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用植入体以及脊椎固定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09196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在将延长器从脊椎用植入体取下时,不使用其他工具就能够取下,并能够减少被废弃的材料的损耗。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用于对本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用装置的复位螺钉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0041]图2是用于对标准螺钉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0042]图3是用于对通过图1所示的复位螺钉进行复位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A)是复位前的图,(B)是复位后的图,(C)是表示在复位后将复位螺钉的接头部分离的状态的图。
[0043]图4是用于对图1所示的复位螺钉的头部的形状进行说明的图,(A)是俯视图,(B)是头部的局部的放大图。
[0044]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用装置的延长器的边带的主视图。
[0045]图6是从箭头VI方向观察图5所示的边带时的图。
[0046]图7是图5的VI1-VII线的剖视图。
[0047]图8是示出延长器与复位螺钉卡合的状态的图,且是通过剖面示出延长器的图。
[0048]图9是图8的IX-1X线的剖视图。
[0049]图10是示出进行复位后的脊椎固定用装置、固定杆、以及安装螺钉的状态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
[0050]图11是用于对折断复位螺钉的接头部时的延长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0051]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脊椎固定用装置所具备的各构成要素的图。
[0052]图13是示出图12所示的延长器的形状的图,(A)是主视图,⑶是侧视图。
[0053]图14是不出图12所不的盖的形状的图,(A)是主视图,⑶是侧视图,(C)是(A)的XIVC-XIVC线的剖视图。
[0054]图15是示出图12所示的延长器保护件的形状的图,㈧是主视图,⑶是侧视图并以省略一部分的方式示出的图,(C)是(A)的XVC-XVC线的剖视图。
[0055]图16是示出图12所示的接头拆卸部的形状的图,(A)是主视图,(B)是侧视图,(C)是从(A)的箭头XVIC方向观察时的向视图,并且是省略把持部以及按钮的图示的图。
[0056]图17(A)是将安装于固定在复位螺钉上的状态下的延长器的盖与复位螺钉以及延长器一并示出的图,(B)是(A)的XVIIB-XVIIB线的剖视图。
[0057]图18(A)是将安装于固定在复位螺钉上的状态下的延长器的延长器保护件与复位螺钉以及延长器一并示出的图,(B)是(A)的XVIIIB-XVIIIB线的剖视图。
[0058]图19(A)是将安装于固定在复位螺钉上的状态下的延长器的接头拆卸部与复位螺钉以及延长器一并示出的图,(B)是(A)的XIXB-XIXB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能够应用于脊椎用植入体、以及具备脊椎用植入体的脊椎固定用装置,该脊椎用植入体为了保持用于将多个脊椎相互固定的固定杆而埋入脊椎。
[0060]本实施方式的脊椎固定用装置1具备复位螺钉2以及延长器10。复位螺钉2作为用于相对于脊椎对固定杆60进行固定的脊椎用植入体而使用,该固定杆60用于将相邻的脊椎相互固定。延长器10用于在将固定杆60设置于复位螺钉2时,将固定杆60引导至复位螺钉2的狭缝23。
[0061]本实施方式的复位螺钉2用于进行复位这样的处理。复位是指,对脊椎滑脱症的患者实施的、用于使与其他脊椎相比向人体的前侧错位的脊椎返回原始的位置(后背侧)的处理。在进行该复位时,通常,除上述的复位螺钉2以外,还使用标准螺钉5。标准螺钉5与复位螺钉2同样地作为用于相对于脊椎对固定杆60进行固定的固定用植入体而使用。
[0062][复位螺钉以及标准螺钉的简要结构]
[0063]在图1中示出复位螺钉2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在图2中示出标准螺钉5的主视图以及侧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螺钉2、5具备螺纹部21以及头部22、52。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在各附图中,将记载为上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上侧或者上方,将记载为下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下侧或者下方。需要说明的是,上下方向与复位螺钉2的螺纹主体部21a延伸的方向或者延长器10的长边方向对应。
[0064]各螺钉2、5的螺纹部21为同样的结构。螺纹部21具有螺纹主体部21a与螺纹头部21b,它们一体地形成。螺纹部21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棒状的构件,在螺纹主体部21a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牙。
