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93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停车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心齿轮驱动式垂直循环的停车装置。
机械停车设施的广泛应用已成为现代都市缓解土地资源紧张、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常见的垂直循环停车装置主要有链轮链条式及拨叉连杆式两种类型。其结构简单,使用可靠。但从传动上看,链轮链条式停车装置传动的特点,使得链条节距的大小直接影响车库的整体尺寸;拨叉连杆式传动速度波动大,存在有刚性冲击。从容车能力上看,由于受结构特征的限制,该两种库型都不能获得上佳的容车能力,使之收容车车型受到限制。更为主要的是,上述库型只能设计成地上式结构而不能向地下发展,使之应用范围亦受到限制。
上述现有的垂直循环停车装置主要有链轮链条式及拨叉连杆式两种类型,虽可提供使用者具有容车的功效,确实具有进步性,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结构特征还存在有若干缺点,而丞待加以改进。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停车装置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将平面杆组机构与传动理论结合起来。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链轮链条式及拨叉连杆式停车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停车装置,即采用中心驱动齿轮推动循环杆组沿导轨作匀速运动的传动结构,从而可使车库运行更加平稳。由于该传动方式可以选用较小的中心齿轮节圆直径和较大的杆组尺寸,因此在不增加库体尺寸的前提下,可以大大扩大收容车的能力。本发明的结构特征能使其设计为地上、地下、中部出车多种形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停车装置,使其能够简化机构,降低成本,改善传动性能,提高运行的可靠性。
本发明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停车装置,其包括杆组、导轨、中心驱动齿轮、驱动装置、机架、载车托盘、刚性轴;导轨与杆组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中心驱动齿轮安装在两端机架的中部,载车托盘与杆组铰接,刚性轴与固定在前后机架上的驱动装置连接。其中所述杆组上设有滚子齿轮,中心驱动齿轮与铰接在循环杆组上的滚子齿轮啮合,推动杆组沿两侧导轨上下移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杆组上设有滚子齿轮,中心驱动齿轮与铰接在上的滚子齿轮啮合,推动杆组沿两侧导轨上下移动。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导轨的设置使得循环杆组在运动的任一瞬时都有两个铰接点不受导轨限制,处于自由状态。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导轨是由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导轨、直导轨、中导轨组成,中导轨为啮合区,导轨与封闭杆组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导轨还可由固定在机架上的左右两条导轨组成,导轨与封闭杆组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的导轨还可设计为固定在机架上的上圆弧导轨、侧竖导轨、下圆弧导轨组成,导轨与封闭杆组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的导轨又可设计为固定在机架上的上横导轨、侧导轨、下横导轨组成,导轨与封闭杆组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杆组由过渡杆与悬伸杆首尾铰接构成封闭循环的杆组。
前述的停车装置,其中所述杆组的杆长是中心齿轮节距的整数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装置与现有停车装置相比,克服了原有循环库运行时的惯性冲击,运行更加平稳;可获得最小的结构尺寸;可以收容各种型号、各种尺寸的车辆;可以设计为地上、地下、中部出车多种形式。全部采用国产材料,造价低、投资少、见效快。因其占地面积小,所以可广泛的应用于各大都市交通紧张的闹市区作为公共停车设施,亦可在宾馆、饭店、机关单位、住宅小区等地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循环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导轨的简易示意图。
图5是图3的杆组铰接点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中心驱动齿轮与循环杆组的联接关系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非啮合区杆组与导轨的联接关系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在啮合区杆组与导轨的联接关系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悬伸杆与载车托盘的联接关系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弧形卸荷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直线卸荷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短杆双斜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双节距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循环杆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双节距杆组地下式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1、杆组2、导轨 3、中心驱动齿轮4、驱动装置5、机架6、载车托盘 7、载车托盘导轨8、刚性轴9、过渡杆 10、悬伸杆21、上导轨 22、直导轨23、中导轨 14、滚子齿轮 15、导向轮 16、销轴17、套 21’、上圆弧导轨 22’、侧竖导轨 21”、上横导轨22”、侧导轨 23’、下圆弧导轨 23”、下横导轨 24、双斜侧导轨25、双节距杆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停车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中心齿轮驱动式垂直循环的停车装置,其主要由杆组1、导轨2、中心驱动齿轮3、驱动装置4、机架5、载车托盘6、载车托盘导轨7、刚性轴8等所组成。其中杆组1镶嵌在导轨2中,导轨2固定在机架5上,封闭的杆组1与固定在机架5上的导轨2构成能实现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杆组结构。驱动装置4固定在机架5上,中心驱动齿轮3安装在两端机架5的中部,驱动装置4是由减速电机与两级开式链传动减速装置构成,驱动装置4将动力传递到中心驱动齿轮3上,中心驱动齿轮3转动,中心驱动齿轮3与铰接在循环杆组1上的滚子齿轮14(如图6)啮合,中心驱动齿轮3推动杆组1沿两侧导轨2上下移动,实现杆组1的匀速循环运动。
