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地安装于牙齿的牙科用具及其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91992阅读:来源:国知局
从安装位置移动。
[0118]在此情况下,核心框(120)的左侧一端和右侧一端接触上排齿左侧与右侧的第四后齿(第1前白齿)至第六后齿(第1白齿),且其余后齿的咬合面可接触覆盖框(110),尤其是覆盖基底(113)的内侧表面,但不限于此。牙齿左侧和右侧的后齿的整个咬合面可被核心框覆盖。
[0119]如上所述,后齿中部份咬合面可直接接触覆盖基底(113)的内侧表面(齿凹槽的底面)。为此,藉由接触后齿中至少一后齿而封闭的一部分可形成于覆盖框的覆盖基底(113)。
[0120]更具体地,藉由直接接触左侧至少一后齿而封闭的一左后齿接触表面(102a)是形成于覆盖基底(113)的内侧表面中齿凹槽左侧末端与核心框(120)左侧末端间的一间隙,而藉由直接接触右侧至少一后齿而封闭的一右后齿接触表面(102b)是形成于齿凹槽右侧末端与核心框(120)右侧末端间的一间隙。
[0121]左后齿接触表面(102a)是依左侧后齿中至少一末端部分(咬合面)的印痕而成形,而右后齿接触表面(102b)是依右侧后齿中至少一末端部分的印痕而成形。
[0122]在本实施例,核心框(120)沿着牙弓与左侧第六后齿(左侧第1臼齿)至右侧第六后齿(右侧第1白齿)接合,而左侧第七后齿(左侧第2白齿)和右侧第七后齿(右侧第2白齿)接合至覆盖基底的左右内侧表面的左后齿接触表面(102a)和右后齿接触表面(102b)。
[0123]齿结合凹槽(110a)的左侧末端与右侧末端的底部厚度较佳为薄于齿结合凹槽覆盖前齿的切割面的中间部分的厚度。
[0124]安装于牙齿(上排齿)的牙科用具(100)在咬牙时会相对于颞下颂关节旋转,且相对牙齿(下排齿)的最远后齿(第七或第八后齿)首先接触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左侧和右侧底部表面。因此,当使齿结合凹槽(110a)的底部厚度均一时,相对牙齿的前齿与可拆卸牙科用具的中间部分之间可形成间隙(Gap),因此会造成下排齿及/或上排齿的垂直位置的改变。
[0125]因此,可拆卸牙科用具较佳为可接触相对牙齿的至少一前齿、左侧至少一后齿、及右侧至少一后齿。为此,在可拆卸牙科用具,尤其是在牙齿的接合凹槽底部,前齿覆盖部分于包覆上颚前齿末端部分(切缘)的厚度厚于后齿覆盖部分于包覆上颚后齿的最远后齿末端部分(咬合面)的厚度。
[0126]在本实施例,核心框(120)从牙齿(上排齿)左侧与右侧的前齿的第四后齿(第1前臼齿)至第六后齿(第1臼齿)延伸至左侧与右侧。因此,后齿覆盖部分可仅由覆盖基底(113)组成,而前齿覆盖部分可由核心框(120)和覆盖基底(113)组成。因此,后齿覆盖部分可以薄于前齿覆盖部分。
[0127]当然,在使用者处于前齿开咬的情况下,可藉由设定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厚度,使可拆卸牙科用具接触相对牙齿的后齿却不接触前齿而改善所述前齿开咬。
[0128]同时,第2覆盖层(102)是由软质材料即弱质材料制成的缓冲层,缓和在磨牙或咬牙时施加于牙齿,即上排齿和下排齿的冲击,而第1覆盖层(101)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一层,设置于第2覆盖层(102)的外侧,即硬质层料制成的一表面保护层。
[0129]在本实施例,第1覆盖层(101)形成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即可拆卸牙科用具
(100)的外表面。因此,在配戴可拆卸牙科用具(100)而咬合牙齿时,安装有可拆卸牙科用具的牙齿的相对牙齿(本实施例中为上排齿)接触第1覆盖层(101)。
[0130]如本实施例所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知当可拆卸牙科用具(100)是安装于上排齿,相对牙齿是下排齿,而当可拆卸牙科用具(100)是安装于下排齿,相对牙齿是上排齿。
[0131]此外,因为第1覆盖层(101)是层叠而邻近于第2覆盖层(102)的外侧,第2覆盖层
(102)被第1覆盖层(101)所覆盖。然而,可以在第1覆盖层(101)与第2覆盖层(102)之间进一步设置另一层(Layer)。同时,随着覆盖框(110)的层数增加,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厚度增加,因此,刺激感将会增加。
[0132]在本实施例,第2覆盖层(102)叠在第1覆盖层(101)的内侧以接触第1覆盖层
(101),而第2覆盖层(102)的内侧表面接触核心框(120),使核心框(120)被第2覆盖层(102)覆盖。
[0133]此外,覆盖内壁(111)与覆盖外壁(112)接触上排齿的舌侧面与牙齿的正面(颊侧与唇侧)。在本实施例,覆盖内壁(111)、覆盖外壁(112)和覆盖基底(113)是与第1覆盖层
