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锅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5508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烹饪锅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汤锅吃火锅,为了能够同时享用到不同的口味,通过在汤锅的中间焊接隔板,将汤锅锅体分隔成2个或2个以上的腔体,在不同腔体放置口味不同的火锅底料,从而使人们可以同时享用不同的味道。

由于隔板焊接在汤锅内,无法拆下,导致该汤锅功能单一,且火锅底料及剩余的食物因为长时间烹煮而粘锅,使得该汤锅不易于清洗。为了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一种汤锅,包括汤锅体和放置在汤锅体内的料筒,料筒的顶部具有开口,使用时,将料筒直接放置在汤锅体内,在料筒内和料筒外形成不同口味的锅底。清洗时,将料筒从汤锅体内取出,以便于清洗。

然而,由于现有技术的料筒直接放置在汤锅体内,料筒在汤锅体内的定位效果差,在煮火锅过程中,会导致料筒易跑位、倾斜,影响消费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能够将料筒可靠地定位在汤锅体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汤锅体和位于所述汤锅体内的料筒,所述料筒的顶部具有开口,所述料筒和/或所述汤锅体上设有吸附件,通过所述吸附件将所述料筒吸附在所述汤锅体上。这样通过在料筒和/或汤锅体上设置吸附件,将料筒放置在汤锅体内时,料筒会在吸附件的吸附作用下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内,使在加热过程中料筒不易跑位或倾斜,让用户体验感更好。在清洗时或需要拆下料筒时,直接将料筒从汤锅体内提出即可,装卸和清洗都非常方便,另外,将料筒从汤锅体内去掉之后,汤锅体可直接作为炒锅或蒸锅,使该烹饪锅具的功能多样化。

可选的,所述汤锅体和/或所述料筒为金属材质,所述吸附件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这样当汤锅体为金属材质时,可将吸附件设置在料筒上,将料筒放置入汤锅体内时,料筒上的吸附件可直接与金属材质的汤锅体吸合,从而使料筒可靠固定在汤锅体内;当料筒为金属材质时,可将吸附件设置在汤锅体上;当料筒和汤锅体均为金属材质时,可分别在料筒和汤锅体上设置吸附件,且料筒上的吸附件的磁性和汤锅体上的吸附件的磁性相异,将料筒放入汤锅体内时,两者上的吸附件相互吸合,从而使料筒得以可靠固定。

可选的,所述吸附件包括磁性体和包覆在所述磁性体外的包磁片。这样在制作时,直接在料筒和/或汤锅体上设置磁性体,通过磁性体对料筒进行吸附固定,同时为了保证食品卫生,在磁性体的外部包覆包磁片,使磁性体不与汤料直接接触。

可选的,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料筒的底板的上表面。这样在制作时,直接将吸附件固定在料筒底板的上表面即可,例如将吸附件焊接在底板上表面。将料筒放置在汤锅体内时,料筒上的吸附件直接吸附在汤锅体的底板上,从而将料筒可靠的固定在汤锅体内。

可选的,所述吸附件设置在所述料筒的底板的下表面。将料筒放置在汤锅体内时,料筒下表面的吸附件直接吸附在汤锅体的底板上,从而将料筒可靠的固定在汤锅体内。

可选的,所述料筒的底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凸起的容置槽,所述吸附件位于所述容置槽内。这样在保证料筒与汤锅体相互吸附的同时,使得料筒的底板下表面与汤锅体的底板上表面贴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料筒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容置槽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置槽相互间隔排布在所述料筒的底板上。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料筒与汤锅体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可选的,所述汤锅体的底板为复合层板,所述吸附件嵌装在所述复合层板内部。这样在使用时,直接将料筒放入汤锅体内,此时汤锅体底板内的吸附件直接将料筒的底板吸附住,从而使料筒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内。

可选的,所述料筒上具有至少一个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料筒上,所述手柄的另一端悬空且位于所述汤锅体的外侧。这样手握住手柄,便可方便地将料筒放入汤锅体内或从汤锅体内拿出,使料筒的拿取更加方便,且不易烫手。

