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96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压紧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闭合体的压紧闩,所述闩包括:外壳、闩件以及配置为驱动所述闩的输入轴。闩件在闩件枢转点处与外壳枢转地连接。闩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闩臂以及撞栓。闩臂的第一端在闩件枢转点处与输入轴连接,使闩件根据输入轴的活动绕闩件枢转点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撞栓在第一撞栓枢转点处与闩臂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所述闩进一步包括配置为控制撞栓相对于闩臂的枢转的联动装置。闩臂配置为相对于外壳在第一弧线上移动撞栓,联动装置配置为使撞栓相对于外壳绕所述闩臂在第二弧线上枢转,第二弧线比第一弧线小,从而在使用期间,随着闩件靠近关闭位置,使撞栓相对于外壳的侧向移动最小化。
【专利说明】压紧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闭合体的压紧闩。

【背景技术】
[0002]在各种应用中使用压紧闩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当需要力量来将闭合体保持就位时,或当需要对闭合体(例如,车辆的门、窗或检修口,或者施工场地的物件)进行密封时。压紧闩通常是称为“触发”闩的类型,手柄中具有将手柄保持在关闭位置的触发闩件。
[0003]这种闩通常包含可枢转的闩件,该闩件被保持为与由闩机构包围的闭合体抵接。闩件配置为通过手柄枢转到关闭位置。闩机构将闩件保持在关闭位置中,从而由闩向闭合体施加压力,以将闭合体保持关闭和/或密封。闩机构一经释放,闩件便通过手柄或弹性偏置装置枢转打开,使闭合体能够打开。压紧闩通常安装在从闭合体的材料切割而成的孔口中。
[0004]现有的这类压紧闩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当闩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闩件必须不接触周围的闭合体,从而使其不会阻止闭合体完全打开。闩件在被手柄枢转时呈弧线地朝着关闭位置移动,使得产生侧向移动并在闩件和周围的闭合体之间产生摩擦。当闩件到达关闭位置时,闩件可移动穿过周围的闭合体的表面,会对周围的闭合体造成损坏并会增加将闩件移到关闭位置所必须施加的侧向力的大小。
[0005]降低闩件的长度会减少闩件相对于周围的闭合体的侧向移动,因为弧线以及弧线的侧向分量会变小。然而,降低闩件的长度并非总是可行,因为闩件必须到达周围的闭合体。此外,降低闩件的长度可导致闩被定位为更加靠近周围的闭合体以确保闩件到达周围的闭合体,因而增加了当闩处于完全打开位置时闩件与周围的闭合体产生干扰的可能性。因此,这会不利于闭合体完全打开。
[0006]本发明旨在克服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闭合体的压紧闩,所述闩包括:外壳、闩件以及配置为驱动所述闩的输入轴。所述闩件在闩件枢转点处与所述外壳枢转地连接。所述闩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闩臂以及撞栓。所述闩臂的第一端在所述闩件枢转点处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从而使所述闩件根据所述输入轴的活动绕所述闩件枢转点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枢转。所述撞栓在第一撞栓枢转点处与所述闩臂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所述闩进一步包括配置为控制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闩臂的枢转的联动装置。所述闩臂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R件枢转点在第一弧线上移动所述撞栓,以及所述联动装置配置为使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闩臂在第二弧线上枢转,所述第二弧线比所述第一弧线小。
[0008]所述闩被配置使得在使用期间,随着所述闩件靠近所述关闭位置,使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侧向移动最小化。
[0009]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闩臂枢转,使所述撞栓的弧线随着所述闩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而变化。在所述闩件到达关闭位置时,所述撞栓的弧线可有利地被调节,以减少所述撞栓相对于周围的闭合体的侧向移动,然而,当处于打开位置时,所述撞栓可从周围的闭合体的路径上被移开,所以所述撞栓不会与闭合体产生干扰。
[0010]所述联动装置可将所述撞栓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外壳。
[0011]所述联动装置可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杆,其中,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可在连杆枢转点处与所述外壳枢转地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可在第二撞栓枢转点处与所述撞栓枢转地连接。
[0012]所述撞栓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撞栓的第二端可配置为与周围的闭合体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撞栓枢转点可接近所述撞栓的第一端。
[0013]所述第一撞栓枢转点可位于所述撞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撞栓枢转点之间。
[0014]所述连杆枢转点可远离所述闩件枢转点。
