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

文档序号:1487623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化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生物利用农业废弃物(农作物秸秆、蔗渣和 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柴油是一种以动植物油脂为原料生产的能够替代化石柴油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在石 油能源替代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主要以大豆油、菜籽油 以及废油脂为原料。我国人多地少,以食用油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不符合国情,而废油脂的 数量有限,无法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微生物油脂,又称单细胞油脂,是微 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一种代谢产物。某些微生物如酵母、霉菌、微藻、细菌能够积累大量油脂, 有的菌体中油脂含量甚至达到干菌丝体的70°/。以上。这些油脂与一般植物油脂有类似的脂肪 酸组成,因此是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型生物柴油生产原料。与动植物油脂相比,用微生物 生产油脂具有如下优点生长周期短,占地面积小,不受场地、气候和季节限制,能连续大 规模生产。但传统的油脂发酵以葡萄糖等为碳源,成本过高,限制了其在生物柴油生产中的 应用。利用各种工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食品工业和造纸行业废水等发酵生产油脂, 既可大大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木质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目前,纤维素和木质素均可找到有效利用的途径,而半纤维素尚未得以有效利用。我国是一
个农业大国,各种农业废弃物,如农作物秸秆、蔗渣等数量巨大,仅农作物秸秆每年就达7
亿吨以上。过去,这部分木质纤维素资源经常被废弃或低值化利用,如农作物秸秆经焚烧后 用于农田堆肥,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黑烟会污染环境。近年来,虽然众多研究表明可利用秸 秆或庶渣来生产燃料乙醇等,但实际上被利用的主要是纤维素成分。相似的,不少利用木质 纤维素为原料产油脂的研究也是主要利用其纤维素成分,而对于半纤维素成分,却往往不能 高效利用。半纤维素的主要组分是木聚糖,水解后可得到木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等,且以 木糖为主,而自然界中很少微生物能够利用木糖。利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能够以木糖为碳源
和能源积累油脂的特性,如发酵性丝孢酵母(7Wc/w^ora" /er附e"tora),以农业废弃物半纤维 素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油脂,可大大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废弃物中半纤维素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并有利于改善目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高效利 用半纤维素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
本发明以廉价的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用稀酸将其水解,水解液经解毒预处理并浓缩后, 添加少量的氮源与微量元素,经产油微生物转化获取油脂。本方法将显著降低微生物油脂的 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废弃物半纤维素资源的高值化利用。
本发明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 (O半纤维素的水解将农业废弃物粉碎至20—100目,按照农业废弃物与水解酸溶液 的固液比为1 g: 10—20mL加入水解酸溶液,于110_140 。C下水解1—3h得到半纤维素水 解液;
(2)解毒预处理包括Ca(0H)2处理和吸附处理; Ca(0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0.0—12.0,保持1 — 1.5 h 后,过滤,用酸将滤液pH调节为5.5—6.0,静置l一2h,离心10—20min除去沉淀; 吸附处理选自步骤a、 b和c吸附中的一种
a. 活性炭吸附按照活性炭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 g : 5—10 mL加入活性炭, 在30—40 'C下搅拌处理1 一2 h后过滤除去活性炭;
b.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按照离子交换树脂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 g : 5—10 mL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在30—40 'C下搅拌处理1 一2 h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
c. 大孔树脂吸附按照大孔树脂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 g : 5 — 10mL加入大 孔树脂,在30—40 'C下搅拌处理l一2h后过滤除去大孔树脂;
G)发酵培养基制备解毒预处理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 70'C下浓縮至还原 糖浓度为80—120 g/L,然后按照其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1.2_2.4 g/L蛋白胨、 0.25—0.75 g/L酵母粉、0.4—0.6 g/L MgS04'7H20、 1.5—2.5 g/L KH2P04、 0.003 — 0.005 g/L MnSCU.H20和0.0001—0.0002 g/L CuS04'5H20,用酸调节pH至6,0_6.5,经灭菌后作为发 酵培养基;
(4)按体积比5 —15 : 100于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发酵性丝孢酵母(7Hc/zo^pora"/en^"tom) 种子液,在25—28。C培养7—9天,离心收集菌体,经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获得微生物油脂。 为进一步实现本发明目的,所述有机溶剂提取方法为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mL浓度为3.5—4.5mol/LHCl,于80-100 。C处理30—60 min;冷却后按体积比为2:1加入的氯仿和甲醇 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生物油脂。 所述HC1的浓度优选为4mol/L。
所述农业废弃物优选为水稻秆、小麦秆、高粱秆、玉米秸秆、蔗渣或玉米芯。 所述水解酸优选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所述步骤(2) Ca(OH)2处理中酸优选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所述步骤(3)发酵培养基制备中调节pH所用的酸优选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以农业废弃物半纤维素水解液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 方法,具有下述优点-
