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地安装于牙齿的牙科用具及其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691992阅读:来源:国知局
,第一牙模(Ml)与第二牙模在基板(P)上对齐,使彼此间的咬合关系尽可能相同于使用者的上排齿一下排齿间的咬合关系。
[0156]为了对齐第一牙模(Ml)与第二牙模(M2)间的咬合关系,通常使用一咬合动作(Bite)造成使用者下排齿与上排齿的牙印的印痕。
[0157]此外,在第一牙模(Ml)与第二牙模(M2)对齐的咬合关系下,当第二牙模(M2)固定在可转动地连接至关节联动装置的关节(J)的连接棒(L;Link Bar),且连接棒(L)在第二牙模固定在连接棒(L)后相对于关节(J)的连接棒(L)旋转时,如图14和图15所示,第二牙模(M2)在旋转时与第一牙模(Ml)分离。
[0158]其次,如第16图所示,核心框(120)可以在第一牙模(Ml)上制造。此外,核心框(120)是通过进行涂覆牙科树脂,特别是硬质树脂至第一牙模(M2),特别是第一牙模的牙齿部分的处理及修正它的过程来制造。当然,核心框(120)是藉由压印以下将提及的硬质片材至第一牙模(Ml)上来制造。
[ΟΙ59]在本实施例,藉由涂覆牙科树脂,特别是甲基丙稀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与聚甲基丙稀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至第一牙模(Ml)上,使核心框(120)被铸造为具有牙齿接触表面(121a)与(131b)。
[0160]此外,核心框(120)在与第一牙模(Ml)分离后,会经过一完成核心框(120)的外形过程,例如修整(Tr imm i ng)核心框的表面。
[0161]如上所述,当完成核心框(120)的制造,便处理制造覆盖框(110)的步骤。为了制造覆盖框(110),当核心框(120)安装于第一牙模(Ml),具有层状构造的结构,即覆盖框(110)的层状构造(S)被铸造于核心框(120)的外侧。
[0162]在说明铸造层状构造(S)的一实例时,层状构造(S)是藉由依序堆叠软质层及硬质层于核心框(120)的外侧来形成,或层状构造(S)可藉由层叠彼此整合为一构造的软质层及硬质层来形成。
[0163]更具体地,层状构造(S)是与形成第1覆盖层的硬质层整合地提供,且可藉由包含形成第2覆盖层的软质层的片材来铸造。
[0164]为此,在软化片材,更具体的是包含硬质层及层叠于硬质层且与硬质层整合的软质层的多层片材(例如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 B)之后,为了以凹雕方式转录安装有核心框(120)的第一牙模(Ml)的形状,藉由以吸收或加压方式粘合多层片材至安装有核心框(120)的第一牙模(Ml),多层片材与核心框(120)的外侧整合。形成硬质层的材料的特例包含PETG材料,而形成软质层的材料的例子包含EVA材料或TPU材料。然而,特定材料不限于上述种类。
[0165]作为多层片材的一实例而揭露的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B可加热软化。当压印多层片材至安装有核心框(120)的第一牙模(Ml),上述层状构造得以形成。层状构造(S)可藉由使用热压转录装置(例如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来制造。
[0166]此外,如上所述,层状构造(S)可藉由依序堆叠软质层和硬质层而铸造。一更具体的例子是层状构造可藉由经过形成第2覆盖层与第1覆盖层的步骤而制造。
[0167]第2覆盖层可藉由粘合软质片材至安装有核心框(120)的第一牙模(Ml)来形成以整合核心框(120)与软质片材,因此安装有核心框(120)的第一牙模(Ml)的形状可以凹雕方式被转录至软质片材(例如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 E)而形成第2覆盖层。
[0168]此外,第1覆盖层可藉由粘合硬质片材至安装有核心框(120)及软质片材的第一牙模(Ml)来形成,以整合硬质片材与软质片材的外侧,因此被核心框(120)及软质片材覆盖的第一牙模的形状可以凹雕方式被转录至硬质片材(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 A)而形成第1覆盖层。