请参阅图3、图5所示,杆组1由过渡杆11与悬伸杆12首尾铰接构成封闭循环的杆组1。过渡杆11、悬伸杆12、滚子齿轮14、导向轮15通过销轴16联接在一起。
请参阅图4所示,导轨2是由固定在机架5上的上导轨21、直导轨22、中导轨23组成,中导轨23为啮合区(如图8所示),其与封闭杆组1构成能实现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请参阅图2所示,固定在前后机架5上的驱动装置4与刚性轴8联接,以保证前后端杆组1运动的同步。前后两端机架5将动力联接起来,使前后两端中心驱动齿轮3的转动同步。
载车托盘6与悬伸杆12铰接并随杆组1运动,载车托盘6与前后两端的杆组1铰接,并随杆组1作循环运动。载车托盘导轨7固接在后端机架5上,载车托盘6上设有导向轮15,导向轮15沿导轨7移动,以减小运动中的摆动。
请参阅图8所示,在运动中导轨2的中导轨23为啮合区,其余导轨段为非啮合区(如图7所示),中心驱动齿轮3与滚子齿轮14啮合,导向轮15沿中导轨23移动。
如图7所示,滚子齿轮14还兼作导向之用,并与导向轮15一起沿导轨2移动。
如图6所示,其是中心驱动齿轮3与杆组1的联接关系,中心驱动齿轮3与杆组1上的滚子齿轮14啮合,沿两侧导轨2推动杆组1分别作向上和向下匀速移动,实现杆组1的循环运动。
如图9所示,杆组1与载车托盘6的联接关系,其是通过套17和悬伸杆12联接在一起与载车托盘6铰接而成。
本发明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根据现有场所占地的大小,将中心驱动齿轮3的节圆直径、杆长、悬伸量等参数进行综合设计,可获得最大的容车能力,实现车辆的空间存放,改善机构的传动性能。
本发明在操作时是将所存车辆正确的停放在载车托盘6上后,启动动力驱动装置4带动中心驱动齿轮3转动,中心驱动齿轮3推动杆组1沿两侧导轨2上下匀速移动以实现其封闭杆组1的循环运动,从而带动载车托盘6实现车辆的空间存放。
按本发明设计后的停车装置进行计算,如按8车位计算,具体的一个停车场所占用的用地面积约30平方米,高为9米。
再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导轨由上圆弧导轨21’、侧竖导轨22’、下圆弧导轨23’组成,其与杆组1共同构成双自由度平面机构,其上圆弧导轨21’、下圆弧导轨23’亦能起到卸荷的作用,且导向轮的结构设计为与作用的压力角相同。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故再次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导轨由上横导轨21”、侧导轨22”、下横导轨23”组成,其与杆组1共同构成双自由度平面机构,其上横导轨21”、下横导轨23”亦能起到卸荷的作用,与实施例二相比其设置较为简单。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故再次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其导轨为双斜导轨21,当中心驱动齿轮3齿数较多时,由于中心驱动齿轮3的节圆直径较连杆长度大得多,可采用双斜导轨21与杆组1共同构成双自由度平面机构。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故再次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其杆组的杆长为两倍中心齿轮的节距。如图14所示,每-杆件都有三组滚子支撑在导轨内,从而可以使悬伸杆10的悬伸量增加且不加大滚子与导轨的接触应力,与前述实施例相比,传动部件及结构尺寸更小。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故再次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其杆组的杆长为两倍中心齿轮的节距,其特征是车辆的进出口位置设置在库体的上部。其余结构同实施例一相同,故再次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杆组(1)、导轨(2)、中心驱动齿轮(3)、驱动装置(4)、机架(5)、载车托盘(6)、刚性轴(8);杆组(1)镶嵌在导轨(2)中,驱动装置(4)固定在机架(5)上,中心驱动齿轮(3)安装在两端机架(5)的中部,载车托盘(6)与杆组(1)铰接,刚性轴(8)与固定在前后机架(5)上的驱动装置(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组(1)上设有滚子齿轮(14),中心驱动齿轮(3)与铰接在上的滚子齿轮(14)啮合,推动杆组(1)沿两侧导轨(2)上下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的设置使得循环杆组(1)在运动的任一瞬时都有两个铰接点不受导轨限制,处于自由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是由固定在机架(5)上的上导轨(21)、直导轨(22)、中导轨(23)组成,中导轨(23)为啮合区,导轨(2)与封闭杆组(1)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还可由固定在机架(5)上的左右两条导轨组成,导轨(2)与封闭杆组(1)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2)还可设计为固定在机架(5)上的上圆弧导轨(21’)、侧竖导轨(22’)、下圆弧导轨(23’)组成,导轨(2)与封闭杆组(1)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2)又可设计为固定在机架(5)上的上横导轨(21”)、侧导轨(22”)、下横导轨(23”)组成,导轨(2)与封闭杆组(1)构成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组(1)由过渡杆(11)与悬伸杆(12)首尾铰接构成封闭循环的杆组(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组(1)的杆长是中心齿轮节距的整数倍。
全文摘要
一种停车装置,其是由封闭的杆组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导轨构成能实现循环运动的双自由度平面杆组结构,由固定在机架上的驱动装置带动中心驱动齿轮转动,齿轮与铰接在循环杆组上的滚子齿轮啮合,推动杆组沿两侧导轨上下移动,实现杆组的匀速循环运动。固定在前后机架上的驱动装置通过刚性轴连接以保证前后端杆组运动的同步,载车托盘与悬伸杆铰接并随杆组运动,实现车辆的空间存放。通过对中心驱动齿轮节圆直径、杆长、悬伸量的设计,可获得最大的容车能力,改善机构的传动性能。
文档编号E04H6/14GK1410639SQ0114193
公开日2003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24日
发明者杨学兵 申请人:杨学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