(1) 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中的半纤维素成分来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为解 决木质纤维素资源中半纤维素难以利用的难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途径;
(2) 所利用的农作物废弃物均为可再生资源,且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以其为原料生产 油脂不仅可变废为宝,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并且有利于环境保护。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不限如此。 实施例l
1) 水稻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水稻秸秆粉碎至20目,称取40 g,按照水稻秸秆(固体)与2% (重量)稀硫酸(液 体)的固液比为1 g : 20mL加入稀硫酸溶液,于121 °C下水解1 h,过滤后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a, 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0.0,保持1 h后,过 滤。用HC1调节滤液pH到5.5,静置1h,再离心10min除去沉淀。
b. 活性炭吸附按固液比1 g :10 mL,将活性炭(粒径为2.5 mm,德国Merck公司生产) 加入步骤a所得的水解液中,在40 'C下搅拌处理1 h后过滤除去活性炭。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C下浓縮至还原糖浓度为100 g/L,然后按照其在 该步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1.8 g/L的蛋白胨、0.5 g/L的酵母粉、0.4 g/L的 MgSO4-7H2O、2.0 g/L的KH2PO4、0.003 g/L的MnS04.H20和0.0001g/LCuSO4'5H2O,用H2S04 调节pH至6.5, 121'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6发酵性丝孢酵母(rr/c/205porafz/mMe"toraCICC 1368,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r/min培养24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
以10% (体积)接种量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5'C、 160 r/min培养8天,停 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C干燥至恒重,得 干菌体18.2g/L。
6) 微生物油脂提取
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mL4mol/LHCl,于80'C处理60 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为2:1的 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生物 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35.6%。
实施例2
1) 玉米芯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玉米芯粉碎至40目,称取40 g,按照玉米芯(固体)与3% (重量)稀盐酸溶液(液 体)的固液比为1 g : 10mL加入稀盐酸溶液,于140°C下水解3 h,过滤后获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a. 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0.0,保持1.5 h后, 过滤。用H2S04调节滤液pH到6.0,静置2h,再离心15min除去沉淀。
b.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将离子交换树脂Bio-Rad AG l-X8按固液比1 g : 5mL加入水解液 中,在3(TC下搅拌处理2h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C下浓縮至还原糖浓度为80 g/L,然后按照其在该 步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蛋白胨1.2g/L;酵母粉0.75g/L; MgS04'7H20 0.6 g/L; KH2P042.5 g/L; MnS04'H20 0.004 g/L; CuS04.5H20 0.0001 g/L,用HC1调节pH至6.0, 121 '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发酵性丝孢酵母(7Wc/205pora /^we tara CICC 1368 ,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r/min培养24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以5°/。接种量(体积)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8'C、 160 r/min培养9天,停 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 'C干燥至恒重,得 干菌体21.6g/L。
6)微生物油脂提取
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mL4.5mol/LHCl,于90 。C水浴处理40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为 2:1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 生物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34.3%。
实施例3
1) 蔗渣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蔗渣粉碎至IOO目,称取40 g,按照蔗渣(固体)与4% (重量)稀硫酸(液体)的固 液比为1 g : 15 mL加入稀硫酸溶液,于140 。C下水解1.5 h,过滤后获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a, 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1.0,保持1 h后,过 滤。用H3PCU调节滤液pH到5.5,静置1.5h,再离心20min除去沉淀。
b. 大孔树脂吸附将大孔树脂AmberliteXAD-4按固液比1 g:5mL加入水解液中,在40 'C下搅拌处理1 h后过滤除去大孔树脂。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70 'C下浓縮至还原糖浓度为120 g/L,然后按照其在 该步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蛋白胨2.4g/L;酵母粉0.25g/L; MgSCV7H20 0.5 g/L; KH2P041.5 g/L; MnS04-H20 0駕g/L; CuS04'5H20 0.0002 g/L,用H3P04调节pH至 6.0, 121 。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发酵性丝孢酵母(7Hc/zo^xjTO"/er附e"tora CICC 1368,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r/min培养24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