(101)和第2覆盖层(102)整合层叠的构造。第2覆盖层(102)接触上排齿的舌侧面(背面)和正面及核心框(120)。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两侧壁(前壁和后壁)的厚度变小,而刺激感可减少。
[0134]坚固材料即硬质材料的核心框(120)在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安装于上排齿时可做为对齐基准,同时,可维持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内的基础坚固性。第1覆盖层(101)在保护可拆卸牙科用具的表面免受施加于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冲击时,会连同核心框维持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坚固性。此外,第2覆盖层(102)由执行减震作用,即缓冲作用的材料,即软质材料制成。核心框(120)和第1覆盖层(101)可由硬质牙科树脂(Dental Resin)材料制成,第2覆盖层(102)可由软质牙科树脂材料制成。
[0135]在本实施例,第1覆盖层(101)可用硬质树脂制造,例如硬质硅树脂材料,且因为第2覆盖层(102)是由软质材料,即减震材料制成的一层,它是用软质硅树脂材料制造。就牙科树脂(Denta 1 Re s iη)而言,有各种硬质树脂与软质树脂由公司贩售,如德国的ER0KDENT或FORESTADENT公司。就硬质牙科树脂的特例而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等,而就软质牙科树脂的特例而言,可使用乙稀/醋酸乙稀酯共聚物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或热塑性聚氨酯PTU等。如上所述,因为各种具有坚固表面的硬质树脂和具有减震性质的软质树脂为已知,省略其附加解释。
[0136]核心框(120)可用硬质牙科树脂制造,但不限于此。在本实施例,藉混合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与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核心框(120)由硬质材料制成,但不限于此。此外,核心框(120)可用与第1覆盖层(101)相同的材料制造。
[0137]同时,覆盖内壁(111)和覆盖外壁(112)弹性地粘附至牙齿的背面(舌侧面)与正面以维持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附着状态。此外,如上所述,覆盖内壁(111)和覆盖外壁
(112)是层状构造,分别具有一硬质第1覆盖层(101)及一软质第2覆盖层(102)。
[0138]覆盖内壁(111)和覆盖外壁(112)中覆盖后齿的一部分弹性地粘附至后齿的表面,尤其是一隆起的表面以维持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附着状态。
[0139]根据本发明,第2覆盖层(102)减少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过度嵌合力以避免在拆卸可拆卸牙科用具时损害牙齿表面,且诱导温和配戴及配戴舒适性。此外,第1覆盖层
(101)避免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表面受损,同时维持覆盖内壁(111)与覆盖外壁(112)的坚固性与耐用性,并且延缓覆盖框(110)因长期使用而松弛。
[0140]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包含具有减震性质的一缓冲内层(第2覆盖层)及硬质材料制成以保护表面的一表面保护层(第1覆盖层)。第1覆盖层(101)使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免受损伤,例如被撕裂,同时,维持覆盖框(110)的架构与坚固性。此外,核心框(120)与牙齿末端连接以最小化或避免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在磨牙或咬牙时移动。
[0141]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可拆卸牙科用具具有硬质材料一软质材料一硬质材料的一层状构造。尤其是牙齿的正面与背面被软质材料-硬质材料的一双层层状构造覆盖。因此,相较于单独由硬质材料或软质材料组成的可拆卸牙科用具,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可满足保护牙齿,改进拆卸、嵌合力(附着力)和耐用性,减少刺激感,及维持长期使用时形状稳定性的效用。
