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8899发布日期:2019-07-10 09:27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智轨列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用地资源紧张,集约节约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通常,智轨列车车辆基地需要占用一个10公顷左右的完整地块,在土地资源价值较高的城市,很难在智轨线路沿线周边找到满足条件的地块,给车辆基地的选址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地铁车辆段的设计中,日本东京都营地铁12号线光丘车辆段和国内深圳地铁3号线横岗车辆段均为双层车辆段,将库房双层布置,节约了占地面积。不足之处是,光丘车辆段和横岗车辆段上下层库前咽喉区均采用立体重叠布置,导致通往上下层的走行线变长,占地面积增加。

但是,智轨与地铁除了标准、规范、运行方式不同之外,还存在诸多不同和差异,例如,与地铁相比,智轨车辆段内对道岔的要求不同;智轨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20m,小于地铁规范允许值150m;智轨出入线最大纵坡为100‰,大于地铁规范允许值40‰(不考虑坡度折减)等等。

目前,智轨列车在场段内部的布局上,目前较常见的是库房(停车库、检修库等)均为地面一层建筑,两个库房呈并列布置,这一方面是对城市规划建设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对土地资源价值的一种浪费。国内外尚无智轨多层车辆段叠合设计经验或案例,如何利用智轨自身特点来填补这一技术,成为了申请人和行业内要突破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多层库房叠加设置,较常规平面布置方式,约可以减小60%的车辆段占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该立体式车辆基地结构推广应用前景极高;另外该结构还利用了智轨编组小,爬坡能力强和最小平面半径小的优势,通过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形成一圈立体上升环绕多层库房的走形面,在最小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大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换层的线路长度,便于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顺利换层,相对地铁双层车辆段从入段线直接纵向直线爬坡上二层的方式,缩短了纵向长度,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以实现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层库房的叠加建设同时顺利实现各层之间的转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一层库房,还包括依次叠加设置在所述一层库房上的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

所述二层库房的一侧设有与其高度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二层平台,所述三层库房于二层平台的对侧设有与其地板面平齐的用作走形面的三层平台,所述一层库房和二层库房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一坡道,所述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之间设有用于上行和下行的第二坡道,所述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以实现各层之间的平缓过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坡道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一车场线和为下降路径的第二车场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坡道上设有为上升路径的第三车场线和为下降路径的第四车场线。

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外位于其入口侧设有入段线和出段线。

进一步地,所述入段线、第一车场线和第三车场线连接,所述出段线、第二车场线和第四车场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二层平台与所述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间隔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所述二层平台的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三层平台和所述一层平台之间间隔设有若干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于所述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在纵向上分隔形成多个上下对应的子区间库。

进一步地,所述一层库房设为检修库,所述二层库房和三层库房设为停车库。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多层库房叠加设置,较常规平面布置方式,约可以减小60%的车辆段占地面积,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该立体式车辆基地结构推广应用前景极高;另外该结构还利用了智轨编组小,爬坡能力强和最小平面半径小的优势,通过第一坡道、二层平台、第二坡道和三层平台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形面,在最小的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大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换层的线路长度,便于智轨列车上下层之间顺利换层,相对地铁双层车辆段从入段线直接纵向直线爬坡上二层的方式,缩短了纵向长度,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以实现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层库房的叠加建设同时顺利实现各层之间的转换。

(2)本实用新型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二层平台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设有若干立柱,三层平台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同样设有若干立柱,且立柱均间隔设置,分别用于支撑二层平台和三层平台,节约了土地资源。

(3)本实用新型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一层库房、二层库房、三层库房在纵向上由立柱或墙壁分隔出多个上下对应的子区间库,每个子区间库宜按照一库两线的方式并列停放有轨电车,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东南角视角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西南角视角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一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二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三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A-A断面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B-B断面的剖视图。

