管前后所储存的区域;测定从所述传送装置中所述区域反射出来的第一和第二光的强度;确定所述反射出来的第一和第二光的反射强度比率;将所述反射出来的第一和第二光的反射强度比率与封装所述治疗单元用的材料的已知反射特性进行比较;指明所测定的反射强度比率是否基本与已知反射特性一样。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交替地照射在所述传送装置储存所述治疗单元的区域。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它还包括将所述治疗单元组装成一长列组,所述治疗单元封装在不锈钢中;至少在所述治疗单元的长列组的一端安置一标识单元,所述标识单元封装在金中;和将所述第一光和第二光照射在所述传送装置中,治疗单元在引进所述导管前后,所述标识籽储存的区域,所述第一光为蓝光,而所述第二光为红光。
26.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它还包括当所测定的反射强度比率基本与已知反射特性一样时启动在所述传送装置外可观察到第一色指示灯;和当所测定的反射强度比率基本与已知反射特性不一样时启动在所述传送装置外可观察到第二色指示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它还包括形成对应于所述传送装置中所述区域反射光反射强度的信号;将任何由周围环境光所产生的信号滤除掉;和将所述由第一和第二反射光所形成的信号与对应于已知封装材料在不同波长反射比率的信号进行比较。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它还包括形成对应于所述传送装置中所述区域反射光反射强度的信号;将任何由周围环境光所产生的信号滤除掉;和将所述由第一和第二反射光所形成的信号与对应于已知封装材料在不同波长反射比率的信号进行比较。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它还包括形成一对于从所述标识单元反射的光具有一零输出电压的信号。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从所述标识单元反射的光的所述零输出电压是通过调节光强度形成的。
31.一种用于在目标部位检测有无一单元存在的系统,该单元对不同波长光具有已知反射率,所述系统包括一电源;一第一光源,在光学上与所述目标部位连接,放射一具有第一波长的光;一第二光源,在光学上与所述目标部位连接,放射一具有第二波长的光;一第一光敏器件,在光学上与所述目标部位连接,用于测定从所述目标部位反射的光并相应地产生一信号;一窗口检测器,用于确定所述产生的信号是否处于一预定的范围内,该范围相当于一由所述单元反射的第一和第二波长光所产生的信号;和至少一个指示灯,如果所述产生的信号处于所述预定范围内,该指示灯启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光源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LED)。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源包括一蓝发光二极管,而所述第二光源包括一红发光二极管。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器件包括一光电二极管,一分级折射率透镜,用于收集从目标部位反射的光并将所收集的光导向所述光电二极管,和一个与所述光电二极管组合在一起的放大器。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系统,它还包括一亮度控制线路,用来使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的输出保持稳定,所述亮度控制线路包括一第二光敏器件,在光学上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连接;一同步检测器和滤波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输出;和一放大器和积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光敏器件的输出和设定一控制回路增益,该增益加在一设定所述发光二极管激励范围的参考信号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系统,它还包括一滤波器,用于去除由所述第一光敏器件因周围环境光所产生的信号。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器包括一同步检测器,与相应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波长光的信号同步,用于去除所有非同步信号。
38.一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的导管,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至少有一治疗单元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能够运动,所述导管包括一具有一近端和一远端的长形管件,以及在所述近端和远端之间伸展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管腔,所述第一管腔的尺寸大小作成能滑动地装入所述治疗单元,而所述第三管腔的尺寸大小作成能装入一导线,所述第三管腔的远端设有一衬里部,该衬里部防止当所述导管顺所述导线输送到所述选定部位时由所述导线引起的损坏。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衬里部包含一高密度/低密度聚乙烯。
40.一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的导管,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至少有一放射性治疗单元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能够运动,该导管包括一套配在所述导管近端一部分上的屏蔽管,用来在所述放射性治疗单元进出所述导管时防护所述放射性治疗单元。
41.与至少一治疗单元组合,该治疗单元可用于一管腔内治疗系统,该系统用于在患者体内一选定部位进行治疗,所述治疗单元储存在所述传送装置中,并且在加压流体的作用下由所述传送装置推进到所述导管,改进之处包括在治疗单元两端至少各安置一标识单元,所述标识单元至少设有一开槽口端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传送装置12和导管总成14,16为管腔内放射治疗系统的一部分,用于将治疗单元输送到患者管腔通道内一选定部位。传送装置12包括一阀门件98,它使治疗单元只有在导管14连接到传送装置上时才能离开传送装置12,一压力指示器314,它直观地表示出传送装置中的流体压力,在压力超过预定值时释放流体。导管14还包括制动件380,它将导管固定在传送装置12上,并且必须手动操作才能将导管14从传送装置12上卸下。
文档编号A61M36/04GK1230127SQ97197792
公开日1999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7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23日
发明者拉斐尔·F·梅劳尔, 理查德·A·希尔斯泰德, 小乔治·K·博诺伊特, 马丁·B·托拜厄斯 申请人:诺沃斯特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