[0169]铸造第1覆盖层与第2覆盖层的的处理可藉由使用热压转印装置(例如德国F0RESTADENT的型号TRACK)来执行。
[0170]如上所述的多层片材(Sheet),硬质片材和软质片材是热塑性的,它们是在加热时会温和地软化而可供铸造的片材。在牙模上对片材加压时,它们的形状会被压印,且冷却时会依压印的形状而硬化。
[0171]此外,为了在覆盖框的外表面形成上述的相对牙齿接合凹槽(113a)与(113b),在压印第二牙模(M2)至层状构造(S)的外表面以对应至上颚与下颚的咬合关系时,在核心框
(120)与层状构造(S)相叠且安装于第一牙模(Ml)的情况下,接合凹槽(113a)与(113b)可形成于覆盖基底(110)的外表面,因此,可维持上排齿与下排齿间的咬合关系。
[0172]接合凹槽(113a)与(113b)是在层状构造(S)被软化的状态下形成,即在可进行铸造的温度下。在层状构造(S)刚被铸造后的温度下,接合凹槽(113a)与(113b)可以形成。因此,如图17所示,当向下旋转关节联动装置的连接棒(L)(见图12至图15)并以第二牙模(M2)加压层状构造(S),第二牙模(M2)可被压印于层状构造(S)的表面,使第一牙模(Ml)被核心框(120)及层状构造(S),第二牙模(M2)的牙齿部分,特别是压印于层状构造(S)的表面的牙齿末端部分所覆盖,且如图18所示,接合凹槽(113a)与(113b)形成于层状构造(S)的表面。
[0173]其次,如图18所示,藉由经历以下步骤,分离与核心框(120)整合的层状构造(S)及第一牙模(M1)、切割层状构造(S)、修整表面等以完成覆盖框(110)的外形为弓形,便可完成具有弓形的可拆卸牙科用具(100)。
[0174]如上所述,可拆卸牙科用具可用使用者的牙模来制造,且可通过三维铸造机器藉由将可拆卸牙科用具在电脑上用CAD/CAM规划(设计)及在电脑上设计的三维资料传送至三维铸造机器来制造,。
[0175]尽管根据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已在上方描述,显而易见地,对熟习技艺人士而言除了前述实施例,本发明可以其他特定型态实施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的目的与范围。
[0176]因此,前述实施例应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定本发明,且因此,本发明不限于前述描述,而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被修改。
[0177][发明态样]
[0178]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另一实施例可参照图19至图22来说明。图19是说明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0是说明牙齿保护器安装于上颚齿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1是沿图19的A-A线撷取的剖视图,及图22是沿图19的B-B线撷取的剖视图。
[0179]牙齿保护器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可拆卸牙科用具的一特例,是一种藉由安装于上排齿或下排齿及维持牙齿对齐而应用于保护牙齿的装置,可当作牙套使用,也可用作牙套形态的其他口腔内装置,如齿列矫正维持器。在本实施例,将说明于上颚齿(上排齿)安装可拆卸牙科用具,更具体地,牙齿保护器的构造,其亦可具有一安装于下颚齿(下排齿)的构造。
[0180]参照图19至图22,本实施例的可拆卸牙科用具(200)是安装于上颚齿(上排齿;Upper Teeh)以保护使用者的牙齿。如上所述,可拆卸牙科用具可用作防止磨牙或咬牙乃至其他冲击对牙齿造成损伤的器具,也可用作维持目前牙齿齐整的器具,例如齿颚矫正治疗后的维持牙齿对齐的齿颚矫正维持器或咬合板、其他调整器等。
[0181]在可拆卸牙科用具(200)(以下,以“牙齿保护器”为基础做说明),可插入牙齿,SP上排齿的齿凹槽(200a)是依凹雕方式形成而具有可对应至上颚牙弓的形状。此外,牙齿保护器(200)包含一保护内壁(210),一保护外壁(220),及一保护基底(230)等。
[0182]此处,保护内壁(210)构成齿凹槽(200a)的一侧壁(内侧壁或后壁)以接触牙齿,SP上排齿的舌侧面,且是沿着上排齿的舌侧面形成以覆盖上排齿的舌侧面。
