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68315发布日期:2019-11-29 18:0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井建造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几乎所有的高楼内均安装有电梯。电梯是高楼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电梯直接影响高楼的销量和租赁。电梯都是安装在楼房预留的电梯井内的,为了提高高楼的建造效率和电梯井的建造效率,一般在建造高楼时采用电梯井模板,电梯井模板不仅可以提高建造电梯井的效率,而且能够增强建造的电梯井质量。

现有的公开号为cn204326537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包括半球形固定座,在半球形固定座上沿圆周方向设置轨道,在轨道处设置稍大于轨道宽度的开口,在所述半球形固定座上沿圆周方向还设置若干对凹槽,每对的两个凹槽均对称设置在轨道的上下两侧;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还包括伞形固定卡件,伞形固定卡件包括固定杆和弧形卡座,固定杆的一端与弧形卡座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圆球凸起,弧形卡座的两端均设置卡齿;所述伞形固定卡件的圆球凸起设置在所述轨道内,两个卡齿分别嵌入相应的凹槽内;在所述伞形固定卡件的弧形卡座上设置支撑杆安装槽,支撑杆安装槽内设置模板支撑杆并通过销钉连接。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这种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虽然能够对电梯井模板支撑,但是,在安装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时,由于支撑杆的长度是固定的,工人需要根据支撑杆的长度安装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使得安装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较为繁琐,费事费力,从而降低安装电梯井内模板支撑固定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这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便于安装,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包括置于地面上的电梯井模板和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铰接有至少一组支撑杆,支撑杆包括套筒、固定杆和伸长杆,所述固定杆与固定座铰接,所述固定杆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套筒套接,所述套筒远离固定杆的一端与伸长杆滑动套接,所述伸长杆远离套筒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井模板用于围成电梯井,从而加快建筑电梯井的速度;由于套筒与伸长杆滑动套接,因此,支撑杆的长度是可调的,从而便于安装固定座,提高安装固定座的效率,从而提高安装用于支撑电梯井模板的支撑装置的工作效率;由于支撑杆的长度是可调的,因此,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可以实现调节电梯井模板的垂直度,从而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竖直于地面,有利于建造电梯井,从而有利于建造高楼建筑。这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从而提高安装电梯井模板的效率;由于支撑杆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不仅简化安装固定座的操作,而且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使得电梯井模板与地面竖直,从而提高建筑电梯井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座上铰接有两组支撑杆,一组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的上端铰接,另一组所述支撑杆远离固定座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的下端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组支撑杆分别支撑电梯井模板的上下两端,使得电梯井模板更加坚固,从而有立于建造电梯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井模板的侧面设有若干组竖加强板和若干组横加强板,所述竖加强板和所述横加强板垂直交叉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加强板和横加强板使得电梯井模板更加坚硬,使得电梯井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若干组竖加强板的上端和下端贯穿有横杆,所述横杆与所述伸长杆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组竖加强板的上下两端开设有相互对应的孔,横杆伸入孔内并与伸长杆铰接,从而实现支撑杆用来支撑电梯井模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长杆伸入套筒的一端设有调节杆,所述套筒的侧面开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调节孔,所述调节杆贯穿所述两组调节孔,所述套筒的外侧壁设有螺纹,所述套筒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用于调节调节杆的调节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沿着套筒长度方向螺纹旋转滑移,从而调节调节伸长杆伸出套筒的长度,从而实现调节支撑杆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铰接有用于旋转调节件的旋转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杆用来旋转调节件,从而便于调节调节件沿着套筒长度方向螺纹滑移,从而提高调节支撑杆长度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旋转杆远离调节件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调节杆调节调节件时,工人握在橡胶套上,从而橡胶套起到保护工人的作用,橡胶套设有防滑纹,防滑纹降低使用调节杆旋转调节件时出现打滑现象。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杆与固定座铰接的一端设有锁定片,所述固定座设有螺栓,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座、锁定片和固定座的突出端螺纹连接于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和螺母是常用的锁紧件,便于工人操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电梯井模板用于围成电梯井,从而加快建筑电梯井的速度;由于套筒与伸长杆滑动套接,因此,支撑杆的长度是可调的,从而便于安装固定座,提高安装固定座的效率,从而提高安装用于支撑电梯井模板的支撑装置的工作效率;由于支撑杆的长度是可调的,因此,调节支撑杆的长度,可以实现调节电梯井模板的垂直度,从而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竖直于地面,有利于建造电梯井,从而有利于建造高楼建筑。这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从而提高安装电梯井模板的效率;由于支撑杆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不仅简化安装固定座的操作,而且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使得电梯井模板与地面竖直,从而提高建筑电梯井的工作效率;

