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129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工业干衣机。
背景技术
工业干衣机具有占用空间小、干衣速度快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洗衣店、远洋船舶 等场所,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现有的干衣机主要是开放式的干衣机。开放式的干衣机设有一热源,通过热源对 空气进行加热,再利用风机促使热空气流经被烘干的衣物,带有水分的热空气排入外界大 气,进而带走被烘干物品中的水分。采用这种结构的干衣机,耗能较大,烘干速度较慢。现在有些干衣机相对于开放式的干衣机有些改进,但是干衣机的结构仍然还不够 紧凑,结构方面也仍然有待改进,以便于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或烘干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以解决上述技 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加热器、烘干室、驱动 烘干室转动的电机,还包括一热量回收系统,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一供气流流通的气流 通道、一热交换机构,所述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间设有一装有散热片的 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采用由所述壳体围成的气流通道,所述壳体下部与外界 联通,所述壳体上部密封,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上部;所述热交换机构设有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所述烘干室的烘干 室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机构进气口连通,热交换机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烘干室后方,所述散热管分为上置散热 管、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所述上置散热管、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连接成倒置的U字 形结构。上置散热管可以主要起到联通作用,上面可以不加散热片。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 管的位置可以互换,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开启本实用新型后,风机和加热器运行。风机促使外界的空气自气流通道进气口 进入壳体内部,再流入加热器进行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对烘干室内的被烘干物品进行 加热,使被烘干物品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进而被气流带出烘干室。携带有水蒸气的热空 气,流出烘干室后进入排气口,进而进入热交换机构中的散热管。热空气的热量被散热片传 导至气流通道内,对进入壳体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加热,构成了热能回收。所述烘干室的驱动轮和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转轮上下排布,位于所述上置散热管 下方,且位于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之间。以便于节约空间。所述左置散热管下方与所述烘干室联通,所述左置散热管与所述烘干室之间设有一风机,所述风机采用轴流风机。以便于使气流顺畅。所述烘干室下方还设有毛绒收集箱,所述烘干室通过所述毛绒收集箱连接所述轴 流风机。毛绒收集箱具有双层过滤结构,以便于尽量减少进入散热管的毛绒。所述轴流风机的电动机采用变频电机。变频电机转速更易于控制。变频电机,还 具有转速变化范围宽、转速变化速度快的特点。所述轴流风机的叶轮设置在所述左置散热管内。从而将轴流风机和所述散热管直
接整合在一起。所述轴流风机的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面。以便改善电动机的散热效果,提高 电动机的工作效率。所述散热片插入所述散热管内,形成相互连接的位于散热管外的管外部分,和位 于所述散热管内的管内部分。散热片的管内部分能够充分与散热管内的热空气充分接触, 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所述壳体上设有隔热层,以便限制热量散失。所述壳体上设有取衣门,所述取衣门上设有隔热玻璃。以便进一步阻止热量散失。所述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还包括一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 设有一信号采集端和一风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采集端连接一用于检测烘干室内温 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的变频电机设有风力控制端,所述风力控制端连接所述风力控制信号输出端。采用上述结构实现风力与烘干室内温度间的相互配合。温度高时提高风力,增大 气流量,降低温度,以免损坏被烘干的衣物。温度较低时降低风速,减小气流量,以提高温 度,改善烘干效果。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还设有一用于控制加热器发热情况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 所述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通过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智能控 制模块不但可以通过控制风力控制烘干室内的温度,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加热器的发热情 况控制,控制烘干室内的温度,具有温度响应速度快,节省能源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大部分器件都位于所述壳体内。便于搬运和放置。经试验 表明,本实用新型较现有干衣机烘干速度提高了一倍,能源节约一倍以上。由于效率提高, 也减少了烘干过程中对衣物的损伤。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控制模块部分电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 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照图1、图3,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包括设置在壳体4内的风机1、加热
