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663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餐叉生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竹质餐叉广泛适用于各种食品行业,在生产餐叉的过程中需要将预先切割好的竹片按照特定方向进行排列,以便后续的切割。传统餐叉的切割方式通常是通过采用移动的切刀对间断性移动的竹片进行切割,即当竹片就位后,切刀从竹片的顶部沿竹片轴心方向切入,这种切割方式每次只能切割一个餐叉,效率比较低下,并且容易使竹片崩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

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包括竖直设立的引导槽以及设置在所述引导槽第一侧处的第一切刀,待切割的竹片沿所述引导槽进行堆叠,并从所述引导槽顶端进料,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竹片端部对应;所述切刀的切刃平行于所述引导槽,并有一部分伸入所述引导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切刀,所述第二侧与所述竹片的侧边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出料口处设有餐叉收集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槽的与所述第一侧相接的两侧面还设有护栏,所述护栏与所述引导槽平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切刀为旋转式片状切刀,其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竹片运动方向相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切刀为旋转式筒状切刀,其旋转方向相对于所述竹片运动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采用固定的旋转式切刀对持续运动的竹片进行切割,使切割时间以及受力更加均匀,同时,竹片为堆叠式放置,使切刀可以同时对多个竹片进行切割,更加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引导槽为1、进料口为11、出料口为12;第一切刀为2、第二切刀为3、护栏为4,餐叉收集机构为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一种餐叉生产装置的切割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引导槽以及第一切刀。其中引导槽竖直设立,待切割的竹签堆叠后自上而下地进入引导槽中,同时受到引导槽限制不能改变姿态。

第一切刀设置在引导槽第一侧处,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侧竹片端部对应,切刀的切刃平行于引导槽,并有一部分伸入引导槽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切刀为旋转式片状切刀,其旋转方向相对于竹片运动方向相反。由于第一切刀是固定的,堆叠的竹片在移动的过程中自然经过第一切刀处,此过程相对于移动的切刀而言更加稳定,因此成品率和效率都有大大地提高。同时由于旋转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自然会产生阻碍竹片移动的作用力,加上来自于导槽进料口出的推理,使竹片堆叠更加紧密,进一步降低因震动导致竹签崩裂的概率。

另外,为了防止引导槽内的餐叉脱出引导槽,引导槽的与第一侧相接的两侧面还设有护栏,护栏与引导槽平行。护栏理论上可以沿整个引导槽设计,但是为了节省成本,其可以仅设置在与第一切刀对应的区域。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对餐叉侧边进行造型,还包括设置在第二侧的第二切刀,第二侧与竹片的侧边相对。第二侧可以是一侧,也可以是与第一侧相接的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二切刀为旋转式筒状切刀,其旋转方向相对于竹片运动方向相反。该筒状切刀的侧棱也可以是弧线状的,使餐叉造型更加多变。

另外,引导槽的出料口处设有餐叉收集机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