2.电梯井模板的侧面设有若干组竖加强板和若干组横加强板,竖加强板和横加强板垂直交叉设置,竖加强板和横加强板使得电梯井模板更加坚硬,使得电梯井模板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梯井模板;11、竖加强板;12、横加强板;13、横杆;2、固定座;3、支撑杆;31、套筒;311、调节孔;312、调节件;313、旋转杆;314、橡胶套;32、固定杆;321、锁定片;33、伸长杆;331、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包括电梯井模板1和固定座2,固定座2铰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远离固定座2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1铰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梯井模板1竖直安装在地面上,电梯井模板1的侧面设有若干组竖加强板11和若干组横加强板12,竖加强杆和横加强杆垂直交叉设置;若干组竖加强板11的上端和下端开设有对应的孔,孔的孔心可以连成一条直线,竖加强板11通过孔贯穿设置有横杆13;

支撑杆3包括固定杆32、套筒31和伸长杆33,固定杆32的一端固定有锁定片321,锁定片321开设有孔,固定座2设有螺栓,螺栓依次穿过固定座2、锁定片321开设的孔和固定座2的突出端螺纹连接于螺母,从而实现把固定杆32安装在固定座2上;固定杆32远离固定座2的一端与套筒31套接固定,套筒31远离固定杆32的一端与伸长杆33滑动套接,伸长杆33远离套筒31的一端与横杆13铰接。伸长杆33伸入套筒31内的一端设有调节杆331,套筒31的侧面开设有两组对称设置的调节孔311,调节杆331穿过两组调节孔311,套筒31的外侧壁设有螺纹,套筒31的外侧壁螺纹套接有用于调节调节杆331的调节件312,调节件312与调节杆331抵触;

当调节件312沿着套筒31靠近固定杆32一端螺纹滑移时,调节杆331在调节孔311内的滑移范围变大,正常使用情况下,伸长杆33伸长套筒31的长度变小;当调节件312沿着套筒31远离固定杆32一端螺纹滑移时,调节杆331在调节孔311内的滑移范围变小,正常使用情况下,伸长杆33伸出套筒31的长度变大;

调节件312铰接有旋转杆313,旋转杆313用来旋转调节件312,从而便于调节调节件312沿着套筒31长度方向螺纹滑移;旋转杆313远离调节件312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套314,橡胶套314上设有防滑纹,当需要使用调节杆331调节调节件312时,工人握在橡胶套314上,从而橡胶套314起到保护工人的作用,橡胶套314设有防滑纹,防滑纹降低使用调节杆331旋转调节件312时出现打滑现象。

参照图1,固定座2上铰接有两组支撑杆3,一组所述支撑杆3远离固定座2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1上端的横杆13铰接,另一组所述支撑杆3远离固定座2的一端与电梯井模板1下端的横杆13铰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电梯井模板1用于围成电梯井,从而加快建筑电梯井的速度;由于套筒31与伸长杆33滑动套接,因此,支撑杆3的长度是可调的,从而便于安装固定座2,提高安装固定座2的效率,从而提高安装用于支撑电梯井模板1的支撑装置的工作效率;由于支撑杆3的长度是可调的,因此,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可以实现调节电梯井模板1的垂直度,从而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1竖直于地面,有利于建造电梯井,从而有利于建造高楼建筑。这种带有支撑装置的电梯井模板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从而提高安装电梯井模板1的效率;由于支撑杆3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节,不仅简化安装固定座2的操作,而且便于调节电梯井模板1,使得电梯井模板1与地面竖直,从而提高建筑电梯井的工作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