以15%接种量(体积)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5'C、 160 r/min培养7天,停 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 'C干燥至恒重,得 干菌体25.2 g/L。
6) 微生物油脂提取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 mL 3。5 mol/L HC1,于100 'C水浴处理30 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 为2:1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 到微生物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38.4%。
实施例4
1) 玉米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玉米秸秆粉碎至60目,称取40 g,按照玉米秸秆(固体)与2% (重量)稀磷酸(液 体)的固液比为1 g : 10 mL加入稀磷酸溶液,于110 。C下水解3 h,过滤后获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a, 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2.0,保持1 h后,过 滤。用H2S04调节滤液pH到5.5,静置lh,再离心20min除去沉淀。
b. 活性炭吸附将活性炭(粒径为2.5 mm,德国Merck公司生产)按固液比1 g : 5 mL 加入水解液中,在30 'C下搅拌处理2h后过滤除去活性炭。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5 'C下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110 g/L,然后按照其在 该步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蛋白胨1.6g/L;酵母粉0.75g/L; MgS04,7H20, 0.4g/L; KH2PO42.0 g/L; MnSO4'H2O0.004 g/L; CuSO4'5H2O0,0002 g/L,用H2S04调节pH至 6.5, 121'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发酵性丝孢酵母(7h'c/KW/7oraw/m^"toraCICC 1368,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 r/min培养24 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
以12.5%接种量(体积)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5 °C、 160 r/min培养7天, 停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 'C干燥至恒重, 得干菌体19.2g/L。
6) 微生物油脂提取
按每克千菌体加入10 mL 4 mol/L HC1,于80 t:水浴处理60 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为 2:1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 生物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28.0%。
实施例5
91) 高粱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高粱秸秆粉碎至80目,称取40 g,按照高粱秸秆(固体)与6% (重量)稀盐酸(液 体)的固液比为lg: lOmL加入稀盐酸溶液,于130。C下水解2.5 h,过滤后获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a. Ca(0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0.0,保持1.5 h后, 过滤。用H2S04调节滤液pH到5.5,静置lh,再离心10min除去沉淀。
b.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将离子交换树脂Purolite MN-150按固液比1 g : lOmL加入水解液 中,在4(TC下搅拌处理lh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 t:下浓縮至还原糖浓度为90,然后按照其在该步 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蛋白胨1.8g/L;酵母粉0.5g/L; MgS04*7H20 0.4 g/L; KH2PO42.0 g/L; MnS04'H20 0.003 g/L; CuS04.5H20 0.0001 g/L,用113 04调节pH至6.5, 121 。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发酵性丝孢酵母(rric/Kw;wra"/erwe"toraCICC 1368,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 r/min培养24 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
以10%接种量(体积)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8。C、 160 r/min培养9天,停 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 'C干燥至恒重,得 干菌体21.8g/L。
6) 微生物油脂提取
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 mL 4 mol/L HC1,于100 'C水浴处理30 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为 2:1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 生物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33.1%。
实施例6
1) 小麦秸秆半纤维素水解液制备
将小麦秸秆粉碎至100目,称取40 g,按照小麦秸秆(固体)与4% (重量)稀硫酸(液 体)的固液比为1 g: lOmL加入稀硫酸溶液,于140 °C下水解1 h,过滤后获得水解液。
2) 水解液的解毒处理
10a, 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2.0,保持1 h后,过 滤。用HC1调节滤液pH至J 5.5,静置1h,再离心15min除去沉淀。
b.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将离子交换树脂Bio-Rad AG50W-X8按固液比1 g : lOtnL加入水解 液中,在4(TC下搅拌处理lh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