[0183]另外,保护外壁(220)构成齿凹槽(200a)的另一侧壁(外侧壁或前壁)以接触牙齿的外侧表面(唇侧面及颊侧面),且是沿着上排齿的颊侧面及唇侧面形成以覆盖上排齿的外侧表面。
[0184]其次,保护基底(230)覆盖前齿的切割面而形成牙齿的末端部分,及牙齿左侧和右侧的后齿的咬合面,以便在咬合下排齿与上排齿时阻隔下排齿接触上排齿。
[0185]供作参考,正常人的牙齿大致区分为后齿与前齿(T2)。构成后齿的牙齿(T1)(以下,将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于「后齿」)的末端部分被称为咬合面而执行咀嚼动作(嚼的动作),构成前齿的牙齿(T2)(以下,将相同的参考数字用于「前齿」)的末端部分在功用上执行切割动作,因此被称为切割面。对正常人而言,后齿(Τ1)由牙齿左侧和右侧的二或三颗白齿,及位在白齿前方的二颗前白齿所组成,而前齿(Τ2)由正中门齿、侧门齿与牙齿左侧和右侧的犬齿所组成。
[0186]依牙齿的末端部分的印痕而成形的牙齿接触表面(201)和(202)是设置于保护基底(230)的内侧表面,即齿凹槽(200a)的底部表面。此外,牙齿接触表面包含依切割面的印痕而成形的一前齿接触表面(201)及依咬合面的印痕而成形的一后齿接触表面(202)。在由前齿接触表面(201)形成的一部分(覆盖前齿的一部分)中,构成前齿的牙齿(T2)(正中门齿、侧门齿、及犬齿)与其吻合,在由后齿接触表面形成的一部分(覆盖后齿的一部分)中,构成后齿的牙齿(Τ2)(前臼齿及臼齿)与其吻合。
[0187]此外,保护基底(230)包含一缓冲层(231),一基底内层(232)及一基底外层(233)。
[0188]此处,缓冲层(231)是由一软质材料制成的一层,缓和在磨牙或咬牙时施加于牙齿,即上排齿的冲击。基底内层(232)是一硬质材料的一层,设置于缓冲层(231)的内侧,而基底外层(233)是一硬质材料的一层,设置于缓冲层(231)的外侧。
[0189]在本实施例,基底内层(232)接触牙齿的末端部分,基底外层(233)形成保护基底的外表面,即与牙齿的相对牙齿相接触的表面(在牙齿保护器安装于上颚的情况是底表面,而在在牙齿保护器安装于下颚的情况是上表面),在配戴牙齿保护器而咬牙时被牙齿保护器所附着。在本实施例,熟习技艺人士显而易知当牙齿保护器是安装于上排齿,相对牙齿是下排齿。
[0190]此外,基底内层(232)是层叠而邻近于缓冲层(231)的内侧表面,基底外层(233)是层叠而邻近于缓冲层的外侧表面,因此缓冲层(231)被基底外层(233)覆盖。然而,缓冲层
(231)与基底内层(232)间的一间隙及/或缓冲层(231)与基底外层(233)间的一间隙可被至少一另一层分开。同时,随着牙齿保护器的层数增加,其厚度也会增加,因此刺激感也会增加。
[0191]前齿接触表面(201)和后齿接触表面(202)形成于基底内层(232)的表面。基底内层(232)与基底外层(233)是由坚固材料,即硬质材料制成。此外,缓冲层(231)是由执行减震作用,即缓冲作用的材料,即软质材料制成。基底内层(232)和基底外层(233)可由硬质牙科树脂(Dental Res in)材料制成,而缓冲层(231)可由软质牙科树脂材料制成。
[0192]因为基底内层(232)具有牙齿接触表面(201)与(202),其成为牙齿保护器安装于上排齿时的对齐基准,同时维持保护基底的坚固性。此外,基底外层(233)在维护保护基底
(230)免受外界冲击时,会连同基底内层(232)维持保护基底(230)的坚固性。
[0193]在本实施例,基底内层(232)和基底外层(233)可用硬质树脂制造,例如硬质硅树月旨,而缓冲层(231)因为是由软质材料,即减震材料制成的一层,即软质层,其可由软质硅树脂制造。就牙科树脂(Dental Resin)而言,有各种硬质树脂与软质树脂由众多公司贩售,如德国的ER0KDENT或F0RESTADENT公司。就硬质牙科树脂的特例而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G(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Glycol)等,而就软质牙科树脂的特例而言,可以用乙稀/醋酸乙稀酯共聚物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或热塑性聚氨酯(TPU)等。如上所述,因为各种具有坚固表面的硬质树脂和具有减震性质的软质树脂为已知,省略其附加解释。
[0194]同时,参照图23至图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