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9009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微丸及其制备方 法。
【背景技术】
[0002] 阿司匹林曾经仅仅被当作一种解热镇痛药,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作为抗血小板 药物正在日益得到重视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有效性已在多项大规模随机 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各国指南及专家共识一致推荐阿司匹林用于获益风险比合理的各 类人群,大规模的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的量效关系显示阿司匹林长期使用最佳剂量为100 (75~100)mg/d,小于75 mg/d的疗效与安慰剂无差异(P=NS)。
[0003] 阿司匹林除了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一优势体现在经济效益 学。阿司匹林是最便宜的抗血小板药,在各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物中也几乎是最便宜的药 物,每天仅需要几角钱。Lamotte等2005年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每年冠 心病风险> 1. 5%的健康人群,如果采用阿司匹林100mg/d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 其10年总医疗费用较不服用阿司匹林组低929元人民币,合每人每年节约92. 9元。如果 以5000万人群计算(中国仅高血压人群就高达1. 6亿),则每年可节约医疗费用46亿元人 民币。
[0004] 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心血管病及高危因素患者为中 低收入人群,但是由于人们对于阿司匹林疗效等方面的认知不足,使得它在临床上的使用 情况不容乐观,仍有相当一部分能从阿司匹林治疗中获益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未服用阿司 匹林,门诊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更低。我国2006年22家三甲医院门诊调查显示二 级预防ASA使用率仅71%,其中还存在剂量过小(如20~50mg)、未能长期坚持使用等问题, 和国外>90%的使用率有很大差距。我国目前普通人群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率尚不 到10%,与美国40岁以上普通人群50%的使用率相比差距很大,去年中国医师协会组织的 China CARE调查显示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的使用率也仅为30. 3%。逆转中国心脑血管疾病上 升趋势的关键在于一级预防,规范使用阿司匹林将在二级预防、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急性心 梗中避免更多的早期死亡,也将在一级预防中避免更多的首次心梗发作。因此提高合适人 群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是迅速降低我国心脑血管疾病负担,有效、高性价比的措施,指导患 者合理使用这一价廉物美的药物,"防病于未然"是每一位医生肩负的责任,而生产出高质 量的药品是我们药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和义务。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解决阿司匹林生物利用度,对肠胃刺激性,本制剂采用了阿司匹林肠溶微丸 胶囊的制剂形式。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微丸的制备方法,使制备过程温度低,时间短,减 少对阿司匹林的破坏作用,尤其是降低对胃肠道伤害较大的水杨酸的产生。
[0006]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由胶囊外壳和微丸组成,其特征在于微丸由阿司匹林及 其药用微丸丸芯、粘合剂、肠溶衣组成,其中按重量份数比每粒中阿司匹林占微丸总重量的 10-80份,药用微丸丸芯占微丸总重量的15-60份,粘合剂占微丸总重量的1-30份,肠溶衣 占微丸总重量的1-20份。
[0007] 本发明所述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其中粘合剂溶于丙酮和乙醇和纯化水;其 中丙酮占粘合剂总重比例为10-30% (w/w),乙醇占粘合剂总重比例10%-30% (w/w),水占粘 合剂总重比例的30%-70% (w/w)。
[0008] 药用微丸丸芯是选自未经纤维素丸芯、蔗糖丸芯、或两者混合物,优选蔗糖丸芯, 例如实施实例1。
[0009] 粘合剂选自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 维素、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聚维酮,例如实施实例1、实施实例2、 实施实例3。
[0010] 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按如下的步骤进 行: (1) 通过将1-30%重量百分比的粘合剂溶解在丙酮、乙醇、纯化水中,制备溶液的制丸 液体; (2) 将重量份数为1-30份的丸芯置于流化床中; (3) 将重量份数为10-80份的阿司匹林与辅料混合制备成配比粉; (4) 先用粘合剂润湿基丸,充分润湿后,开启供粉机加入主药粉、进行基丸放大, 结束后,20-30°C、真空度兰-0. 0IMpa进行真空干燥9小时; (5) 包肠溶衣:按处方量取物料配包衣液,提前一天配液,结束后20-30°C、真空度 兰-0· OlMpa进行真空干燥9小时,混合。