4器2、烘干室3、驱动烘干室3转动的电机32,还包括一热量回收系统,热量回收系统包括一 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51、一热交换机构,热交换机构设有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 构出气口,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间设有一装有散热片的散热管,气流通 道51采用由壳体4围成的气流通道51,壳体4下部与外界联通,壳体4上部密封,加热器2 的加热器进气口位于壳体4上部;烘干室3的烘干室排气口与热交换机构进气口连通,热交 换机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散热管位于外壳4内,且位于烘干室3后方,散热管分为上置散 热管54、左置散热管53、右置散热管55,上置散热管54、左置散热管53、右置散热管55连 接成倒置的U字形结构。散热片插入散热管内,形成相互连接的位于散热管外的管外部分, 和位于散热管内的管内部分。散热片的管内部分能够充分与散热管内的热空气充分接触, 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开启本实用新型后,风机1和加热器2运行。风机1促使外界的 空气自气流通道进气口进入壳体4内部,再流入加热器2进行加热,产生热空气,热空气对 烘干室内3的被烘干物品进行加热,使被烘干物品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进而被气流带出 烘干室3。携带有水蒸气的热空气,流出烘干室3后进入排气口,进而进入热交换机构中的 散热管。热空气的热量被散热片传导至气流通道51内,对进入壳体4内的空气进行初步加 热,构成了热能回收。 烘干室3的驱动轮31和电机32的动力输出转轮上下排布,位于上置散热管54下 方,且位于左置散热管53、右置散热管55之间。以便于节约空间。左置散热管53下方与烘 干室3联通,左置散热管53与烘干室3之间设有风机1,风机1采用轴流风机。以便于使 气流顺畅。烘干室3下方还设有毛绒收集箱8,烘干室3通过毛绒收集箱8连接轴流风机。 毛绒收集箱具有双层过滤结构,以便于尽量减少进入散热管的毛绒。轴流风机的电动机采 用变频电机。变频电机转速更易于控制。变频电机,还具有转速变化范围宽、转速变化速度 快的特点。轴流风机的叶轮设置在左置散热管53内。从而将轴流风机和散热管直接整合 在一起。轴流风机的电动机设置在壳体4外面。以便改善电动机的散热效果,提高电动机 的工作效率。壳体4上设有隔热层56,以便限制热量散失。壳体4上设有取衣门,取衣门上 设有隔热玻璃。以便进一步阻止热量散失。参照图2,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还包括一智能控制模块6,智能控制模 块6设有一信号采集端和一风力控制信号输出端,信号采集端连接一用于检测烘干室3内 温度的温度传感器7 ;风机1的变频电机设有风力控制端,风力控制端连接风力控制信号输 出端。采用上述结构实现风力与烘干室3内温度间的相互配合。温度高时提高风力,增大气 流量,降低温度,以免损坏被烘干的衣物。温度较低时降低风速,减小气流量,以提高温度, 改善烘干效果。智能控制模块6还设有一用于控制加热器2发热情况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 端,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通过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智能控制 模块6不但可以通过控制风力控制烘干室3内的温度,还可以通过直接控制加热器2的发 热情况控制,控制烘干室3内的温度,具有温度响应速度快,节省能源的特点。当然智能控 制模块6也可以只选择对抽气风机1和加热器2中的一个单独进行控制。智能控制模块6 还设置有一实时控制模块61,通过实时控制模块61对智能控制模块6中的参数进行设置, 或实时控制。气流通道51是管道式的通道,但是有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可见,它是供 气流流通的通道,可以不采用管道式的结构,而采用其他形状以及其他形式。本实用新型结构简洁,大部分器件都位于壳体4内。便于搬运和放置。经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较现有干 衣机烘干速度提高了一倍,能源节约一倍以上。由于效率提高,也减少了烘干过程中对衣物 的损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加热器、烘干室、驱动烘干室转动的电机,还包括一热量回收系统,所述热量回收系统,包括一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一热交换机构,所述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间设有一装有散热片的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通道采用由所述壳体围成的气流通道,所述壳体下部与外界联通,所述壳体上部密封,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器进气口位于所述壳体上部;所述热交换机构设有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所述烘干室的烘干室排气口与所述热交换机构进气口连通,热交换机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所述散热管位于所述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烘干室后方,所述散热管分为上置散热管、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所述上置散热管、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连接成倒置的U字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室的 驱动轮和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转轮上下排布,位于所述上置散热管下方,且位于左置散热 管、右置散热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置散热 管下方与所述烘干室联通,所述左置散热管与所述烘干室之间设有一风机,所述风机采用 轴流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 室下方还设有毛绒收集箱,所述烘干室通过所述毛绒收集箱连接所述轴流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 的电动机采用变频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 的叶轮设置在所述左置散热管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 的电动机设置在所述壳体外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插 入所述散热管内,形成相互连接的位于散热管外的管外部分,和位于所述散热管内的管内 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后 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还包括一智能控制模块,所述智能控制模块,设有一信号采集端和一 风力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信号采集端连接一用于检测烘干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风机的变频电机设有风力控制端,所述风力控制端连接所述风力控制信号输出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 模块,还设有一用于控制加热器发热情况加热器控制信号输出端,所述加热器控制信号输 出端连接加热器电源输入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设备。散热管后置式热能回收干衣机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风机、加热器、烘干室、电机,还包括一热量回收系统,热量回收系统包括气流通道、一热交换机构,热交换机构设有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热交换机构进气口和热交换机构出气口间设有一散热管,壳体下部与外界联通,壳体上部密封,加热器的加热器进气口位于壳体上部;烘干室的烘干室排气口与热交换机构进气口连通,热交换机构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散热管位于外壳内,且位于烘干室后方,散热管分为上置散热管、左置散热管、右置散热管,分别连接成倒置的U字形结构。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能耗低、干衣速度快等特点。
文档编号D06F58/28GK201614511SQ201020033019
公开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4日
发明者陶雪春 申请人:上海凯奥机器有限公司;陶雪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