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1892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运输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业的火热,建筑业也随之陷入了到处筑房的忙碌状态,在建筑过程中需要用到混凝土搅拌车用以运输混凝土。

例如公开号为CN10181146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搅拌车,包括搅拌筒、前台、后台,所述搅拌筒的前端由所述前台支撑,所述搅拌筒的后锥滚道由固定在所述后台上的后锥托轮支撑,所述搅拌筒的筒体上还设有中间滚道,该搅拌车车架的相应位置设有用于支撑所述中间滚道的中间托轮。

上述搅拌车的尾部、出料装置与搅拌筒配合,混凝土通过出料装置卸出,卸料过后卸料槽上仍旧残余一部分混凝土浆液,重力作用下,残余混凝土浆液沿着出料槽下滑,漏在地面上,造成污染;或在运输过程中车辆上坡,少量混凝土亦可能从搅拌筒中溢出,经过出料装置撒落到地面,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在搅拌车的卸料槽上设置混凝土收集装置,达到收集卸料槽内残留的混凝土浆液不滴落到地面造成污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包括车体、搅拌筒和卸料架,所述搅拌筒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所述卸料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体且位于所述搅拌筒的下方,所述卸料架包括有用于输送混凝土的卸料槽,所述卸料槽设有用于收集混凝土浆液的收集装置,所述卸料槽底部设有开口,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挡板和收集斗,所述收集斗位于所述挡板的下方,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开口内且可启闭所述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将卸料槽的混凝土出口末端一块替换为可打开的挡板,挡板下方设置有收集斗,当挡板闭合时,混凝土浆液可以沿着挡板继续流动直至排出整个卸料槽部分,挡板不会影响卸料槽的整体卸料;当挡板打开时,混凝土浆液在流到挡板部分时会向下滴落到收集斗内,不会直接滴落到地面上,达到了收集卸料槽内残留混凝土浆液防止浆液滴落地面造成污染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料槽的混凝土出口一端设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贯穿所述侧板和所述挡板,所述铰接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挡板,所述铰接杆转动连接于所述侧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铰接杆将挡板铰接在侧板上,挡板可以围绕铰接点进行转动,便于挡板的闭合和打开操作,同时侧板通过铰接杆为挡板提供支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两块保护板,所述保护板抵接于所述侧板,且两块所述侧板位于两块所述保护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挡板与侧板的连接缝隙处难免会渗出混凝土浆液,设置保护板可以阻止从连接缝隙中渗出的浆液滴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固定连接有搭扣,所述底板相应设置有卡扣,所述搭扣卡嵌配合于所述卡扣。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搭扣和卡扣配合,在挡板闭合时,搭扣和卡扣可以将挡板固定住保持挡板和底板的契合。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且所述挡板抵接所述底板一端设有上斜面,所述底板抵接所述挡板一端设有与所述上斜面配合的下斜面,所述底板和所述挡板通过斜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斜面配合能使挡板和底板的配合更加紧密,减小配合处的缝隙,限制浆液从缝隙渗出,同时缝隙呈顺着混凝土浆液流动方向倾斜设置,浆液不会倒灌进入缝隙,达到更进一步限制浆液从缝隙渗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斗呈三棱柱形且一矩形侧面开口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挡板,所述收集斗与所述侧板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于所述侧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收集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用三棱柱形收集斗只需占用一个长条形空间即可,相对比收集箱体占用空间更小,更易于设置摆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设有四根,且所述收集斗的两个三角形端面靠近所述挡板的四个角上皆转动连接着所述连接杆。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采用四根连接杆连接在四角上在固定收集斗的同时,稳定性更佳,即使其中一根连接杆断裂也不会影响收集斗整体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四根所述连接杆其中两根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两块所述侧板,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集斗,剩下两根所述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收集斗,另一端设有挂钩,所述侧板上相应设置有圆形扣,所述挂钩挂扣在所述圆形扣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挂钩挂扣在圆形扣内时,圆形扣可以限制挂钩的运动从而固定住连接杆为收集斗提供支撑;当挂钩脱离圆形扣时,连接杆无法为收集斗提供支撑,收集斗由于重力作用会向一侧发生倾斜,从而将收集斗内的混凝土浆液倾倒出收集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混凝土搅拌车进行混凝土排放时,关闭挡板不会对整体的混凝土排放造成影响;当混凝土搅拌车不进行混凝土排放时,打开挡板,卸料槽内残留的混凝土浆液会滴落到收集斗内进行回收,不会滴落到地面上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截取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收集装置部分;