[0011] 其中步骤(4)中喷雾的入口空气温度为室温-30°c,压力为0. 1-0. 5兆帕斯卡,蠕 动泵速率为2-40rpm。步骤(5)干燥步骤中,干燥温度为20-30°C,干燥时间为9小时。
[0012] 筛选步骤中,选用13-30目筛。
[0013] 本发明更加详细的描述如下: 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由胶囊外壳和微丸组成,其特征在于微丸有阿司匹林及 其药用微丸丸芯、粘合剂、肠溶衣组成,按重量比例每粒中含有阿司匹林占微丸总重量的 10%-80%,药用微丸丸芯占微丸总重量的15%-60%,粘合剂占微丸总重量的1%-30%,肠溶衣 占微丸总重量的1%_20%。
[0014] 粘合剂溶于丙酮、乙醇、纯化水。其中丙酮占粘合剂总重比例为10-30%,乙醇占粘 合剂总重比例10%-30%,水占粘合剂总重比例的30%-70%。
[0015] 药用微丸丸芯是选自未经纤维素丸芯、蔗糖丸芯、或两者混合物。
[0016] 粘合剂选自聚维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 维素、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 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通过将1-30%重量百分比的粘合剂溶解在丙酮、乙醇、纯化水中,制备溶液的制丸 液体; (2) 将15-60%重量百分比的丸芯置于流化床中; (3)将10-80%重量百分比的阿司匹林与辅料混合制备成配比粉。
[0018] (4)先用粘合剂润湿基丸,充分润湿后,开启供粉机加入主药粉、进行基丸放大。
[0019] (5)结束后,20_30°C、真空度兰-0· 0IMpa进行真空干燥9小时。
[0020] 包肠溶衣 (6) 按处方量取物料配包衣液,提前一天配液 (7) 结束后20-30°C、真空度兰-0. 0IMpa进行真空干燥9小时。混合。
[0021] 本发明的这个配方的确定重点考察了: (1) 制剂工艺实施过程后,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含量 (2) 与市售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溶出曲线对比。
[0022] 在确定了配方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制剂工艺实施后,水杨酸含量较 高的问题。
[0023] 在确定了上述最佳配比的基础之上,本发明一个优选的组方如下:
【主权项】
1. 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由胶囊外壳和微丸组成,其特征在于微丸由阿司匹林 及其药用微丸丸芯、粘合剂、肠溶衣组成,其中按重量份数比每粒中阿司匹林占微丸总重量 的10-80份,药用微丸丸芯占微丸总重量的15-60份,粘合剂占微丸总重量的1-30份,肠溶 衣占微丸总重量的1-20份。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其特征在于粘合剂溶于丙酮和乙醇纯化 水;其中丙酮占粘合剂总重比例为10-30% (w/w),乙醇占粘合剂总重比例10%-30% (w/w), 水占粘合剂总重比例的30%-70% (w/w)。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其特征在于药用微丸丸芯是选自未经纤 维素丸芯、蔗糖丸芯、或两者混合物。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其特征在于粘合剂选自聚维酮、羧甲基 纤维素钠、羧甲基淀粉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中的一 种或多种。
5. 权利要求1所述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下的步 骤进行: (1) 通过将1-30%重量百分比的粘合剂溶解在丙酮、乙醇、纯化水中,制备溶液的制丸 液体; (2) 将重量份数为1-30份的丸芯置于流化床中; (3) 将重量份数为10-80份的阿司匹林与辅料混合制备成配比粉; (4) 先用粘合剂润湿基丸,充分润湿后,开启供粉机加入主药粉、进行基丸放大, 结束后,20-30°C、真空度兰-0. 0IMpa进行真空干燥9小时; (5) 包肠溶衣 按处方量取物料配包衣液,提前一天配液,结束后20-30°C、真空度=-0,01Mpa进行真 空干燥9小时,混合。
6. 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喷雾的入口空气温度为室 温-30°C,压力为0· 1-0. 5兆帕斯卡,蠕动泵速率为2-40rpm。
7. 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干燥步骤中,干燥温度为 20-30°C,干燥时间为9小时。
8. 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筛选步骤中,选用13-30目筛。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阿司匹林肠溶微丸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它包括阿司匹林以及药用丸芯、粘合剂、肠溶衣组成,按重量百分比计每粒中含有阿司匹林占微丸总重量的10%-80%,药用微丸丸芯占微丸总重量的15%-60%,粘合剂占微丸总重量的1%-30%,肠溶衣占微丸总重量的1%-20%。本发明胶囊具有药物分布胃肠道迅速,对胃肠道刺激小,生物利用度高,微丸胶囊外壳无苦味等优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得微丸游离水杨酸含量较低,对胃肠道刺激较小,有利于改善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IPC分类】A61P29-00, A61P7-02, A61K31-616, A61K9-48
【公开号】CN104606167
【申请号】CN201510071546
【发明人】郁洋, 姜根华, 吴佩
【申请人】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