可选的,所述手柄在对应所述汤锅体锅沿的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凹面形状与所述汤锅体锅沿的形状匹配。这样当料筒在吸附件的作用下固定在汤锅体内时,手柄上的定位槽正好与汤锅体的锅沿卡合,从而使料筒更加稳定,使用非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俯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料筒上设有手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汤锅体;2—料筒;3—吸附件;11、22—手柄;13、21—底板;12—锅沿;211—出气孔;212—容置槽;221—定位槽;31—磁性体;32—包磁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俯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该烹饪锅具包括:汤锅体1和料筒2。其中,料筒2位于汤锅体1内,料筒2的顶部具有开口。汤锅体1的侧壁上设有手柄11,通过手柄11可方便地将汤锅体1或整个烹饪锅具端起。本实施例中的料筒2为顶部开口的圆柱状筒,当然,也可以为方柱形等,汤锅体1的截面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等,本实施例对料筒2和汤锅体1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定。

本实施例中料筒2和/或汤锅体1上设有吸附件3,通过吸附件3将料筒2吸附在汤锅体1上。也就是说,可以仅在料筒2上设置吸附件3,当料筒2放入汤锅体1内时,吸附件3与汤锅体1吸合,从而将料筒2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1上。或者仅在汤锅体1上设置吸附件3,当料筒2放入汤锅体1内时,汤锅体1上的吸附件3对料筒2吸合。或者在料筒2和汤锅体1均设置吸附件3,当料筒2放入汤锅体1内时,料筒2上的吸附件3和汤锅体1上的吸附件3相互吸合,从而使料筒2稳定地固定在汤锅体1上。

使用该烹饪锅具吃火锅时,将料筒2放置在汤锅体1内,此时,料筒2在吸附件3的作用下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1内,具体地,料筒2的底板21与汤锅体1的底板13相贴合,以进一步提高料筒2的稳定性。可以将火锅料,例如花椒、辣椒等放置在料筒2内,以使料筒2的内部与料筒2的外部形成两种不同口味的汤料,由于料筒2在吸附件3的作用下被很好的定位在汤锅体1内,在煮火锅过程中,料筒2不会跑位、倾斜,从而提高了用户体验,避免料筒2内外汤料的串味。在吃完火锅需要清洗时,向上提起料筒2,即只需施加一个比吸附件3的吸附力大的外力即可将料筒2从汤锅体1中提起,然后对汤锅体1和料筒2分别进行清洗,使锅具的清洗更加方便,更易清洗干净。

下面通过将该烹饪锅具用于电磁炉上打火锅时进行详细说明:

当在电磁炉上使用该烹饪锅具吃火锅时,将料筒2按照上述方式固定在汤锅体1内,在料筒2和汤锅体1内放置火锅料和水,然后将烹饪锅具放置在电磁炉面板上,为电磁炉通电后,高频的电流通过电磁炉中的线圈,产生的磁力线切割该烹饪锅具的底面,在烹饪锅具的底面形成无数小涡流,从而对烹饪锅具内的汤料进行加热。由于料筒2被很好的定位在汤锅体1内,因此在加热过程中,料筒2不会松动或倾斜,从而使用户体验感更好,使料筒2内外的不同口味的汤液不会发生串味。吃完火锅后,将汤料倒出,然后将料筒2从汤锅体1内取出,对料筒2和汤锅体1分别进行清洗,使得对烹饪锅具的清洗更加容易,且使该烹饪锅具不仅可以用来煮火锅,还可以用作炒锅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不仅可以用在电磁炉上,还可以用在燃气灶等明火设备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通过在料筒和/或汤锅体上设置吸附件,将料筒放置在汤锅体内时,料筒会在吸附件的吸附作用下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内,使在加热过程中料筒不易跑位或倾斜,让用户体验感更好。在清洗时或需要拆下料筒时,直接将料筒从汤锅体内提出即可,装卸和清洗都非常方便,另外,将料筒从汤锅体内去掉之后,汤锅体可直接作为炒锅或蒸锅,使该烹饪锅具的功能多样化。

