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药的加工方法_2

文档序号:9897116阅读:来源:国知局
结果显示:细菌总数、酵母 菌数、霉菌数、大肠杆菌数的实测值均明显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部口服 给药制剂规定的微生物限量,实现了蛹虫草鲜药的杀菌,如表1所示;且将蛹虫草汁中多糖 和虫草素的溶出量提高了20% W上,如表2所示;且蛹虫草鲜药的免疫促进活性显著高于热 烘干的干蛹虫草提取物。
[005引表1超高压处理后蛹虫草提取物中微生物的量
[0060] *冲<0.0 l,与药典限量相比差异极显著
[0061] 表2超高压处理前后蛹虫草提取物中多糖和虫草素含量
[0063] *冲<0.01,与处理前蛹虫草提取物相比差异极显著
[0064] 实施例二
[0065] W新鲜生地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0066] 1)取新鲜生地用冷水冲洗干净,装入耐高压聚丙乙締袋中,再向袋内加入新鲜生 地一倍重量W上的的冷水,真空封口;
[0067] 2)在超高压容器中装入冷水,移入步骤1)中装有鲜生地的聚丙乙締袋,于eOOMPa 压力下保压2min,取出;
[0068] 3)将步骤2)所得超高压鲜生地取出,采用压棒法收集鲜生地汁、药渣;
[0069] 4)将步骤3)所得鲜生地药渣用超高压提取两次,提取条件均为加一倍重量W上冷 水,于300MPa保压提取5min,保压后取出,过滤,收集鲜生地汁、滤渣;
[0070] 5)合并步骤3)与步骤4)所得药汁,于低溫下减压浓缩;
[0071] 6)将步骤5)所得生地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冷冻干燥条件为:料液厚度为 20mm,待溫度降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化,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腔上方,于-10°C时干燥化, 再于35°C干燥化,得蛹虫草水溶性冻干粉;
[0072] 7)将步骤4)所得鲜生地滤渣超高压提取=次,第一次使用浓度为50%、第二次使 用浓度为70 %、第S次使用浓度为90 %的乙醇溶液,提取压力均为300M化,提取时间为 4min,取出、过滤,收集滤液;
[0073] 8)合并步骤7)收集的滤液,于低溫下减压浓缩;
[0074] 9)将步骤8)中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冻干条件为:浓缩液置于冻干机中,料液 厚度为20mm,启动压缩机,待溫度降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化,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腔上方, 于-8 °C干燥化,33 °C干燥地,得鲜生地脂溶性冻干粉;
[0075] 10)混合步骤6)与步骤9)所得的鲜生地冻干粉,装入聚苯乙締塑料袋或密封的容 器中,密封保藏。
[0076] 所得的鲜生地冻干粉可作为片剂、丸剂、散剂、溶液剂、颗粒剂等剂型的半成品或 成品。
[0077] 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鲜生地冻干粉,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酵母 菌数、霉菌数、大肠杆菌数的实测值均明显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部口服 给药制剂规定的微生物限量,如表3所示,实现了生地鲜药的杀菌;且将生地汁中活性成分 多糖和梓醇的溶出量提高了 20 % W上,如表4所示。
[0078] 表3超高压处理后鲜生地提取物中微生物的量
[0080] *冲<0.0 l,与药典限量相比差异极显著
[0081] 表4超高压处理前后鲜生地提取物中多糖和梓醇含量
[0083] *冲<0.01,与处理前鲜生地提取物相比差异极显著
[0084] 实施例S
[0085] W蛹虫草、鲜生地复方的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0086] 1)取鲜生地化g,蛹虫草250g,用冷水冲洗干净,混合,装入盛有药材总重一倍重量 W上冷水的耐高压聚丙乙締袋中,真空封口;
[0087] 2)在超高压容器中加入冷水,放入步骤1)中装有鲜蛹虫草和鲜生地的聚丙乙締 袋,于400MPa压力下保压2min,取出;
[0088] 3)将步骤2)所得到的鲜蛹虫草和鲜生地取出,采用压棒法收集鲜生地和蛹虫草 汁、药渣;
[0089] 4)将步骤3)所得到的鲜蛹虫草和鲜生用超高压提取两次,提取条件为:加一倍重 量W上的冷水,于400M化下保压提取2min,取出,过滤,收集药汁、药渣;
[0090] 5)合并步骤3)与步骤4)所得药汁,于低溫下减压浓缩;
[0091] 6)将步骤5)所得浓缩液,置于冷冻干燥机冷阱中,料液厚度为30mm,启动压缩机, 待溫度降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化,然后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腔上方,于-5°C干燥4h,30°C 干燥4h,得鲜蛹虫草和鲜生地水溶性冻干粉;
[0092] 7)将步骤4)所得滤渣用超高压提取=次,第一次加浓度为30%、第二次加浓度为 50 %、第S次加浓度为70 %乙醇溶液,提取压力400MPa,提取时间为2min,取出、过滤,收集 滤液;
[0093] 8)合并步骤7)中收集的滤液,低溫下减压浓缩;
[0094] 9)对步骤8)中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冻干条件为:料液厚度为30mm,待溫度降 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化,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腔上方,于-5°C干燥地,再于30°C干燥地,得 鲜蛹虫草和鲜生地脂溶性冻干粉;
[00M] 10)混合步骤6)与步骤9)所得的鲜蛹虫草和鲜生地冻干粉,装入聚苯乙締塑料袋 或密封的容器中,密封保藏。
[0096] 所得的鲜蛹虫草和鲜生地冻干粉作为片剂、丸剂、散剂、溶液剂、颗粒剂等剂型的 半成品或成品。
