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58053发布日期:2019-06-11 22:41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式停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旋转式停车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小区住户的增多,以及共享单车的流行,自行车所带来的问题也频频出现,如:自行车占用电梯空间、自行车乱停放堵塞小区内交通、共享单车的随意停放、现有的高端停车设备占用空间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出现过卡位式停车架的方式,这类停车架安装简便、成本低、可转移性较好,且不易造成“大风来,成片倒”的现象,车辆停放较为方便,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占地面积大、地面以上空间利用率低;悬挂式停车架的方式,该装置提升了空间利用率,考虑了地面以上空间,但其缺乏机动性,产品运输不便,一旦设备安装成功,出现紧急情况需要移动,就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且若在小区内占用了机动车道,将会造成交通拥堵;全自动地下自行车库的方式,该种停车装置充分减少了地面占用空间,延伸到地下空间,形成了“地上操作,地下停放”的工作模式,但该模式开发成本较高,还是无法平衡成本与空间利用率之间的关系;双层停车架的方式,这种停放装置增大了存车容量,但需要人力将自行车推举,虽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200920210695.0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停车架,该技术通过将上架本体和架台活动安装在上滑架上,在存放自行车时可以将上架本体和架台沿上滑架拉出,从而可以使得存放更为方便,优化了人力,但是这对于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体类的业主而言,其停车依然是费力,不够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装位置灵活、存取车效率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难度小,易于维修的旋转式停车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停车装置,包括底座支架、立柱板、停车框架、槽轮、主动拨盘、旋转轴、电机;所述立柱板固定于底座支架,其中心线上分别设有第一孔、第二孔;所述旋转轴穿过第一孔,一端与槽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停车框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动拨盘置于第二孔上,与槽轮配合相连,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拨盘带动槽轮旋转。

所述停车框架的四个面为镂空结构,每个面上设有停车板、锁车杆,所述锁车杆固定于停车板之间的停车框架面上;停车框架的底面中心处与旋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停车板为L型的凹槽结构,其一边固定于停车框架的面上,另一边固定于停车框架的底面,用于放置、固定车辆轮胎;所述停车板包括第一停车板、第二停车板,所述第一停车板、第二停车板依次固定在停车框架的四个面上,所述第二停车板的高度大于第一停车板。

所述槽轮的中心孔与旋转轴固定连接,其四方分别开有1个U型槽,相邻U型槽成垂直关系,相邻U型槽之间的槽轮外侧为圆弧形。

所述主动拨盘包括圆盘、月牙盘,所述圆盘和月牙盘的中心孔与第二孔重合,所述月牙盘通过螺栓固定在圆盘上;所述月牙盘的外侧为圆弧形。

所述圆弧形的弧长为四分之一的圆周长度;所述圆盘的中心孔与槽轮的中心孔之间的距离与圆弧形的直径相等。

所述圆盘上设有圆柱体,圆柱体位于圆盘的中心孔和槽轮的中心孔之间的延长线与月牙盘上圆弧形处的月牙盘的切线的交叉点;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与U型槽开口之间的距离相等;所述U型槽的长度小于圆弧形的半径。

在同一水平线上的2个U型槽的中心线与停车框架的底面的对角线重合。

所述电机为永磁直流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通过旋转按钮可以控制其正反转。

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为8mm,所述圆弧形的直径为60mm,圆盘的直径为100±5mm。

停取车时,按下旋转按钮,电机驱动主动拨盘转动,主动拨盘上的圆柱体进入到槽轮的U型槽中,随着主动拨盘的转动,圆柱体又从U型槽滑出,从而带动停车框架旋转90度,选择合适的停车板,将车辆推入,车辆前后轮分别进入到L型的凹槽结构,此时,用锁车杆锁紧车辆座板下的车架,从而可实现车辆在随停车框架旋转360 度过程中,既不不掉落,也不会左右摆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占地空间小,充分利用四周立体空间,使空间利用率提高了75%。

2、本实用新型存取车便捷,每边可同时取放五辆自行车。

3、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难度小,操作安全简单,易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立柱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主动拨盘和槽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中锁车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锁车杆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停车示意图。

其中,1—底座支架,2—第二停车板,3—第一停车板,4—第一孔,5—第二孔,6—旋转轴,7—圆盘,8—月牙盘,9—U型槽,10 —圆柱体,11—主动拨盘,12—槽轮,13—立柱板,14—停车框架, 15—锁车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支架1、立柱板13、停车框架14、槽轮12、主动拨盘11、旋转轴6、电机;立柱板13固定于底座支架1,其中心线上分别设有第一孔4、第二孔5;旋转轴6穿过第一孔4,一端与槽轮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停车框架14固定连接;主动拨盘11置于第二孔5上,与槽轮12配合相连,在电机的驱动下,主动拨盘11带动槽轮12旋转。

停车框架14的四个面为镂空结构,每个面上设有停车板、锁车杆15,锁车杆15固定于停车板之间的停车框架14面上;停车框架 14的底面中心处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

停车板为L型的凹槽结构,其一边固定于停车框架14的面上,另一边固定于停车框架14的底面,用于放置、固定车辆轮胎;停车板包括第一停车板3、第二停车板2,第一停车板3、第二停车板2 依次固定在停车框架14的四个面上,第二停车板2的高度大于第一停车板3。