图3是图2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车体;2、搅拌筒;3、卸料架;4、卸料槽;5、底板;6、侧板;7、收集装置;71、挡板;72、收集斗;8、铰接杆;9、保护板;10、搭扣;11、卡扣;12、上斜面;13、下斜面;14、连接杆;15、挂钩;16、圆形扣;17、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包括车体1、搅拌筒2和卸料架3,搅拌筒2固定在车体1上,卸料架3位于搅拌筒2的出料口下方,卸料架3包括卸料槽4,混凝土从搅拌筒2的出料口处倒入卸料架3,沿着卸料槽4向下排出。

如图2所示,卸料槽4由两块侧板6和一块底板5组成,在卸料槽4的混凝土出口一端设有混凝土浆液收集装置7,收集装置7主要包括挡板71和收集斗72,卸料槽4底部设有开口17(开口在图3中有所体现),挡板71位于开口17内且可启闭开口17,收集斗72位于挡板71下方,挡板71的右端通过铰接杆8连接在侧板6上,铰接杆8固定连接挡板71,转动连接于侧板6,挡板71可以围绕铰接杆8进行转动。

如图3所示,在挡板71的底面设有搭扣10,底板5上对应的设置有卡扣11,当搭扣10扣在卡扣11上时,挡板71和底板5配合,挡板71呈闭合状态,此时卸料槽4可以正常卸料,挡板71不会对卸料造成影响;当搭扣10脱离卡扣11时,挡板71呈打开状态,此时卸料槽4内的混凝土浆液会从底板5和挡板71上滴落在收集斗72内,避免了混凝土浆液直接滴落到地面上,对环境造成污染,收集斗72内的混凝土浆液亦可以回收利用。

由于挡板71可以转动,若是挡板71的左端和底板5相接处均是直角面挡板会被底板卡住或是两者间存在较大的缝隙,所以挡板71的左端设置为上斜面12,与之配合的底板5设置为与上斜面12配合的下斜面13,底板5和挡板71直接通过斜面抵接在一起,两者配合紧密产生的缝隙很小,且配合产生的缝隙顺着混凝土在卸料槽4内流动的方向,混凝土浆液不会发生倒灌进缝隙从缝隙漏出的情况。

见图2,挡板7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保护板9,保护板9抵接于侧板6,且侧板6位于两保护板9之间,保护板9可以挡住从挡板71和侧板6相接处漏出的混凝土浆液,使漏出的浆液沿着挡板71排除,防止了测漏的情况发生。

收集斗72呈三棱柱形且上端开口内部中空,设置为三棱柱形占用空间较小,只需占用一长条形空间即可,收集斗72的前后两端面的左右两侧分别连接着连接杆14,连接杆14的另一端连接于侧板6,左侧的前后两连接杆14上端固定连接于侧板6,下端转动连接于收集斗72,右侧的前后两连接杆14,下端转动连接于收集斗72,上端设有挂钩15,侧板6对应位置设有圆形扣16,挂钩15挂扣在圆形扣16内,当挂钩15挂扣在圆形扣16内时,收集斗72开口向上被固定住收集滴落的混凝土浆液,当挂钩15脱离圆形扣16时,由于收集斗72自身的重力作用,收集斗72会向右侧侧翻,收集斗72内的混凝土浆液也会被倾倒而出。

具体实施为:将搭扣10搭在卡扣11上,此时挡板71与底板5契合,挡板71呈关闭状态充当底板5的作用,卸料槽4可以正常进行卸料;将搭扣10脱离卡扣11,此时挡板71脱离底板5呈打开状态,挂钩15挂扣在圆形扣16内,收集斗72开口向上,卸料槽4内的混凝土浆液沿着底板5和挡板71滴落到收集斗72内被收集;将挂钩15脱离圆形扣16,收集斗72发生倾斜,收集斗72内的混凝土浆液会被倾倒而出进行回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