[0097] 对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得鲜蛹虫草和鲜生地冻干粉,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其 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总数、酵母菌数、霉菌数、大肠杆菌数的实测值均明显低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部口服给药制剂规定的微生物限量,如表5所示,且该复方的 活性成分溶出量提高了20% W上,如表6所示;该鲜药粉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饮水量的 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其热干制药材的水提物。
[0098] 表5超高压处理后复方中的微生物的量
[0100] *冲<0.01,与药典限量相比差异极显著
[0101] 表6超高压处理前后复方中多糖、虫草素和梓醇含量
[0103] *冲<0.01,与处理前鲜生地提取物相比差异极显著
[010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W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 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 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 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主权项】
1. 一种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1) 取鲜中药材,用冷水洗净,装入耐高压聚丙乙烯袋,加冷水,真空封口; 2) 将步骤1)中装有鲜中药材的聚丙乙烯袋移入盛有冷水的超高压容器内,超高压处 理; 3 )将步骤2 )中超高压鲜中药材取出,采用压榨法收集药汁、药渣; 4 )向步骤3 )中药渣中加入冷水,超高压提取,过滤,收集药汁、滤渣; 5)合并步骤3)与步骤4)药汁,低温减压浓缩; 6 )对步骤5 )所得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水溶性冻干粉; 7)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将步骤4)所得滤渣超高压提取三次,过滤,收集滤液; 8 )合并步骤7 )中的滤液,减压浓缩; 9) 将步骤8)中浓缩液真空冷冻干燥,得脂溶性冻干粉; 10) 混合步骤6)与步骤9)所得的冻干粉,得鲜药冻干粉。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新鲜中药材用冷水 清洗,装入耐高压聚丙乙烯袋中,加入中药材重量一倍以上的冷水,抽真空、密封。3.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超高压处理条件为: 容器中水为冷水,压力为300~600 MPa,保压时间为1 min以上。4.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药渣用超高压提取两 次,提取条件为:用药渣重量一倍以上冷水混合药渣,于300~600 MPa保压1 min以上,过 滤,取滤液、滤渣。5.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 )中浓缩液冻干条件为:料液 厚度为10~30 mm,待温度降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1 h以上,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腔上方, 于-10~-5 °C干燥3 h以上,30~35 °C干燥3 h以上,得水溶性冻干粉。6.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的滤渣超高压提取三次的 具体条件为:第一次采用浓度为30-50%、第二次采用浓度为50-70%、第三次采用浓度为70-90%的冷乙醇溶液,分别在压力300~600 MPa下,提取时间为2~5 min。7.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滤液在低温下减压浓 缩。8.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中真空冷冻干燥条件 为:浓缩液厚度为10~30 _,待温度降至共晶点后,继续冷冻1 h以上,迅速移至冻干机冷阱 腔上方,于-10~-5 °C干燥3 h以上,30~35 °C干燥3 h以上,得脂溶性冻干粉。9. 如权利要求1所述鲜药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0)中将冻干粉充分混合, 装入聚苯乙烯塑料袋或密封的容器中,密封保藏。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鲜药的加工方法,包括1)取新鲜中药材加冷水混合后置于耐高压聚丙乙烯袋;2)将聚丙乙烯袋移入超高压容器内,保压;3)将中药材取出,压榨收汁、收药渣;4)药渣用超高压容器于相同的条件提取两次,收集药汁、滤渣;5)合并步骤3)与步骤4)药汁,低温减压浓缩;6)对步骤5)所得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水溶性冻干粉;7)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将步骤4)药渣,超高压提取三次;8)合并步骤4)中收集的滤液,减压浓缩;9)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脂溶性冻干粉;10)混合所得冻干粉。本发明实现了鲜药杀菌与增活,制得了无菌、高活性鲜药冻干粉,实现了鲜药的灵活的应用。
【IPC分类】A61K36/068, A61K9/19, A61K36/804, A61K36/00
【公开号】CN105663177
【申请号】CN201610231368
【发明人】朱双杰, 董丽丽
【申请人】滁州学院
【公开日】2016年6月1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