具体实现时,还可在料筒2的底板21上设置多个出气孔211,这样可提高料筒2内汤料的沸腾速度。在该情况下,料筒2的底板21与汤锅体1的底板13相贴合,以保证在打火锅前期,料筒2内外的汤料不会串味。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汤锅体1和/或料筒2为金属材质,吸附件3至少部分由磁性材料制成。也就是说,当汤锅体1为金属材质时,可将吸附件3设置在料筒2上,将料筒2放置入汤锅体1内时,料筒2上的吸附件3可直接与金属材质的汤锅体1吸合,从而使料筒2可靠固定在汤锅体1内。当料筒2为金属材质时,可将吸附件3设置在汤锅体1上,将料筒2放入汤锅体1内时,汤锅体1上的吸附件3将料筒2吸合。当料筒2和汤锅体1均为金属材质时,可分别在料筒2和汤锅体1上设置吸附件3,且料筒2上的吸附件3的磁性和汤锅体1上的吸附件3的磁性相异,将料筒2放入汤锅体内1时,两者上的吸附件相互吸合,从而使料筒2得以可靠固定。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料筒2和/或汤锅体1也可以不是金属材质,例如,料筒2或汤锅体2为陶瓷材质或石锅,此时,吸附件3可以不含磁性材料,可具体将吸附件3设置为吸盘。吸盘设置在料筒2上,吸盘的吸口朝向汤锅体1,通过吸盘将料筒2吸附在汤锅体1上。或者,吸盘设置在汤锅体1上,吸盘的吸口朝向料筒2。或者,在料筒2和汤锅体1上均设置一个吸盘,两个吸盘相对设置且可紧密吸合,从而实现料筒2的可靠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3具体包括磁性体31和包覆在磁性体31外的包磁片32。包磁片32使得磁性体31不会直接与汤料接触,从而保证了食品卫生。包磁片32的材质可以和汤锅体1的材质相同,例如不锈钢,也可以和料筒2的材质相同,也可以是其他符合食品安全的材质。本实施例中,磁性体31为耐高温磁铁,在其他实施例中,磁性体31也可以为其他带有磁性的物质,比如将包磁片32设置为密封罩壳,磁性体31为位于该密封罩壳内的磁粉。

参照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3位于料筒2上,且具体设置在料筒2的底板21的上表面。即,直接将吸附件3固定在底板21的上表面。具体地,先将磁性体31放置在底板21上表面,再用包磁片32将整个磁性体31覆盖住,然后将包磁片32焊接在底板21上即可。如图4所示,在该情况下,包磁片32具体设置为罩壳,其罩设在磁性体31上。当然,也可以先用包磁片32将磁性体31完全包住,然后将包覆有磁性体31的包磁片32密封焊接在底板21的上表面。吸附件3在料筒底板21的上表面形成凸包。吸附件3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吸附件3为多个时,多个吸附件3相互间隔设置在底板21的上表面,例如,多个吸附件3排列呈环形,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料筒2定位的牢靠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锅具的料筒上设有手柄时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5所示,料筒2上还具有至少一个手柄22,手柄22的一端连接在料筒2的侧壁上,手柄22的另一端悬空且位于汤锅体1的外侧。通过设置手柄22,在拿取料筒2时,直接手握手柄22即可将料筒2拿起或放置在汤锅体1内,且不易烫手。如图5所示,手柄22可以为U形,U形手柄的开口端连接在料筒2的侧壁上,U形手柄的闭合端延伸至汤锅体1的外侧。手柄22也可以为一个杆状结构或一个长条形板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手柄22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手柄22为一个,当然,手柄22也可以为两个,两个手柄22对称设置在料筒2的侧壁上,如此可提高料筒2的平衡性,使料筒2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手柄22在对应汤锅体1的锅沿12的位置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槽221,该定位槽221的凹面形状与汤锅体1锅沿12的形状匹配。这样当料筒2在吸附件3的作用下固定在汤锅体1内时,手柄22正好与汤锅体1的锅沿12卡合,从而使料筒2更加稳定。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烹饪锅具中料筒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I处的结构放大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照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烹饪锅具,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吸附件3设置在料筒2的底板21的下表面。