所有附图中,同一个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与零件,其中:1-一层库房、2-二层库房、3-三层库房、4-一层辅跨、5-二层辅跨、6-三层辅跨、7-二层平台、8-三层平台、9-入段线、10-出段线、11-第一车场线、12-第二车场线、13-第三车场线、14-第四车场线、15-第一坡道、16-第二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东南角视角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的西南角视角图。如图1和图2所示,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结构包括叠加设置的多层库房,其中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一层库房1、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形成整体的库房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段每一层结构与传统单层车辆段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多了咽喉区的露天平台。

二层库房2叠加设于一层库房1的顶部,二层库房2的一侧的设有二层平台7,二层平台7的两侧伸出二层库房2外,二层平台7的高度与二层库房2的地板面平齐;三层库房3叠加设于二层库房2的顶部,三层库房3的一侧设有三层平台8,三层平台8和二层平台7分别位于库房的两侧,相对设置,且位于不同高度,三层平台8的高度与三层库房3的地板面平齐,三层平台8的两侧伸出三层库房3外,二层平台7和三层平台8同时兼作智轨列车上下层库房之间移转的行车面,通过延伸出来的平台设置,便于各层库房之间顺利移转。尽端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基地仅一侧设有二层平台,相对的另一侧封闭,三层平台同样仅一侧设有三层平台,相对的另一侧封闭,即为尽端式结构。

二层平台7和三层平台8之间设有第二坡道16,用于连接二层平台7和三层平台8,一层库房1外侧的地面和二层平台7之间设有第一坡道15,用于连接一层库房1外侧地面和二层平台7,第一坡道15、二层平台7、第二坡道16和三层平台8顺次连接,形成一圈立体环绕多层库房的走形面,实现各层之间的平缓过度,尽端立体式车辆基地形成的一圈立体上升环绕多层库房的走行面,用于实现从一层库房1、二层库房2和三层库房3之间的上升和下降,利用相对地铁双层车辆段从入段线直接纵向直线爬坡上二层的方式,缩短了纵向长度,进一步节约了占地面积,相较于地铁双层车辆段二层大面积纵向咽喉区的方式,减少了上层平台的面积,实现了上层快速入库停车;同时结合智轨最小平面曲线半径为20m,小于地铁规范允许值150m;智轨出入线最大纵坡为100‰,大于地铁规范允许值40‰(不考虑坡度折减)的特点,以实现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实现多层库房的叠加建设同时顺利实现各层之间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式智轨列车车辆段结构,结合智轨列车自身特点,车辆段结构更为灵活,较常规平面布置方式,约可以减小60%的车辆段占地面积(利用了面积计算的数学原理等自然规律),在土地价值极高的城市,智轨列车车辆段结构的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作为优选,二层平台7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设有若干立柱,且立柱间隔设置,用于支撑二层平台7;三层平台8与一层库房的地面之间设有若干立柱,同样间隔设置,用于支撑三层平台8,立柱均设置在二层平台7和三层平台8的外侧,减少占地面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一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二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辆段三层车场线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一层库房1外位于其入口侧设有入段线9和出段线10,分别用于列车进、出车辆基地;第一坡道15上设有第一车场线11和第二车场线12,第一车场线11与入段线9连接,第二车场线12与出段线10连接,第一车场线11为一层库房1至二层库房2之间的上升路径,第二车场线12为二层库房2至一层库房1之间的下降路径;第二坡道16上设有第三车场线13和第四车场线14,第三车场线13与第一车场线11连接,第四车场线14和第二车场线12连接,第三车场线13为二层库房2至三层库房3之间的上升路径,第四车场线14为三层库房3至二层库房2之间的下降路径。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辆段A-A断面的剖视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车辆段B-B断面的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一层库房1、二层库房2、三层库房3在纵向上由立柱或墙壁分隔出多个上下对应的子区间库,每个子区间库宜按照一库两线的方式并列停放有轨电车,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

进一步地,一层库房2最外侧的子区间设为一层辅跨4,三层库房3最外侧对应一层辅跨4的位置为三层辅跨6,二层库房2的二层辅跨5设于一层辅跨4的另一侧。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