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清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纺织布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品纺织布在堆放的过程中常常会积上灰尘,这些灰尘如果不能去除,会影响纺织品的色彩、光滑度,影响其后续的加工以及产品的品质。
现有技术一般设置有水洗设备对其清洗,但是并没有注意到纺织布被运送到水洗设备所在位置后到进入水洗设备之前这一阶段的存放问题,直接将纺织布放置在地面上,地面上的杂物以及灰尘会混入纺织布中。
申请号为201610107346.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纺织布清洗装置,该纺织布清洗装置特征是,包括一箱体,所述的箱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下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进料导辊,出料口下方的箱体内壁上设有导布辊;所述的箱体内的底部两侧分别固定设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所述的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之间设有同时清洗纺织布上下表面的毛刷装置;所述的箱体的上表面设有一水箱,所述的水箱底部与固定于箱体内部的水泵相连接,所述的水泵与排水管相连,排水管的末端设有淋浴头。
纺织布进料或者出料时,进料导辊或者导布辊对纺织布起到导向作用,纺织布可以通过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导向沉入到箱体的底部,箱体装入水后,对纺织布进行侵泡,淋浴头可以在纺织布即将导出箱体时,对纺织布进行清洗。
该纺织布清洗装置在进料步骤之前不设有对纺织布的存放装置,会使得纺织布在进料之前被地面上的杂物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地面上的杂物对水洗前的纺织品造成污染的纺织布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纺织布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按进料方向,清洗箱的上部依次设有进料导辊、导布辊,清洗箱的底部固接有便于浸泡纺织布的第一导轮,第一导轮的上侧固接有与第一导轮交错分布的第二导轮,导布辊外侧设置有用于清洗纺织布的淋洗管,所述进料导辊下侧的清洗箱侧壁可拆卸固接有用于放置纺织布的载布箱。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纺织布在清洗之前,放置在载布箱内,纺织布不与地面接触,避免了进料前地面上的杂物对纺织布的污染;由于载布箱与清洗箱对接,纺织布在载布箱的支撑下通过进料导辊进入水洗设备,然后依次穿过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和导布辊,淋洗管对纺织布进行喷淋,清洗箱底部的水对纺织布进行浸泡,喷淋与浸泡的综合使用,使得纺织布被清洗的较干净、彻底,达到了良好的清洗效果。
较佳的,所述载布箱靠近清洗箱的一侧为呈弧面的导布板。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进料时导布板能为纺织布提供支撑,弧面对布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纺织布可以较顺利的进入清洗箱,而且弧面减少了载布箱占用的空间。
较佳的,所述载布箱底部设置有滚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载布箱与清洗箱可拆卸连接,在需要水洗之前,可以将载布箱拆卸下来用于运动布料,这样就避免了使用其他装置运送纺织布,再将纺织布转移到载布箱内,提高了工作效率,滚轮的设置使得载布箱能自由移动,为载布箱代替运送装置提供了条件。
较佳的,所述载布箱下侧设置有与滚轮配合的导轨。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用者一般在远离导布板的一侧控制载布箱的移动,载布箱沿着导轨运行,解决了工作人员操作时不能将载布箱与清洗箱对准的问题,能较精准的将载布箱与清洗箱进行配合,提高了工作效率。
较佳的,所述进料导辊下侧的清洗箱侧壁形成有用于固接载布箱的支撑板,支撑板上固接有垂直于导布箱侧面的弹簧销,载布箱相应相应设置有与弹簧销相配合的销孔。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用弹簧销与销孔的配合将载布箱与清洗箱固定住,满足了载布箱可拆卸和固定的要求,使得载布箱起到了支撑纺织布避免纺织布沾上杂物,且在进布时载布箱不会移动,使用方便。
较佳的,所述导布板与载布箱的两侧面连接处用橡胶密封条密封。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放置在载布箱里的布不会卡在载布箱的缝隙处,保证了纺织布的完整性。