槽轮12的中心孔与旋转轴6固定连接,其四方分别开有1个U 型槽9,相邻U型槽9成垂直关系,相邻U型槽9之间的槽轮12外侧为圆弧形。

主动拨盘11包括圆盘7、月牙盘8,圆盘7和月牙盘8的中心孔与第二孔5重合,月牙盘8通过螺栓固定在圆盘7上;月牙盘8的外侧为圆弧形。

圆弧形的弧长为四分之一的圆周长度;圆盘7的中心孔与槽轮 12的中心孔之间的距离与圆弧形的直径相等。

圆盘7上设有圆柱体10,圆柱体10位于圆盘7的中心孔和槽轮 12的中心孔之间的延长线与月牙盘8上圆弧形处的月牙盘8的切线的交叉点;圆柱体10的直径与U型槽9开口之间的距离相等;U型槽9的长度小于圆弧形的半径。

在同一水平线上的2个U型槽9的中心线与停车框架14的底面的对角线重合。

实施例2:

如附图5-7所示,底座支架1放置或固定在地面,立柱板13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支架1上,立柱板13的竖直中心线上分布设有第一孔4、第二孔5;旋转轴6贯穿第一孔4,一端与槽轮12的中心孔相配合,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停车框架14底面中心处与固定连接,在旋转轴6与停车框架14底面的连接处设有管夹,用于固定旋转轴 6与停车框架14。停车框架14是四个面为镂空的框架结构,每个面的连接处以及4个角采用圆角结构,以便在旋转的过程中减少阻力,减小了旋转半径,也有效节约占地空间;每个面上设有停车板、锁车杆15,停车板采用高低的形式分布在停车框架14的每个面上,停车板为L型的凹槽结构,L型的一边固定在停车框架14的四个面中的一个面上,另一边固定在停车框架14的底面,车辆的轮胎放置在凹槽中,凹槽两边的凸起可以阻挡车轮左右摆动,在凹槽内可设置有锁紧扣,锁紧扣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带有开口的圆环,将车轮放置在开口上,稍加外力,在张力作用下,车轮进入圆环内,从而可以防止车辆前后运动;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减少车辆之间相关干扰,第二停车板 2的高度大于第一停车板3,第二停车板2、第一停车板3可采用均匀间距的形式分布,也可根据需求,设置为非均匀的间距形式。

锁车杆15固定于停车板之间的停车框架14的面上,锁车杆15 设有锁紧扣,从而可以锁定车辆座板下的车架,保障了停车框架14 在旋转的过程中,车辆不会掉落。锁车杆15上的锁紧扣个数大于或等于1。

圆盘7和月牙盘8的中心孔与第二孔5重合,月牙盘8通过螺栓固定在圆盘7上,轴依次穿过圆盘7、月牙盘8和第二孔5,过圆盘 7可绕第二孔5旋转;槽轮12的四方分别开有1个U型槽9,U型槽9开口之间的距离为8mm,相邻U型槽9成垂直关系,相邻U型槽9之间的槽轮12外侧为圆弧形,圆弧形的直径为60mm,圆弧形的弧长为直径为60mm圆的周长的四分之一,月牙盘8上圆弧形的尺寸与槽轮12外侧的圆弧形尺寸相同,圆盘7的中心孔与槽轮12的中心孔之间的距离为60mm,圆柱体10位于圆盘7的中心孔和槽轮12 的中心孔之间的延长线与月牙盘8上圆弧形处的月牙盘8的切线的交叉点。槽轮12上的4个U型槽9,关于槽轮12的中心对称,相邻的 2个U型槽9互成90,在同一水平线上的2个U型槽9的中心线与停车框架14的底面的对角线重合;槽轮12上的4个圆弧形关于槽轮 12的中心对称。

电机通过皮带或齿轮带动依次穿过圆盘7、月牙盘8和第二孔5 的轴正转或反转,圆盘7沿着槽轮12的圆弧形转动,当圆盘7上的圆柱体10进入到槽轮的U型槽9中,沿着U型槽9,向着槽轮的中心孔方向运动,又沿着U型槽9,背离槽轮的中心孔方向运动时,驱动着停车框架14旋转。圆盘7旋转一周,停车框架14旋转90度。电机为永磁直流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通过旋转按钮可以控制其正反转,从而可以选择存取车辆的四个面中的一个,用来存取车辆。

常见的自行车停车装置中,每个车位的距离在0.4米到0.5米左右,那么在长3.4米,宽1.9米的区域内能停6到8辆,而本实用新型的每一个面可存放5辆自行车、电动车,一共可以存放20辆车辆,极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解决了停车难,停车乱的等问题。

对于妇女、儿童及老年人群体而言,通过旋转按钮选择需要存取车辆的面,将车辆推入到停车板的凹槽,完成锁紧扣的锁紧或解锁即可,省时省力,操作方便、人性化。

通过市场调查,螺旋式停放架长度为2m/组,宽为0.55m,每组 4-6个停车位;卡位式停放架长度为2m/组,宽为0.55m,每组5个车位;原双层停放架长度为2m/组,宽为一辆自行车的长度,每组10 个车位;按本实用新型装置计算,3.4m可停放20台自行车。

式中:S1—单个车位固有占地面积,m2

A—车架每组长度,m

B—宽度,m

C—停车位个数。

S2=AL/C

式中:S2—停放车辆时单位停车占地面积,m2

L--自行车长度,m

W=mgH+μNl

式中:W--存放自行车人体消耗能量,J

H--自行车重心上升高度,m

μ--摩擦因数

N--自行车受地面支持力,N

m--自行车质量,kg

l--自行车存放前进距离,m

为了方便比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自行车架之间的区别,假设自行车长度1.6米,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系因数为0.71,自行车质量为12 公斤。原双层自行车架在上存取层停放自行车时,重心上升1.2米,本实用新型重心上升0.04米。

计算公式为:S1=AB/C

经计算得到如下表所示各参数: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则本实用新型的意图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