[0015]所述闩可进一步包括弹性偏置结构,所述闩件可朝着打开位置弹性偏置。
[0016]所述闩可进一步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枢转地连接且配置为对所述输入轴进行操作。
[0017]所述手柄可与所述闩件枢转点连接。
[0018]所述手柄可包括配置为保持在所述外壳中的触发闩件。
[0019]所述闩可进一步包括锁具。所述闩可以是组成所述手柄的一部分。
[0020]所述输入轴可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延伸。
[0021]所述外壳可由塑料材料制成。
[0022]所述外壳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配置为将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密封隔开。
[0023]所述撞栓可以是可调节的。
[0024]所述撞栓可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
[0025]所述手柄可设置为在大体上内侧方向上枢转,以将所述闩件朝着所述关闭位置移动。
[0026]在所述闩件朝着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所述撞栓可在大体上外侧方向上移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下面参考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对压紧闩进行说明。在图中:
[0028]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紧闩处于关闭位置的透视图;
[0029]图2是图1中的压紧闩处于关闭位置的另一透视图;
[0030]图3是图1和2中的压紧闩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侧视图;
[0031]图4是图1至3中的压紧闩处于部分打开位置的侧视图;以及
[0032]图5是图1至4中的压紧闩处于关闭位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参见图1至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触发压紧闩通常表示为10。闩10具有外壳
12、闩件14以及配置为对闩件14进行操作的手柄16。闩10可在关闭位置和完全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处时,如图1和2所示,闩件14被致动以向周围的闭合体18(见图3至5)施加压力,而在完全打开位置处时,闩件14不接触周围的闭合体。
[0034]外壳12限定出了外侧面12a和内侧面12b,且具有限定出平面的主体20。外壳12具有第一边缘22,该第一边缘22意在被安装为接近闭合体24的自由边缘(S卩,闩件14在上面延伸的边缘)。外壳12包括位于边缘22上的密封件(未图不),从而使外壳12与闭合体24密封隔开。此外,内侧面12b基本上与外侧面12a密封隔开以阻止水从闩10进入。
[0035]外壳12配置为与闭合体24中适用于标准压紧触发闩的的孔口适配,所述标准压紧触发闩比如,自动售货机所用的那类压紧触发闩,所以可以被改装以用于现有的闭合体。支架13配置为将外壳12保持就位在闭合体24上。
[0036]外壳12在其外侧面12a上限定出手柄槽(未图示),该手柄槽的槽壁26延伸到外壳12的内侧面12b上。该手柄槽配置为当闩10处于关闭位置时容纳手柄16的至少一部分。槽壁26延伸超过手柄槽的一面,形成平面的延伸部分27。
[0037]槽壁26限定出两个同轴的圆形孔口(未图示)。由槽壁26上的圆形孔口枢转支撑的驱动轴28在外壳的内侧面12b和外侧面12a之间延伸,以将手柄16连接到闩件14上。驱动轴28形成闩件枢转点30,并充当闩件14的输入轴28。
[0038]闩件14和手柄16均与轴28栓接,从而使闩件14在手柄16于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枢转时枢转。在替代实施例中,驱动轴28可具有非圆形的横截面,在该横截面上,闩件14和手柄16均与轴28连接,从而使闩件14在手柄16被枢转时枢转。
[0039]闩件14包括两个相对的闩臂32和撞栓34。各个闩臂32具有第一端32a和第二端32b。第一端32a在闩件枢转点30处与驱动轴28的一端连接。各个第一端32a限定出了驱动轴28从中延伸通过的孔口(未图示),且通过紧固件35保持在驱动轴28上。
[0040]撞栓34大体上呈U形,且具有第一端34a和第二端34b。在本实施例中,撞栓34具有:L形的第一部分37,该第一部分37具有基座37a和形成撞栓的第一端34a的垂直臂37b ;以及,为螺栓的第二部分39,该第二部分39形成撞栓的第二端34b。撞栓的基座37a具有圆形的孔口(未图示)和一体成型的螺纹螺母41,该螺纹螺母41配置为容纳并保持螺栓39。螺栓39大体上垂直于基座37a且大体上平行于臂37b延伸,从而使撞栓34呈U形。
[0041]通过将螺栓39拧入或拧出螺母41,可相对于撞栓34的剩余部分调节螺栓39,以便调节闩10使其适用于不同的闭合体。
[0042]撞栓的第一部分37在第二端32b处与闩臂32枢转地连接。撞栓的第一部分37具有从其角落33(即,基座37a和臂37b交汇处)处延伸出来的撞栓轴36。各个闩臂的第二端32b限定出了撞栓轴36从中延伸通过的圆形孔口(未图示),从而形成第一撞栓枢转点38。第二端32b通过紧固件40与撞栓轴36附接,从而使撞栓34可相对于闩臂32枢转。
[0043]闩臂32配置为:一旦闩臂32通过手柄16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的枢转,使撞栓34绕闩件枢转点30在第一弧线上移动。弧线上的移动包括:在大体上与由周围的闭合体18限定出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分量,该方向此处表示为侧向移动x(例如,如图3所示)。
[0044]闩10进一步包括配置为控制撞栓34相对于闩臂32的枢转的联动装置42。联动装置42在本实施例中包括两个相对的连杆44。连杆44将撞栓34枢转地连接到外壳12上。
[0045]连杆44具有第一端44a和第二端44b。连杆的第一端44a在连杆枢转点46处与外壳12枢转地连接,连杆枢转点46由延伸部分27 (见图4)限定出的圆形孔口 48提供。紧固件50延伸通过连杆第一端44a上的孔口(未图示)和孔口 48,以在连杆44和外壳12之间提供枢转连接。连杆枢转点46在本实施例中在方向X上与闩件枢转点30远离。连杆枢转点46在本实施例中位于闩件枢转点30和闭合体24的自由边缘之间。