3)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解毒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C下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90g/L,然后按照其在该 步骤最终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蛋白胨1.8g/L;酵母粉0.25g/L; MgSCV7H20 0.5 g/L; KH2PO42.0g/L; MnS04'H20 0.004 g/L; CuS04'5H20 0,0002 g/L,用HC1调节pH至6.5, 121 'C灭菌20min,制得发酵培养基。
4) 液体种子培养
发酵性丝孢酵母(7Wc/^/wo"/ementomCICC 1368,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在液体种子培养基(葡萄糖20g/L、蛋白胨10g/L、酵母粉10g/L, pH为6.0)中于28。C、 160r/min培养24h,制得发酵种子液。
5) 微生物油脂发酵
以10%接种量(体积比)将种子液接入50mL发酵培养基中,于28。C、 160r/min培养9天, 停止发酵;将发酵液于8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水洗涤后于105 'C干燥至恒重, 得干菌体24.8 g/L。
6) 微生物油脂提取
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 mL 4 mol/L HC1,于80 。C水浴处理60 min;冷却后加入体积比为 2:1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 生物油脂,菌体油脂含量为35.5%。
实施例7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原料为水稻秸秆,粉碎至40目,水解温度和时间分 别为130'C和2h;步骤2)中所用大孔树脂为Amberiite XAD-8,固液比为1 g :10 mL,搅 拌处理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C和2h;步骤5)中微生物油脂发酵时间为8天。实施结果得到千 菌体28.0g/L,菌体油脂含量为40.1%。
实施例8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原料为玉米秸秆,所用的稀酸为3%的稀硫酸,步骤 2)中所用离子交换树脂为Purolite MN-150。实施结果得到干菌体21.2 g/L,菌体油脂含量为 29.6%。实施例9
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原料为高粱秸秆,所用的稀酸为2%的稀硫酸,步骤 2)中所用离子交换树脂为Purolite A-860S。实施结果得到干菌体20.1 g/L,菌体油脂含量为 34.4% 。
实施例IO
与实施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原料为水稻秸秆,粉碎至60目,所用的稀酸为2%的 稀硫酸,步骤2)中所用大孔树脂为AmberliteXAD-8。实施结果得到干菌体25.8 g/L,菌体油 脂含量为38.5%。
权利要求
1、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和工艺条件(1)半纤维素的水解将农业废弃物粉碎至20-100目,按照农业废弃物与水解酸溶液的固液比为1g∶10-20mL加入水解酸溶液,于110-140℃下水解1-3h得到半纤维素水解液;(2)解毒预处理包括Ca(OH)2处理和吸附处理;Ca(OH)2处理向水解液中加入Ca(OH)2粉末,调节其pH至10.0-12.0,保持1-1.5h后,过滤,用酸将滤液pH调节为5.5-6.0,静置1-2h,离心10-20min除去沉淀;吸附处理选自步骤a、b和c吸附中的一种a.活性炭吸附按照活性炭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g∶5-10mL加入活性炭,在30-40℃下搅拌处理1-2h后过滤除去活性炭;b.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按照离子交换树脂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g∶5-10mL加入离子交换树脂,在30-40℃下搅拌处理1-2h后过滤除去离子交换树脂;c.大孔树脂吸附按照大孔树脂与Ca(OH)2处理所得水解液固液比1g∶5-10mL加入大孔树脂,在30-40℃下搅拌处理1-2h后过滤除去大孔树脂;(3)发酵培养基制备解毒预处理后的水解液在减压条件下,于60-70℃下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80-120g/L,然后按照其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如下物质1.2-2.4g/L蛋白胨、0.25-0.75g/L酵母粉、0.4-0.6g/L MgSO4·7H2O、1.5-2.5g/L KH2PO4、0.003-0.005g/LMnSO4·H2O和0.0001-0.0002g/L CuSO4·5H2O,用酸调节pH至6.0-6.5,经灭菌后作为发酵培养基;(4)按体积比5-15∶100于发酵培养基中接入发酵性丝孢酵母种子液,在25-28℃培养7-9天,离心收集菌体,经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获得微生物油脂。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有机溶剂提取方法为按每克干菌体加入10mL浓度为3,5—4.5mol/LHCl,于80—100 'C处理30—60min;冷却后按体积比为2 : 1加入的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进行萃取,收集氯仿 层,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微生物油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HC1的浓度为4mol/L。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农业废弃物为水稻秆、小麦秆、高粱秆、玉米秸秆、蔗渣或玉米芯。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解酸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 Ca(OH)2处理中酸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发酵培养基制备中调节pH所用的酸为硫酸、盐酸或磷酸。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方法。该方法将农业废弃物用稀酸水解,水解液经解毒预处理后制备发酵培养基,浓缩至还原糖浓度为80-120g/L,然后按照其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添加1.2-2.4g/L蛋白胨、0.25-0.75g/L酵母粉等,灭菌后按体积比为5-15%接入微生物种子液,培养7-9天,离心收集菌体,按有机溶剂提取方法获得微生物油脂。解毒预处理为Ca(OH)<sub>2</sub>处理和吸附处理。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工艺简单易行,可实现农业废弃物中半纤维素资源的高值化利用,降低微生物油脂的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C11B1/00GK101580856SQ20091004055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5日
发明者虹 吴, 宗敏华, 超 黄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