[0065]头部22、52是形成有两个狭缝23、53的大致筒状的构件,以从螺纹部21的上侧的部分向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头部22、52的内周形成有供安装螺钉6螺合的内螺纹。在头部22、52的下端部形成有贯通孔(省略图示)。
[0066]在螺钉2、5中,在螺纹部21的螺纹头部21b收纳于头部22、52内的状态下,螺纹主体部21a穿过上述贯通孔而向下方延伸。螺纹头部21b的下侧(螺纹主体部21a侧)的部分被保持为相对于上述贯通孔的周缘部旋转自如。由此,头部22、52以及螺纹部21彼此旋转自如。
[0067]复位螺钉2以及标准螺钉5在以下方面结构不同。具体而言,复位螺钉2的头部22形成为筒轴方向的长度比标准螺钉5长。另外,复位螺钉2的狭缝23形成为筒轴方向的长度比标准螺钉5的狭缝53长。复位螺钉2的详细结构后述。
[0068]图3是用于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复位螺钉2进行复位时的动作进行说明的示意图,(A)是示出进行复位前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进行复位后的状态的图。使用图3对进行复位时的步骤进行说明。图3所图示的三块脊椎是脊椎滑脱症的患者的患部,由向人体的前方错位的脊椎100、该脊椎100的两侧的脊椎101、101构成。脊椎100是成为复位的对象的脊椎。
[0069]首先,手术者在将患者的后背等切开后,将复位螺钉2以及标准螺钉5旋入并埋入脊椎100、101。具体而言,手术者将标准螺钉5埋入脊椎101,另一方面,将复位螺钉2埋入脊椎100。接下来,手术者在将固定杆60贯穿形成于各螺钉2、5的狭缝23、53后,将安装螺钉6螺合于标准螺钉5的头部52。由此,固定杆60夹在头部52与安装螺钉6之间而被保持,因此固定杆60在两个脊椎101、101之间被固定(参照图3(A))。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如图3(A)所示,固定杆60成为位于复位螺钉2的狭缝23的前端侧的部分(狭缝23中的与螺纹部21相反一侧的部分)的状态。
[0070]在上述这样的状态下进行复位。具体而言,手术者将安装螺钉6安装于复位螺钉2的头部22的前端部(头部22中的与螺纹部21相反一侧的部分)并进行旋转。这样,脊椎100与复位螺钉2—起向固定杆60侧被拉拽(参照图3(B))。由此,能够向后背侧拉拽脊椎100并使其移动至所希望的位置。
[0071]需要说明的是,详细情况后述,本实施方式的复位螺钉2在如上述那样进行复位后,除去头部22的上端侧的部分(接头部25)(参照图3(C))。由此,由于消除了复位螺钉2的头部22中的、与标准螺钉5相比向上方伸出的部分,因此能够减少残留在人体内的部位。
[0072][复位螺钉的详细结构]
[0073]如上所述,如图1所示,复位螺钉2具有螺纹部21以及头部22。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复位螺钉2中,头部22具有基部24、一对接头部25、以及脆弱部26,它们一体地形成。
[0074]基部24设为头部22中的螺纹部21侧(图1的下侧)的部分。基部24的上侧的部分设为一对对置壁24a、24a。在上述一对对置壁24a、24a之间形成有各狭缝23中的下侧的部分。
[0075]—对接头部25设为头部22中的与螺纹部21相反一侧(图1中的上侧)的部分。各接头部25形成为从各对置壁24a向上方延伸的片状。在一对接头部25之间形成有各狭缝23中的上侧的部分。
[0076]图4(A)是头部22的俯视图,图4(B)是将头部22的上侧的部分(接头部)放大后的图。各接头部25的宽度方向(与接头部25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且是固定杆60贯穿头部22的状态下的该固定杆60延伸方向)的两侧的部分形成有滑动引导部27。滑动引导部27的详细情况后述,构成为与延长器10的滑动部13卡合。
[0077]在滑动引导部27上形成有引导面25b。引导面25b通过在接头部25的宽度方向的端面25a与接头部25的形成狭缝23的表面即狭缝面25c交叉的部分形成的倒角部构成。如图4 (A)所示,形成于各接头部25的一对引导面25b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随着从头部22的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而彼此接近。另外,如图4(B)所示,引导面25b形成为,从接头部25的上端朝向下方延伸至脆弱部26的跟前的部分。
[0078]另外,如图1所示,在各接头部25上形成有孔部25d。孔部25d通过沿厚度方向贯通各接头部25的贯通孔而形成。在该孔部25d上设置有供形成于延长器10的弹簧16上的凸部17嵌合的承接部。
[0079]狭缝23以跨越基部24以及接头部25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如图4(A)所示,狭缝23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各狭缝23设置为,从接头部25的上端向下方延伸直至基部24的上下方向的中途部分。狭缝23的下端形成为呈半圆弧状地形成的圆弧部23a。该圆弧部23a形成为供固定杆60嵌入。
[0080]脆弱部26形成在头部22的基部24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