[0046]与闩件枢转点30远离的连杆枢转点46有利地提供了两个单独的点,在这两个点处,闩件14的负载由外壳12接收,从而使闩件14的负载被共同承担。负载的共同承担降低了对外壳12的强度要求,因而降低了对外壳材料的负载要求。如下所述,外壳12在本实施例中因而可由塑料材料而非金属材料制成,减少了成本。
[0047]连杆的第二端44b在第二撞栓枢转点52处与撞栓34枢转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撞栓枢转点52接近撞栓臂37b的自由端。第二撞栓枢转点52包括从撞栓臂37b延伸通过的轴54,撞栓34可绕轴54枢转。轴54具有延伸通过连杆第二端44b上的相应孔口(未图示)的半圆形端54a,所以轴54与连杆第二端44b栓接。第一撞栓枢转点38和第二撞栓枢转点52的相对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一撞栓枢转点38位于撞栓第二端34b和第二撞栓枢转点52之间。
[0048]本实施例的闩10包括配置为使闩件14朝着打开位置偏置的弹性偏置结构5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偏置结构53包括绕轴54延伸的扭簧53。扭簧53作用在撞栓34和轴54之间,以使撞栓34朝着打开位置偏置。
[0049]扭簧53的第一端(未图不)由撞栓臂37b限定出的切口 62容纳。扭簧53的第二端(未图示)通过销55保持就位在轴54上,从而使扭簧53作用在撞栓臂37b和轴54之间,以使撞栓34朝着打开位置偏置。
[0050]在替代实施例(未图示)中,弹性偏置结构可包括作用在闩件14的某些其他部分和轴54之间和/或作用在闩件14和外壳12之间的压紧簧(未图示)。在其他替代实施例中,也可采用某些其他合适的偏置结构,和/或偏置结构可配置为作用在闩10的某些其他部分上,例如手柄16上。
[0051]联动装置42配置为使撞栓34绕第一撞栓枢转点38在第二弧线上枢转。由于联动装置42和闩臂32的几何形状和布置,第二弧线比第一弧线小。如上所述,弧线上的移动包括:在大体上与由周围的闭合体18限定出的平面平行的方向上的移动分量,该方向此处表示为侧向移动X (例如,如图3所示)。
[0052]本实施例的手柄16包括触发闩56。触发闩56包括挂钩58,该挂钩58朝着关闭位置弹性偏置且配置为,当闩10处于关闭位置时钩住外壳12的剩余部分(未图示),以便防止手柄16朝着打开位置移动。手柄16还包括释放机构59,该释放机构在本实施例中为按钮式释放机构。按下释放机构59会使挂钩58枢转到打开位置,从而可将手柄16移动到打开位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偏置结构53,—旦操作释放机构59,手柄16自动移到打开位置。
[0053]手柄16进一步包括锁具60,该锁具60配置为选择性地防止释放机构59的操作。虽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合适类型的锁具,但在本实施例中,锁具60为桶锁(barrel lock)。虽然在替代实施例中锁具60可位于手柄16或外壳12中,但锁具60在本实施例中是组成按钮59的一部分。锁具60使闩10能够被固定在关闭位置中,这是因为闩件14在手柄16不枢转的情况下无法操作。
[0054]在替代实施例中,闩10可以不包括锁具。
[0055]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2和手柄16由塑料材料制成,比如玻璃纤维尼龙。在替代实施例中,外壳12和手柄16由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锌或不锈钢,也可为铸件,例如压铸件或熔模铸造件。释放机构59在本实施例中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压铸件或熔模铸造件锌或不锈钢。在替代实施例中,释放机构59可由玻璃纤维尼龙或某些其他合适的塑料材料制成。
[0056]闩件14在本实施例中由金属材料制成,比如锌或不锈钢。撞栓的第一部分37尤其可为铸件,例如压铸件或熔模铸造件。闩臂32和/或联动装置42可为压制钢或钢条,和/或可为铸件。
[0057]使用时,闩件14根据手柄16的操作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例如,如图3至5所示。由于闩件14首先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撞栓34的移动基本上由闩臂32支配,即,使撞栓34大体上在第一弧线上绕闩件枢转点30移动。随着闩件14继续朝着关闭位置移动,联动装置42开始限制撞栓在第一弧线上的移动,例如,如图4所示,撞栓34的移动基本上由联动装置42支配。然后,撞栓34大体上在第二弧线上移动。
[0058]在撞栓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移动的整个期间,撞栓34的移动由闩臂32和联动装置42控制。然而,在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第一阶段移动中,由于闩10的设置,撞栓34的移动更多地受到闩臂32而非联动装置42的影响,因此上述指出该移动基本上由円臂32支配,从而使撞栓34大体上在第一弧线上移动,即,在更靠近第一弧线而非第二弧线的方向上移动。在从完全打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的第二阶段移动中,撞栓34的移动更多地受到联动装置42而非闩臂32的影响,因此上述指出该移动基本上由联动装置42支配,从而使撞栓34大体上在第二弧线上移动,即,在更靠近第二弧线而非第一弧线的方向上移动。
[0059]由于第二弧线比第一弧线小,所以第二弧线的侧向分量X小于第一弧线的侧向分量。由于撞栓34靠近关闭位置,所以如上所述,撞栓34的移动基本上由联动装置42支配,因而,撞栓34相比于其他情况在更小的弧线上移动。这在撞栓34到达关闭位置时有利地使撞栓34相对于周围的闭合体18的侧向移动X更小,从而降低撞栓34和周围的闭合体18之间的摩擦,也降低了损坏各个部件的可能性。
[0060]闩10 —经打开,闩件14便按照与如上顺序相反的顺序回到打开位置。由于撞栓34靠近完全打开位置,因此撞栓的移动基本上由闩臂32支配,从而使撞栓大体上在第一弧线上移动。由此弧线上的移动所提供的增加的侧向移动确保撞栓34已经移到周围的闭合体的路径之外,从而提供了间隙。