具体地,料筒底板21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凸起的容置槽212,即,容置槽212的开口朝向汤锅体1的底板13,吸附件3位于容置槽212内。如图6所示,从料筒2的顶部向下看去,容置槽212在料筒2的底板上表面上形成凸包。容置槽212的开口平面与料筒2的底板21的下表面平齐,保证料筒2与汤锅体1贴合。

具体实现时,吸附件3包括磁性体31和包覆在磁性体31上的包磁片32。通过包磁片32将磁性体31包住,然后将包有磁性体31的包磁片32焊接在容置槽212内。也可以先将磁性体31放置在容置槽212内,然后将包磁片32覆盖在容置槽212的槽口,以封闭磁性体31,使磁性体31不会与汤料接触。

容置槽212可以为1个,也可以为多个,当容置槽212为1个时,可将容置槽212设置为环形,吸附件3的形状与容置槽212的形状匹配。当容置槽212为多个时,每个容置槽212内设置一个吸附件3,多个容置槽212相互间隔排布在料筒2的底板21上,多个容置槽212具体可围设呈环形。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通过在料筒的底板下表面设置吸附件,将料筒放置在汤锅体内时,料筒下表面的吸附件直接吸附在汤锅体的底板上,从而将料筒可靠的固定在汤锅体内,使在加热过程中料筒不易跑位或倾斜,让用户体验感更好。在清洗时或需要拆下料筒时,直接将料筒从汤锅体内提出即可,装卸和清洗都非常方便,另外,将料筒从汤锅体内去掉之后,汤锅体可直接作为炒锅或蒸锅,使该烹饪锅具的功能多样化。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烹饪锅具,本实施例的烹饪锅具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吸附件3位于汤锅体1的底板13上。

具体地,汤锅体1的底板13为复合层板,吸附件3嵌装在复合层板内部。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先在底板13的下层板上固定吸附件3,然后将底板13的上层板覆盖在固定有吸附件3的下层板上方,以形成带有吸附件3的底板13。

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吸附件3为设置在汤锅体1的底板13内的磁粉,即,在复合层板的内部设置一层磁粉层,从而在实现对料筒2的吸附固定作用的同时,保证了食品卫生。当然,也可以在汤锅体1的底板13上设置一些开口朝上的容置槽,将吸附件3设置在容置槽内部,例如,在底板13的容置槽中放置磁性体,然后在容置槽的槽口覆盖包磁片,包磁片与汤锅体1的底板13上表面平齐,且密封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汤锅体1的底板13上的吸附件3是用于吸附料筒2,使料筒2可靠地定位在汤锅体1内,因此,底板13上的吸附件3的具体设置位置根据料筒2需要放置的位置进行设定。例如,吸附件3位于汤锅体的底板13的中部。当将料筒2向下放置在汤锅体1的中部时,位于汤锅体底板13中部的吸附件3将料筒2的底板21吸附住,使料筒2固定在汤锅体1的中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通过在汤锅体1的底板13上设置吸附件3,在使用时,直接将料筒2放入汤锅体1内,此时汤锅体底板13上的吸附件3直接将料筒2的底板21吸附住,从而使料筒2可靠地固定在汤锅体1内。使在加热过程中料筒不易跑位或倾斜,让用户体验感更好。在清洗时或需要拆下料筒时,直接将料筒从汤锅体内提出即可,装卸和清洗都非常方便,另外,将料筒从汤锅体内去掉之后,汤锅体可直接作为炒锅或蒸锅,使该烹饪锅具的功能多样化。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