较佳的,与导布板相对的载布箱的侧板为装料板,装料板与载布箱底部转动连接,装料板上设置有用于将装料板与载布箱两侧面固定的搭扣。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载布箱可以充当运送纺织布的工具,一般需要清洗的纺织布会较多,装料板可以打开,方便将纺织布转移进载布箱,转移后用搭扣将装料板固定住即可。
较佳的,所述导料板外侧面设置有扶手。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扶手的设置方便载布箱的转移。
较佳的,所述的进料导辊包括上导辊和下导辊,上导辊和下导辊之间形成有供纺织布通过的间隙。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上下导辊的设置,不仅方便导布的进行,而且可以将纺织布拉直、平展开,使纺织布清洗后不仅干净、而且平整。
较佳的,所述进料导辊下侧的清洗箱侧壁向载布箱一侧延伸有凸缘,凸缘两端固接有光滑的导布杆。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导布杆的设置与载布箱相配合,使得纺织布通过进料导辊进入清洗箱时,不会被设备刮破,而影响纺织布的后期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得纺织布避免了地面上的杂物或尘土粘在纺织布上面,使的纺织布经过相对较少的清洗步骤就可以清洗干净,而且纺织布的完整性得到了保证,为清洗后的使用提供了保障,且载布箱充当运载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中A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 是图3中B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清洗箱;11、进料导辊支撑架;12、前侧壁;121、支撑板;1211、弹簧销;1212、左固定板;122、凸缘;13、导布杆;14、进料导辊;141、上导辊;142、下导辊;15、导布辊;151、导布辊支架;2、载布箱;21、导布板;211、凸块;22、装料板;221、扶手;222、搭扣;23、滚轮;231、导轨;24、右固定板;25、挂钩;3、配重块;31、淋洗管;32、支撑辊;4、第一导轮;5、第二导轮;6、出料支架;61、出料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从右至左分别为载布箱2、与载布箱2通过弹簧销1211插接的清洗箱1、焊接在清洗箱1上的出料支架6,清洗箱1为两个,(当然清洗箱1可以为多个)。
清洗箱1右侧上部对称固接有进料导辊支撑架11,进料导辊支撑架11之间转动连接有上导辊141和下导辊142,进料导辊支撑架11的左侧固接有对称的导布辊支撑架151,导布辊支撑架151之间转动连接有导布辊15,导布辊支撑架的侧壁对称设置有配重块3,位于两侧的配重块3上端之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淋洗管31和支撑辊32。
清洗箱1底部设置有第一导轮4、第一导轮4上侧交错分布有第二导轮5,第二导轮5固接在清洗箱1的侧壁上部。
清洗箱1的右侧壁向右形成有凸缘122,凸缘122之间固接有光滑的导布杆13,清洗箱1的右侧壁12向右形成有支撑板121,支撑板121的右侧面上部固接有平行于导布杆13的弹簧销1211。
载布箱2的左侧壁为呈弧面的导布板21,导布板21与载布箱2的两侧面通过橡胶胶条密封连接,两侧面上与弹簧销1211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凸块211,凸块211上开设有与弹簧销1211相配合的插孔。
与导布板21相对的为装料板22,装料板22与载布箱2的底部转动连接,转动轴平行于导布杆13,装料板22与载布箱2的两侧面通过搭扣222固定,载布板的外侧上部固接有扶手221,扶手221便于工作人员把持,载布箱2的底部设置有滚轮23,地面上设置有与滚轮23配合的导轨231。
其中,在进行清洗之前,将载布箱2的搭扣222打开,然后打开装料板22,将纺织布转移进载布箱2内,关上装料板22,扣紧搭扣222,将纺织布通过载布箱2运送至清洗箱1处,用弹簧销1211将载布箱2固定在清洗箱1上,然后工作人员将纺织布放置进上导辊141和下导辊142之间的间隙内,然后依次穿过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支撑辊32、导布辊15以及后续的第一导轮4以及第二导轮5,最后跨过出料杆61,进行后续步骤,支撑辊32与导布辊15的配合使得纺织布被抻平,配重块3能使得支撑辊32不会被纺织布压向下方。
位于清洗箱1内部的布通过清洗箱1内的水进行浸洗,浸洗后的纺织布在支撑辊32与导布辊15之间的时候,通过淋洗管31进行淋洗。
实施例2:结合图4,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支撑板121上固接有左固定板1212,左固定板1212上挂有挂钩,载布箱2侧壁上固接有右固定板24,挂钩25的另一端挂在右固定板24开设的通孔内。
其中,载布箱2推至清洗箱1之处时,将挂钩25挂在右固定板24上,将载布箱2与清洗箱1固定在一起,在移走载布箱2时只要将挂钩25从右固定板24上移走即可。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