[0142]参照图8至图10,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可进一步包含相对牙齿的接合凹槽(113a)和(113b)(以下称接合凹槽),是形成于构成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即第1覆盖层(101)的外侧表面中覆盖基底的外侧表面的一部分。
[0143]换言之,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具有依牙齿的相对牙齿(在本实施例为下排齿)的印痕而成形的接合凹槽(113a)和(113b)。
[0144]更具体地,依下排齿的至少一部分的印痕而成形的接合凹槽(113a)和(113b)是形成于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因为接合凹槽(113a)与(113b)形成于下排齿咬合的位置,可拆卸牙科用具(100)安装于牙齿时维持上排齿与下排齿间的咬合关系,而且在使用者安装可拆卸牙科用具(100)于口中时,藉由限制下排齿相对于上排齿的左右运动以避免颞下颔关节的不整齐。
[0145]接合凹槽包含依前齿切割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印痕而成形的一前齿接合凹槽(113a),及依左侧后齿咬合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右侧后齿咬合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印痕而成形的一后齿接合凹槽(113b)。因此,可拆卸牙科用具(100)接触相对牙齿,即下排齿的至少三处(Point)ο
[0146]在本实施例,后齿接触凹槽(113b)是依咬合面的部分的浅印成形,特别是尖端的部分,而非依至少一后齿咬合面的完整的深印成形。此外,前齿接合凹槽(113a)也是依前齿切割面的部分的浅印成形。在配戴可拆卸牙科用具且咬牙的时候,前齿接合凹槽和后齿接合凹槽足以避免下排齿相对于上排齿而位移。
[0147]同时,为了在咬牙时平顺呼吸,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100)进一步包含形成于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的一气道沟槽(113c,Airway Groove),使外界空气通过而进入口中。
[0148]气道沟槽(131)是形成于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即第1覆盖层(101)的外侧表面。更具体地,气道沟槽(131)是依跨越覆盖框(110)的纵向方向,即依覆盖前齿的一部分的唇舌方向(从嘴唇至舌头的方向)而形成,且其依覆盖后齿的一部分的颊舌方向而形成,因此形成一呼吸通道。
[0149]此外,气道沟槽(131)位在覆盖框的外表面中的一齿间区域(牙齿之间),且在覆盖基底(113)的外表面中的齿间区域具有向齿间方向凹陷的形状(在本实施例是向顶端凹陷的形状)。在此情况下,气道沟槽(131)是形成于被可拆卸牙科用具(100)覆盖的牙齿间间隙(牙齿间间隙的临近表面)。因此,可拆卸牙科用具(100)较佳包含多个气道沟槽。
[0150]以下,将参照图11至图1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制造方法。
[0151]此处,图11是举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12和图13是举例说明上鄂与下颚牙模处于对齐的咬合关系而由关节联动装置支撑的状态的侧视图和透视图,图14和图15是举例说明上鄂与下颚牙模处于对齐的咬合关系而被关节联动装置拉宽的状态的侧视图和透视图,图16是说明核心框在牙模上铸造成形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7是说明覆盖框的层状构造覆盖安装于牙模的核心框的状态的透视图,图18是说明接合凹槽形成在图17中所铸造的层状构造的表面上的俯视图。
[0152]制造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方法包含铸造核心框(120)及形成覆盖框(110)的步骤。
[0153]更具体地,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制造方法中,核心框(120)是在牙模上制作。为此,使用者的牙模,例如口腔石膏模被制备。牙模通常是使用压印材料及石膏而制造。因为制造牙模的方法为所属领域普遍知悉,省略其附加说明。
[0154]牙模与安装可拆卸牙科用具(100)的牙齿具有相同构造。以下,铸造牙齿的结构以供可拆卸牙科用具安装的牙模被称为第一牙模((Ml )),铸造相对牙齿的结构的牙模被称为第二牙模(M2)。
[0155]为了在牙模,特别是在第一牙模(Ml)上制造核心框(120),如图13和图14所示,牙模,更具体的是第一牙模(Ml),被安装于关节联动装置的基板(P)。此外
当前第3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