[0061]有利地,闩使撞栓以较大的角度接近闭合体,减少了撞栓的侧向移动,同时保持了撞栓和手柄/闩件枢转点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周围的闭合体可由撞栓触到,并使闩机构不与撞栓或闩件产生干扰。
[0062]在替代实施例中,撞栓34可为单个完整部件,和/或可为除U形之外的某些其他合适的形状。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是触发闩组件的一部分,但是闩10也可与其他类型的压紧闩一起使用。闩10可被设置为实现闩件14的过心运动。手柄16可在远离闩件枢转点30的枢转点处与外壳12连接,和/或可通过联动装置与闩件连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闭合体的压紧闩,所述闩包括:外壳、闩件以及配置为驱动所述闩的输入轴;其中: 所述R件在R件枢转点处与所述外壳枢转地连接; 所述闩件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闩臂以及撞栓; 所述闩臂的第一端在所述闩件枢转点处与所述输入轴连接,从而使所述闩件根据所述输入轴的活动绕所述闩件枢转点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枢转;以及 所述撞栓在第一撞栓枢转点处与所述闩臂的第二端枢转地连接; 所述闩进一步包括配置为控制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闩臂的枢转的联动装置; 其中,所述闩臂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闩件枢转点在第一弧线上移动所述撞栓,所述联动装置配置为使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外壳绕所述R臂在第二弧线上枢转,所述第二弧线比所述第一弧线小,从而在使用期间,随着所述闩件靠近所述关闭位置,使所述撞栓相对于所述外壳的侧向移动最小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将所述撞栓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夕卜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联动装置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杆,其中,所述连杆的第一端在连杆枢转点处与所述外壳枢转地连接,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在第二撞栓枢转点处与所述撞栓枢转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撞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撞栓的第二端配置为与周围的闭合体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撞栓枢转点接近所述撞栓的第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第一撞栓枢转点位于所述撞栓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撞栓枢转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连杆枢转点远离所述闩件枢转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进一步包括弹性偏置结构,其中,所述闩件朝着打开位置弹性偏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进一步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枢转地连接且配置为对所述输入轴进行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手柄与所述闩件枢转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手柄包括配置为保持在所述外壳中的触发闩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进一步包括锁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紧闩,其进一步包括手柄,其中,所述锁具是组成所述手柄的一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输入轴在所述外壳的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外壳由塑料材料制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外壳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配置为将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密封隔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撞栓是可调节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撞栓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紧闩,其中,所述手柄设置为在大体内侧方向上枢转,以将所述闩件朝着所述关闭位置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紧闩,其中,在所述闩件朝着所述关闭位置移动时,所述撞栓在大体外侧方向上移动。
【文档编号】E06B7/18GK104141434SQ201410191920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8日
【发明者】M·沃勒考特, M·莱斯利 申请人:韦斯顿邦迪五金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